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古玩笔记》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20 21:2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古玩笔记》经典读后感10篇

  《古玩笔记》是一本由齐州三爷著作,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玩笔记》读后感(一):【雨枫试读】老北京的故事

  说起北京的古玩市场,无疑潘家园三个字马上会映入读者的脑海中。只是,现在潘家园,基本可以视为全国现代工艺品的交易中心。即便如此,每天还是会有众多的人群,去潘家园转转看看。也还有些有心人,天不亮,就去潘家园淘淘宝贝

  在20世纪初,潘家园那时还并不存在。当时的古玩交易市场,琉璃厂、大栅栏等地已经是名声在外。清朝的败落,宫廷里的文物,不间断地被偷盗出宫。连末代皇帝溥仪,离开故宫之时,都随身携带着众多的文物,名画《清明上河图》就在其中。环境混乱,造成宫廷以及败落贵族珍藏的文物大量散失,流入民间,流失国外。这些老北京的古玩市场,或许也真因此,有着大量的货源充实其中,繁荣着古玩市场。

  从书中三个短短的故事中,我们能了解到北京古玩的生态。古玩聚集地不仅仅只停留在琉璃厂或是大栅栏,还有木器行、旧货铺、大地摊、厂甸等等,打小鼓在民间串流,充斥其中。在那个年代,绝不会越俎代庖的胡乱买卖。各个市场,都已形成自己的行规,任谁也不会轻易经营别处的长手货。在琉璃厂,买不来珠宝,同样,在大栅栏,也买不到古董字画。

  当看到“佛头”二个字,而且是来自南京栖霞山石窟的石佛,有些好奇,老南京城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么?

  栖霞山,曾经在某年的秋天去游玩过,哪儿的栖霞红叶很是有名。同在栖霞山的南朝石窟,却默默地护卫着古老的南京石头城,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较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迟三十一年,但比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早十七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然,书中所描绘的石窟,真的和过去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有关么?七佛之一的毗舍浮佛,其佛头有去过日本么?栖霞山寺庙曾经在抗日期间,经受过日本兵的保护么?疑团顿起。

  在网络上,只能查询到,栖霞山寺庙曾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护卫了近2万名难民和200余名官兵。然而日本兵在此期间却骚扰不断,干足了坏事;1925年,栖霞寺住持若舜等人曾对部分造像进行修缮。然而却没能查询到有关七佛的故事,没有佛头东渡的传闻。那儿只剩下没有佛头的佛身,验证着民国时期,栖霞山石窟被损严重

  1917年,谢阁兰不远万里来到南京栖霞山千佛岩,拍摄了大量有关舍利塔、千佛岩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拍摄千佛岩的照片极其特殊有意思。这张照片的具体位置位于栖霞寺舍利塔后千佛岩的南唐“徐铉和徐锴”摩崖石刻处,为一龛两菩萨形式。黑白的老照片中石窟内没有一尊佛像,且佛龛周围的表面仍是以前的遗迹,没有水泥修补过的痕迹。无疑,这验证着当时偷盗严重的事实

  栖霞山千佛岩(1917年,谢阁兰)

  《古玩笔记》读后感(二):【雨枫试读】尴尬物件

  昨天读了《法螺记》,当时留了这样的评论——觉得前面铺垫很长,并且各种能够加上的边角料“传奇”都尽量用上(比如关于镜子的阐发,里面写了三种镜子的来历作为小说逻辑来讲,有些冗长了,人物本身其实不可能在那样的场景下还要讲那么多有的没的那么啰嗦的;但也许作者出于吸引读者的目的吧,此书的长处并不在故事人物性格的塑造,而只是吸引读者的猎奇心理),作为小说来说当然是不及格的,但作为传奇故事,的确能够做到足够吸引人。还读了大约一半的《扳指记》,暂时觉得只是很普通的加上一些奇幻悬疑色彩才子佳人小说。作为消遣读物是足够了。

  今天继续补充一点想法。虽然号称是京味小说,但并非市井的京片子(作者毕竟不是地道北京人),而是说书人的语气,作者经常跳出来用带了很多感叹号的北京话提醒读者,我在给您讲故事哪。所以即便有很多枝节之外不符合小说人物语言逻辑的情节,但作为口水话颇多的说书本子,是及格的。(不知道专业的或者对话本涉猎颇深的人又怎么说呢?)

  早上在拥挤地铁上翻完了《扳指记》,这一篇中的物件,也就是扳指,出场的时间特别少,并且关于扳指本身的故事,其实和整篇以“才子佳人类型的老套桥段比起来,联系不是特别大。虽然《法螺记》多少有些怪力乱神,用一些灵异的说法糊弄过去,但至少通篇的架构,是建立在法螺这个物件本身上面的。所以题目叫《扳指记》或者《木公公区别都不太大(别说,后者也许还更切近些),也许为了整合到一本成为《古玩笔记》的集子里吧。或者作者一开始的情节设计上就存在一定的疏漏。扳指本身的故事,一直到故事结尾才揭晓,如同画蛇添足,之前那个扳指一直都躺在文字之外的角落里。全篇最后结尾的那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归尘,土归土……只有些许不起眼的器物,冷眼旁观人世百态,承载着历史”的说书人套话也显得不合时宜,且不说这个故事完全小说家言,安德海被诛杀的事情,肯定和扳指是没有关系的,就是冷然冒出这个一句也挺突兀的,按照故事一直强调的,这个器物价值连城,并不是“不起眼”,至于把玩的过程就叫“承载历史”,就有些过于夸张了。要我说,物件终究只是物件,但物件可以让人窥见一些那些过往生活细节,让人联想起被把玩时的场景以及当时人的情趣,这一点,就足够让人神往了。孙机谈中国物质文化,从史料本身出发针对具体物件起例发凡,尽量还原当时的状态,但也不过头,那样的态度,大概可以一读。

  《古玩笔记》读后感(三):【雨枫试读】古玩百态

  看古装片,看时代剧,特别是看一部京味十足的电视剧电影作品,每一部作品当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古董古玩。大到当朝天子,王爷,甚至小到小家小户,那个年代每个家里都会有一件值钱玩意---古玩。看古今,品金秋。每一件古玩的背后都有着各色的人生,各样的而精彩故事。我们不知道的是什么称之为古玩。

  在北京的每个周末,都喜欢去潘家园旧货市场转转,一个虽然没有很多古玩,但是每一件小东西都有自己人生故事。拿着相机,走在每一个摊位前,看着每一个顾客老板,看着每一个对宝贝爱不释手看客,也许这就是一种古玩的人生。

  齐州三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三”代表着我们古董古玩世界千变万化,传承着我们不同的历史,展现着中国文化的传统。三爷写了一部关于古玩玉器的故事,一个汇集了三个小故事的小说集。海螺记、扳指记、佛头记,每一个以古玩为线索,讲述了古玩之后的人生故事,世间百态,同时也普及了一些古玩的知识。譬如一切古玩的市场,古玩收藏的知识,古玩铺子等等。一部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古玩科普,也是一部老年间真实写照

  每一个得到古玩的人,是为了名利,是为了先人之托,是为了个人爱好,是为了那背后的财富?古玩不是一个活物,但是却暗藏玄机,一个古玩道尽人生百态,有人忘廉耻忘道义,有器记故事记忠诚。奇谈怪论终须灭,天道有恒守虔诚。 道不尽悠悠中华故事,说不完人心贪嗔欲念。就拿现在来说很多人认为古玩是代表着高深莫测代表着文化品位,为了执着于所谓的地位倾家荡产,丧失理智去逐流,把玩古玩当做是谋利的一种工具凡事钻到利之中,终会丧失其本性,而误入歧途。我们要懂得在古玩的世界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心,故人的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古玩能够到达到你的手中,便已是有缘。珍惜缘分,莫去图利。

  看完这部小说之后,去补了好多鉴宝类的节目,一个古玩意,一段古人生,探索古玩的秘密,找到内心的归处。也许下一次,你就是讲故事的那个人。

  《古玩笔记》读后感(四):【雨枫试读】是故事也是历史

  古玩这个词最早流入耳朵还是小时候广播里的各段说书,里面说道谁家怎么怎么有钱,都是说厅堂里布满了各种古玩字画,琳琅满目。后来随着市场上古玩热潮的涌起,马未都老师在《说收藏》节目的讲座,央视《鉴宝》栏目的火热,还有《盗墓笔记》、《古董局中局》等等一个个关于古玩的作品,让我渐渐对潘家园子、包浆、斗彩等关于古玩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本作品围绕古玩这个主题展开故事叙述,共有三个故事组成。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寓意深刻,仿佛置身于单田芳、袁阔成等大师的评书境界中,听他们谈笑风云间述说故事,指点江山,有着《三言二拍》中的精湛故事的身影。是故事也是传奇,浓浓的京片子特色,带你一路畅游北京胡同小巷名胜古迹见识老年间的古玩市场,领略老北京地道的小吃名点和浓郁的文化特色,让你足不出户就领略到老北京的全貌。

  第一个故事《法螺记》为我们讲述了一件法螺的故事,意外之喜到祸从天降,这件为人祈福的法器突然间变成了一件害人的凶器,围绕它发生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让人既目瞪口呆,胆颤心惊,又感慨万千热泪盈眶。第二个故事《扳指记》,开始读来让人有些熟悉,破落的公子,势利的岳父,不屈的小姐,上演一出爱情大逃亡,但是之后的故事确如坐山车般走上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一次意外的救人赢得贵人青睐,小夫妻从此过上了幸福日子明智的急流勇退,让出现的扳指把主人公们紧紧联系到一起,上演了一出精彩纷呈的好戏,让人拍案叫绝。第三个故事《佛头记》中又围绕佛头讲述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一时的贪念铸成大错,及时的幡然悔悟又让他获益匪浅,一味作恶的人惨淡收场,行善积德的人终有好报。特别是故事最后关于佛头记碑文的刻立的行为让人肃然起敬,做下错事但是能够把事情竖碑立文让后世警醒,确实值得称道。

  全书读完了,我还沉浸在精彩纷呈的故事当中,久久还在回味。故事告一段落了,但是围绕古玩身上发生的故事还在继续,荧屏上各种各样的赏宝节目还在播放,网上时不时报道拍卖出的惊爆数字让人心惊,最初对古玩的鉴赏演变成了对金钱价值的一味追求,甚至各地发生的文物失窃案件,在这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可能就此而湮灭,让人唏嘘不已。

  你问我这些是不是真实的故事,我只能用作者的原话来回答你,“历史是人写的,但冥冥之中,或许有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史实通过口口相传,变成了一段昏黄而悠长的故事,散落于芸芸众生之中了。”希望大家能从书里的故事中有所感悟,多能去注意古玩背后的文化内涵悠久历史,去重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和传统优秀道德的传承,而不是简简单单去关心这件东西值多少钱。“有些事您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

  《古玩笔记》读后感(五):【雨枫试读】古玩的故事

  都说中国文明五千年,这古玩的年代自然也就短不了。在这千百年的浸淫里,那些或金或玉、或书或画的老物件们,在它们身上都承载着一段段的历史,有的让人哭笑不得,有的让人大呼离奇,有的让人目瞪口呆,有的让人默然叹息。古玩,从来都不仅仅只是个玩物,在它们的内里,有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有中国千百年来传承的历史,也有流传在民间真真假假传说故事,古玩笔记讲的就是老北京城里与古玩有关的这么三个故事。

  自从改革开放国富民强以后,收藏的热潮就又一次的兴起了。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鉴宝类的节目,一时之间,宋朝的瓷器,明朝的铜炉,元代的青花,唐朝的字画等等古玩纷纷涌出,在这其中自然是有真有假,花了大价钱买了假古董的人真的可以说是欲哭无泪,捡到真宝贝的人则是心中暗喜,大有千金不换之意。在这些介绍古玩的节目兴起之后,网络上也盛行起了有关古玩的故事。故事看得多了,眼光自然就高了。入得眼的故事要么“新”、要么“真”、要么“奇”,占的一样可称满足,占得三种就是惊喜。《古玩笔记》这本书讲了三个故事,细论起来,新是算不得了,不过“真”和“奇”三占其二,再加上“巧”和“诡”,也就不失为一本好故事了。

  开篇是为法螺记。四九城里的大流氓头子黑四爷为了巴结干爹四处收罗古玩,不懂古玩这个行当的人搞收藏,上当受骗小事,毁家送命才是大祸端,黑四爷因为一只法螺差点家破人亡。按说法螺本是佛教的法器,不知为何黑四爷收来的这只法螺竟然闹鬼,大小法事做了个遍,没奈何,就是不管用。最后还是黑四爷偶然结识的翰林老爷郑学士出手,在大喇嘛扎西罗布上师的帮助才让黑四爷一家下逃得一劫。

  故事算不得新奇,不过在真实和诡秘上颇可称道。作者自陈故事来自祖辈典当行里传下来的记录,也因此这些故事都带着老北京特有的风味,古玩铺子行当的分别,摆摊坐商打小鼓的区别,行业里的口口相传的规矩,这些内容都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而三个故事又各有特色,闹鬼的法螺体现了诡,重逢的扳指则体现了巧,最后一篇也是最长的佛头记讲的是奇。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扳指记的故事成就成在这个巧字。刘公子丧父进京投奔父亲的战友,巧的很,遇见的人见利忘义。定下的娃娃亲当了耳旁风,巧的是宋小姐看上了刘公子。书信传情,好巧不巧信件丢失了,还被宋小姐的未婚夫捡了去。定下毒计要杀刘公子,巧的很被晓杰身边的丫鬟听到了。公子逃脱,小姐一病不起,一场风光葬礼后,小姐的尸体不翼而飞。借尸还魂是没有的,因为小姐好巧不巧一口气噎住了,因为未婚去世,丧葬简单,小姐的陪葬又被人盯上,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剧冲突后,刘公子救回了佳人还得到了大笔财宝。刘公子大街上见义勇为,巧的很救的是当朝大太监。这大太监也巧的很,难得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一番运作,公子与小姐终成眷属。最后刘公子将扳指送予大太监,不想这扳指正是大太监曾经见过的那一件珍世之宝。兜兜转转,众人各安天命,都由这一个巧字而来。故事当然写不到公子与小姐的后半生,不过我想,他们只凭着这巧字,应当也能安享天年。

  佛头记讲的是盗佛头又还佛头的这么一个故事。这一盗一还都是前生已定的夙缘,不过这其中的种种事情还是不禁让人称奇。盗佛头的人短短几年死于非命,还佛头的人在地震中全村平安。因为盗佛头而忏悔留下的碑文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救了栖霞寺两万多人的性命,可能这夙缘就是为了报偿在此时吧。古玩,在千百年的岁月里,渐渐有了自己的灵性。因了这灵性,也就流传下了这些个神奇古怪的故事来。

  对于古玩,对于传统,作者有句话说的好。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

  《古玩笔记》读后感(六):没想象中的精彩,比想象的有意义。

  本书讲述了三个小故事:

  《法螺记》

  借着小霸王头头巴结记,引出的一段封建时期家庭悲剧。真的有灵异哦。

  《扳指记》

  仍是清末民初,落魄少年和官宦少女的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和我们刻板印象不相符的太监总管占据了不少戏份。不知是否是真事。

  《佛头记》

  这三篇中最写得最好的一篇,真事改编,日本商人盗砍栖霞古寺佛头又归还的故事。引入了不少史实,让我们得以一窥乱世。

  总之,光从故事情节上来看这本书不算出彩,对时代背景的描述过多,故事性不是很强,要说纪实深度又远远不够。窃以为作者想写有底蕴的故事,但底蕴和故事融合得又不够好,左右不是,读起来有些别扭。特色是京味很浓。作者应该好好借鉴下《巴黎圣母院》或者《五大贼王》呢。

  原以为会是《盗墓笔记》《鬼吹灯》这样的小说,然而并不是,比读起来爽读完后没意义的小说有那么些意义,这个可以加分。

  《古玩笔记》读后感(七):【雨枫试读】古董记录的传奇

  一直很喜欢与历史有关的题材,民间历史传说尤其喜欢,书的封页就透着一股泥土味道。 封页之上寥寥百字,道出了古董本身所承载的。自古很多讲究和禁忌传承至今知道的真是很少了,生活中又接触太少,看书却可以弥补和填充自己这方面知识的不足与空白! 看此书犹如身临一个茶馆,桌上一碟瓜子,一盘花生米,一杯清茶,一把折扇。喝着热茶,磕着瓜子,摇着纸扇,听着说书先生绘声绘色的讲述坊间关于古玩的传说趣事。浓浓得京味口音,让我这外地人听着也倍感亲切,轻松!听先生抑扬顿挫,时缓时急,表情丰富的对古玩行当的里里外外,深深浅浅,缓缓道说!各行各业皆有规矩,古玩行当尤甚。各门类各环节,分工细致,互不插手。行内人严格遵守着行规,都自觉维护着正道! 先生讲述了三个故事,法螺记、扳指记、佛头记。 鬼怪传说自古有之,口口相传,也不乏此类书籍流传。 法螺记,镇邪的法器失去法力,怨妇双煞横行做乱,佛力镇妖!先生说得好,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 扳指记,一个选材考究,做工精良的翡翠扳指,颠沛流离,几经易手,神奇的回到了起点。重新再见扳指确实感慨万千!世事如沧桑的棋局,绮丽诡异,招数纵横,尘归尘,土归土,该结束的结束。 佛头记,古董国之宝,不容他人窥视。爱国志士保护国宝不被倭寇窃取! 古董都是历史悠久,老祖宗留来的,件件是宝,所以要保护好,不能轻易流出国门!流传千年的佛宝护佑而感动着每一个中华子孙! 一个古董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份传承!记载的或贪婪,或凄惨,或正气,或恐怖,或温情,或浪漫,或荡气回肠,或痛心疾首…… 古董虽无温度,不能言语,却能让知其意知其过往者心跳加速,百感交集! 古董所记载的往往更传奇,更加不可思议! 一个古董,一个玩意儿,把人性的贪婪彰显的淋漓尽致! 历史是人写的,但冥冥之中,或许有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史实通过口口相传,变成了一段昏黄而悠长的故事,散落于芸芸众生之中了! 如书封页字---华夏千年,传承有序,古玩无声,道载无形。

  《古玩笔记》读后感(八):【雨枫试读】天理循环古玩义,惟有善行守善心

  打开《古玩笔记》,扑面就是一股子老北京的味道。那地道的京韵口语,瞬时间为我等书虫撕开一条钻进去狂啃字句的口子。翻开目录,简简单单的一只瓷瓶绘画立在卷旁,旁边比肩写着“法螺记”、“扳指记”、“佛头记”三个题目,仅这三记就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缩影留在了这部《古玩笔记》中。

  老年间开当铺的和古玩行当是不分家的,当铺的营生最是练就眼睛的本事,要是谁有孙大圣的“火眼金睛”,怕是在这行就算端牢这碗饭了。光是这“打小鼓”收古玩的,也分贫富,一不小心赶着您就成了“破烂王”的一员。闲话少叙,还是来先看《古玩笔记》这本书。(我怎么都觉得自己有点单老师的意思,O(∩_∩)O哈哈~)

  先说这“法螺记”,一撞进去就是民国的北平,出场人物有好几位,单是前清翰林郑学士的出场,就隐形出场了好几回,人家可是有文化的人,不过这出场怎么都有点儿“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没有王熙凤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爽脆。书归正传,这男主黑四爷,人送绰号“黑大蛤蟆”,这就不用我介绍这位爷的长相了,那绝对有想象力施展的空间。再说这黑四爷,早年练就一身功夫,靠着这身硬功和强悍的个性,再加上这位的长相,再略微加一点点脑瓜子,别的不说,这爷就发迹了!这老话说得好:“人一有钱就烧包”,黑四爷吃了这不会念书没文化的亏,他老娘跟他说,这读书人都是天上的星宿。所以呢,这黑四爷啥人都不吝,唯独对这文化人那是点头哈腰的,所以捎带脚的对这雅致的文玩古董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爷哪有那眼力,不过谁敢过分的骗他,是不。那,不要命了!所以这爷就得了这么一件物什,这物什初见时黑黢黢的,一擦干净,得嘞!就供到他好念佛,慈眉善目的原配王夫人的庵堂了。为什么呀?法器呀!结果,这法螺没把他家的银子变多了,反而搞的家里闹了几次妖,嚯!把这乐善好施的王夫人还给弄得鬼门关上排号去了,出气大进气小,可把这黑四爷急坏了!我插一句,就女性角度而言,这黑四爷还算个爷们儿!再说这黑四爷,遍请名医啊!结果还是得读书人,这前清翰林郑学士就出场了,结果到底是读书人哈!人家给黑四爷指了个明道,诶!就把这法螺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给弄清楚了,这王夫人自然就回归人间了,阎王爷那儿排的号就作废了,还得重排。O(∩_∩)O哈哈~再说这法螺,到底有啥由头让人如此惊惧啊?这就得说,大清朝的规矩不讲理了,搞得人家姨太太怀了孩子不能生,这姨太太的丈夫还是满人的王爷,得嘞!一尸两命,就把怨气攒到法螺里了,所以人生啊!人啊!挣多少钱都不如不结怨啊!这姨太太死得惨哪!烈性女子!我当时就脑补了《甄嬛传》里华妃自尽的时候,那恐怖的镜头!当时就感觉,这要是拍成戏剧更好看吧!天理轮回,人伦情恨,多有戏啊!好,“法螺记”就讲到这了,列位看官自行看书脑补哈!

  下来再讲“扳指记”,这出记里有个重要人物——女主他爹,不过他的绰号更逗哈,叫什么呢?野猪精!哎呦喂!真可谓——《古玩笔记》尽是妖精转世,慧眼却是看透世事长情。转回看“扳指记”,这男主刘安生一出场就是父亲离世,孤儿上路,寻父把兄,寄人篱下,与女主宋小姐暗中结情,无奈这宋小姐的爹,就那野猪精宋胖子给宋小姐说了司马家的公子来做女婿,这就好比,白娘子终于遇到了许仙,小两口打算热热闹闹的过日子,结果中间插了个法海,好么!真是法海你不懂爱,雷峰塔都要倒下来啊!这司马公子心黑啊!就出了这么一个损招要把刘安生给除掉,宋小姐知道后不顾男女之防,黑天半夜的就到了这刘公子的住处,送盘缠、私定情,俩人就交换信物,私定终身了!然后刘公子就麻溜的逃走了,宋小姐一看心上人走了,心里一松加上确实是害怕,这就一病不起,结果宋胖子以为女儿做了丢人的事,好一通骂呀,就把宋小姐活活骂死了,这是神马节奏!人死了,得安葬吧。嘿!要不说,冥冥之中自有注定,这安葬的过程中,逃走的刘安生和这死而复生的宋小姐,还就真的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做了真正的夫妻。看到这儿,怎么咂摸都觉得有点明朝冯梦龙的笔调,有意思!要不说,老天爱笨小孩呢!这刘安生公子也是个属大萝卜的,踏实耿直,宋小姐也是贤内助啊!两口子的为人之道就是,挨着坏人生活也不做坏事!刘公子机缘之下救了一个老公公,姓木,慈禧跟前的红人,这就发迹了!要不说,刘公子和宋小姐是好人呢!挨着这红人也从不恃宠而骄,赞哪!结果这清朝一结束,两口子是全身而退,真有点退隐江湖的意思。这扳指,也就从此消失的只剩传说了。

  “佛头记”的故事,这就联系到日本和中国的那场大战了!列位看官,自古有云:佛口蛇心,为富不仁。这要是为了自个喜欢的身外物,即使欺师灭祖,背叛朋友也在所不惜,这就有点儿不地道的感觉!书归正传,这到了袁世凯想称帝的年代,顺带插一句,这其中又有两位历史名人传说是妖精转世——袁世凯是蛤蟆精,曾国藩是蟒蛇精。嚯!从而可知,破除封建迷信是多么的重要,袁世凯且不说了,传说也跟长相有关,现哭娘也来不及了哈!单说这曾国藩,人家不过是有皮肤病,这皮屑一多瘆得慌,这以讹传讹真能死人哪!列位,勿以善小而不为啊!还说文物,到了这古玩商会的王会长这儿,用流行语说,也该是孽缘哈!就在这民国认识了这么一个喜欢文物也崇尚佛教的日本人——山田一男,瞧这名字起的,看也看出来他的性别了,还非得叫个一男标注一下。开个玩笑!言归正传,这山田一男就对咱们栖霞寺的千年古佛给上心了!他爷爷的!要不说,哪个国家都有卖国贼,可有的卖国贼还要个民族脸面,有的卖国贼就啥脸都不要了!“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王八羔子小刘,为了一己私欲就给这同样喂不熟的山田狼男,把这千年古佛毗舍浮佛的佛头让一帮土匪军阀还够不上级别的那几个傻子,就给薅下来了!狠哪!!!这山田狼男就把这佛头偷运回日本,仿佛东渡一般,把自己的业累计到无穷大。话不多说,最后佛祖显灵,天地循环,该死的一个都没留,有缘的,佛祖公道自然度化,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佛头重回故土,山田自消恶业。

  有道是:古玩无声,道载无形。奇谈怪论终须灭,天道有恒守虔诚。

  天理循环古玩义,惟有善行守善心。

  (原创书评,请勿私自转载)

  《古玩笔记》读后感(九):【雨枫试读】古玩中的百味人生

  清末民初正是世事动荡的时期,俗话说盛世藏古董,乱世藏黄金。越是动乱的年代,食不果腹,能守住古玩的人越少,珍贵传奇的古玩反而会出现在市井中,毕竟一堆价值连城的古玩也比不上一块干粮能抵饿。

  书中讲了三个古玩故事,海螺记、扳指记、佛头记。作者齐州三爷的叙事风格京味儿十足,文笔纯熟。作者以古玩海螺、扳指、佛头为各自的线索,通过叙述百年前或离奇或隐秘的民间故事,反映清末民初时期的人文风俗,讲述古玩收藏行业中的行规禁忌,展现时代背景下大人物和小人物的人生百态。

  古玩之所以称为古玩必定是年代悠久,其收藏价值除了受材质、工艺、年代等影响外,每件古玩背后的传奇故事也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而古玩同时也记载着各个时代的兴衰变革。如海螺记中嘉庆帝赏给赵王的右旋法螺是藏传佛教中的佛门至宝,又因赵王有孕侍妾的一尸两命而充满血腥与怨气,之后由于京城东霸天黑四爷为给官场保护伞送礼而牵扯出一系列的时事时态,也揭露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的处事方式和人性百面。

  每个古玩故事中都涉及众多人物,有些是所谓的恶霸,有些是官场贵胄,有些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但恶霸有欺弱怕强也有虔诚纯善的一面,官员有贪污腐败也有正直义气的一面,百姓有善良淳朴也有贪利虚伪的一面,故事中的人物因此而更加的立体,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人性终究是复杂的。

  世事沧桑变幻,只有些许古玩见证着世事百态,见证着历史沉浮。古玩背后的传奇故事或许可以不信,但至少应怀有敬畏之心;古玩背后的百味人生或许可以冷眼旁观,但至少应心怀善意。

  《古玩笔记》读后感(十):小故事,大体量,有指点江山的气概

  好久没看到这样的文字风格了。的确不愧是当今文坛的一股清流。

  作者的学养让人赞叹,传说典故统统信手拈来。通篇浓郁的京味让人好像置身清末民初的皇城。在那个帝都真的是帝都的日子里,那些老北京人的家长里短、恩怨情仇,都在大时代中更加厚重、恢宏。

  没人敢说不受制于某一个时代,也没人敢说不得益于某个时代。那些故事中的人也是。

  有了大的时代为背景,故事中的人成了纵贯京城的恶霸、成了满清遗留的王爷、成了举世闻名的公公、成了古玩圈的忠义掌柜、成了偷运佛头的日本商人、成了为小利丢大义的市井小民。

  那些时代中的角色,带着时代的烙印,和浓浓的中华文明,跟着三爷的故事将大戏一步步开演。

  真好看呀。也真庆幸还有人记得怎样讲故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古玩笔记》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