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是一本由万维钢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2017-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手》读后感(一):Summary
序
说明人因当有现代化思维。
攀比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通过税制改革来统一降低人们的水平。
富而无娇气:为啥
道歉的步骤
明确动机:为了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学到东西:实际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道歉俭省者思维好处在于:
关注长远目标攀比心较弱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画布策略:给高手创造条件,让高手把事情做好,这样别人才带你玩
建立“我们”的概念,两个人的“关系”排在第一位,对方的需求排在第二位,自己的需求排在第三位。
怎么决策
扩充自己的选项,积极改变选项内部找经验别人怎么做别的领域怎么做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写正反理由从这些选项中选择一个,从长远考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有一定准备不纠结
设立反对派。从正反全方面考虑从远处旁观10分钟后,我对这个决定作何感想10个月后,作何感想10年之后考虑价值观,给自己一个道德定位用别人预测自己:
你不比别人特殊你特殊在哪里只关注我能控制的东西
智慧水平的三个方面
智识上的谦逊旁观者看待问题考虑他人的观点,达成妥协三个智慧
年轻时代要大胆探索随着年龄增长,要学会利用已有信息,专注于收获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其实是越来越好的(确定了自己的喜好)难得糊涂:判断是否对某件事过度准备
限定思考的时间限定内容的长度在白板上讨论商业计划算概率吧
如何让你听你的
意愿:这个人必须自己想做这件事简单:这个人能做这件事提醒:需要提醒他做这件事好的第一印象能经常获得成就感让人成功的是情绪化,非理性的东西,但这些让人成功的概率更低。
通才,多尝试,多失败。
自我关怀
鼓励自己接受自己面对错误工作狂更重要
幸福成就意义遗产做选择者,多尝试不同的,给自己加选项。
道德逻辑:
人要追求自利自利,就要被爱被爱,值得被爱不能靠名利获得被爱,追求名利是恶性循环因此追求智慧和美德值得被爱
得体,符合社交预期美德谨慎正义仁慈改变世界:看不见的手,蝴蝶效应普通厚黑学:
听领导的听别人的,同行等用术语把别人搞晕没把握的事情提前声明便于后续推卸责任高级厚黑学:
见好就收少干活,好好做ppt创造力:
压力。绝望创造,发掘内心。人生经历的价值扰动激发创造力的方法
列举最想要的东西,想办法解决结合个人经历旁观者清计算等效原理:所有程序,超过了一个很小的界限,最后得到的都是同等复杂
做预测时基于一个比被预测系统更复杂的系统。(算个最有概率,不一定更复杂啊 )。推理出不可预测
计算不可约:
最终说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高手》读后感(二):4星|《高手》:会讲故事的科学家的经管社科书读书笔记
作者万维刚是刚辞职的美国物理学家,另外一项天赋好像还很少有人提及:会讲故事。他能把相对枯燥的数据与结果用相对有趣的故事风格说出来。
另外,跟中文世界的经管社科类作者相比,科学家背景让万维刚的作品的逻辑性、可靠性增色不少:他知道依照什么原则去找不熟悉的领域去找可靠的资料,引用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观点能严格区分开。
本书主要内容是美国的经管社科类新书或新文章的读书笔记。我已经听过一遍音频了,再看还是比较有收获,毕竟听过的东西只能记住一小部分。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还有一个区别值得特别提一下,那就是精英注重效率,而普通人强调公平。这个结论来自2015年的一项新研究。 序言P6
2:不过弗兰克说,如果你认为精英们之所以成功,全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外加在人生重大关头做出了理性的正确选择,那也不对。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而且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P3
3:可是弗兰克考察了1995年以来各个领域的销售数据,发现长尾效应并没有体现出来,反而是最畅销的东西现在更加畅销,不畅销的东西更不畅销了。P11
4:把成功归因于自己水平高,这让我们自我感觉很好——这是人的本能。P13
5:所以,学术期刊这门生意的模式是这样的——我掌握了“声望”这个独一无二的资源,它没有替代品,我就不必考虑竞争,所以我的定价模式就是只要在人们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我就可以尽可能地多收钱。P33
6:第二,环境局面越是可控、可预测的,练习的作用越大。局面如果是复杂多变、不可预测的,练习的作用就很小。综合统计,在那些最可预测的环境里,练习能解释24%的表现;在最不可预测的环境中,练习能够解释的因素只有4%。P63
7:你当这些学生是什么水平,他们最后就真的表现出这种水平。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你“预言”局面会如何如何,你就按照这个想法去做,局面真的就会如何如何。P68
8:第一个选择是,你可以选择两项技能,把每一项技能都练到世界前25%的水平,这就比较容易。同时拥有两个能排在前25%的技能的人,其实是很少的,而如果你能把这两个技能结合起来去做一件事,你就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P85
9:萨卡给的最后一个忠告是,一定要善于讲故事。风险投资人做决策时,其实并不是依靠理性分析你的数字和图表,而是在听你的故事。如果他能被你的故事打动,他就会投资你的项目。如果你发现一个投资人在纠结地翻来覆去看你的数据,他其实不是在那里做计算,他是想从这些数据里面找到相信你这个故事的理由。P101
10:希思兄弟把这四步决策过程的指导思想,总结成四句话(1)扩充你的选项。(2)用现实检验你的观点。(3)从长远考虑。(4)为决策错误做好准备。P119
11:有研究者做过一个统计,说主流媒体上每多一篇吹捧这个CEO的报道,这个CEO收购下一个公司的时候,就愿意多付4.8%的溢价。比如,你的公司值1亿美元,现在有个大公司可能要收购你的公司,那你赶紧找记者,发表一篇吹捧这个大公司的CEO的文章,然后他愿意出的收购价就能增加480万美元! P126
12:美国的领养率跟荷兰差不多,也是50%左右。也就是说,一条流浪狗被人发现,送到救助站,那么这条狗的命运是有50%的可能性被一个家庭领养,还有50%的可能性会被安乐死。P143
13:消除欲望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而斯多葛派这个心法就实在得多——并不是没有欲望,你可以有欲望!但是,你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能控制的这部分上。P153
14:37%规则并不能保证你一定能买到最好的房子,但是在假定市场上的房子随机出现的情况下,它是能让你买到一个足够好的房子的好办法。从概率的角度来说,如果你看了不到37%的房子就开始买,你将来很可能后悔买早了;如果你看了超过37%的房子开始买,你将来很可能后悔买晚了。P161
15: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都会越来越好一如果你已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你就会很乐意被自己喜欢的事物所包围了。P170
16:数学家的答案非常简单。你先估算一下每个任务的“重要程度”,然后多后算一算每个任务的“密度”。一个任务的密度=重要程度/完成时间。然后,你就按照任务的密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去做事。这就能让你总的 心理负担最小化。P178
17:洛伊发现,人确实喜欢新奇的东西,但如果东西过于新奇,又会让人感觉到害怕。所以他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前卫,只要能被人接受” 而且还专门有个英文缩写来命名这个原则,叫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的设计特别大胆,而观众还能立即理解。P192
18:时不时给用户一点儿奖励,让他获得成就感,这听着很平常,但只要加入一个小关窍,它就是一件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这个关窍就是把奖励随机化。P198
19:还有一种则是“没有被过滤过”的领导者。这些人不是层层选拔上来的,而是因为一些特别偶然的原因上位。比如总统出事了,副总统突然当上了总统;或者是临危受命,体制已经不行了,让他做做看。他不是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他很愿意打破规则,干一些极端的事情。P209
20:而且对于卖保险来说,“乐观”这一个素质就够了——什么外向、会说话这些都不重要。统计发现,能在乐观素质上排到前10%的人,总共卖出了88%的销售额。P215
21:愿意多尝试的人运气好,这一点还有直接证据。有经济学家统计过,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频繁跳槽的人,等到他们稳定下来以后,收人会高于那些在一家公司一直干到老的人。这些人一开始通过频繁跳槽找到了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再坚持下去。P219
22:但是再考察那些已经结婚10年以上的夫妇,情况就逆转了。当初自由恋爱的夫妇的满意度,现在只有40分;而当初包办婚姻的夫妇的满意度反而增加了,达到68分,接近自由恋爱者刚结婚的状态。 P220
23: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最厉害的人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人。有人做过调查,每个领域里,基本都是10%最强的人干了80%的工作。比如学术界,大部分最重要的成果都是少数科学家做出来的。P235
24:有一项针对男性的研究发现,科学家、作家、音乐家、画家,甚至犯罪分子,都是一结婚就不行了。比如科学家,从结婚那年开始,出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就会下降。而他那个不结婚的同事,哪怕年龄再大,只要不结婚,就可以一直维持很高的产出。P237
25:我们大概可以认为,这就是成功人生的四个维度:(1)幸福(happiness)。(2)成就(achievement)(3)意义(significance)你对自己关心的那些人,有没有一个正面的影响。(4)遗产(legacy):若你去世了,你的价值观和成就能不能给别人未来的成功铺平道路。P241
26:结果非常意外。一个学者取得他最重大的成就,既不一定是在年轻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在年老的时候——而是完全随机的! P261
27:现在更进一步地估算,我们这个宇宙现在的全部能量之中,寻常的物质只占大约4%,暗物质占26%,暗能量占70%。P285
《高手》读后感(三):记录一些思维方式
万维钢得到专栏精选集。 1、利用印象笔记采集信息。大脑不是用来记忆的,是用来思考的。通过使用工具解放大脑,减少心力流失,是现代人的优势。万维钢宣称,还在用word写作的人已经落伍了,与使用印象笔记写作的人,是在进行不对等的竞争。 2,对于可能会再三重复使用的信息,不是记下来,而是保存下来。 3,希思兄弟说,一般人做事往往做着做着就忘了自己的优先级,有时会随波逐流,最好时不时反省一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所谓不忘初衷。 4,斯多葛派哲学“控制二分法”。区分能够控制的,和无法控制的。有勇气去改变能够改变的,有度量去宽松无法改变的。不求无欲,但求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5,抑郁,也许就是当你能够清醒认识生活的真相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这个情绪挺难接受的,所以我们这些正常人都用自己骗自己的方法在生活中前行。实验:完成难度不同的任务。抑郁患者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实验观察是一致的。正常人表现出色,就会过高估计自己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表现不好,就会说是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或任务太难。 人们特别容易记住自己逆风前行时付出的努力,而忘记顺风时的幸运。 6,富而好礼。大家喜欢把成功归结于运气的人。 7,最有价值的人类劳动是有差别的,是你能不能给手里的资源增加一个创造性的附加值。 8,获得创造性的一个好办法,是人为设定一个限制,逼着自己在一个框架之内寻找发挥。 9,雅各布森,美国小学教育实验,8个月,天赋组,中等组,低于平均水平组。学生和家长都蒙在鼓里,只把分组情况告诉老师。天赋组平均成绩提高了27.4分。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自证预言。 10,呆伯特系列漫画亚当斯的三条经验,一是,发展一个系统,不要在乎小目标的成败。二是,判断一个灵感值不值,与其听大脑的,不如听身体的。三是,在2~3个领域,达到前25%的水平。 11,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指挥官杰克威林克,人们总爱抱怨上级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支持,其实那根本就是你自己的错误。你没有好好教育你的上级,你没有正确影响你的上级,你没有让他理解你为什么需要这个支持。自己必须负责人,这就是极端的所有权。 12,避免过度拟合。你的模型想要一丝不苟地反映已知的所有数据,它对未来数据的预测能力就会非常差。这是因为,所谓的已知数据,都是有误差的。 13,纳什平衡。大家都是老司机。大多数情况下,人是理性的,市场大体均衡。在少数情况下,人可能会表现出非理性,市场可能偏离均衡。均衡会发生演变,中间当然就有不均衡状态。非理性和偏离均衡,可以给世界带来活力。 14,高德纳技术成熟度曲线。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人们对这项技术的期望值。新技术发展历程。人的认知总是偏爱新东西,左侧一定是非常陡峭的急剧上升。左边的风险高。 15,多看效应。心理学一个非常坚实的结论,你之所以觉得这个东西美,是因为你比较熟悉这个东西。喜欢=熟悉+意外。 16,品牌就是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17,drd4—7r,7r变异的人,小时候会表现出儿童多动症。他们好像是兰花,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环境不行,他们的生存能力远不如蒲公英。如果在一个冷漠甚至虐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表现出多动、对抗的特征。可如果他成长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中,他就会成为很好的连接者和组织者。 18,故事的价值不在于真实准确,而在于提供人生的意义。 19,工作有意义。心理学叫个人特征强项,也就是特别适合你的工作领域——两个标准,你必须觉得这个工作很重要,你必须非常擅长这个工作。沉迷电子游戏的人没有抱怨苦和累的,好工作就像游戏一样有意义。底层员工每周的工作标准时间是40小时,高管人员常常工作60和小时以上,还都是主动的。真正打击人的不是工作,而是失去工作。
《高手》读后感(四):高手是擅长管理“注意力”的人
高手和“智识分子”是同一个概念。万维刚分析了“精英”的组成,描述了高手使用工具、科学决策、用数学和物理学认识世界的状态。
高手位于“智识链”顶端。智识链是对世界的认知链条。高手位于智识链的顶端,拥有丰富的认知资源,摆脱了”注意力稀缺“的状态。而注意力稀缺对个人的后果是思考和行动的带宽变窄,在团队中,注意力稀缺会加剧减少团队的带宽,形成忙碌而低效的组织。
高手位于”幸福链“顶端。分析面对的困难,接受可以接受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在无法改变外界时,可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心态,找到生命的意义。幸福感对于每个人来讲是一个固定值,就像每个人有不同的亲密距离一样。快乐由大脑的结构决定了初始值,我们对快乐和痛苦的感受会根据遇到的事情变化,但慢慢会趋向于我们出生就设定的快乐指数。能改变快乐指数的,是找到生命的意义,无论困境或者顺境,都会坦然接受。
李笑来在《财务自由之路》里提出的“注意力>时间>金钱”,金钱无法购买逝去的时间,而时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能管理的就是我们的注意力。而高手恰好是擅长管理“注意力”的人。
《高手》读后感(五):《高手》提到的书目和文章
标*的书籍是非重要书籍。以下书单列举的是目前所看到的推荐书目或文章。已更新至完整,后期会更新读书笔记
书单:
《指导生活的算法》
*《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如何改变你的人生》
《人类简史》
《未来简史》
《注意力商人》
《平均的终结》
《出奇制胜》
《成功与运气:好运和精英社会的神话》 - 2016年4月出版
《牛奶可乐经济学》
《胜者通吃的社会》
《族群心智》-P44
《俭省:释放“少”的潜能,取得”多”的成就》-P50
《稀缺》-P58
《异类》-P62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P71
《理性乐观派》-P75
《自下而上/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P75
《科技想要什么》-P78
《泰坦巨人们的工具:亿万富翁、偶像和世界级表演者的战术、习惯和日常》-P82
*《每周工作4小时》-P82
*《每周健身4小时》-P82
*《4小时大厨》-P82
《极端所有权:海豹突击队的领导方法与致胜策略》-P88
*《自负是你的敌人》-P93
《反同情》-P102
《社群动物》-P109
《品格之路》-P109
《决断力: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选择》-P114
《思考,快与慢》-P114
《解构生涯:改变我们大脑的一段友谊》-P115
《适应性创新:伟大企业持续创新的竞争法则》-P123
*《成大事者不纠结》-P125
《独裁者手册》-P126
《平均的终结》-P132
《自满阶级:弄巧成拙的美国梦》-P143
《百万富翁和中产阶级的十大区别》-P148
《沉思录》-P149
《怎样成为一名斯多葛者: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P150
《指导生活的算法:人类决策中的计算机科学》-P160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P176
《助推》-P195
《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MIT 4年33门课程的整体学习方法》-P200
lt;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P206
《恒毅力》-P213
《权力:为什么有的人有——而别人没有》-P224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P226
《破除成功学的迷信》-P228
《怪诞行为学》-P231
《数盲》-P248
《链接》-p260
《爆发》-p260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P264
《给世界答案:发现现代科学》-P296
《一种新科学》-P313
纪录片:
《宇宙》-P264
文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是一种理性
真正的道歉需要什么-约瑟夫·格雷尼
如果你认为你是天才,那么你就是疯子-P71
一个让人寝食难安的世界观-P77
有一种情怀叫“有限”-P92
超强记忆是一个邪道功夫P103
你会跟谁结婚(万维钢)-P109
你属于哪个浪漫体制-P109
好男人都结婚了吗?我国男性工资婚姻溢价形成机制 -P112
数学家告诉你为什么难得糊涂(万维钢)-P116
道德和道德(万维钢)-P129
为什么大牌时装在春晚就失去了高级感-P147
想要更幸福,就关注你能控制的东西-P150
面对日常挑战的明治推理-P155
让APP使人上瘾的科学-P196
反脆弱式学习养生法-P198
增长的结构:学习可不是简单任务-P200
两种增长类型-P200
你和你的研究(查理·汉明)-P243
不要放弃:老人也能取得创造性突破-P260
伽利略的反应速度-P272
愚蠢化:为什么组织会供奉愚蠢和奖励雇员不带脑子-P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