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是一本由[日] 小松和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妖怪》读后感(一):神秘的百魅图
小松和彦编著的《妖怪》,是一本了解日本妖怪文化的普及性读物。本书分为七章,最为重要的有两个部分,一是谈到一些比较典型的妖怪,比如河童、鬼、天狗等。其次是说绘制妖怪形象的画家们,有葛饰北斋、鸟山石燕等。然而,本书的文字部分非常简短,对此只有一些简单的介绍。比较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绝大篇幅都被各种妖怪画作占据,《百鬼夜行》与《魑魅魍魉百物语》只有鸟山石燕的画,与妖怪相关的传说更是以故事为主,编排上偏重文字。而这本《妖怪》中的妖怪画更加丰富多样,不同时代的妖怪画作汇聚到一起,在本书中构造出绵延不绝的百魅之图。如果对妖怪画感兴趣,这将是一本很好的具有索引价值的书。 比如说《怪物忠臣藏》,看到这幅画不禁联想起日本的歌舞伎表演,画面通过人物的形象,动作营造出一种诙谐,戏谑的气氛。此画的作者是歌川国芳,本书介绍道:“歌川国芳是日本幕府末期的浮世绘代表画师。以逼真且张力十足的画风见长,被奉为“武士画大师”,还绘制了大量画工精湛的美人画、艺人画、幽默画及妖怪画。国芳师从当时浮世绘最大的流派初代歌川丰国门下,苦练画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挑战创新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崭新构图。他的妖怪画中既有承袭武士画传统的浮世绘版画,又有大量批判时事的讽刺画和诙谐的幽默画,还有一些儿童画”。以这样的形式,本书还介绍了葛饰北斋、鸟山石燕、落合芳几、高井鸿山等,他们的精美画作穿插其间,令人感到惊艳与神秘。
《妖怪》读后感(二):只记得黄瓜和"肛门球"
可对日本妖怪图有个大致的了解,但这了解是碎片化的,比如看了这书我晓得了河童喜欢黄瓜和"肛门球"的癖好(话说肛门球是什么?百度来的结果都很污);还有他们连妖怪都分得很细,"撒沙婆婆"只撒沙,"拉䄂小僧"只管拉䄂子。
但也许明天就把这些都忘记了,就像忘记今天的八卦新闻一样。因为全是不成体系的知识碎片。值得展开之处,比如日本妖怪文化的特色"一技妖怪多元文化",只是一笔掠过,也是这种轻文艺小书的特点吧。
但即便轻浅,颜,总还是要有吧。可惜印刷一般⋯作为一本图画书,印刷非常一般⋯翻开扉页,以为整本书都至少会贯彻某种视觉逼格,然而并没有。出书的人只想弄个名目卖48块钱,看不见做书的诚意。
标记某个知识点以备日后之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藏有许多妖怪画,此书编者小松和彦即为该所所长。
《妖怪》读后感(三):百鬼出行 生人避让
对鬼神神话题材的痴迷应该是从小被培养的。小时候别人家早教启蒙是唐诗三百首,我家启蒙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集。
真正对日本神鬼文化感兴趣是上了大学之后,偶然看了《辉夜姬物语》,那段时间沉迷于高畑勋的画风,找了很多日本妖怪图谱来看。
《妖怪》读后感(四):妖怪
我一直想人类为什么会需要妖怪,以至于创造了那么庞大的妖怪世界。这个问题又好像再问,为什么我们会喜欢看鬼片,甚至乐此不疲。这样细细思考,无外乎两点,一是人类丰富想象力的成果,二是恰好满足了我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恐惧。 对大自然力量的恐惧和敬畏,造就了自古以来源源不绝,口耳相传的妖怪素材。本书中就介绍了我们熟悉的河童、酒吞童子、天狗等一系列怪。
《妖怪》一书以日本的妖怪画为主体,辅以对日本妖怪文化的简要说明,看起来直观形象、轻松愉快,让人能够快速把握当下日本妖怪画的基调,那就是“可爱”,当然也有恐怖怪异的,但即便是鲜血淋漓的画面,似乎也透出些逗趣的气息。
但妖怪的产生,并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情,而是出于人的恐惧,这种恐惧根植于人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不解。网络流行语说“什么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也会说“谁在捣鬼”“有鬼”,这里的鬼和妖怪一样,都指向某种我们尚不可知的原因。
伴随着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对解释的猜想,有了解释,我们才能安心。比如打雷了,大概是雷公在操控,闪电了,那就是电母的功劳啦,下雨了,是龙王在施法了吧。这些抽象的解释会逐渐具象化,所以我们看到了《西游记》里,一条长龙在云层中翻腾,带来了人间的一场甘霖。在日本,人们同样想象出各种形象的妖怪,尤其是有许多拟人化的妖怪,“百鬼夜行”总是反复出现的绘画主题。伴随这些妖怪形象,当有许多妖怪故事,书中并未多谈,这一点倒很是遗憾。
其中受动物启发想象出的妖怪形象并不鲜见,这在中国也是常有的,狐狸精、蜘蛛精、牛魔王、黑熊怪……不一而足。
书中展示的妖怪画中,最有意思的当数器物妖怪,总称“付丧神”。器物在逐渐幻化成妖怪的过程中,逐渐长出手脚,丧失器物属性,头部却还是器物的样子,开篇的灯笼妖怪,垂着长发,耷拉着眼皮,露出大大的额头,真是一脸衰像,乍一看怪吓人,再一看,好笑;琵琶头的妖怪,闭着眼、咧着嘴,倒也悠闲自得,看着竟毫无违和感;水壶头的妖怪,肩部像倒扣的铁皮水桶,双手双脚像是勺子,竟有着士兵的从容和不怒而威之感;还有熏炉头的妖怪露出狡黠诡异的一笑,似乎在盘算着什么坏点子;头部像高脚铜盆的妖怪表情戏谑,不禁令人莞尔……
古人对许多疾病的病理也不甚了解,又希望能够战胜病魔(你看,这里的病魔就是对疾病的拟人化啊!),就将药和病拟人化,描绘出药物大战疾病的画面,那阵势,相当激烈。
妖怪除了形象丰富、可爱,性格也有有趣的一面,捉弄人类,扮鬼脸,还有喜欢在厕所里偷摸人屁股的河童,被抓到还会道歉和反省,活脱脱是调皮捣蛋的主。
在日本,妖怪和人的关系是亲密的,绘画作品将人类的生活状态加诸妖怪身上,妖怪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习俗和生活场景。所以有了热热闹闹的妖怪娶亲图,更有甚至,还画了妖怪的相亲、结婚、生子到参拜神社的过程;妖怪宴饮,也和人们纵酒狂欢的场面一模一样,妖怪们推杯换盏之间,人类社交娱乐的愉快心情跃然纸上。
除了将人类的行为赋予妖怪。随着人类力量的增长,人与妖怪的战斗也打响了,不再是单纯的恐惧,在这些战斗中涌现了一些英雄式的人物,打败妖怪不在话下,说到底,人们是需要安宁和充满安全感的生活啊。而妖怪画中呈现的打斗场面对后来日本漫画的绘画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看到蛇女的形象,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火影忍者》里的大蛇丸啊,可见这些妖怪形象、妖怪故事是日漫的重要资源,说我们无形中受日本妖怪文化的影响也不为过。
日本妖怪画画风独特,一如日本浮世绘,画面通常非常满,色彩浓烈,想象力非常丰富,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大量留白的风格形成强烈反差,也不像西方绘画的写实或者抽象,初看不是很适应,但看习惯了之后,也能看得饶有兴味,画中的故事需要细细体味。所以《妖怪》算是日本绘画赏析的入门之选。就我个人而言,这本书也的确让我对日本绘画产生了一些兴趣,在这以前,我完全不能接受。
书中展示的妖怪画都收藏于日本各地的博物馆、文化中心,所以以这本书为线索制定日本旅行计划也是不错的选择。
大体上是一本不错的小书。缺憾是跨页图的拼接不太好,有点错位,不知道原画就是如此,还是原版书拼接产生的问题。
《妖怪》读后感(六):每个人都有想象力就差一个引子
日本的妖怪文化
可谓丰富多样
就会编出一妖怪来吓唬
慢慢就有了如此之多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怪物
他们的出现
既对无法说明的事情有了解释
又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环境
而妖怪的画作
也让后世对妖怪的样子
更加充分的表现了人类的想象力
本书的画作众多
文字稀少
只是对画作的出处进行了标示
有些画作则简单的解释里里面的内容
没有标示的则只能靠想象力了
看了这么多画作
想象力还是会被创作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想象力
就差一个引子
更蕴含着日本民间文化的内核
就像被国人口头相传的日本“菊与刀”文化一样,日本的妖怪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虽说日本东瀛文化有部分起源于中国,但是二者又是大不同,有着独特的和风色彩。小松和彦的《妖怪》这本书堪称日本妖怪小百科,不但带你领略中日迥异的妖怪文化,还有助于玩家了解阴阳师角色背后的故事。
《妖怪》读后感(八):这个冬天,妖怪很忙!
千面日本系列目前已经出版了《妖怪》《和果子》《京料理》三本,每一本都讲述了日本富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套书的时候,只觉得光凭颜值已经值得入手了。但我见到实体书的时候,不禁要感叹,除了颜值高,内容和手感也是极好的。
从题材上讲,我最喜欢的应该就是这本《妖怪》。
妖怪出现!战斗吧!妖怪散去!妖怪大集合!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被目录惊住了。《和果子》和《京料理》那温柔恬静的风格在《妖怪》这本书里统统不见了。满满的短句子与感叹号,让我恨不得撸起袖子亲自冲上去和妖怪战斗个你死我活。
然而,在我心中,妖怪始终是温柔的。
《夏目友人帐》《河童之夏》《萤火之森》《怪化猫》《虫师》……仔细想想,自己特别喜欢的动漫貌似都是妖怪题材的。现在打开电脑,自己的桌面还停留在《萤火之森》中银亲吻戴着面具的小萤的那一幕。
最近正在追《夏目友人帐》的第五季,更多的感动,更多的温暖。第一次看《夏目友人账》的时候,我还在复习考研。纵然那般忙碌,还是以一晚上一季的速度补上了所有。看完最后一集的时候,心中空落落的,总觉得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
也许是心中多了几分温柔,翻看《妖怪》这本书的时候,不会觉得可怕,反倒是觉得书中的妖怪多了几分可爱。比如刚刚打开到95页,书中是一幅神农氏降妖的图片,但神农氏的方法竟然是蹲在那里,用放屁的方式收服妖怪。本来蛮正经的图片,莫名其妙就多了几分戏谑,让我在心中默默地同情了妖怪好一会儿呢。
书中有很多关于妖怪品类的介绍,也有很多非常清晰好看的以妖怪为主题的画卷,看完这本书真的了解了很多关于日本的妖怪的传说。
看着《妖怪》,玩着《阴阳师》,追着《夏目友人帐》……
这个冬天,妖怪很忙!
《妖怪》读后感(九):迷人的妖怪
林亦霖
前段时间那《阴阳师》的游戏大火,总会在朋友圈见到各种妖怪的截图,有的颇为帅气身着铠甲手持长剑,有的却有点磕馋大大的脑袋光秃秃的……翻看着这本妖怪的图册,它们浮现在眼前。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妖怪都会有点人间气息,若他们不出现在人类中间,到不觉得有何害怕;但它们出其不意地出现,总能引起骚乱。起初妖怪的存在是为了神话人物,或是将军或是豪杰,他们战胜妖怪成为传说,然后名声大噪、受人敬仰。书中不少图片就是反映这些,那些英雄斩杀祸害人间的妖怪,造福一方百姓。虽说是夸大了他们,却是人们最简单的人格崇拜。
一如书中谈到的那样,妖怪都是人心阴暗面的。由此说来,它们的显现往往和人心有关。或是“啪”的一生出现在你的身边,或是反反复复显现在你熟悉的地方——大多是你内心的想象。那些妖怪就像镜子,折射着人心的种种伪善;而它们的离开,是你做了正确的选择。
日系的妖怪往往各司其职,“一技妖怪多元文化”是当地特有的风格。妖怪们也各有特色、各具千秋。记得蜡笔小新中的那个冰女,她就单单负责降雪,每每她的到来总能带来严寒。若说日本妖怪中最让人熟知的,非河童莫属。和中国的水猴子很像,河童总是将牲畜拉入水中;文中的它的图片颇为有意思,据说它爱和人类开玩笑,爱摸人的屁股,倘若被人捉住,还会立下字据、永不再犯。你瞧,这妖怪也挺可爱的。人们赶走妖怪的方法有很多,除却战争、火焰,最让人捧腹的就是放屁。图片中的人对着妖怪们不断放屁,妖怪们受到了惊吓纷纷四处逃窜,看起来颇为滑稽与可爱。
早期的妖怪,经过一代代人的传说,经历一代代的画展,有了自己的故事。它们成为现在日本的动漫、绘本源泉。褪去了早年的畏惧,没有了中期的人怪斗争,现在的妖怪多了点烟火气息。它们能和人类很好的相处,很多妖怪在不断行善。《龙猫》中那憨厚可掬、胖乎乎的龙猫带着孩子飞翔;《千与千寻》中那外表恐怖但内心善良的无脸男;对,还有那《友人帐》中无所不能的娘口三三……这些妖精并不可怕,反而可爱。
合上书,夜半,有点不舍,那封皮上的妖怪像是对我眨着眼睛。嘿,你这迷人的妖怪!
鸣谢〖时光书屋〗
《妖怪》读后感(十):给你一本妖怪书,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特别鸣谢拾光书屋)
不知道是不是个人原因,每次看到“妖怪”两个字,血液里都喷张着兴奋的因子。也许是由于人与人以外的物种的差异性,我们总是会对自身以外的东西、物种或者生物充满好奇,而所谓妖怪、神仙、妖魔更是从远古时候起就笼罩着一层称之为神秘的面纱,而这份神秘感一直被人们所追随、探究,并在脑海中生发出无数或浪漫或惊险,或诡谲或奇幻的故事。那么妖怪究竟为何物?翻开《妖怪》这本书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