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轻描淡写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06 20: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轻描淡写读后感10篇

  《轻描淡写》是一本由张艾嘉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轻描淡写》读后感(一):用轻描淡写之心以待人生

  张艾嘉在她常青树般的人生与演艺生涯中,无愧于才女称号,看她的创作年表就一目了然,一串骄人的成绩,她歌、演、编、导俱佳,更擅于用自己作品表达身为一个女人、一位女性导演感悟,但是用文字去表达自我,这却是第一次。

  所以格外珍惜书中的每字每句,书中分为五个部分产生关系、过去和未来、我们的真实、念念、天气美术馆,分别讲述了张艾嘉对于工作生活、人生态度、创作以及自然感受电影中表达的始终是经过修饰了的想法,只有这本书中,作者毫不犹豫地端出了自己,就如她在访谈中也提到:我的随笔就是我了。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望的机会,她对喜剧热爱,她对于电影的领悟,她对于生命坚持。在文字中,她也诚实的面对了自己,那些幼年对于样貌的在乎、对于父亲感情、热爱外公的家训,还有她对于自然、环境宗教认知,都在书中有所提及。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术业专攻、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看法与爱。或许就是这样的爱才促使她在人生中不断体会领悟,在电影中继续创作,在新的领域不断进取吧。

  很多书都会让人有急着看下去的冲动,这本书的字并不多,却让人在阅读中不由得放慢了速度,想去慢慢品味其中的一字一句。通篇并没有特意提到静字,却使人不觉慢了心神,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云与天空、风与海浪,神似孔雀石头,静坐,还有生活中舞台上的每个场景每个物件安心等待想要的电影场景天气到来,都映射出了作者内心宁静以及对于世界万事万物观察,就像第一章的标题一样:产生关系,格外喜欢这个标题,我们不得不和这个世界产生关系,那么何不认真看看与我们产生关系的这个世界中的事与物呢,如何平等的看待彼此之间互动产生的关系,是一个很有趣的看待世界的角度,也让这个与世界相处过程变得更加妙趣横生

  作者把书中很重要的一章留给了《念念》,看得出作者对于这部电影的喜爱,这部由张艾嘉编剧并执导的片子是一部更加圆融的作品,也是一部感人之作,作者坦言在创作之初就定下了基调,但是在她的基调之外,更令人感动的是片中体现出的对于过去的回望,对于现世宽容,尽管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令人念念不忘缺憾,且时时听到沉重的回响,但那就是人生本来的样子,我们不得不去接受,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将那些念念弥平于时光之中。应该说作者用一部电影与一本书写出了自己的感悟。

  看完这本书,再回头看书名,觉得不能更妙,人生虽然沉重,却终于在经历之后,学会了放下,学会了如何轻松以对,而在经历过所有的浓墨重彩的人生之后,有如许波澜,她却能全部抛开,只留取了一些云淡风轻的话语,她将自己创作电影剧本的那种含蓄平静带入到了写作中,让整本书更显回味隽永,使每个读到这本书的人都能以更敏感眼光去看待世界,用轻描淡写之心以待人生。

  《轻描淡写》读后感(二):轻描淡写

  张艾嘉《轻描淡写》,内容不多,装帧很漂亮。两个小时就翻完这本书。

  “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

  什么是成功

  “把事情做好。就这么简单。不需要有任何等号。不需要和任何人或过去相比。”她在书中如是写道。

  看似轻描淡写,其实用心走好脚下路的人,才懂得欣赏云淡风轻。

  喜欢她外公教她的话:“人实役物,不可役于物。绘物娱己,不可娱人。”

  张艾嘉是一个很有魅力女人,记得她在《开讲啦》宣传文案就是“一个无法让你坚持60秒凝视的女人”。

  她在演讲中说起了一个女行为艺术家,她曾经做过一次行为表演,就叫"凝视"。她说了一句话,她说:"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就是什么都不做。"

  轻描淡写其实并非真的轻描淡写,最简单的话很多时候其实包含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轻描淡写》读后感(三):真实的张艾嘉

  真实的张艾嘉

  ——评《轻描淡写》/By Rene-summer

  记得初识张艾嘉还是在《少女小渔》,那时候的我刚刚从路人转为奶茶刘若英粉丝,在网络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我在网络上查询着有关奶茶一切消息兜兜转转,就查到了奶茶主演的《少女小渔》,也心爱知道了张艾嘉。但那时候并没有过多的关注,直到她自编自导自演了《20 30 40》,直到那年听到了李宗盛翻唱的《爱的代价》,我才惊喜发现她竟然是原唱,她的声音是那么曼妙却又不施粉黛。

  《轻描淡写》是张艾嘉的第一本创作书,收集了这些年来她的随笔,大多是关于她的电影以及她的舞台剧。在这个年代人人都可以出书,尤其是名人更是出书热,但读过《轻描淡写》之后却是感觉内心十分平静,书中似乎没有写什么内容,但句句朴实无华,把她的内心情感通过文字传达给我们,却又不加修饰的一笔带过

  因为工作的关系,张艾嘉可以到许多不同地方,也欣赏到了许多美景,敦煌的沙漠中的大笑,浩瀚海边的浮想联翩,孔雀雕像前的想象,每一处景点都是未知的,每一处美景都是新奇的,她在不断的探索着,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触发她的灵感,让场景和她发声关系,能更好的去创作。

  从孩童时候的尖脸大眼瘦小到圆面颊、圆眼睛开始下垂,时光的痕迹已经在张艾嘉的身上显现,这其中的伤痛只有她自己一人得知,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还在进行中,未来如何,还需要去选择,但无论电影圈如何,对于张艾嘉来说,严于律已,无论好奇心多么强烈,她都会告诉自己,“此时此刻应该是最好的时刻吧!”

  2015年的那部电影《念念》令人念念不忘,让人感觉张艾嘉的情绪有了很大的转变,书中也用了很大的篇幅写了《念念》。一部好的电影,选角时候是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尤其是为了寻找几个主角童年演员,耗费三个月时间,跑遍台北,从两千多孩子中选出四名童年演员,这其中耗费了太多的口舌。塑形、服装、配乐、找景等,这些都有着张艾嘉的努力,为了角色造型真实让工作人员带梁洛施去体验路边摊的生活,在服装上更是纠结颜色,为了配乐找谁做更是犹豫,为了找景反复看景,只为了电影的效果更好,空间更加立体。

  读完整本书,才能从淡淡的文字中,体会到最真实的张艾嘉,她没有强烈的抒发感情,没有太多的人生感悟,就是用琐碎的文字记载了生活、工作、情感,向我们袒露了心肺,这才是真正的张艾嘉。

  《轻描淡写》读后感(四):《轻描淡写》:生命是什么样子

  生命,伴随着记忆,始终是很怪的东西。有的人很看重旧日的时光,甚至神圣到不可丢弃、不可玷污;有的人可以将其轻易安放,不挂念,也不狼狈回避。而它的怪就在于,时日愈久,积累得愈多,处理起来却越发轻盈容易了,就像是张艾嘉的“轻描淡写”:“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

  《轻描淡写》是张艾嘉的第一本书。这其实也很奇怪,比起圈内那些“粗通文墨”便大张旗鼓地出书谈人生明星,素以才女面貌示人,作为编剧也佳作频出的张艾嘉,出书却是头一遭。这大概是真正懂得文字的人,对书写本身也格外郑重缘故吧。《轻描淡写》,也确实如书名一般,写的清淡随性,寥寥数语,尝试勾勒的却是生命在她眼中的理想姿态

  只要简单了解张艾嘉的生平,我们或许可以确信,在谈论“生命”这件事情上,她显然是有发言权的。从1972年与与嘉禾签约,出演商业片《龙虎金刚》,张艾嘉便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之路。然而和其他女演员不同,张艾嘉的演艺生涯,与她的生活,都是以“自我创作”的方式展开的。1986年,33岁的她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最爱》,开始了她在电影领域的创作生涯。而到2015年的《念念》,在这部被看做是她“最自我”的片子里,在一个简单的框架之下,张艾嘉谈论的,其实是情绪:“电影其实可以不用那么讲白,然后把情感推到一个不同的层次上去。”

  《轻描淡写》同样是一本很“情绪”的书。书里有一则“对话”,谈到了情绪:

  “我跟云说话,云跟我说话。

  我追云,云追我。

  ‘怎么追的上你千变万化。’我说。

  ‘情绪啊,不是跟人一般?’它又变了。”

  于是对于生命而言,我们所追逐快感喜悦成就或是幸福,其实不过是时时捉摸不定、千变万化的情绪本身。我们费尽心机想要追逐,想要占据最好的一切,但事实上一种心情,一种情绪,此时彼时、此地彼地必然迥异,于是苦心孤诣地奔忙,也总会沦为刻舟求剑的徒劳。

  如此,倒不如令生命从容、轻盈一些。事实上,《念念》这部片子的主题,正如它的题目:念念的英文是“murmur of the hearts”,是一种小碎念,是一种微不足道,却挥之不去的情绪。于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倒也是不必的。那只是应当被惦念的曾经,曾经奋不顾身,或情深意切的自己。它自然不必与现世相关——因为那样的自己,毕竟一直都在。

  说到底,生命是留不住的东西,却终究不能忘记。人们往往会在忘与不忘之间徘徊,却不曾想,这徘徊本就是生命本身。它比记忆本身更深重,却终究可以被轻描淡写,娓娓道来

  《轻描淡写》读后感(五):轻描淡写地把她跌跌撞撞后领悟的写入你的心里

  五月初有朋友来蓝鲸,一起去了先锋书店,买了两本轻描淡写,因为是一直想买的,自己留了一本,送了一本给她。这本书从在网上看到封皮后面那段话: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的时候,我就特别想看它。从拆开封皮开始,就开始惊喜,书的装帧很精妙,很细致,特别用心,拿到手就能感觉到满满的诚意,随手翻开后,不论是她母亲每日坐在书桌前练字,还是书中的插图,拍摄水准,让人惊叹,看着印刷,都能给你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拿到那本书开始读的时候,满怀感激

  《轻描淡写》读后感(六):慢慢地品出味儿

  我很喜欢张艾嘉,她是个非常有味道有魅力的人。我曾经想什么人可以长久拥有她,她早晚会被人“吻醒”,父母失去她;爱人也不保险,也可能分手,大概只有她最拥有自己吧。

  张艾嘉,是多重艺人,她曾2次获台湾金马奖,1次香港金像奖,还曾14次获得金马奖与金像奖的提名,还有若干次其他的奖项,她真是厉害

  《轻描淡写》是她的第一部文字作品,记录着她的生活感悟和拍《念念》时候的工作笔记。她说:“每一个年代必有它的磨练。我们学习着找方法变化共存,与自己和解,和他人相处。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说得真好。

  我最早只看过其中的一篇文章《偷听和编剧》,是我喜欢的文字,很生活也很干净。后来在图书馆里忽然看到这本书,立刻就收入囊中了。

  果然轻描淡写。很小的书,一会儿就看完了。有些不甘心,我明明看到过很好的文字的。又看一遍。就像新蒸的馒头,自有它的香甜,再读又有了新的味道。就像封底写的:“看似轻描淡写,但其实用心走过脚下的路,才懂得欣赏云淡风轻。”

  很好的文字。就是,内容太少了。摘选几段:

我一定要和场景产生关系.....好演员关于利用场景里已经准备或陈设的道具。我观察他们怎么用来刺激我拍摄的方法,但多数演员还是过于被动不够大胆,不敢自己添加可以有戏的贴身用品,或是整理这角色的房间办公室,他们觉得那都是美术组的事,但我却觉得真正给予场景生命的是演员。.....空间产生的任何关系都可以让一场戏活起来。

  产生关系。宁远在文章里也有过类似观点:她要让自己的“生命与土地和自然产生链接”,她让几片布在自己的飞针走线下,“开始生动,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气质。”我还想起了大泽在昌笔下的“糯米”以及《小王子》里讲到的“驯服”,应该都是一个意思,彼此要产生一种关系,才能融合起来,生动起来。

当我们不带着热情重复地做一件事时,那一件事永远只是那一件事,但如果是反复地做着当中有新的认知,你会感受到一股自发的能量失去着那件事演变出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之下热情只会有增而无减,这何是限于电影圈所需要的,这应该是生活的基本态度吧!在疗伤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独处,独立思考。我窝躲在那巨蟹卒的硬壳里重建自信。我拒绝自恋,虽然我认为那是许多演员必有的特质,但我觉得那只是一种自我催眠的方式....当我接受了自己的缺点时,反而更轻松坦然地去做有能力做好的事。一直缺乏的专一竟然在此时悄悄地出现了。电影工作教育我、锻炼着我,任何的腐败都不做停留。

  此时我只能更严谨地把关,规律自己,审查自己。这个过程有时极为痛苦,自信心可以如股票指数般地起落。一时会一头冷汗,一身故焦虑发出了热汗,一时又有强烈的冲动去实现心中的念头。在跷跷板的两头来回上下,总是可以找到中间的平衡点,如果你愿意找的话。一旦木板停顿下来,我发觉自己又跳上一端去摇动它。这个应该就是我!躲不掉的我!就算是我黑色瞳孔已逐渐褐色,但我能够看得更深。好奇心越强,接受范围更无边。每个阶段我都是这么告诉自己:此时此记得应该是最好的时刻吧!

  《轻描淡写》读后感(七):轻描淡写,云淡风轻

  年轻的时候不明白,现在就都明白了。——前言

  我想,一本书的的品格从它的封面就可以了解到,这本书不是名人出书一贯的摆姿势艺术照,而是素雅的封面,在左下角是一张作者张艾嘉穿着白T恤,在灯光下写作的背影,很家常,甚至于像素都不是很清楚,但就是让人感到这才是和书名最切题的所在——用心走过脚下的路,才懂得欣赏云淡风轻,每一件事儿都是如此。

  这本随笔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艾嘉的电影创作、写剧本、选景选角选音乐的种种,以此为契机,我们更能了解到她看待生活的态度,尤其是年岁渐长,自身所承担的责任,自己心境的改变,一切都以亲切平实的文字以及不同阶段的照片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一展现。

  张艾嘉,她是歌者,是演员,是编剧,是导演,是作家,褪去这些身份,和多数人一样,只是一位普通的女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过,她最怕别人用“女神”来评价自己,因为自己只是一个想要扎扎实实过日子的女人。做导演的时候,凭着自己的直觉,无法预料或许给电影带去的是更好的质感,做演员的时候,一直坚持最不像演员的那一刻,才是真正进入角色,当然,提到张艾嘉,一定不能漏过她的文艺片,我们的人生不是仅仅需要速度与激情,她更希望能用触碰人心底的文艺片去改变些什么,去促使人寻找些什么,这就是“张氏人生智慧”,我推荐大家每个人都去听一听她的《爱的代价》,在生命的美好面前,一切都不算什么,不是吗?

  关于《念念》这部电影,也是张艾嘉花费笔墨最多的,本书也是她在筹备这部电影时,整理自己多年的笔记,发现其中很多让人心动的片段存在,集结起来才就此诞生。这部电影我也看过,两代人的矛盾,张艾嘉用云淡风轻的节奏与怀旧质朴的色调去铺陈展开,讲述了爱,讲述了伤害后的和解,讲述了放下执念,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道坎,过去了,自然是云淡风轻。我想,这本电影就是另外一个张艾嘉,就是她现在心境的最好的诠释,我们在人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负能量,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爱我们、我们也爱的人,时光匆匆,等到了人生的某个时刻,你才会发现,这些负面的情绪终究是抵不过爱的存在,海阔天空。

  都说张艾嘉是文艺女青年,我认为文艺这个名头很多人都可以冠上这个名,但是,充满智慧的文艺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希望我到了这个时候,也能像她这般淡定从容,这般精致优雅,这般云淡风轻。

  《轻描淡写》读后感(八):张艾嘉:把鸡汤酿成酒

  张艾嘉出了随笔集《轻描淡写》,顶着“幕前才女”的名号多年,这个能编能导能写能唱能演的女人,终于将多年来的文字作品集结成书,薄薄一册,封面是她伏案写作的背影,暖融融的黄色调,没有锦衣华服。

  说起来,张艾嘉是最早为我们塑造“知性美”概念的女明星,从那个还没有出产“文艺片女神”的时代开始,她浅浅的笑,并非遥不可及,不年轻仍旧利落,从容恬淡,尽管早年也曾被亦舒刻薄地讥诮为“拼了老命打算扮演知识分子”,她的成就还是有目共睹的——在演绎了一个真人版如何与岁月和解的案例之后,张艾嘉在文字上的惯有姿态,也从书名中便可见一斑:“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的。”

  除了聚焦于《念念》这部电影上,传达创作理念的内容,书中当然不乏提到人生经验的字句,不得不承认,其实并不算新鲜。比如她写“千万不要相信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人生事件的发生都会在成长中播下种子,无论是天意还是后天人为,我们都要学习去面对它,与之共处”、“当我们不带热情地重复做一件事,那件事永远只是那一件事,但如果你反复去做一件事并有新的认知,你会感受到一股自发的能量推动那件事变出许多不同的可能性”,凡此种种,都如同新瓶装旧水的鸡汤。谈谈幸福是什么,教教如何给人生做减法,如何积极乐观不逃避,若不是出自张艾嘉笔下,几乎与那些社交媒体上受人追捧的励志语录无异。

  但张艾嘉总是能为它赋予些新的色彩,主要是靠着字里行间的一抹幽默。《念念》宣传期时她做过一场演讲,题目颇标新立异,叫“失败是成功的牛奶”,为什么呢?因为牛奶有益身体,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把它喝下去,无非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另一种说法罢了,但由她说出来,透着股俏皮,便让人乐于接受。《轻描淡写》中,她回忆小时候,母亲是有名的台北交际花,把她按照标准淑女培养,花大钱训练她跳芭蕾学钢琴,而她,先是热衷于在课堂上耍宝,做些奇怪的动作逗乐同学,又在学琴一年半后成功地自学弹奏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黄梅调,她自嘲,“从尖脸大眼瘦小的女孩慢慢成为厚嘴唇方脸的少女”,却依然对那些只学到皮毛的艺术,心存情意结,不改好奇的双眼;至于她那位留下了“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家训的外公,张艾嘉则从他脸上的两道伤痕入笔,“You have scratch onyourface!”她问,外公毫不隐瞒地答“Yes! A scratchbyabitch!”轻松幽默,让人读来莞尔,笔锋一转,对于家训之一“不要离婚,承诺是一种责任”,她也坦言“这一点我当年没有遵守”。

  不同于近年努力转型作家,连出两本书却对情事始终讳莫如深的“宝玉”林青霞,本该是娇滴滴的“黛玉”张艾嘉则洒脱坦荡许多,“敢直接写出来”成为她的另一重特色,自剖起来,她也不借用文学的技巧避重就轻。她承认有过自恋的阶段,最终发现“那只是一种自我催眠的方式”,对于坊间津津乐道她所擅长的“女性导演的细腻”,也不客气地提出反驳“创作偏于个人性格,而非性别”,而在写到电影时,谈论选角的标准、取景的判断,她则像是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般的专注,创造出不一样的质感来,她有她的底气。

  六十岁出书,加上惊涛骇浪的前半生经历,其实是不小的噱头,张艾嘉却鲜少拿年纪与资历说事,也不以人生赢家自居,看人看己皆通透,字字句句,都是分享而非说教。所以便想起曾为张艾嘉的专辑《你爱我吗》包办四首词的女诗人夏宇的名句,“把你的影子撒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张艾嘉则偏偏能把鸡汤酿成酒,心中醉时胜醒时,天地迢遥自长久。

  □ 李青(2016.6.4 京华时报)

  《轻描淡写》读后感(九):张艾嘉:我的随笔就是我了

  (文 / 一木)

  有些人的出场不需要过多介绍,比如她。

  她是张艾嘉。

  出道逾四十年,在演员、导演、编剧等多重身份中自如转换。做演员就拿“影后”,做导演和编剧就拿“最佳”,每一样都得到业界的最高认可,每一重身份她都担当得如此出色、潇洒。她似乎能一直给你惊叹,她似乎应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形象。

  然而,见过她的人都知道,她亲切、低调,在戏里没有包袱,在生活中没有架子。身边共事的人都叫她“张姐”,年长些的亲朋密友则喊她“小妹”。无论哪一个称呼,都没什么明星气,仿佛街坊邻家之间温暖地唤一声。

  如今她终于出书了。文如其人,丰富的生活经历并没有在她的笔下被浓墨重彩,她选择“轻描淡写”。仅仅书名,已是让知道她的人会心一笑。

  从业这么多年,张艾嘉参与了近百部电影,出了九张唱片。她说,进入这一行许多年,已然说了太多的话,被解读得也太多。而收入书里的这些文字,是创作间隙陆陆续续写下的私人笔记。“它们就是我了。”——她这样看待自己的随笔。

  你会看到,她是个注重关系的人,她一定要与眼睛捕捉到的产生互动。在《产生关系》中,她写下让戏活起来的秘诀:“好演员善于利用场景里已准备或陈设的道具。真正给予场景生命的是演员。他们的动与静,和桌子、椅子、香烟、口红、书、刀、伞、电话……空间产生的任何关系都可以让一场戏活起来。”

  你还会看到她的智慧从何而来。她坦诚地处理与自我的关系,在《此时此刻》这篇里,她仿佛化身自己的心理医生,真实地面对自己:“我拒绝自恋,虽然我认为那是许多演员必有的特质,但我觉得那只是一种自我催眠的方式。那种自我膨胀的感觉是很飘飘然的,会让你不想走出来,或是会害怕走出去。”

  她不怕自我不够好,她只怕不够诚实。

  所以她说:“这些稿子分成好几个阶段书写。我发现了自己的变化。诚实,是我对创作的想法。喜欢与不喜欢,敢直接写出来。”

  张艾嘉拍摄的电影多从女性视角出发,她镜头下的女性形象总是很立体,她们有脆弱的一面,但绝不会以此为恃,而是一个个都颇独立而自尊。她总是把女性的心理把握得细腻、完整,有一种独特的幽默在里面。

  比如她主演的《海南鸡饭》,单身多年的老板娘面对邻居的追求,像是坚定自己意志般地拒绝道:“我不需要男人,男人总是带给我很多麻烦!”张艾嘉将这一句看似苦苦的台词,演绎得略带滑稽,但真实的生活其实不就这样吗?不幸中总有几分可以自噱的由头在里面。再比如她自编自导的电影《心动》,她饰演的导演一角向苏永康饰演的编剧感叹道:“你不觉得年轻时谈恋爱说的话,许多都是废话吗?”她创作的台词没有矫饰,有时噼里啪啦的,满满的灶台烟火气,生动、热闹极了。

  可不要把她创作中的这份细腻,简单归结为她的女性身份。在《男女导演》这篇里,张艾嘉写道:“我常用开玩笑的口吻说,男女导演的分别只是去厕所方便之差。……我认为创作偏于个人性格,而非性别。有男导演比女的更细腻,也有女的比男人更大气。观点、角度、手法都因为而异,不局限在男女之分。”

  人们常说她做女人做得很成功,多半是指她又有事业又有好的家庭,完美地兼顾了两者。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单薄的称赞,若观念上就认可所谓“成功”也要有性别之分,该是多荒谬。你要问张艾嘉什么是成功?——“把事情做好。就这么简单。不需要有任何等号。不需要和任何人或过去相比。”她在书中如是写道。

  那么,你若追问做到何种程度便是好呢?没有答案。因为这不是一本给你答案的书,就像张艾嘉自己坚持不做“人生导师”一样,“我很怕给人家答案,因为很多事情我也在摸索”; “要把一件事做好,怎么可能就是一句话呢?有人做了一辈子也未必能做好,何况你的‘好’也不一定是我的‘好’”。

  看似轻描淡写,其实用心走好脚下路的人,才有一份举重若轻的优雅。

  这就是张艾嘉。

  《轻描淡写》读后感(十):岁月也可轻描淡写

  文/夏丽柠

  1977年,古装黄梅戏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上映,影片里林青霞扮演贾宝玉,而演林黛玉的是张艾嘉。如风往事吹过半百年头,“贾宝玉”已嫁作商人妇,相夫教女会老友,并适时地推出了散文集,一副闲人阔太,女文青情怀不减当年的派头。

  可伤古悲秋爱葬花的“林黛玉”的人生却是另外一番模样。如今年逾花甲的张艾嘉从青春时节入了演艺这一行; 到1986自编自导自演电影《最爱》,囊括电影奖项无数;直到2014年从龙应台手里接过台湾电影“金马奖”主席的委任,倘若再添一笔“单亲妈妈”的社会身份,张艾嘉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女强人标本。

  可没人知道张艾嘉为什么要等这么久才出版第一本书《轻描淡写》?在掌声鲜花的背后,也许藏着她的一个私密的小世界。她人长得漂亮,会演会唱又会写剧本,不论怎么傲骄都不过分。

  即便传出绯闻亦或真正恋爱的男人,也是像李宗盛、罗大佑那样光亮照人的才子。提起张艾嘉的恋爱,永远不缺才子佳人的传闻。当然,她也有被俗世认为不光彩的一面,比如小三上位、奉子成婚。不过,有些事是命里注定的,红颜向来难逃劫。她自己不讲,我们也只有猜忌的份儿。

  好在,《轻描淡写》里,我们可以读出张艾嘉的省悟。就像书一开篇,她便写道:“我终于放声大笑!我真的以为我是谁啊?”噫,一个被岁月洗礼过的张艾嘉以纸为路,跃至读者面前。过去锋利的美人变钝了,冷冷的锋芒收敛了,这书读得有趣。全书仅有五万字,可见她真是个惜字如金的人呐。想起她电影里的人物,个个都是内心戏多过台词,也是女导演的性格使然。

  电影《念念》里有一个镜头:梁洛施和张孝全面对面地坐着吃饭,俩个人都不说话,昏暗的光影留恋在他们脸上。那表情真应了张艾嘉的话:有些事,跟自己最爱的人最难说出口,因为怕失望。所以,这本“寡言”的书倒是挺符合张艾嘉的性格写真。

  张艾嘉说,她喜欢把零散的念头写在笔记本上。由此,我们便在书中读到她临海观沙的顿悟;拍戏改编剧本的杂记; 由新闻时事而引起的思索,还有成长的轶事和交友的心得。书中貌似杂乱无章的思绪,其中共有一个内核,正是她在《看景》里所说:“这一切老早以前就安排好了。”倘若人生都是宿命,那么成功与失败自然不值得多说。

  梁文道说过:“年轻的时候,做人不需要太多勇气的。那只是一种任性和冲动。”读罢书中像《此时此刻》、《过去和未来其实没有离得很远》和《大树》这些有关成长回忆的文章,我们便知道她是认同梁文道的观点的。嗯,“轻描淡写”,这四个字承载了张艾嘉对人生岁月的全部感悟。

  转载请豆邮联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轻描淡写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