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是一种习惯》是一本由[美] 杰米•卡特•卡伦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该怎么来评价这本书呢?只能说不是我的风格吧,因为我是属于那种千年难得画一次妆的人,生活中也是和“优雅”,那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本想看了书之后可以变得“优雅”起来,无奈,多年来秉着“女子当自强”的观念,横行20来年,是真想改来着,可这暴脾气,也是压不下去,真就放弃治疗了,不过书还是看完了,让我身边那几位女神涨涨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我,至少吸收其中的精华或者我感兴趣的部分,稍微完善一下自己,这个倒还是可以的。
这书的设计是真挺好看的,封面都看得到,很漂亮的图,书里有一张和封面一样图片的明信片,我一般是用来当书签。书页不同于一般我们看到的黑白两色,它添入了蓝色,很经典的颜色,就像作者说的:“一种勇敢的蓝、高贵的蓝”。书里每一部分前面都会有一小段话,大多是时尚界享有名望的人说的,可可·香奈儿,奥黛丽·赫本,克里斯汀·迪奥等人的话,不能不说是她们气质的一种体现。“优雅不属于那些刚摆脱青涩的年轻女孩,而是专属于那些已经掌握未来的女人。”这是香奈儿的一句话,可能我还没达到那种可以优雅的地步,毕竟青春,是要有太阳一般的热情的。
整本书可以说是以一种访谈的形式来写的,通过作者眼睛里的法国女人,来认识一种真正属于法国的优雅。从其中真的还是有学到很多东西,或者想要了解的一些从前很少注意的事物。比如香水,从来都觉得这是一种放荡的味道,也可能是身边遇到的香水味道太浓烈,使我对它产生了一种很固执的偏见,但是这次,偏见还是终于被打破了。文中对于香水的前,中,后调的解释通俗易懂,看一遍,我也是记住了,前调是闻到香水的一瞬间的第一感觉,中调是适应之后感受到的味道,后调则是香水停留在皮肤有一段时间之后还残留的余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只是香水,把你整个人,诠释得刚刚好。
关于穿衣搭配,关于生活态度,关于美和自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相信这本书,会让你找到一种属于你个人的,独特的气质。
《优雅是一种习惯》读后感(二):灵魂的馥郁
灵魂的馥郁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以为它会交给我很多实用的小方法,如果如何健身、如何护肤、或者如何让自己的气质更加优雅、如何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衣服与妆容。然而这本书并非如此简单肤浅的小册子,它给你鱼,但更加注重教授你捕鱼的技巧与捕鱼的精神。
我一直羡慕欧洲女人的闲适与气质,特别是法国女人,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优雅与美丽,她们可以端庄而优雅,亦可以妩媚而性感,然而所以的一切都不冲突与违和,相融合的是那样的完美。她们追求生活品质,展现自己独特的美丽,她们也明白与肯定自身的魅力与缺陷。
书中所写是关于法国女人的生活,想要窥探她们优雅美丽的秘诀,那么一定得融入他们生活的细节,才能了解她们之所以优雅的生活秘密。
就像米舍利娜·唐吉所说的:“魅力来自做自己的自由。”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自己独特的美的,美丽有很多种,而非千篇一律。就像独创彩妆心理学的梅尔梅女士,所说:“我们将缺陷变成一种资本,我们要对抗普世的审美观,因为那是扼杀了创意和真正的美。”然而如今的我们,有多少去适应那普世的美,而放弃自己自己呢?网络上越来越多的网红脸,一模一样的眼睛下巴鼻子,甚至连肤色都要一样了,然而却乐此不疲,不断有人趋之若鹜。到底是谁规定了美呢?大概是我们内心的不确定与安全感确实,让我们认同别人的美,否定自己的。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大的是精神与态度,她们让我领略到了法国女人的魅力不是源自香水,也不是源于精致的护肤与彩妆,而是她们对待美、对待生活、与对待自己的态度。也许我们会因为一种香水而身体芬芳,会因为一种妆容而容颜美好,因为一种护肤品而改善缺点,但是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己的肯定,会让灵魂馥郁。换一种护肤品和换一种生活态度,我觉得后者更加重要。
所以当我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也许没有收获到那些能让我变美的小妙招,但是我却收获了一大堆关于如何变美的寻找技巧。法国女人之所以优雅动人,因为她们爱生活爱自己取悦别人之前先学会了取悦自己。
《优雅是一种习惯》读后感(三):勇敢做自己
我最爱的法国女星是那朵法兰西玫瑰苏菲•玛索。她的活泼、优雅、大方让我为之倾倒。所以购买阅读了这本《优雅是一种习惯》。利用中秋节的小假期一口气读完这本小书,非常的过瘾,整体阅读过后,对感兴趣的章节有反复阅读,感觉收获良多。
巴黎女人的优雅与美丽可以说是世界公认的。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近60岁的美国人。她优雅的法国外婆影响了她的一生,她本人也在不同的时间段在巴黎生活,对巴黎的女人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观察,本书的主题思想不是让我们都变成巴黎女人,像巴黎女人那样生活,那样工作。恰恰相反,她提倡让我们勇敢的做自己。做真正的自己。女人的魅力与优雅,不在于模仿与整形,而是源自于内心的自信和对自己文化的认同。
对于所有女人来说,对于姣好的容貌与完美的身材的渴望,可以说是高于一切的。但巴黎女人不会或者很少会去在脸上动刀整容、健身减肥,因为他们随时对自己有着很好的控制,根本不会吃多,走路就是最好的运动,何必去健身房浑汗如雨,而且在法国这个艺术的国度,女人更偏爱舞蹈、体操艺术,欣赏女人的柔美气质而不是什么马甲线。至于在脸上动刀改变容貌,巴黎女人的回答是:“我们将缺陷变成一种资本。我们要对抗普世的审美观,因为那扼杀了创意和真正的美。”
那么如何能够找到自己的美丽?其实很简单,就是勇敢做自己,真正爱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抽出时间来和自己对话,同自己的身体对话,同自己的灵魂交流。让自己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保持一致。“女人要有一致性。跟自己的故事背景一致。所以如果她是法国人,那就好好当个法国人;你是美国人,做你自己就好,让你的风格倾诉你的故事。”
书中的一个小故事非常动人,作者生病住院期间,一个护士帮她抽血,动作非常的熟练精准,她夸赞道:“你真是专家!”而护士的回答却是:“Je suis un artiste(我是艺术家)”多么美妙的回答。把生活中的点滴都当成艺术行为来做。在人生的路上当一名艺术家!而这一切来自于对自己的认同与肯定。
最后以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优雅源于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日积月累的习惯。这不是从一瓶香水、乳霜或者样品特卖中能找到的东西,也不是整容注射、填充、拉皮能够提供的;而是在人生道路上,用耐心、勇气、爱心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花心思培养出来的人生态度。”愿所有的女人勇敢做自己,用艺术家的审美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生活,让生命美丽而优雅。
《优雅是一种习惯》读后感(四):让优雅成为习惯
《优雅是一种习惯》多好的书名,但看这书名,就足以吸引女性的目光。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是优雅的呢?容颜,我们无法改变,但气质绝对能够自我掌控。而优雅变是气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本书中的优雅不是一款香水,不是一件奢饰品,更不是一款高跟鞋,她是一种全方位的提升。所以,女人读了,对优雅一定有一种更深入的理解。
一个58岁的女人,踏遍整个巴黎:北至法国与比利时边境,之后穿过诺曼底,在圣女贞德度过余生的鲁昂,接着又通往南方,前往小村庄奥维拉和大城市图卢兹——只为寻找法国女人的秘密,为何他们会这么神秘,性感,美丽而又自信。足以见证这个女人是肯于为优雅而努力付出的。因为一次扭伤事故,躺着床上,猛然发现自己的优雅就在身边,在寻找的过程中,她已经将找到的那份自信与美丽集合于自身,于是她写下了这本书。
本书中写道了关于如何保养、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关注时尚、巧用香水和化妆品等知识,是女人的优雅指南。
不过作者在探究过程中,明白女人在学会上面这些的时候,在她们的背后还存在着更为深层的意义。那就是内涵——要做自己,这个自己是在人生道路上,用耐心、勇气、爱心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花心思培养出来的人生态度。这个太重要了!
作者是通过和一些优雅的女人交往的小细节来讲述优雅的含义。服装是色彩、一个小拉链是否拉上、健身、吹头发……女人的方方面面都在这些讲述中渗透,读了你就知道如何让自己优雅起来了。
美丽不是一蹴而就的,美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是女人,优雅的背后绝对不是那种表面的独特,深层次的个人修养足以让依靠化妆而形成的美丽逊色很多。58岁,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美丽,而我,48岁,不是更能打造一个拥有独特自己的我吗?只要可以,就不放过任何让自己开心愉悦的机会,重塑自我永远都不晚。
《优雅是一种习惯》读后感(五):小习惯,大气质
优雅,是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的气质。相貌身材很多是先天因素决定的,后天改变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除非整容或是通过减肥等比较劳财伤身的方式才能改变。但是气质,却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就如书名说的那样——“优雅是一种习惯”,一旦养成了习惯,优雅的气质就会在举手投足间自然地散发。
这本书的作者,一位美国女性作家,杰米˙卡特˙卡伦,从小受法国外婆的影响,她的外婆会喝自己调的柠檬冰茶,会坚持让她午后小睡片刻,虽然这些都是极细微的事,但是从这些小事中,可以感受到这位外婆追求的生活品质,自己调的健康饮品,补充水分的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色素沉淀;午后小憩,休养生息,可以让女孩子的精神倍增。这些细小的事,都在潜移默化着培养着作者的气质。
法国是一个有着优雅女人和浪漫情怀的国家。作者在该书中从自己接触到的法国女性身上看到和学习到的各种优雅习惯逐一娓娓道来,让我们明白了做哪一些功课可以让自己更变得优雅。首先是懂得品味,在不同的场合穿着合适的衣裳,女人的日常保养很重要,想要夺目,不是一天两天化个妆就成的,而是要每天做一点小功课,保湿或是坚持使用适合自己的护肤品等。有的女性会在每天晨起后喝一杯加了柠檬的热水,既补充了维C,又美白,然后再贴自制的面膜,法国女人的容颜是用自己的方式保养出来的,而不是一味通过美容院,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想这本身就是极美好的,也是优雅的,渐渐地,优雅的气质就与她们如影相随了。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能发现那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美的小秘方。即使只是一顿晚餐,法国女人也可以把它做到优雅极致,从选用的食材到做出来的成品造型,无不体现出法国女人的高雅品味。说到烧菜做饭,我们总是不由地将厨娘与蓬头垢面这样的词联系起来。但是作者笔下的法国女人在准备晚宴时却是泰然自信、有条不紊的,对于食材的选择她有自己的主张,并且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奶酪,把这件事当作是一件有趣的事在做,那么她做出来的食物自然也会吸引人。
让自己变优雅可以有很多方式 ,那些小功课小秘密值得女性朋友们参考学习。认真生活,优雅源自我们日积月累的习惯。总之一句话:“善待自己,养好小习惯,变身大气质。”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文/ashley
《优雅是一种习惯》读后感(六):法国女人的优雅秘方
提起法国女人,条件反射想到“优雅”,想到可可•香奈儿、苏菲•玛索、80岁的超模卡门•戴尔•奥利菲斯……她们美丽、高贵、性感、风趣、迷人……任何对女人的溢美之词形容都不为过,她们气场强大,无论是外表还是事业,都堪称楷模,是男人眼中的性感尤物,也是万千女性仰慕的对象,她们成了全世界魅力女性的代表。
我想女人的优雅和魅力是一种生活状态,她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轻易受外界影响,所到之处一切舒适阳光、秩序井然。我有幸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女人。D老师虽年近40岁,身材圆润挺拔,皮肤紧致,喜欢黑白灰混搭,有种低调的华丽,每次出现都让人眼前一亮,闺蜜聚会时她从来都不是侃侃而谈的那个,但却是大家主心骨一样的存在,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态度。用她的话说:出去打瓶酱油也要把自己收拾的美美的。这用法国女人的话说应该是:就算只剩最后一口气,也要保持性感。
《优雅是一种习惯》就是探索法式美人魅力秘方的书。美国作家杰米•卡特•卡伦,她从小就受法国外婆影响,着迷于法国女人身上的美,写这本书时,作者已经58岁。这个年龄的中国女人大多已放弃自己,足不出户带儿孙,而杰米在这时候访遍法国好友,在祖籍寻根,寻寻觅觅中,她为读者们描述了法国女人的世界。
找到专属自己的风采
法国女人认为:追求外貌和追求内在美并不冲突。为自己变得迷人,是对自己的尊重。她们会为自己买钟情的香水、内衣,她们会把身体当作神赐给自己的礼物,认真对待,定期去做按摩、瑜伽以及参加其他让自己变得更美的课程。她们会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造型书,用造型书来打造未来的自己。
在访问色彩分析师、律师、设计师等各行各业的法式美人之后,作者发现:对于美的概念,法国女人是以精神自我为出发点,她们逐渐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独特性,
她们会找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导师,让导师引领发现自己的外貌特色、独特风格,如形象重塑师若茜•梅尔梅帮助女孩们找到自己的专属色彩,她认为选对颜色可以让人脱胎换骨。而美妆顾问、形象顾问等人都会帮助她们由内而外的改变,法式美学的关键就是从充分了解并且接受自己开始。
成为真实的自己
国内很多女性在打扮时,会自然而然带上其他人的眼光。如:我穿这件衣服,看起来会不会很张扬?别人看到会不会笑话我?但法国女人在装扮时,随心所欲,正如作者说的:“记得一定要盛装打扮,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打扮成什么样的,就算觉得在演也没有关系,让大家知道你最真实的自我,迈向你一直想成为的那种女性。” 作者好友韦罗妮说:“法国女人不做整形,但她们会做让自己觉得美丽的事,她们也行不再年轻,但依然可以美丽。”
法国女人对人生泰然自信,没有罪恶感,没有救赎,只有欢愉。她们不会担心自己够不够完美,努力培养出自己的个性,为自己打扮。作者建议大家:“试着绽放你自己最自然的特质。毫无保留的做自己。让你的风格倾诉你的故事。”
将缺陷变成资本
众所周知,巴黎是时尚之都,是世界潮流中心。但这里的潮流并不仅仅是电影明星和大牌设计师引领的,同时也和每个女人息息相关。就如作者所言:在巴黎,时尚是路边诞生的,是大家的娱乐。
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应该好好的观察自己,如果发现脸上、身上遗传的家族特征,可以试着变成美好独特的自我记忆。说不定我们自己就会带起时尚潮流。
杰米的母亲左腿有缺陷,左腿比右腿要短,但她母亲将缺陷变成一种资产,她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努力去做,尽管连走路都困难,但她却喜欢游泳,六十几岁的时候还学会骑马,她也从来没放弃过踢踏舞,她左腿的缺陷成了她的资本,让她更有勇气,更有智慧和创意,也拥有更多魅力。色彩分析师若茜•梅尔梅也说:“我们将缺陷变成一种资本,我们要对抗普世的审美观,因为那扼杀了创意和真正的美。”
永远当个艺术家
的确,法国女人像艺术家一样存在,就算打扫浴室,她们也不忘带着尊严和优雅。
她们坚信:我是一名艺术家, 我可以创造自己的人生。我有权利决定什么是美,什么穿在身上好看,以及怎样让我魅力四射。我可以把自己塑造得优雅、细致、讨人喜欢。在她们看来:自己就是这场盛大豪华人生剧的巨星。
读完全书,如作者一样,我发现,时尚和优雅的起点其实就是自己,深入心灵,找到自己独特的美,配合这种独一无二的美,学习保养、搭配、善待自己、重塑自己,敞开心胸,感受身边人的关爱,鼓起勇气活出最独特、最自信的自我,也许这就是法国女人的魅力秘方。
关于作者:
慕夏CC
微博读书书评人
豆瓣:慕夏CC
微博:慕夏CCC
微信公众号:亭亭玉立(ID:ttyl220)
亭亭玉立qq群:260742202
《优雅是一种习惯》读后感(七):你需要像个男人一样去拼命,但也需要像个女人一样去生活
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这本书,被书名吸引了几秒钟,借过来读了读。说启发,还是有些的。
没错,我们现在的社会节奏非常快。作为一个没有背景、学历一般、长相一般的女人,如果我不像个男人一样去拼命工作,可能我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我拿什么去优雅呢?
我没有时间去优雅。
早上七点钟要起床,洗脸刷牙化妆做早饭。
中午公司附近随便一份外卖打发自己。
晚上该敷面膜的时间我还在加班。
我拿什么去优雅呢?
我可能需要拎着沉重的电脑挤过人山人海去赶地铁,我可能需要狼吞虎咽吃完午饭去开会,我可能到家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只想躺在床上,我可能看上一件大衣一个包包但是囊中羞涩。我如何去优雅呢?优雅需要有私家车不用挤地铁,优雅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餐食,优雅需要有足够的精力去经营自己,优雅需要有足够的金钱去买身精致的行头。所以,我根本没时间也没钱优雅。
但是,我拼命念书拼命工作,就是为了今天仍旧在底层挣扎吗?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狼狈不堪吗?就是为了以生命为代价来换怎么也赚不够的金钱吗?
并不是。
你必须承认,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我想,即便是看起来如此狼狈的生活,我也想让它显得稍微优雅一些。
也许早上穿上一件更加合身的衣服,涂上一支更加合适的口红,我心情会好些。我挤地铁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烦躁。我上午工作的时候效率就高一些。我午饭时间就稍微长一些。晚上回家也许我很累了,但是也许做个瑜伽会让我比躺在床上获得更深度的放松。一晚上的好睡眠会让我第二天早晨精神充沛。
也许,周末的时候我才有时间认真去体验生活。我会去读书充实自己,我会去培养一门爱好让自己静下心来,我会和爱人牵着手去公园走走,我会插花烹饪看场电影。
没错,你需要像个女人一样去生活。当然,你可以定义在你看来,女人应该如何生活。
----------------------------------------------
你需要找到真正的你自己。真正的你自己就是舒服的你自己。
你需要知道你适合什么样的颜色,你适合什么样的妆容,你适合什么样的风格。
你要爱惜保养大过于整形。由内而外的美才是真的美,自然的美才是真的美。美国女人喜欢让别人从远处看觉得自己是个美女,法国女人希望别人从近处看自己时,也认为是个美女。
你要有自己的香水。
你要注重每一个细节搭配,耳饰,丝巾。
如果你喜欢跑步,那就去跑。如果你不喜欢,那就做瑜伽。你需要让你的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
女人真正的美,是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美,而不是四十岁的年龄非得有二十岁的面庞。
女人的优雅,来自于每一刻的持续,而不是一次的突袭。
以上便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还记得的内容。
《优雅是一种习惯》读后感(八):优雅是一辈子的事业—读《优雅是一种习惯》
提到法国,我们就会想起著名的香水还有各种包包以及红葡萄酒。可以说法国人尤其是法国女人自己当成事业在经营,让自己的生活在自己允许的范围内过的优雅。
《优雅是一种习惯》作者是美国作家杰米˙卡特˙卡伦。其优雅的法国外婆影响了她的一生。知名著作包括《法国女人的快乐学》《法国女人这样爱》等。作品被翻译成14种语言。作为一名杰出女性,杰米还是一位鼓舞人心的演说家,帮助成千上万的女性找到生活的乐趣。
这本书并没有介绍如何穿衣,如何打扮,使用什么样的化妆品和香水才算是优雅,而是让我们好好的端详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真正的美,把自己当做自己的人生的女主角。
法国女人从不缺优雅,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魅力秘方,她们只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伴侣,为他穿上裙子或是精致的内衣。
法国女人也从不觉得自己做什么会有罪恶感,即使是生产后参加由法国政府买单的阴道回春治疗。这种治疗不仅在中国人看来是如此的荒诞不羁不可接受,就连作者这个美国人都觉得即便在美国参加这样的治疗也会让人联想到“性”而羞于启齿。但是浪漫的法国人却觉得这是如此正常的活动。因为法国女人认为自己的身体是值得呵护的,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丈夫。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有不少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去美容院整容,觉得这样的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但是现在看看优雅的法国人是怎么说的吧。她们觉得脸上出现皱纹也是正常的皮肤生理现象,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法国女人坚信:“我们不应该再跟那些满脸都是肉毒杆菌的女人说她们很美了,因为说实话,我们自己都不相信。我们也不该再强调变好看的唯一方法是变年轻。还有最后一点,应该要有人出来说话了,吸引男人目光的是那些年轻漂亮的小女生,不是年纪大了还去拉皮、打肉毒杆菌、隆鼻或垫下巴的女人。”
漂亮不等于优雅。就好比花朵的颜色与香味的关系一样:一朵花可能姹紫嫣红,却不一定暗香浮动,疏影横斜。
看看法国的成熟女性给我们什么建议吧,在日常中如何“包装”自己,那就是记得要坐直坐正、梳理头发、抹点儿口红、喷些香水、打扮得干净整齐。这些简单的东西,我们的祖先在几百年前也教给了我们,只是我们在行进中已经把这些东西都遗忘了,在中国传统审美观中,女子长发自然委地,乌黑润泽,光可鉴人,是为至美,并逐渐成为衡量女子美貌的一个重要标准。再看看现在满大街的五颜六色的乱糟糟的头发,那可跟优雅一点儿都不沾边。
优雅是一种从容、一份平和、一个认认真真的生活态度。优雅的女人是可爱的。优雅的女人并不一定要天生丽质、沉鱼落雁。但她们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流露出修养、智慧和善良。
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并不是从一瓶香水、乳霜中就能找到的东西;也不是整形、拉皮能提供的,而是得在人生道路上,用耐心、勇气、爱心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花心思培养出来的人生态度。 将习惯性的优雅注入内心,你就能找到精彩一辈子的秘密。
《优雅是一种习惯》读后感(九):法式风骨
法国被公认为是最优雅的国度,法国女人的自信优雅让全世界的女人羡慕,让全世界的男人沉醉。法国的美食、法国的香水、法国的衣饰……只要沾上法国两个字,便具有了一种别样的风情。
《优雅是一种习惯》的作者杰米·卡特·卡伦正是受她优雅的法国外婆影响,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女性,并不间断的寻找法国和法国女性魅力的奥秘。杰米已是中年,结婚、离婚、再婚,年龄或感情都没有成为她生命中产生困惑和失落的源头,她骨子里美式的不屈不挠和法式的从容洒脱从她的文字里散发出来,告诉每个人——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美好的我。
如同杰米在法国探访一位又一位的女性,着迷于她们的气质和魅力,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羡慕的对象,称之为偶像,我们是那么的想成为同偶像一样迷人的人。外貌、身材、谈吐这些标尺太过表面,内涵、气质、思想又太过无形,像要让自己变的优雅,到底应该怎样做?想做一个优雅的人,首先得明白优雅到底是什么。杰米从每一位优雅的女性那里都探访到了不同的答案,梅尔梅女士对颜色有超乎寻常的了解,她就像色彩世界的魔法师,随意搭配间释放出女性最真实最美丽的一面;帕特里夏喜欢把提包跨在手臂间,淑女又自信,不同的精油由她的双手调配,用舒适的按摩唤醒女性体内自信自爱的灵魂;卡多勒带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体会到内衣对于女人的意义——取悦自己而非男人,是让自己快乐的礼服而非刺激男人的“制服”……每位女性的答案涉及领域都不一样,但是访谈中充斥的优雅氛围如出一辙。
杰米在书中多处提到了法式和美式的文化差异,对比看来,当前的中国也是在和美式一样的路上渐行渐远。比如内衣,我们也羞耻于让人从外面就能感觉到内衣上的刺绣与蕾丝,巴不得它毫无存在感;比如香水,我们总觉得那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选择标准也并非能否带来心灵上的碰撞,而是它的logo和价格;比如愉悦,我们也充斥着快乐夹杂羞耻的矛盾,认为这并不好,也不乖。法式女性在所有这些方面足够坦然,因为她们忠实与自己,敢于做自己。不盲目跟风,也不受制于世俗评语,也不轻易妄断她人,所以她们活的真实、自我 ,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能把一个人的美展现到极致。为什么西尔维娅愿意向陌生人分享那些最私密的治疗历程,为什么可可既做的好律师又做的好厨娘,为什么南希可以从疯狂的玩乐中退场回归家庭……所有女性的优雅之路都无法复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她们的精神世界,习得一些改善自己的方法。
优雅是一种习惯,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并经由后天雕琢的风骨,环境、文化、家庭、社会的影响缺一不可。我们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被这样或那样的杂事拖累,但无论如何,永远保持精神自我是通往优雅的不二法门。优雅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就是你不经意间就会吐露出来的那些东西,如何活得优雅?了解自我、充实自我、改善自我、重塑自我,只要行动,永远不晚。
文/团团花哚 2016.03.17
《优雅是一种习惯》读后感(十):放心做自己
说起法国,脑海中的词汇是浪漫,美食,普罗旺斯,香奈儿,兰蔻,迪奥,苏菲玛索。总之,能想到的词汇都是和美女相关的。没办法,对于法国的认识有限,印象中法国女人看上去很美,有女人味。
细读这本书,才对法式风格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法国女人美在优雅,一种骨子里的自信和热情,迷人魅力来源于对自己的认可。
首先要认可自己,做自己,让你的风格倾诉你的故事。法国人就做好法国人,中国人就做好中国人,韩国人就做好韩国人。想起陶喆的《找自己》,保持美好状态的起点就是找对自己。不必在意别人的评断,跟自己最匹配的妆容就是最美的。
法国女人追求的是自然美,而且没有一定之规,所以想要她们接受整容成明星脸的想法都是一种对自己的亵渎。她们接受的是自己的独特,骨感,微胖,都可以是美的。不会因为大众的所谓美女标准而跟自己过不去。她们享受SPA、按摩是对自身的保养,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但不会对自己动刀,所有不自然的都是做作,不是美。
再说生活方式上,仍然是舒适,享受。即使健身都倾向于舞蹈之类的艺术性活动例如体操,而不是力量型挥汗如雨。跟我们常见的对面器械的健身房不一样。我们是延续了美式的力量型训练,男女都一样练肌肉,难怪我们多的是女汉子,少的是淑女。法国人眼中,女人就该做女人的活动,健身也不是为了跟男人拼力气。又丑又不优雅,不是淑女该做的事。欧洲那种浓浓的贵族范儿,高傲劲儿显露无疑。对了,法国女人就是这样,不随世界潮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那一套,我来引领潮流而不是跟风的。这正是她们迷人之处,有倔强的坚持,所做的一切改变的目的都是让自己更优雅柔美。
最后,做个优雅的女人,要学会照顾自己,培养出自己的个性,为自己打扮。相比法国女人,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压力过大,放松方式却单调,泡个温泉散个步都是奢侈的浪费时间,似乎累了就只有睡觉这一件事可做一样。已经忘了生活本身可以是很美好的。懂得照顾自己的太少,女人味就在这样或懒散或忙碌中消磨殆尽了。
书里面没有教你如何化妆,怎样配香水,包括服饰搭配这些技术性的问题的都没有细说,只是在作者对一个个法国女人,或者在法国生活过的女子的交流中,传递思想。只有你的想法改变了,行动才有意义,才能够坚持长久。
的确优雅又不能当饭吃,大家都在向前冲的时候,说什么享受生活,放慢节奏,都是胡诌,竞争激烈,常听到的一句是:女人更要对自己狠一点。但别忘了,你心中的好生活里最重要的一条是做个美好的自己,尤其对于女人而言,优雅是日积月累的习惯使然,不要变得面目可憎了之后,才想起自己原来是有能力成为一个优雅的女人的。与其向往别人眼中的幸福,不如抓住眼前的,把握当下,开始放心做自己。
只要接受自己并照顾好自己,永远不是为了世俗的标准而改变,对自己好一点,这并不难。
从法式风格中学会爱自己,做个优雅女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