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是一本由【美】乔辛·迪·波沙达 / 【韩】全芝恩 / 【韩】金贤敬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固话思维有多可怕?大概在小学一年级甚至更早在家里,就会有老师或者父母问孩子们梦想是什么,以至于我们虽然不承认,但是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所有人都必须有梦想,没有梦想是可怕的。我们的身边也总是充斥着各种正能量口号“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差别”“有梦不怕路远”……似乎总有一款适合你。但是,我们恰恰忘记了,人不可以没有(或者暂时没有)梦想吗?
想想你小时候是如何回答父母和老师的吧,“你的梦想是什么?”“工程师”“数学家”“作家”……年少无知如当年的我们,也知道这些答案有多敷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光鲜亮丽。与其说是梦想,不如说是看谁更有见识,看谁的词汇更加高大上。这样的攀比或许还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没梦的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99℃:孩子,做更好的自己》是美国著名演说家乔辛•迪•波沙达的最新作品,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自我开发咨询师。自我开发的概念或许有点陌生,“人使自己的无限的潜能变成显能的意识、精神、品格和实施过程及结果,就是人的自我开发。“通俗来讲,与自我开发最接近的词语大概是”因材施教“,它们都强调个体的独特性,但是还不准确,因材施教强调的是教育者的行为,而自我开发则是强调学习者的行为。
有最基础的哲学思辨能力的人都知道,“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自我开发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然不言而喻了。作为成年人,我们总是容易犯主观性错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既是我们与孩子沟通不畅的原因,也是教育无效乃至失败的根本。所以,与其费尽心思且冒着误读的风险去安排孩子,何不用自我教育方法去启发孩子呢?
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孩子:他们似乎没有明确的梦想,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洛根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孩,爱看电视、爱玩游戏、成绩普通、身无所长,不管你是否承认,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有80%的可能都是这样的普通人。除了有一点不普通,他有一天遇见了奥利弗。按照通常的二八原则来说,跛脚的奥利弗恐怕得出在那80%的底层,但是如今的他却因美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荣获第一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跻身20%行列。奥利弗与洛根的相遇也帮助洛根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99℃的比喻是指:99℃的热水不能沸腾,而110℃的沸水却可以产生蒸汽拥有让火车奔跑的巨大能量。奥利佛就是用这样简单的道理让洛根明白:暂时没有梦想也没关系,但是你要让自己在一点点磨练中一度一度的爬升,直至爬升至99℃,等你的梦想到来,再努力提升最后一度,才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与之最相像的是蔡康永的一段名言:“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我们都知道了,有梦想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但是少年时没有梦想、或者因见识原因还未确定梦想也是被允许的事情,此时难道要坐等梦想到来吗?“‘没有梦想’的意思也可以是——做世上所有的梦。“除了给自己这样一个美丽的借口,我们更需要的是:”做着世上所有的梦,满怀热情地去做我需要做的事,在其中就能找到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等我有了真正想做的事,我将会为实现那个梦想尽最大努力。“
《99℃》读后感(二):【书评人俱乐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梦想,还是生活态度?
朋友圈前段时间都在刷屏“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似乎又唤起了人们对于诗和远方的追求。
我们最初的梦想是什么?我们渴望的诗和远方到底是什么?其实真正静下心来,我们似乎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成年的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有梦想,能实现梦想。为此现在的家长都绞尽脑汁为孩子奋斗铺路。一旦孩子说没有梦想,就要迎接父母失望责怪的目光,好像犯了天大的错。而孩子们也慢慢变聪明了,他们会告诉父母,我想要成为音乐家,想要成为数学家……但是孩子真的知道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吗?
《99°C》中的主人公洛根对着大明星奥利弗说,“我真的没有梦想……你们为什么总问这个呢?没有梦想难道就不行吗?真是的,大人们为什么总是要问我有什么梦想呢?我真的没有梦想。一定要有梦想吗?没有就不行吗?”特别的感同深受。父母希望孩子有梦想,到底是希望孩子有什么呢?
美国作家乔辛•迪•波沙达的《99°C》讲诉的是一个一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小男孩洛根,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结识了歌坛新星奥利弗,在奥利弗的引导和鼓励之下,会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全力以赴的故事。书名的《99°C》,正是奥利弗给洛根将的一个故事:开水不达到100°是绝对不会沸腾的,差一度都不行。
说起来这是一本少儿励志书。但我觉得成年人更应该看一看。总有人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是若是眼前都做不好,又拿什么去追寻诗和远方。而且所谓的诗和远方就有我们想要的东西吗?
当我们如同洛根一样哪怕只是一个小小小配角,都能翻滥剧本,两句台词能练习上百遍,那么我们还需要追求诗和远方吗?我们的生活已经足够精彩了啊。
为什么我们将眼前的生活称之为苟且?那是因为我们对它没有兴趣,只是为了生活而在做。我们成年人都是这样的心态,又为什么要去苛责孩子的没有梦想呢?但或许正是我们这样的心态,所以更无法容忍孩子没有梦想吧,我们将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用尽全力希望帮孩子铺好康庄大道。反而缺少了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也无法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给出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看完《99°C》,我一直在想,我们到底是希望孩子有梦想,还是希望孩子能为他所做的事情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呢?从书中洛根父母的态度来说,我倒是觉得,他们只是希望洛根能努力,愿意为自己想做的事情拼尽全力。即使遭遇挫折和失败,也不气馁,会因自己的弱点更加努力。
书中奥利弗对于洛根的态度和引导,也很值得家长借鉴学习。
充满热情地对待生活,为了达成目标而拼尽全力,爱上并战胜自己的弱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学习的课题,也是我们成年人需要的态度。
《99℃》读后感(三):【书评人俱乐部】努力让自己沸腾
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是什么?是七色的彩虹,是幽深的大海,还是无垠的天空?不,都不是,是梦想。梦想比彩虹更绚丽,比大海更深沉,比天空更广阔;它拥有梦幻般的华美、纯洁和甜蜜;它是每个人心中最崇高的净土。
梦想这个词眼让我想起还在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问全班同学,你们每个人的梦想是什么?随后大家叽里呱啦很热闹地加入讨论中,兴高采烈地向同学分享自己的梦想。有的说自己长大后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老师,还有的说想当医生。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你们实现梦想了吗?如今的我忽然明白梦想是很虚无缥缈的,经历过生活的磨练,棱角渐渐被磨平,当初信誓旦旦说的梦想都已成为我们谋求生计的手段,是的,有的当上了老师,却是因为家人或亲戚朋友口中所说的稳定,又有几个是真的热爱、追随自己的内心想法呢?
现在妳要问我梦想是什么,我还真回答不上来,就像这本书的主人公洛根一样,他很烦恼为什么大人们总爱问他有什么梦想,而他起初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有梦想这种东西。但是借宿在洛根家的歌坛新星奥利弗告诉洛根,没有梦想也可以,这意味着做世上所有的梦。虽然这个世界上有人小小年龄就能确定人生道路,也有人是在长大后才确定梦想和选定自己要走的路。而他自己到了二十岁才知道梦想是什么。所以,暂时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没关系,在那之前,我们都是做世上所有梦的孩子。
后来洛根在奥利弗的鼓舞和引导下,从一个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也没有想要为之奋斗的梦想的“坏”孩子,逐渐蜕变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更好的自己。
洛根的转变绝大部分归功于奥利弗。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感染了洛根以及洛根的好朋友。他还给洛根讲了一个很特别的“99°C的故事”:水在99°C时,虽然很烫,但不会沸腾,只有达到100°C时,才会剧烈地翻滚起来;两者虽仅有1°C之差,但有着天壤之别——沸腾的水能产生蒸汽,拥有使火车飞速奔跑的力量,而99°C的水却没有这样的作用。
不管妳现在有没有梦想,都要更用心.地去完成眼前的事情,做好累积99°C的准备,努力让自己沸腾,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99℃》读后感(四):1℃的差别
书名很特别,99℃,让人首先想到了开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就差这1℃,水从液态向气态转变,可以说是质的变化。
那么用这个温度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就也是个形象的比方。水在到过100℃时,它要储备之前这几十度的能量,到了99℃,它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最后一度一搏,并不难实现。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常会对自己和孩子说:“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虽然99℃和100℃只差一度,但是如果这一度没有努力,水还是不能沸腾的。虽然听上去不难,但是依然需要付出。
这本书不是泛泛地讲大道理,而是引入一个孩子的故事,在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里告诉孩子们一些人生哲理。书里这个叫洛根的男孩子,喜欢玩游戏、会逃课,他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他从歌坛新星奥利弗来到他家以后开始发生变化。洛根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制作人,来他家的多数歌星都是新人、不怎么出名的,但是奥利弗却是一个例外,虽然他很知名了,但是依然非常刻苦地提升自己的水准。
奥利弗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则励志传奇,他跛足、出身卑微,但是却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青年歌手大赛第一名,再加以不断地努力和进取,跻身于家喻户晓的新星行列。来到洛根家的奥利弗在与洛根的接触交流中,给他讲个人的一些经历,在洛根和同学遇到问题时,给予他们一些指引,并以身作则给洛根和他的同学做了好榜样,不仅洛根,还有洛根的同学杰伊都得到了感化,杰伊原本觉得弹钢琴是迫于父母给于的压力、有抵触情绪,但是在与奥利弗的沟通交流之后,杰伊也越来越喜欢并认真对待弹琴这件事。而原本怯弱、爱逃避的洛根,更大胆地面对学校、班级里的事情,并主动地去接受挑战,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哪怕只是一个小配角的出演,他都在私下里反反复复地认真排练,最终得到了老师和大家的认可与赞赏。
书里,奥利弗对洛根说的许多话,都特别激励人,比如:“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想做好,就得全力以赴”、“爱上自己的弱点,爱上别人对你的挑剔,那样,你就会做得更好,赢得更多的关注与关爱!”……
而奥利弗告诉洛根那个关于水沸腾实验,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不仅要付出长久的努力来打好99℃的基础,还要有持续的热情,不断的坚持,让自己做得更好、更好,这样才能提高最后那1℃,达到自己的目标。”
《99℃》读后感(五):【书评人俱乐部】没有梦想,一样能到远方
“我一直都在流浪,可我不曾见过海洋……如果不够悲伤就无法飞翔,可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虽说现下的流行歌词有时候并无逻辑可言,可随着缠绵悱恻的旋律和歌唱者的演绎,这首歌的大火,让我依然记住了这句歌词。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成年之后的我一直都在庆幸,终于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不再需要经受大人轮番轰炸做作业,不再被要求不许看闲书(所谓的闲书),不再有那么多需要应付的功课,还有不断而来的测试和分数,心智随年龄一同增长之时,经常会回想自己父母的家庭教育,即使他们是真的很爱我,但我也不得不说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他们太过小心的把我保护在家的壳中,让我度过了很长时间的真空生活,直到步入社会才靠着自己慢慢摸索探知。现在的我也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已为人母却刚刚开始真正成长的自己要如何引导他的成长,如何让他轻松而快乐的学习生活,是我目前一直都在思考的东西。
一直在和同事探讨养育孩子的话题,一直在看各种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孩子,做更好的自己》书中的洛根是典型的孩子代表,他并不十分优秀,并不是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而是一个不喜欢被家长逼着去上辅导班(看来上辅导班这个是国外通用的呢),有着小缺点的非常写实的自家孩子。从天而降的大明星奥利弗进入了洛根的生活,他俯下身体,用平等的身份和小孩子们进行交流,把自己宝贵的成长经验分享给迷惑中的孩子们。从成为篮球明星,到加入戏剧社,一件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却在洛根的坚持下变的闪闪发光。作者的语言简简单单,却足够让我们通过书本就能看到一个耷拉着头背着大大的书包的小男孩活生生的站在我们面前,也足以让我们深思这些简单文字背后的深沉意味。
“不仅要付出长久的努力来打好99℃的基础,还要有持续的热情、不断的坚持,让自己做的更好、更好,这样才能提高最后那1℃,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个道理,不止对于书中的小洛根适用,就是对于任何人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很多时候,我们会为自己的懈怠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过后又会慨叹后悔,这样的恶性循环带来的负面情绪太多太多。一口气读完,被正能量的热浪紧紧包裹着,想着还有半年的考试,心里竟然雀跃起来。“做着世上所有梦的孩子”,具有唤醒人心的力量。感谢这本真诚的书。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