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越住越大》是一本由逯薇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8.00,页数:3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家,越住越大》读后感(一):一本装修设计阶段简单易懂的必读书!
自己去年装修前就在公号上读了她的写写画画系列,如今俩弟弟装修,又给他们推荐了本书。 逯薇是万科前设计师,书里倾注的是多年的户型设计心法。读的过程基本上我都呈五体投地的膜拜姿态:『昂!真是这样的!这样的问题困扰我很多年了。』『昂!她的解决思路我为什么没想到?『昂!这个解决方案的点子好赞啊!豁然开朗!』『昂!照着她的建议设计做出来的柜子,连婆婆都觉得很实用,朋友们纷纷求设计稿,感觉自己棒棒哒!』总而言之是发掘出了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自己作为家庭主妇的无限潜能。 尤其推荐两点:1.客厅收纳使用N米大柜,不管你家是否打算以电视为中心。2.玄关鞋柜设计需要根据家庭需要自己设计,开放式常用鞋层特别实用。收纳做好了,就算审美方面做得弱些,新家也不至于脏乱差了。 装修过程中还采纳了她的很多建议,自个儿心里有底之后,跟设计师以及家人沟通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地解释设计意图以及设计思路,并且有力地说服装修设计师和猪队友。 装修中需要避的坑,不止是装修公司和各路商家,更有自己的猪队友,这一点,相信装修过的人都深有体会。我需要有理有据地、一针见血、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地说服他们,这本逻辑清晰、案例丰富、简单易懂、幽默风趣的小书,当时真的是帮了大忙。 作者文风热烈,画风蠢萌,不过本人却是极其高冷且言语犀利的。这也可以提示装修小白们一点:要装修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尽可以充满幻想,但通向新家时实施的思路务必理性。装修坑太多,唯有理性克制不盲从,时刻用清醒头脑提醒自己,才能不掉坑!
《小家,越住越大》读后感(二):非常实用且切合国情的室内设计
最开始只是关注了逯薇姐姐的公众号,家的容器。后面才看的这本书,虽然和公众号上的内容重叠很多,但是还是觉得受益匪浅。自己做个小记录——
下面的配图全部来自逯薇大大的这本书。
1 收纳空间要占全屋地面的12%以上。
2 各处均布。
4藏和漏的比例符合二八原则。
$$$ 针对具体空间解析,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点:
一、玄关:
介绍了如何设计鞋柜,鞋柜的深度,基准高度等计算方法。并提供了一张理想玄关鞋柜图。
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我不太喜欢故意印刷大字体容易占大篇幅的书,没有多少干货的内容可以写出洋洋洒洒一大本。
我曾经看过一本关于收纳的书,书的名字我忘了,当时看完那本书,我心理上最大的改变是对于扔掉一些物品不再舍不得了,过去总是想着将来有一天或许我还能够用的上,而且花钱买的,扔了多浪费,后来随着物品越来越多,加上那本书的开导,扔掉许多不用物品后,浑身轻松。
再看这本书时,我对于扔掉自己不用的东西已经没有障碍的,这就降低了本书对我的一个吸引力。收纳空间的细分化,运用统一塑料半透明箱子并标签化的技巧,类似于记忆中的模块化,把记忆的物体集合打包,也谈不上多大亮点,特别对于化学的人来说。
房间内存储空间应均匀布置。单独的有储物房间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来去取物品很不方便,储物房间只适合于储存大件物品。柜子收纳空间均匀布置的原则是就近收纳,合理利用动线。何为动线,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活动所要走的路程距离。此书中提及了房间内早上起床的动线规划: 1起床,2卫生间 洗簌,3化妆台化妆,4衣柜选衣服,5化妆台选饰品,6照全身镜,7玄关挑鞋子。我觉得还是动线略感单一,应该还可以补充其他活动的动线。
收纳占比:收纳所使用的占地平面面积。建议大于等于套内面积的百分之十二。房屋面积越小,收纳占比应该越大。合理利用立体空间,比如安装吊柜就是很好的选择。安装吊柜时需要考虑的三个要素:1不能太低,容易碰头。2不能太高,够不着。3吊柜下方是否需要采光。房间内定制收纳柜时,柜体收纳部分隐藏百分之八十,露出百分之二十,如果全部露出来则显得零乱。展露的少,显得精简。高频率需要使用的物品与装饰物品,则不需要隐藏。柜门最好无把手,使用反弹器,外观会更美观。
玄关内鞋盒的摆放要考虑隐藏与展露的部分,男鞋与女鞋的不同性,男鞋的高度都一致,长度400mm即可,女鞋需要考虑高度问题。
作者主推封闭式厨房。厨房台面的类型,分为Ⅰ型、Ⅱ型、L型、U型。其中U型厨房更节约面积。台面分为五个区,装盘区(大于等于300长)、灶台区、备餐曲(大于等于600长,最好800长)、水槽区、沥水区(大于等于300长)。影响厨房布局的四因素,门的位置,窗的位置,烟道的位置,冰箱的大小。窗的位置优先考虑设置水槽。工作区需要考虑采光,可以吊柜下装灯。厨房内吊柜的合理应用,收纳空间数倍增长。烟道的布置位置不宜设置在黄金角落。厨房内不推荐双开门冰箱,因为厨房寸土寸金,双开门的冰箱更加浪费空间。
在装修厨房时,最先考虑到你全部需要的电器,洗碗机、烤箱、净水器、电热水器、洗碗机、食物垃圾处理器、吸油烟机、电饭煲、面包机,需要安装哪些与位置。然后计算所有的功率,布置线管电线,规划木制橱柜与台面,台面的颜色以灰色为主,台面高度H1=(身高/2)+50,单位是mm。吊柜底高度H2=1550mm~1600mm。吊柜顶部高度H3=2250mm。灶台高度H4=H1-80mm。
更加坚定了卫生间一定要至少安装两个洗漱台想法,一个用来专门给女人化妆与洗漱,女人化妆太费时,洗漱台面大一点,台面的镜子周围安装展露吊柜,女人的化妆品是居多的。梳妆镜化妆时光照强度是否足够,是否需要增添光源。拖布池不要设置在卫生间,也不要把马桶当拖布池,拖布池适合放置在阳台而不是卫生间。阳台晾晒区与阳台观景区需要隔离,不要妄想阳台既能观景又能晾晒,会很杂乱。
《小家,越住越大》读后感(四):接地气
阅读受众群:中国大陆人民。还在选房子的,在装修的,已经住了的。总之爱家的。
超级接地气:关于收纳的问题
看国外的杂志始终觉得别人家的桌面怎么这么干净,但实际国外家庭的收纳空间特别大。
独栋的有地下室或者旋梯下的储物间或者车库。
---------------------------------------------------------------
发胖史是多余的。
其实我们的房子就是一个巨大的收纳箱。然后依次递减的收纳箱是柜子,抽屉,盒子。
KEY WORDS ---- out of mind, out of sign.
眼不见为净 ---遮藏
47页
这部分特别适合马上就要装修的人。摊开家的平面图,收纳占地要达到12%,露2藏8.
所以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家里看起来家徒四壁(不是穷也不是无趣的那种),是藏的能力太强大。
布局的问题
走线。
立体收纳
所以没有盖的收纳就别买了。花瓶除外。
信息越少,人越清爽。
展示太多是酒店或者样品房,也不利于打扫。(我没有请清洁阿姨,我不相信她们能把我那些小玩意儿打扫干净)比例是藏8露2.
比如有10层的书架,8个架子用收纳盒,2个架子摆设小玩意儿。
当然书是必须要露出来的。
收纳盒必须要整齐划一
关于自控
老实讲,我发现又缺鞋子了,但数了下估计有40双。是否太不GREEN.
quot;给自己设定标准:如果鞋盒全部塞满,想买新的,必须先扔旧的。“
这就是人和家的吐故纳新原则。
这个标准也非常适合买其他OUTFIT.
我从今年4月开始发誓不买衣服(其他照样买),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衣服太多了。心烦。
但真的节约了很多钱。
家的待客之道
我一直是用的布鞋套。
厨房(这一块在购房时候相当实用)
小面积厨房最好是u型。但不幸的是,我家是i型。最失败的设计就是墙面的挂架严重不足而且抽风机是欧式!!!!就是占据了很多墙面空间!!!那么收纳就只能占用台面的空间。
三个区域 装盘区 备餐区 沥水区
厨房不推荐的我几乎全都安装了。
1.上反柜门 (有) 2 ,油烟机柜(无)3.微波炉吊柜(有)我现在已经把烤箱移动到餐桌上。
4.冰箱吊柜 (我冰箱上面就是微波炉吊柜,再上是吊柜)
衣帽间
挂烫机我一般都是放在阳台。
但我的却经常拉长动线,我会估计把东西分散开,卫生间都是把棉签放在很高的地方,我就是喜欢到伸展运动。虽然有时候我觉得头昏。
我对我的衣柜很满意。没有什么想说的。
对于穿过的衣服的收纳我最近发明了洗衣袋收纳法,就是一个洗衣袋裹一类的衣服。可以至少重叠堆3个以上。
关于我的鞋柜。
都是放在阳台上。其实我是回家就把鞋子放在阳台上换气,当然会有味道咯。特别是运动鞋。
紧跟着就是想次日的鞋子。不会一双鞋穿2天,这个方法可以很好的延长鞋子的寿命,我现在很多鞋子都是10几年前的(质地很好一年穿几次)
我需要改进的就是我的玄关····
-----PS,看完了这本书,又恰巧是在双11前夕,我用了周6整天大概整理了自己的家,扔了一些东西,清理了购物车里的一些不必要的内容,顿觉家里神清气爽。
《小家,越住越大》读后感(五):这本书能让你动手打造自己的小窝
今天要讲的书是一本不费力就能读完的书,作者用自己多年的住宅设计师的经验和大家探讨如何能住的更宽敞,更有“家”的感觉,而非是房子。
书名《小家,越住越大》,作者是逯薇,就职于万科。这本书是公众号的涂鸦汇编而成,因为反响热烈,又切中大部分青年人心中的痛楚,很快就风靡在朋友圈。书看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可以说是愉悦的阅读,因为短短的300多页,几乎就没有太难的词汇。
在读这本书之前,首先要理解一个极简主义的概念。这几年社会上一直流行着断舍离的观念,提倡过简约的生活,让人回到简单的节奏。因为这个原因,在日本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家政工的衣橱整理大师。尤其是在这方面有乔布斯的影子,素来乔帮主对于极简生活的理解可谓大师的眼光,在还没有结婚之前,乔帮主的家一直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样子,几件衣服,一台电脑、咖啡机、音响机。寻常家庭却做不到这些,满屋子都是杂七杂八的物什,看来饱满,实则体验极差。
好了开宗明义,逯薇这本书第一个观点就是关于家的不等式:房不等于家;设计师不等于居住者;住得更大不等于住得更好;家的面积不等于家的容积。明白这个四个不等式对于接下来理解如何收拾整理出一个完美的家有着醍醐灌顶的作用。首先要有一个舒适的家就必须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在外,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里的东西只会不断的增加,所以“减肥”是一件考验你底线的事。
减肥首先就是打破节俭的思想,调整自己买买买的习惯,不能见什么就买什么,然后又让杂物成了自己的老大。其次就是下定决心,从小事做起。说穿了就是如何利用空间来收纳更多的东西。为此逯薇解释与揭秘了收纳的意义,然后用特殊的方式归类各类的收纳盒。
等这些结束,就是如何处理玄关处。一个家最脏的地方既不是厨房也不是卫生间,而是玄关。玄关是什么?就是一个家的门脸,就是家的门厅。收拾玄关的关键就是如何能在乱中取静,整理出有条不絮的样子。在玄关最多的就是鞋子,如何有效的处理这个问题,逯薇用漫画的形式做了不同的方案。
进了玄关以后就是客厅,作为屋子里面积做大的地方,又是家的中心地带。一般来说客堆放的东西占一个家庭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估计),如何能有效的把这些物什放到合理的位置至关重要。逯薇用自己的例子通过合理的个人习惯把客厅的东西分门别类的放在各自的位子,又通过藏在不显眼的地方与手工制作的盒子收拾宝宝的玩具。在这里最关键的就是利用收纳盒储藏更多的东西,随后又放置在容易够得着的位置。
厨房作为饮食的生产地,在中国住房的面积大约在4—7平米(笔者这几年建造的火柴盒面积大约在三平米左右)。一般家庭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开放式的厨房,这就导致必须有合理的方案,好在逯薇作为设计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她提出了两个方案,又结合过往的回访记录,提出了很多新颖的想法,并且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与不推荐之类的理由。所以厨房这部分占了整本书很大的篇幅,比方说家电的摆放和选择、灯光的设置以及碗碟的合理位置。笔者作为设计师出身,一直对于人体舒适感这点很在意,在相当多的家庭的厨房的设计出发点都是依照整体的需求,而不是考虑家庭的需求。逯薇在这点上也有提及,一个家的面积不等于家的容积,想要舒适感就得考虑很多小细节。
一平米打造衣帽间。作为卧室的组成部分,一个舒适整洁的衣帽间是必不可少的。逯薇在户型图上的分析着重解决了位置的摆放以及高效性。可以归纳为三个点,人:最短动线;物:高效收纳;光:加载改善。当然关于这个逯薇做了详尽的介绍,对于大多数喜欢秘密卧室的女同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建议。
接下来就是女同学最关心的化妆台的整理。对于男生的笔者来说,看完这一章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女朋友也来学习一下。
可怕的是,最后逯薇讲到家务的十宗罪(别纠结十这个字,就像别在意七个字)。这十宗罪很简单,光看提纲大家就能理解:第一宗罪,工具冗杂挑花眼;第二宗罪,功能相似好几个;第三宗罪,上水下水不周全;第四宗罪,淋浴间变拖把池;第五宗罪,马桶兼做脏水桶;第六宗罪,雨污合流不环保;第七宗罪,开门竟是家务间;第八宗罪,两个阳台,双重麻烦;第九宗罪,全部摊放主阳台;第十宗罪,极少成多负担重。
看到这里可能作为懒人的你一定受不了。没关系,逯薇最好总结了一个懒人家务三大秘籍。一,设置独立家务区;二,淘汰旧具换神器;三,且将清洁作修行。
当然,光是一本书是没法改变积重难返的旧习,只有一点点的认识到有一个舒适的家是迫切需要才会有动力。如同最后一句话,家是人生的道场,清洁亦是修行。
同类推荐的的书是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作为家政类的书籍,这本书同样有着不错的建议。
《小家,越住越大》读后感(六):【时光书屋(书评)】房子虽小,心却宽广。
作为常人眼中的自由职业者,就是那种在家办公的人,对房子对家对环境,我的要求是非常的高的。
我想要大到可以铺开宣纸抄写经文的书桌;想要整洁有序又易于清理一目了然的书架;想要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的茶桌展示架;想要花草茂盛青翠欲滴的阳台……想要的太多了,但是其实呢,真正的住房环境却不尽然。
适婚年龄了,有个稳定的男票,于是就开始讨论到买房这件事情。男票疼我,总是想尽量按照我的想法去选择房源。于是在遇到这本书的时候有点像久久的在沙漠中走路干渴无比突然遇到有一台自动饮料贩卖机一样的感觉。真的很棒。
封面上说:房子不必大,住好才是家。
谁都想下班回家推开门的时候到处是干净的,整洁的。谁都想要找东西的时候伸手或者转身就能看到它在那里。干净的房子是可以给人带来归属感和幸福感的。
整本书分了十个部分,从“关于家的不等式”、“一起给家减减肥”“收纳:秘密&揭秘”、“小容器,大智慧”到“手把手教你搞定玄关”“永远不怕乱的客厅”“高效厨房三部曲”和“一平米打造衣帽间”“懒女人的化妆台”“家务十宗罪”。从房子的整体布局结构安排到收纳小部件的安排设计到揭秘客厅永远不乱的原因,从整体到细节,都有讲解,而且极其详尽。让人在阅读的时候会有种欲罢不能的舒适感。这也是我第一次用“欲罢不能”来评论一本图片多于文字的书,当然国家地理除外。
对于收纳控和强迫症,还有间歇性的洁癖患者而言,书中提到的很多收纳窍门都让我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我就说为什么我家的厨房柜子看起来那么多,却也是那么乱七八糟的。经常我要找一个东西的时候都是满世界翻完了都找不到。后来有了书中的小窍门和小技巧,瞬间就解决了这些问题。真的很棒的呢。
今天是成都房交会的第一天,准备和男票去逛逛。昨天把书推荐给他了,然后跟他说新房子我要求自己来做设计,我自己担任总设计师。我要有永远不会乱的客厅,我也要有高效且干净的厨房,同时我还要种整个阳台的花草,养几尾小鱼,有地方看书喝茶会友,也要进门丝毫不会杂乱的玄关。刚开始男票觉得我在说大话,后来翻了书之后,他欣然同意了。
家是一切的源头,房子虽小,心却不能。有爱的地方才会有温暖和安然。
《小家,越住越大》读后感(七):简单粗暴的干货笔记们
书中提到的点很多也很细,不记下来的话就会忘记。有个有趣的事情是,我爸妈在我们现在的房子里住了快20年了,家里的东西也是一点点添的,书中提到的很多建议,没有读过书没有经过专门设计的我家也是那么做的,是生活沉淀下来的经验,很奇妙。
1、四个不等式(很多人都说到的)
房House≠家Home;
设计师Designer≠Dweller居住者
面积m²≠容积m³;
大Bigger≠好Better。
2、收纳
四条合格标准:各处均布(收纳容器应在使用位置附近)
占地12%(收纳投影面积/房屋套内面积)
立体集成(浅色集成壁柜,可使用反弹器)
二八原则(隐藏80%乱)
统一容器:鞋子收纳(抽屉式)
浴室(替换瓶)
冰箱(耐热玻璃材质可加热可叠加)
变化少,易补货,方,通,美,透,摞
3、玄关
《小家,越住越大》读后感(八):小家,越住越大
作者有万科总设计师这一头衔为背书,以十几年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怎样在中国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打造一个舒适的家。
首先房子不代表家,而设计师也替代不了居住在这个房子里面的人,最后房子大并不代表住得好。这本书很适合正要装修的人看,从玄关,客厅,卧室,到厨房以及一些细节的家务统统都有涉及。
整体的收纳规划为:1.各处均布,就近原则;2.收纳占全屋的12% ;3.立体集成(不宜过多,零碎);4.二八原则,有藏有露。因为我家的具体位置已经设定,所以像厨房,客厅已经不太可能做改动了。只有在收纳容器里给了我不小的灵感:收纳工具要统一,形式固定,尺寸统一,色彩协调,材质相近。还要进行归类,贴标签。
看完书后,立即把家里大扫除了一遍。好好生活,精致的生活,打扫也是一种修行。
《小家,越住越大》读后感(九):看完都摩拳擦掌好想赶紧自己也来装修一套了
特别特别赞的一本书。
我知道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公众号上都有都有,还是忍不住要把书买来,因为是超难得的好书!
小时候没有好好读书,所以现在没办法用“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类似的话来形容它,只能说:哇,好赞!
以往我们搜索“收纳”或“装修”类的书,top榜几乎都是日本作者写的,即便好,国情和习惯也还是大有不同。
《小家,越住越好》是中国版收纳整理方面的翘楚。
生活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越来越强调“用户体验”。
这本书呢,感觉作者就是一位实战经验非常丰富,并且用自己的经验已经切实的改善了自己的居家体验。她在不断的考虑的是提高我们的居家体验,也就是“住商”,从进门的玄关到卫生间到客厅到……手把手的用她的工作经验用她的生活经验,教我们一点一点的切实的改善居住环境。特别的接地气还有不失优雅的烟火气息。
仿佛就是邻家气质佳的姐姐,提到的那些居家问题也正是我现在面临的,几次都想拍大腿说:我家也是啊,然后给我们解决方案,提到的那些改善又是我们稍稍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不是飘在天边的仙女,特别美得不到又有什么用。
特别特别喜欢。看完都摩拳擦掌好想赶紧自己也来装修一套了。
身边的人说我性子非常急,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急匆匆的立马就要办成,这样容易适得其反。
前天妈妈提出想买一套房子,我心急火燎的立马去找舅舅商量,怎样怎样怎样,似乎立马就得把房子拿到手。离开了家里,反倒是能够冷静下来淡定一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跟抢大白菜一样的买房,也未必就好。
昨天西子随口跟我提一嘴房子,我嘴上冒泡的立马算手上的存款,查看现在房价,发现根本无法负担,抑郁的无法专心做事,只好早早回家。
晚上我自己想开了。
买房是件大事,居住个几年几十年,投入几十万几百万,还是要挑到自己满意和喜欢的。
房价蹭蹭蹭不断上涨,大家都在抢房子,我焦虑啊我彷徨啊。
今天同学说又没抢到2万8的房,明天文章又说某某买的房已经增值几十万,房价还是会涨的,仿佛我不出手,就已经亏了几百万。
哎。
拿不出二十万首付的说买不起房,存款几十万的说买不起房,存款小几百万的也说买不起房。
到底谁买的起房了,又都是什么样的人买了房,赚到钱了。
若是不考虑买新房子,按现在的存款和投资,我真的可以无忧的生活,不想上班就请假呗,想买的小东西就买点小东西,不知道多惬意。
可话说回来,买了新房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幸福的生活。那我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心的生活呢。
总觉得自己有了大房子就会开心,那是错的,我又魔怔了!
房子只是house,重要的是home。
《小家,越住越好》说的就是6口人住在100平米房子的情况,教我们的就是如何过好“生活”,从一点点小地方开始改善,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更大的房子。提高住商才是关键,提高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关注的是“家”,否则多大多好的房子都不会满足都不会幸福的。
《小家,越住越大》读后感(十):住宅设计师做的事
我第一次被一本书的前言句句刺痛,房价高、面积小、东西多、收纳少;节奏快、压力大、时间紧、想法杂……《小家,越住越大》这本书的作者逯薇是一名住宅设计师,不了解住宅设计师不要紧,住宅设计师逯薇在书的前言中做了专业的介绍,包括建筑、室内、软装、收纳这几个方面的设计,作者都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升级成设计师的。而对于我们,也许不需要去做设计师,但需要住得舒服。看了作者的一些设计理念让我印证了一个结论,能把家收拾的干净利落,绝不是一个扔字能办得到的,而是需要精心设计。
房价高,面积小,物品多,居住久,这可怎么办?关于家的不等式,家的面积不等于家的容积,天啊,我就是属于那种不管怎么收拾,还是乱糟糟的。尤其是家里还有个“破坏专家”我常常看到很整齐的家,尤其是有“破坏专家”的家庭,仍旧整洁干净,不管是邻家,或是图片,甚至影视剧中,我就会有种特别的沮丧,对自己很失望的感觉。因为那种整洁真的是理想生活境界啊!
其实,我很受不了家里乱乱的,更苦恼于自己总也整理不出效果,当各种收纳工具逐渐开始流行时,我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帮助。作者逯薇也指出了问题的根本,就是收纳容器不够统一。逯薇给出把小家变得清爽的秘密公式:凌乱物品+统一容器=瞬间整洁,有图为证,你看后感觉怎样?
我觉得家里最容易收拾的应该是书架,可是我错了,因为现在的书开本都不一定是一个规格,尤其是童书。我从来没有整理干净过我最爱的书架,逯薇在书中提供的方法是用同一文件夹,统一编码,这样一弄,果然整洁了很多,但是我又有另一个不安,书,毕竟是读的时候才更显价值,我不希望我能把它摆的很漂亮,却不舍的去读,开放式书架才更吸引人忍不住要去翻自己曾经读过的某一本书。我现在使用纸箱装书,放在床上,虽然不太协调,主要是跟孩子读着方便。
有藏有漏的二八原则果然是让家整洁的黄金法则。这个非常实用,的确体现出整洁的效果。就像这本书的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直观地对比乱和整洁。并且图案非常具有设计本色,非常恰当地利用好家里的每一寸空间。可见作者独具匠心,已经成为习惯。
常常老人总是喜欢放置旧物,找东西几乎成为他们的生活主题,而年轻人则喜欢舍弃旧物,在真正需要时再去买来,基本不会把老人长叮嘱的,以备不时之需的告诫放在心上,而作者逯薇以鞋子的管理为例,哪个女人没有高跟鞋情节呢?她为鞋子设定了上限数量,采取少而精的消费主张,不但开源更采取节流,这样一来不但甩掉了漫无目的的购物习惯,更为提高生活品质减少了收纳难题,并且要把这个当习惯养成,想到要买什么时,一定要回想下,家里是否还有地方放置。把有限空间整理出有品质的空间。
读这本书真的非常享受,看作者的设计仿佛是看透你家里的空间窘境,完全没有必要为此纠结,学会收纳,便可以把空间利用到极致。我不善收纳,更买不起大房子,相对于奋斗去买大房子,我觉得倒不如花点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现有的小家收拾出大家的效果,我们来做我们自己家的住宅设计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