文章吧手机版
时间移民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6-19 20: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时间移民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移民》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移民》读后感(一):大刘的大脑里装着整个宇宙

  我很好奇,是不是学物理的学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成为一个通才。从时间和空间宏观尺度接触到天文学,从细胞神经的微观尺度接触到生物学电子学,再把大到无垠的宏观和小到极致的微观结合到一起自然而然上升到哲学大概的把大刘这本书的14个短篇分了下类,《坍缩》《西洋》《镜子》《朝闻道》《命运》《山》《时间移民》《吞食者》《梦之海》《欢乐颂》这十篇可归为宏观类作品,《微纪元》《天使时代》这两篇可归为微观类作品,剩下的《微观尽头》《思想者》,则是把微观和宏观自然转换,说微观的同时也是在说宏观。大刘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做到了"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大刘不仅知识过硬文笔也过硬,明知道是科幻,是想象,还是让我忍不住在合上书后还在考虑故事可能性,而不是合理性。对于一个物理知识仅停留在高三水平的人来说,用物理来思考未来可能性和合理性都太过深奥,但是大刘的文笔让我选择了忽略合理性,先入为主的认定了它是合理的,来考虑在合理的情况下这些事情会不会在将来发生。我甚至在想,丁仪是不是就是以大刘为原型创造人物,满脑子的物理,思考时间和空间的起源和尽头,思考人类何去何从,思考到最后,参破宇宙终极奥义成为哲学家,要不是这样怎么能写出这么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品。大刘的作品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看的书从你侬我侬的爱情和烧脑考智商侦探悬疑这样的描写个人群体范围到了整个人类和未来这样的大维度,我也在跟着大刘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路上越跑越远了。

  《时间移民》读后感(二):朝闻道

  现在科幻类的电影让人目不暇接,关于未来世界的种种猜想在电影中也已略窥一二,但科幻类的书籍倒也是头回接触,不夸张的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置身于繁多冗杂的新体验中,很少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也很少会对什么产生强烈好奇心,但刘慈欣的这两本书就带给我这样的体验。

  读完的整体观感:科学所带给人的美感毫不逊色音乐绘画等普世意义上的艺术,宇宙的神秘,浩瀚,孤寂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同时宇宙又是浪漫的,但不是甜蜜的浪漫,而是让人喟叹的浪漫,让人敬畏的浪漫。这两本都是短篇合集,其中有一篇故事《诗云》,更是放大了这种“浪漫”:大体讲的是宇宙中的高级智慧拥有强大技术,在消灭地球文明时候突然发现了诗的魅力:诗的格律、诗的韵脚、诗的平仄、诗简短文字中蕴含的大量信息···所以他希望能创作出比李白还要伟大诗篇,但他创作的方式特别——他把所有文字搭配的可能性都创造出来,并用原子储存起来。但诗歌的搭配何其浩瀚,储存这些诗歌的物质量相当于整个太阳系,所以熄灭太阳、拆解行星进程开始了······刘慈欣塑造世界观看似无情冷酷——为了满足高级智慧(文中称为神)的诗歌创作欲望,竟需要拆解太阳系,但他的描绘又充满的诗意,让人觉得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诗云发出银色光芒,能在地上照出人影。据说诗云本身是不发光的,这银光是宇宙射线激发出来的。由于空间的宇宙射线密度不均,诗云中常涌动着大团的光雾,那些色彩各异的光晕滚过长空,好像是潜行在诗云中的发光巨鲸。“

  但随后拥有强大技术的“神”又发现,虽然他创造出了数以亿计的诗篇,能超越李白的诗篇虽蕴藏其中,但他却无法使用自己的技术将他提取出来,他还是永远超越不了李白。作者也在文末引出了这样的思考“智慧生命精华本质,真的是技术所无法触及的吗?”生命最迷人之处,对未知的思考定是其中之一。

  正好最近还看了《异形》,生化人大卫也常喜欢吟诵诗歌,雪莱的诗,拜伦的诗。顿觉诗歌对于生化机械生物还蛮重要的?他们自我进行情设定时,好像确实也只能从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了?(doge脸

  还有一篇我特别喜欢的短篇,是时间移民里的《朝闻道》,这篇文章无疑更加冷血,科学家为了从“排险者”那里获得真理,不惜抛家弃子、牺牲生命,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但这篇文章有趣地方在于这个宇宙的排险者,也就是为宇宙排除危险可能发生的可能性。而他对于地球的排险,在原始人长时间仰望星空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存在时,距他最终解开这个奥秘只有一步之遥了。”

  我觉得刘慈欣的短篇吸引我的原因,也在于他的故事结尾,人类最终多半并不能幸存,即使有幸存者,很多时候也只有一个男性,并不能完成人类的繁衍。不同于很多科幻电影中的,人类同心并力面对灾难,最终存活下来,刘慈欣的宇宙是无情的,充满着不可抗力;而人类面对虚空时,显得落后渺小。技术始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总是无法替代的。

  很难得的,在文字中,我体会到了数学和科学的魅力,此前,我一直不能理解,数字能带来什么美感,通过刘慈欣的文字,略窥一二。也很难过于自己的智商估计是没机会真切的体会数学的美感了。但对未来的向往还是可以有的,看完这两本书后,也会偶尔的仰望星空,这时感叹的不仅是夜空的浩瀚、星的璀璨,更多的是一些幻想,未来的世界,到底会有怎样奇妙光景。一想到现在的一切都属于没有大小的奇点,未来的一切可能性就更加让人期待了…

  《时间移民》读后感(三):评价虚高

  这个书评只是记录一些个人想法和思考。这本书从序开始就忍不住想吐槽,不仅基本原理写错,逻辑分析故事发展也很诡异

  第一个故事 坍缩,不说别的,宇宙坍塌模拟计算有多大 作为学家不应该考虑不稳定因素影响吗?怎么就能百分百确定是这个时间点。而且这个级别的计算量肯定有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吧,那坍塌后会发生什么难道没有进行模拟吗?难道就没有其他科学家思考坍塌后的影响?

  再说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中国足够能力资源通过海上运输那么多骑兵火炮去欧洲?中国人性格本身就是保守内向的,明朝廷大笔一挥,都把兵拉过去征服新大陆

  还有镜子,一个小小的气象科学家,用一个手提箱大小的计算机就可以模拟出整个宇宙。首先这个运算量得有多大,这个计算机能不能跑得动不说,可能那时候科技真有这么牛逼。但一个脑子有问题的气象科学家(发明出来之后居然想的是找这首长敲诈勒索)能不能成为第一个模拟出来的人?这个肯定是很宝贵的计算机(那个专门模拟宇宙的实验室只有5台),他能随便自己用,还拿着到处跑?这些科学规律都是早就发表了的,难道没有专门的模拟实验室?难道没有伦理学家、项目组进行审核?现在实验项目都要上报过审,更别说这种会影响人类文明的发现。而且对于计算机来说 既然这只是个模拟,时间只是个参量,那么就应该可以随便修改才对,因为它模拟的是那个模拟的宇宙在无干扰的情况下的运行轨迹。未来是对于我们这个宇宙的未来不是电脑里那个模拟宇宙的未来。假设前面都成立,既然你都知道是谁推进了镜像时代,提前去找到他,或者警告大众联系全球政府科研机构加强对这类项目的监控。难道不是应该可以阻止一场灾祸吗?

  朝闻道。排险者等于只许州官放火,对于更高级知识的追求,应该是不管高级还是低级文明都存在的。他所说的所有问题,都应该是他们自身文明也存在的问题。比如击穿不同宇宙之间的壁垒、影响其他文明的进程,不正是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吗?如果说他有能力进行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带来的冲击不比区区一个低文明的粒子加速器转出来的几个粒子大吗?如果这就能引起宇宙的毁灭的话,那样的话宇宙岂不是早就毁光了?还有这些科学家实在是太懦弱。这个知识封闭原则可以类比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屏障。这些人宁愿选择轻松简单的作弊看答案,也不愿意相信自己以后也能解出这个问题。高级文明能够不研究高能粒子加速器,穿梭宇宙。那么我们也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中国当年能在那么艰苦条件下研究出导弹,难道那些科学家没有国外势力引诱他们?想象一下发达国家和他们说:不允许你们研究导弹,这个很危险,不过如果你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可以告诉你这个是怎么做的。估计会一个大嘴巴呼过去吧。当然这里两个势力的能力差别比较大,不过我们都建起毁灭宇宙的东西了,接下来只会更迅速的缩短科技差距

  命运。大刘的意思可能只是想写一篇假如恐龙主宰,人成了动物的短篇。但是之中涉及的很多地理、生物学的基础都不严谨。恐龙灭绝的原因基本上否认是纯粹由一颗小行星撞击造成。就是是恐龙主宰,从生物学的发展上来讲也不大可能是那种大型食肉恐龙,毕竟小行星撞击后也还有无数次火山喷发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个改变了的宇宙,只是另外一个平行时空的地球吧,不然的话改变者本人岂不是应该消失了呢?还有 如果这么轻易就可以改变历史的话,在推出穿梭飞船的时候肯定加了严格的限制,还有时空守卫者保护,怎么可能就几个规则跟你说靠自律…

  《山》这篇我智力欠费,有些不是很明白。还在思考如果有一个大质量飞船出现在同步卫星轨道上的影响,以及大气密度和温度随着海拔的变化趋势。所以不做多评价了。只是总觉得哪里不对怪怪的…

  《时间移民》与其说是真的描写时间移民的小说,不如说只是大刘设想的未来科技发展的可能性。这之中人量子化,成为类似软件的无形之人的想法着实令我咂舌。我在思考,时间移民是否只能去到未来而不能回到过去。因为回到过去是能改变历史进展的,这个不能回到过去是技术还是文化悖论所限?如果能回到过去也就不存在“未来”了。因为未来的东西我现在就都可以拥有。从而时间变得和空间一样,不存在什么最后回归本真。因为喜欢本真的人可以直接移民到上古,喜欢现代的又可以移民到未来,时间变的和空间一样可以随意穿梭。

  《思想者》,喜欢。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大脑,恒星只是一个个神经元,那么我们这些人类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呢?病毒吗?

  《吞噬者》写的跟网络yy小说一样,《微纪元》、《天使时代》、《梦之海》大刘在写bug,不多说了

  最后 大刘被捧上中国科幻界神坛,就拼命吹他的每一本书这个行为是很不合适的。虽然是短篇也要过脑子讲逻辑,要不就去写奇幻,写科幻就好好写。

  《时间移民》读后感(四):三体集大成者

  每一篇都是一个令人惊诧脑洞。看完三体再看这个,会发现三体是这本书里各个故事的一个集大成者。

  顺便把每一章总结一下吧。

  坍缩:宇宙膨胀,时间向前,宇宙收缩,时间倒退。

  西洋:如果是中国人首先发现了新大陆,会是什么样呢。

  镜子:如果存在一个知道世间所有事情的机器,犯罪将被制止,但这样的社会会成什么样子呢。

  朝闻道:为了知道宇宙大一统真理,即使马上死去又如何。

  命运:如果让小行星不撞击地球,如今还存在人类嘛。

  山:如果世界有边缘,边缘之外会是什么

  时间移民:在不同的时代醒来,世界大不一样,回归初始大自然

  思想者:恒星的一次闪烁,人脑的一次神经脉冲。

  吞食者:吞食者降临地球,一场百年的计划,终究只是虫子

  微纪元:缩小的世界,取之不尽的资源,理想的社会。

  天使时代:改造人是否有违伦理,一场反转的战争,所有人都插上翅膀的世界。

  梦之海:当海水都变为天空中的卫星,宇宙中,艺术和数学是共同的语言

  微观尽头:微观的尽头是宏观,宇宙尺度像一只咬住了自己尾巴的蛇。

  欢乐颂:请聆听宇宙的镜子为人类谱写的歌谣

  《时间移民》读后感(五):光年尺度下的宇宙审美

  《时间移民》是“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在1998年至2006年期间所创作的科幻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合集。如果将《三体》比作是一场想象力的狂欢盛宴,那么这本《时间移民》就是一道道别具风味的科幻大餐。《坍缩》、《山》、《时间移民》、《吞噬者》,这些独立的故事,兼具科学的内涵人文的美感,用宏观和微观的极端尺度下对宇宙存在、人类命运的磅礴思考,来满足你曾被生活埋没的、儿时仰望星空时的那份探索求知欲

  限制于当代科技的观测水平,现代理论物理的发展早已超越实验物理所构建的经典物理学大厦,诸如“弦理论”、“多重宇宙”等能完美解释暗物质和“上帝粒子”的理论,现阶段却不可能被观测和实验所证实。在这一大片科学的“空白领域”,带给“硬科幻”小说丰富的创作土壤。翻看刘慈欣的作品,你需要不时查阅“红移”、“坍缩”、“超弦理论”等名词,这个被科幻迷们昵称为“大刘”的理工科的计算机工程师,其作品渗透着一种严谨、逻辑的美感,每一个情节都经得起科学的推敲。

  有人诟病大刘的作品缺乏人文关怀,缺乏文学中人性的那种混沌的、不确定的美。在我看来,大刘着眼的尺度不在于个体的人性,而在于整个人类族群和光年尺度的星系的命运,这种建立在理论物理基础上的想象力是理性的,但在常人眼里看来却是如此荒谬,这种理性与荒谬的反差正是科幻之大美,大刘用诗意的理性为人类社会反思着过去、描绘着前景。区别于人文作家挖掘人性的蝇营狗苟,这是科幻作家独有的人文关怀方式。

  全书由15个短篇小说构成,语言通俗、情节入胜,可读性极强,曾荣获文学艺术类“2014中国好书”荣誉,如果你未曾读过鸿篇巨制的《三体》,它将带你走进科幻世界的大门。

  《时间移民》读后感(六):一个用科学表达人文关怀的人

  去年年末读过《三体》,今年年初读过《球状闪电》,如今读了《时间移民》,我对大刘作品最强烈的直观感受就是:这是一个具有多么强烈理科思维的人写出来的故事啊。

  这句话非夸也非贬,因人而异,就像有些人喜欢逻辑强烈的文章,而有些人喜欢风花雪月的故事。理科思维意味着观点的新颖和刺激,也意味着人文关怀的缺乏,这并不是我说的,这是许多看过大刘文章的人的普遍看法,在他的文章中缺少感性与人文关怀。

  大刘总是铁石心肠的,他是真的在用逻辑来写故事,在他的笔下,所有的人物无论身份,他们说出来的话都是理智而冷冰冰的,道德、宗教、诗意、信念都是尘埃一束,有的只是理性、科学与数字。

  这样的写法多多少少让一些崇尚感性思维的人有点无法接受,但它却是真正的宇宙丛林法则,就像罗金海在序言中所说:这是在光年尺度下的宇宙审美。

  年初读了一些物理学入门科普书籍,让我一个长时间沉浸在感性思维中的人体会到了科学之美,因此在我读完大刘的文章时更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义。真正的科幻小说不同于严肃文学,当然也不同于那些天马行空的网络文学,他们是以一种宏观的角度去描写生物文明的另一种形式,以一种超脱于现实的视角去构造一个新的社会,以理性科学的眼光去呈现宇宙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

  与其说大刘的故事缺少人文关怀,不如说,他是将人文关怀用科学的角度展现出来。在他的作品中,无不透露着他的宇宙观与人生观,表达着一个渺小的人类在庞大宇宙面前的敬畏与孤独,这种视角越过了我们生活中的蝇营狗苟与感情纠葛,用丰富的想象力构造出了一个个令我们为之新奇的故事。

  《时间移民》这本书收录了他14篇短篇小说,相比于他的长篇小说,短篇中的思想层面更加丰富直观:《坍缩》中的蓝移导致时光倒流、《镜子》中用计算机模拟整个宇宙、《朝闻道》中对真理的渴求、《命运》中通过改变碰撞地球的小行星的轨道导致地球文明的重新选择……每一个故事无不让读者在佩服作者脑洞的之时,体会到作者对宇宙的敬畏与现实的反思。

  作为一个初窥科学的人,我不知如何去表达当我得知宇宙的广阔尺度、得知人类并不是自然选择的唯一结果、得知社会并非唯一的组成形式、得知在无论宏观与微观世界中我们所窥见的一切只是沧海一粟时我内心的感受,也许在这一刻,金钱、感情、道德、法律、文明……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在茫茫的宇宙下不过是一片沙砾。

  而这正是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他们抛弃现有的价值观,甚至有些冷酷,他们构造出用齿轮咬合的机械文明,将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世俗斩于剑下。你可以说他们没有立足于现实,或者他们摒弃传统,但当作者立足于光年尺度时所探讨的恰恰是:在一切都可以被重新选择的时候,现实的意义何在?传统的意义又何在?

  我并没有在这里过多地提及这本书中的小说都讲了些什么,一来14篇文章太多,我写不过来,二来我想更多地说说自己对科幻小说的感受,对于这本书,我只有强烈推荐的份儿。

  长时间以来科幻小说一直被主流文学所压制,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科幻与奇幻被划成了等号,这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科幻是不文学的,毫无科学依据的,实际上不然。自从刘慈欣获得了雨果奖,瞬间在国内燃起了一片阅读科幻的热情,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优秀的科幻作品是如何立足于现在去展望未来,他们能够在现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去构造一个虚幻的世界,反过来又利用这个虚幻的世界去反映现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普书籍向我们灌输了人类未来的走向,让我们读完如醍醐灌顶;越来越多的科学作家告诉我们什么是科学式的思维,让我们有了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在二者之中,科幻小说更是以丰富的想象力构造出了一幅幅脑洞大开的图景。

  我们的社会仍是一个以感性思维主导的社会,人们仍然将更多的感动投注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我仰望星空滑落一滴泪是因为想起了故人时,获得的共鸣远远高于是因为我感慨宇宙之美,但,即便是这样,了解一些科学也很有必要,就比如,没有点物理基础,就读不懂大刘的书。

  我很庆幸自己读了一些科普书籍,能够拥有一种与传统不同的认知,我推荐刘慈欣的书,因为我不仅能够读到令人刺激的新观点,更能够感受到超越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对科学以及文明的思考。

  最后加一句不相关的话,我强烈推荐人们都去读一读科普书籍,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展,不论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有所应用。因为生活中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真理与未来,这不仅意味着能够让我们获得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更意味着,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人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科学之美。

  说起科学之美,我想到一件事:我的高中数学老师曾经在讲课时写出一项公式问我们:你们不觉得它很美吗?被高考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我当时只觉得这是笑话。那时,我是不懂的,但如今回想起来,当他把一个公式写在黑板上,而这个公式能够表述世间万物的运动规律时,我突然间感受到,还有什么能比它更美呢?

  微博:@木本缺一

  《时间移民》读后感(七):只能留下沉思和感动的作品

  前天在当当入了一批书,昨天下午拿到,今天掺和着英语课和计算机课的时间一口气读完这本书。

  我对大刘的所有作品都怀着崇拜,在看完这本之后我的崇拜接近了一种狂热。

  翻开扉页,这是一段精心叙写的序,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读到摒弃善恶论时我震惊了,这是一本包含着真正的科学和艺术的书,真正的科学只有极美的数学公式和极美的想象图景,真正的艺术只有极美的生命瞬间和极美的几何模型。道德?暂且可以放在一边。(中二的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这本书是科幻短篇小说集,从“坍缩”到“欢乐颂”,无一例外的向我们展示了时间长河中人类与科学与宇宙与其他文明的碰撞。或是与吞食者斗智斗勇,或是怀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走上祭坛,或是聆听一场不寻常的音乐会。都可看出大刘那天马行空的思维。但赞叹之余,就像我的标题,还有留下沉思和感动。沉思人类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感动科学和艺术居然能以此种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我想说赞誉对于大刘来说,实至名归。

  《时间移民》读后感(八):时间移民

  

科学的框架之下,天马行空的想象。

大刘的科幻小说很美,它的美不在于文字,而在于文字背后的想象。每每读到大刘的小说,脑海里会自动浮现一幅荧幕,荧幕上上演着或奇幻或瑰丽的画面,那画面远比文字美得多。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画面就那样梦幻,美得不可方物,美得超乎想象。大刘的小说亦如此,他的文字带给我的是如电影般震撼的体验。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在《山》里,诡异奇妙的马赛克泡世界;在《时间移民》里,一尘不染的超现代大厅时代;在《吞食者》里,粗犷的气吞八荒的吞噬帝国;在《梦之海》里,美不胜收的冰环儿映照的彩色天空;在《欢乐颂》里,震撼寰宇的昼夜交替的演奏……

  偶尔,我年少时的异想天开的脑洞同大刘的某个思路不谋而合时,我则感叹于如此破格的“幻”依然是在严禁的科学逻辑思维的圈儿中,如此“刘工”。

科幻的外壳,人性的内核。

  刘慈欣的笔下,写的是浩瀚无垠的变幻莫测的宇宙,更是深不可测的复杂多变的人性。

  如《西洋》里平行时空的中国人同我们这个世界中的美国人殊途却同归,这是人性;再如《镜子》里苍天有眼的世界中人类趋向同一的必然结果,这还是人性;亦如《朝闻道》和《山》里为了心中的追求而冷酷得离经叛道的无悔,同样还是人性。

  作品,无论文学抑或艺术,对人性痛下针砭的,往往让人铭肌镂骨。

我看见了《三体》的影子。

  在《时间移民》这部短篇小说集中,我数次看到了零零碎碎的《三体》的影子洒在不同的篇章之中。如此,《三体》可谓是厚积而薄发之作。

章节名:坍缩

  现代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没有绝对时空。宇宙由膨胀(红移)转为坍缩(蓝移),时光倒流,人由死亡到暮年再到幼年直至消失(想起了《本杰明巴顿奇事》),话说着倒了惯习们人,同时忘掉宇宙膨胀时的一切,因为那过去将是未来。 有一个问题,屏幕上应该是红变白(奇点)再变回红,看不到蓝色。

章节名:西洋

  在某一个平行时空里,郑和没有返航反而到达了好望角,接触到欧洲的科技文明,了解了地球是圆的,于是又发现了新大陆。500多年之后,中国人从租地北爱尔兰上撤出,有的辗转到了新大陆纽约,中国是世界的唯一霸主。然而新大陆上人们的观念相比于旧大陆开放的多,也因此,明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从新大陆的反抗爆发开始的,而现今,新大陆又有许多分裂主义,再然后,旧大陆出现了许多极端民族主义者。 (1)大刘支持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说法。 (2)蝴蝶效应:郑和决定继续前进并抵达好望角之后,就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另一番故事。 (3)极端民族主义:香港、台湾是我们许多大陆人不能碰触的底线,我们如此敏感,敏感得仿佛自己心虚一般。 (4)入侵:从土地到文化的入侵,这个世界好像无论如何变化,注定发生的事还是照样发生,非此即彼而已。注定的事,我们可以叫作人性。 (5)历史:我们总也不能揭开历史真正的面纱。我们接触到的、了解到的历史能还原几分真相。在当权人下,我们只能看见想让我们看见的,虚伪、片面。(前几天刚刚看了《模仿游戏》,图灵传记,先不说电影就已经是图灵人生的再加工,单就我们对图灵的基本认识是多么片面。而历史多么浩瀚,又岂止千千万万人,千千万万事。)

章节名:镜子

  科学家终于发现了量子力学背后的因果链,运用超弦计算机,输入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参数,加上十足的运气,偶然间呈现了现实世界的数字镜像,一切因果、一切发展从那爆炸那一刻已经被决定,宿命论成为了确切的真实。回溯真实的历史,才发现已有认知的扭曲到荒谬;审视正在发生的一切细微末节,因为镜像宇宙以原子级别储存;无法窥见未来发展,递归运算无尽地寻求一个没有答案的解,未来虽已注定却仍不可知。一个苍天在上的镜像时代开始了,从此再没有黑暗,33000年后,人类文明消失了,最后的人麻木的平静,呆滞的庄严。 (1)决定论/宿命论:命运轨迹早已确定,还有什么值得努力。 (2)所以说是幸运,其实也是注定这个人在这一刻输入那一组参数,从而开始镜像时代,哪怕他意识到镜像时代的开始意味着人类的灭绝,却注定有另外的人发现并公诸于世。镜像早已告诉我们,人类消失了。 (3)苍天在上:想起一个辩题:如果世界上从此没有谎话,这个世界会怎样?我们从小被教育真善美,要求追求真善美。苍天在上的镜像时代从此开启了至真至善至美,岂止消灭了谎话,一切罪恶、不道德的行为都不复存在,整个世界看起来一片光明。可是人类的进步却停滞了,甚至最后人类文明都消失了。老祖宗的“中庸”二字乃是大智慧。凡事谨记过犹不及。 (4)生命进化基础——变异,DNA的错误。

章节名:朝闻道

  人类发明的粒子加速器即将运行,而其运行接近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导致真空衰变(能级为零的真真空形成,引发相邻高能级真空能级跌落,直至物质世界全部蒸发,一切毁灭)。排险者,这个宇宙的高等文明,蒸发了粒子加速器,但却为所有追求真理的科学家提供问题的最终答案,为了不干扰人类文明进程,获知答案的人需要以交付生命作为代价。家人、爱人、国家领导人没有办法阻拦这些为科学偏执的科学家们。 (1)文明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智能生命的最终追求是宇宙统一的和谐美,哪怕牺牲包含自我在内的一切。 (2)科学之于科学家是毒品,是欲望,只是他们能堂而皇之地用着公家的资源满足自身欲望。

章节名:命运

  未来,人类乘坐飞船在宇宙中度蜜月,却无意进入时空蛀洞,跳跃至白垩纪晚期,炸偏离了本该冲向地球的小行星的轨道,返回原有时空时,却发现一连串连锁反应已经上演,一个恐龙文明的世界。

章节名:山

  外形飞船飞到了地球的同步轨道上,引起了一座比珠峰还高的水山,同时飞船引力也造成了大气层破了个洞,地球大气即将逐渐跑空。航行在赤道上的一艘海洋地质考察船上一个极其向往山的人,他曾经为了登上珠峰,不惜牺牲4个同伴和恋人。在船上其他人选择逃命时,他选择攀上这座破纪录的水山,由于引力在坡的方向上抵消了重力,他轻松登顶,在旋风的中心,他仿若处于一口巨井中,井口就是飞船。 他想,“不管怎么样,我登顶成功了”。 飞船和他开始了一场顶峰对话。在这场对话中得知,有一个处于某星球地心的泡世界,这个世界由半径3000公里的球星空间和围绕着的5000公里厚度的岩层,一个除了固体还是固体的世界,有机械生命(金属、电流、磁场)。泡世界的生命对文明的探索如同地球生物的探索过程一样,历经沧桑,打破层层阻碍。若说地球人探索外太空是因为地球资源有限,那么泡世界生命探索则是因为泡世界的空间有限。地核文明同地球文明也不太一样,毕竟生物生活环境大相径庭,已知条件天差地别。 原始祖先(法拉第):电磁能的发现与使用(从未发现火); “针尖号”8年后回航,带来数据,发现地层岩石密度随航行距离减小,动摇了密实宇宙论,太空宇宙论出现了。(类似哈勃红移) “圆刀号”牛顿发现船中物体定向移动现象,得出谬误:空间产生万有引力(而非质量)。半世纪后,认清其本质,测定万有引力常数。太空宇宙论得到证明。 1500公里战役:世界政府镇压泡船探险,由于每次探险都是对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稀缺的空间的占用。“线世界号”加快了地层战争(很有意思,三维地层战场,可以变形、分解、组合)的节奏。探险联盟集结100多艘战舰,并靠着了解重力环境赢取最终胜利,在1500公里打造前进基地。 “螺旋号”到达距星球中心8000公里,到达了表面,也是海底,机械生命和仪器设备爆裂。出现了新的宇宙模型:宇宙半径8000公里,之外是虚无。 “岩脑号”在触水爆裂前,振波仪纪录了海水形态。地核人第一次见到液体,起名“无形岩”。 发明引管,获取一桶标本,却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水汽化为水蒸气,所有机械生命短路丧命。地核人第一次见到气体。 4800米高度建造无形岩研究实验室,阿基米德发现水压、浮力定律,完善密封技术,发明水箭,加加林乘坐水箭,浮上了星球海面,感受到微风,看见了星空。 现在,“针尖号”探索宇宙边缘,我们的宇宙原来也是200亿半径的泡世界(包裹宇宙的固体块是无限的,因此不存在探索,又或者引力在更大尺度上被另一种力抵消)。 “针尖号”飞走了,水山落下了,风暴停止了,一切恢复正常了。 他想,“他必须活下去,因为山无处不在”。 “登山是智慧生物的一个本性。” (1)似《三体》,又或者说,每个文明的探索过程都是相似而又相异的。 (2)对追求真理(登山)偏执得可怕、理性得可怕的人设不是这一个了。 (3)登山的n重含义:地球人登山,登珠穆朗玛,登水山;泡世界机械生命登山,挖掘岩层,突破海底;所有智慧生物登山,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4)山无处不在,永远在路上! (5)我脑海里的泡船挖掘岩层是一个马赛克移动的图片。 (6)题外话:突然想起来青铜门后面的终极了。

章节名:时间移民

  由于环境、资源等问题,人类决定用液氮冷存自己,进行时间移民。大使分别经历了120年后的黑色时代、600年后的大厅时代、1000年后的无形时代。这1000年是在科技高度发达,文明进化速度呈指数增长的大发展阶段。黑色时代里看见了摧毁一切、仿若天火烧过的毁灭性战争。大厅时代里是完全去自然化、人造代替一切、学习被存储器替代、不老不死、没有任何好奇心的麻木茫然的理想社会。无形时代意味着世界分成有形和无形两个世界,更多的人选择生活在想象即存在的无形时代中,机械化、智能化的人类自己。 最终大使选择去往力所能及的11000年之后的最终目的地。人类灭亡消失,没有留下公元前1世纪之后任何时代痕迹,自然环境恢复至类似于新石器时代。也不是什么都没留下,留下了重新美好的大自然。人类在此开始新文明的起点。 (1)大使的选择是从哲学的角度完成的,也是大刘之所以可以预测漫漫时间脚步的长路之后的世界的原因。哲学好像真能贯穿古今与未来。所有问题最终都会回归到哲学。

章节名:思想者

  宇宙中的恒星A类闪烁传递是普遍现象,整个星际像雨中泛起无数圈涟漪的池塘。人类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模型亦如此。宇宙是一个思想者,却永远无法感觉到自己的感觉。 (1)数学上的美感是一种像水晶的很硬、很纯、很透明的美。 (2)天文学可能是枯燥乏味的,但与天文学相缠连的爱情绝对是有着空灵的美的。 (3)一个月光中的羽毛般轻盈的身影,一双仰望星空的少女的眼睛……他的大脑中发生了一次闪烁,并很快传遍他的整个心灵宇宙,在以后的岁月中,这闪烁一直没有消失。大刘居然写男人对女人一见钟情写的如此美妙,如此有感觉,让读到的人都仿佛能看到那瞬闯入心间而后沉浸的美好。 (4)再一次感叹人类的渺小,时间空间的渺小。 (5)我小的时候,总在幻想,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生物体内的寄生虫。到看见这篇文章,大刘从恒星闪烁传递到同大脑神经元信号传递的相似,把宇宙看作了一个思想者。 (6)文中两次提到宇宙的有限,思想的无限。按照宇宙暴胀理论,从某一点发出的光线永远也无法传遍宇宙,而只有传遍宇宙才能成为一次完整的感受。究竟是谁更渺小,谁更巨大?

章节名:吞食者

  恐龙的急剧膨胀使得地球和火星都难以维持恐龙生存,于是所有恐龙登上10艘巨大的世代飞船,然后又合为一体,形似轮胎,再依靠吞食行星维持。吞食过程维持大约1个世纪,之后被吞食的行星则会呈现熔岩状态,没有任何生命,也不存在可以维持生命的条件。地球将要被吞食,人类最后反击,在月球埋下核弹,使月球撞击吞食者,从而使其超过大大加速度发生撕裂。结果是地球还是被吞食,人类成了恐龙的高档食品,只有统帅部幸存的100多人进入冬眠。125年之后吞食者离开。又一个世纪之后冬眠者回到已经无法存活的地球,甘愿成为蚂蚁的食物,蚂蚁将成为地球上的下一个文明,地球重生了。 (1)吞食者吞噬之前派来使者大牙,人类希望用人类辉煌的悠久的文明历史来感动使者,从而放弃吞食。大牙则指出,蚂蚁更为悠久和发展更为艰难不易的文明却在3小时内被人类毁灭。最后大牙说,不要再从道德的角度谈事了,在宇宙中,那东西没有意义。 (2)移居吞食帝国的人类过着真正快乐、无忧无虑、单纯的生活,仿佛一直活在童年,仿若活在天堂。这种快乐由吞食者赋予,因为要保证人类的肉质美味。这时的人类谈起站前生活觉得恶心、变态。(想到了被殖民国家。) (3)弱肉强食,征服和消灭他人是自己生存的基础,这是宇宙生命和文明生存的铁的法则。 (4)人:难道不能建立一个自给自足、内省的、多种生命共生的文明吗? 恐龙:关键是谁走出第一步呢? 人:留下来(成为蚂蚁的食物,让蚂蚁文明得以开启),走出第一步。 (5)无边黑暗,无尽战争,茫茫宇宙,哪里是家?

章节名:微纪元

  太阳一次小小的能力闪烁,并损失大约5%的质量,太阳系的行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至4000℃,持续100个小时左右,然后由于质量损失,行星轨道后移,气温下降到零下110℃,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恒星际移民或是移居地层深处都无法解决问题。一个可行计划:修改人类基因,将人类缩小至10微米,相当于一个细胞大小,运用纳米技术,可以造出纳米尺度的一切设备。这样,很微小的生态系统很微小的资源就可以存活。克隆第一代而后可以生育,微纪元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微纪元开始了。 微纪元的城市在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微人类可以一跃而下也可以一跃而起,还可以一跃千里(微小环境重力不会造成伤害),水以水珠的形式漂浮在空中,随时可以抓取出来一小部分喝(微小尺度下水的表面张力处于统治地位),空间中漂浮着许多几米长的奇怪东西(灰尘),交通工具像清水中漂浮的细小的白色微粒,发生碰撞也安然无恙(物体尺度越小,整体强度越高),宏纪元纪念碑是一个跟粗大的黑色柱子(一根宏人的头发),细菌成为了微世界的动物,有乳酸鸡、大肠杆狼、酵母猪。微人同宏人也曾作战并获胜取得世界政权(一明一暗)。微人类继承了人类所有美好的东西,哲学、文化、艺术,同时微小使人类在宇宙中生存能力增强了上亿倍。 没有什么能威胁到微纪元的,除非……

章节名:天使时代

  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并可以通过对基因重新组合改变生物性状,发明了基因编程。人类尝试通过基因工程改变人类性状,重新编程消化系统使食物范围大大增加,拥有翅膀可以自由飞行,像鱼一样潜游海底,享有上千岁的寿命。“天使时代”即将降临。 联合国发起了战争,却在同改造基因的飞人的战争中大败,航母覆没。各种新兴的智能的武器都不适合同飞人作战,士兵们只好回到近身作战,却又远没有飞人身体素质高。 (1)只要有需要,伦理是第二位的。引起联合国发动战争的是一个因为饥饿无法生存的进而改造了消化系统的个体。因为联合国做出决议的人不需要,所以要消灭所有改造的个体。天使时代即将开启,人类可以改造长生不老,可以上天入地,这是因为人类需要。 (2)基因工程伦理学当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学科。在这个问题上的探讨,已经很久很久了。同时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愈发成熟,与伦理的矛盾会愈发凸显。我们无法预估结果,从而踯躅不前,可能产生的恶果将远远超出人类的掌控,从而更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3)转基因食品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凭借更佳的口感以及低廉的价格。但转基因食品安全目前还是个谜。我们这代人正在成为试验品,而且更糟的是,有可能会直接通过代际影响后辈。有意识地选择纯天然食品是更优选择。随之,我国市场的不规范问题日益凸显。强烈呼吁规范!

章节名:梦之海

  低温艺术家利用地球上全部的海水制作了“梦之海”,一个由20万块巨冰组成的,宽度相当于银河的宽度,由东向西贯穿天空的,绕着地球运行的环。清晨或是黄昏,冰环成彩虹的颜色变换着;白天则像流过蓝色平原的钻石河流;平行食的一天中,冰环仿佛一条洒在太空中的银色火药带,上演着奇伟瑰丽的焰火表演;夜晚的冰环银色的光芒洒满大地,银色涌动。地球上干旱了,焦黄的大地开了裂儿,干风扬起黄沙,就连昔日太平洋最深的海底也被可达百米的盐层覆盖着,水成了最宝贵的资源。 人类回收海洋的工程开始了。地球发射800妹运载火箭,20架航天飞机运送300名宇航员,宇航员为冰块安装减速推进系统,之后天空下起了冰流星,大部分的冰流星在空中分裂汽化,积起了又黑又厚的云层,下起了人在雨中会窒息的大暴雨。回收海洋工程结束了,地球的生态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冰环时代使人类学会了满足,更让人类意识到自己无限的潜力。 (1)如此瑰丽奇幻的想象,读着“梦之海”在天空中闪耀的样子就已觉得美得如此梦幻。 (2)生存对于艺术来说,太琐碎了。人类艺术家看见完成的梦之海之后,感叹真无他求了。 (3)“你请我喝水!” “干什么,你想抢劫?” “放聪明点儿,不然我要喊了!” 颜冬只好把水壶递给他,这家伙一口气喝个底朝天,旁边的人惊异地看着他。

章节名:微观尽头

  粒子加速撞击夸克(已知物质最小单位),结果显示没有被撞碎也没有保持完整,却出现了宇宙负片(乳白色的夜空,黑色的星星)。当微观走到尽头就回到了整个宏观。 探求真理无边无际。

章节名:欢乐颂

  一面面积约100亿平方公里,厚度只有几个原子大小,悬于北极上空约450公里,无质量,非实体,绝对平坦,绝对光洁的镜子弹奏太阳,引爆人马座比邻星,昼与夜的交替当作节拍,为地球带来一场“宇宙”的音乐演奏。人类回馈了一首《欢乐颂》,通过镜子转换为电磁脉冲,传播遍全宇宙。人类的各个首脑也转变了要取消联大的决议。 (1)文明在时空中走过足够长的路时,个体和群体将同时消失,形式和内容将同时消失。 (2)反射宇宙来表现自己的存在。 (3)我们所面临的,毕竟只是宇宙中一粒沙子上的事,应该好办。

  《时间移民》读后感(九):科学与哲学,孩子与探索

  虽然对于科幻类的作品读得到的甚少,但我在读到作家刘慈欣的这本《时间移民》后,还是敢于肯定地说:这是我们国内最认真的科幻的作家,也是最棒的科幻作家。他完全是本着科学的精神来创作的,他的作品是严肃的。

  我的孩子上小学,有时走在路上,看到大大小小的学生们手中捧着的各种火热的流行文字都有一种悲哀,那些过度吹捧的所谓文学,对于孩子们不知要产生多少不应当的作用,人们说读一本坏书的时间,其实就是浪费了双倍的时间,当孩子们被乱七八糟的文字所污染时,已经浪费了自己与好书接近的机会,等于浪费了两次时间。

  因为儿子一直喜欢天文,所以曾经是天文盲的我,现在对于宇宙星空之类的科学知识也算是有了一点点了解,又本着尊重孩子兴趣爱好的出发点,我觉得我是应该完全支持他在这种看似无用的事情上去不断探索的。但在小学学习阶段,我们做家长的也未免迷茫,觉得这些与书本上完全无关的知识,是不是会耽误孩子太多的时间,而且这些看似无用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值得培养孩子做下去。可是,有时听孩子那样头头是道地和我讲那些我听也听不懂的天文知识,我又觉得满心骄傲,如果扼杀了又太过可惜。可能在现有的一些情形下,“有用”或者“无用”仍然会左右我们这些平凡的家长们吧。

  但在读过《时间移民》后,我又不免想,科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多么值得去接触的一项课程,当孩子自主自发地去喜欢时,他是多么地幸运。他拥有比别的孩子望得更远的眼睛,他拥有比别的孩子更辽阔的思想,这对他的一生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至今仍能想起很小时在《少年报》上读过的一篇科幻文,一个孩子发现自己一家人总是住在透明的玻璃地带,不能出去,直到后来才知道,自己的飞船是搁浅在了另一个星球,那篇科幻文带来的震撼久久不能散去,那样一种奇特的想像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简直是不能对人言说。但那时读到这样的文字太少,我也终于没有培养起自己的幻想精神来。

  只是当我把《时间移民》里许多小故事一一地讲给儿子听时,我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反应。对我来说颇为陌生的星际名词,在他却是信手拈来,往往是我刚刚要努力地解释给他听,他却反过来对我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串。当我把故事讲到一半时让他发挥想像作者是如何进行下去时,他又有了自己的想法让我称叹。

  我说,这样的书,对我一个近四十岁的妈妈来说,就有如孩子一般的惊喜。可是对于这个才刚刚九岁的小天文迷来说,却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相会。那些奥秘,在他的心里早已扎根,这才是他的世界。

  是啊,当孩子的想像与科学的精神紧紧相连,就是这样令人叹服的科幻故事,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并不只是送给成年读者的惊喜,更应该是送给广大有着探索精神的孩子们,这样的书籍,才是有营养有价值有推崇意义的。虽然我的孩子九岁,可是我一点儿不怀疑他对于这种书籍的理解,因为那些知识点,是他早已热爱着的。

  而从我们成人角度来解析,宇宙无疑是与哲学分不开的,一个仰望星空的人,他的思想也必是哲学的,作者刘慈欣是我们这个时代科幻文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符号,他的光必将会更亮。

  同时,书寄到手,居然有作者签名,意外之喜呀!

  《时间移民》读后感(十):短篇集

  一开始以为是一部书,结果是n个短篇。。

  1。最具有想象力的短篇——【山】

  其实这也是整本书我最喜欢的短篇。以前一直不懂‘登山’这个比喻,现在越来越觉得人生就像是在登山,或者说一项事业的建立。也佩服那些不停在登山的人,不论是登山的过程还是登山之后看到的美景,都令我向往。

  这个短篇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一位登山者。即使登山曾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这是他逃避不掉的命运。我最惊叹的,是大刘想象出的‘泡世界’——生活在地核里的机械生命,从未知道液体、气体的存在!所以它们的科技、文化都与我们不同。相比之下,我们生来就接触到了固液气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2。最浪漫的短篇——【时间移民】

  我发现大刘很多的作品都是偏悲观的。【三体】就是充满了悲观主义的一部作品,不论是黑暗森林法则,还是文中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都让人看得心里难受。【微世界】的结局也是,作者竟然这么残忍。开心的是这篇结尾是he!当主角看到桦向他奔来时,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感。哦,今后真的有了液氦冷冻技术后,我大概不会直接选择沉睡那么久,毕竟这个世界没有那么需要我,,摊手。

  每一篇都有着经典的开头,高潮,结尾,十分的精炼。如果我是老师,直接挑一篇作为阅读题哈哈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时间移民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