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更鸟女孩2》是一本由[美] 查克·温迪格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016-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更鸟女孩2》读后感(一):预见死亡
“如果你不想变成那样,你就不会变成那样。命运没有被写好。生活给选择留了余地,除非真的是你自暴自弃,要么你完全可以掌控命运。”
——《知更鸟女孩2沉默之歌》
《知更鸟女孩2沉默之歌》这是一部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作品。本书的主人公米莉安拥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通过与人握手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将会在何种时间,何种地点,以何种方式死亡!米莉安拥有预知死亡能力,这注定她的故事将与死神为伴,这就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她的故事无比的精彩。从最初看着米莉安与人握手所出现的通灵场景我想到了《死神来了》的系列电影,因为死亡的表现方式都是极其的相似,人的死亡是有迹可循的。好似冥冥之中有一双主导的命运推手,或是死神,亦或是上帝。而米莉安则是那个抵抗命运推手的人。
《知更鸟女孩2沉默之歌》故事的开端以米莉安戴着手套的平凡生活为开始,可命运注定她拥有不同的人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她渴望平凡稳定的生活,她也渴望有个家,可从她握到别人手的瞬间,她就时刻看见不同的死亡方式。命运使然,米莉安进入了一家贵族女子学校,她得到神秘预示息,学校里的女孩子以神秘的方式消失,消失是指被一股神秘势力残忍的杀死。不愿袖手旁观的米莉安想要拯救这些无辜的女孩,可拯救和杀戮是一对反义词,未知的神秘力量开始四处追捕米莉安。
这注定是一场生死之战,有人生有人死,有人将成为祭坛上的祭品。暗夜里的知更鸟不断重复“河水正在涨潮”的神秘预言,而若想改变一条汹涌的河水流向,则必要等待一场天崩地裂。面对幻境里神秘的古谣,阴森的仪式,燕子文身的面具人,身首异处的死亡,这种种的画面不是幻像而是即将成为现实。或许是因为米莉安的介入,女孩子们的死亡也迫在眉睫,于是她对女孩子们性命的拯救更加的刻不容缓......
这本书是你看不到最后你绝不会知道最终的凶手是谁?还有那神秘的未知力量,暗夜里的知更鸟的预言。看这本书最多的感觉就是这是一场与命运的抗争之战,逆天改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另外本书的故事情节真的很经典,米莉安的通灵方式和遇见死亡真的是特别的精彩,当然了最出彩的部分莫过于亦真亦幻的语言表现方式,真的特别棒!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加上对抗命运,这本身就是将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漩涡之中,稍有不慎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死亡。对于这么棒的一本书,这么精彩的故事呈现我们要感谢本书的作者查克•温迪格,他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编剧和游戏设计师,而他的“知更鸟女孩”系列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希望更多的朋友可以阅读这本精彩的小说,同时不要错过这部“知更鸟女孩”系列。
“假如你可以像《知更鸟女孩2》里的米莉安一样,拥有预知别人的死亡能力,你会怎么办?是看着别人遵循生命的轨迹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死去?还是打断死神的脚步,让别人的人生得以延续?”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知更鸟女孩2》读后感(二):知更鸟死神,并不宽恕
埃莉诺·考尔德科特愿意以死来确保“雷恩”的死亡。我愿意以我的死来确保“雷恩”存活下来。
这就是我与埃莉诺不一样的地方。
《知更鸟女孩2 沉默之歌》并没有给我第一部的惊艳,浑浑噩噩地读了三分之二才真正的燃起来。一直觉得前期剧情拖沓,语言生涩(可能是翻译的缘故),但因为太过喜欢第一部,即使中途产生了弃坑的想法,也咬牙坚持住了。 但我并不是来此吐槽的,相反,读完整本书,内心深处却是满满地欣慰与欣喜。
这,依然是一本好书。
作为一个读者,见证了米莉安的成长是一个极为有幸的事,第一部的她从一个冷漠的死神视角变成一个为爱而奋斗的热血女孩,而第二部的她更上一层楼,为了无辜的小女孩化身战士,改写命运的节奏。 米莉安的成长,从自我到爱人,从爱爱人到爱众人,她从一只乌鸦变成了真正的知更鸟女孩,上帝的信使。她一直都是一个好女孩。
但是好女孩不一定就温柔,好女孩就不一定不能继承死神的衣钵。她的手上也沾染着四个犯人的鲜血,其中不乏想要改过自新、跪地求饶的人。
谁知道他会不会真的改过自新呢,笑。所以米莉安依旧是米莉安,那个满嘴脏话,抽烟喝酒的女孩。
关于米莉安杀人的行为,不同于路易斯,我的内心是支持的。在很多时候,善良和宽恕并不一定能起到作用,改过自新的基因也不是人人都有。毕竟时间会让人遗忘一切,包括当时犯错的罪恶感以及认错时的真诚与保证。能够得到宽恕是恩惠,不能也是罪有应得。所以在自己的价值观里,米莉安判处犯人死刑,以此告慰死去的亡魂,虽不正式,但也合情合理。
举一反三一下,过于圣母的行为的确应该被批判。儒家提倡“礼”,中国教育自古以来也以礼为核心。所以我们但凡有点礼义廉耻之心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宽恕他人的行为。当然啦,这是好事,得饶人处且饶人,和谐共处,文明你我他嘛。可是我讽刺的是那些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求宽以待人的人,更值得嘲讽的是他们总是在要求别人如此,而非自身。在他们眼中,女孩被侵犯,罪犯值得原谅;小猫小狗被虐杀,施虐者值得原谅;在太圣母的人眼中,只要道歉了都值得被原谅。其实这不是圣母,这是瞎,是不分是非,是颠倒黑白。
我们可以学着宽恕别人,踩一脚,没关系,被打了,我心情好也可以原谅你。但最怕在大是大非面前仍然不生气,不愤怒,还抱以原谅的“仁者之心”,宣扬所谓的善良与宽恕。这不是善良,善良是懂得在该亮出獠牙时毫不犹豫;这连懦弱都不是,懦弱也是有想反抗的想法只是不敢反抗罢了;这是麻木,是一种病态死亡,没有激情,没有反抗,没有鲜血的流淌。这样人可怕,更值得怜悯。
所以米莉安手上沾满鲜血,但她依然是个好姑娘,她会满嘴脏话,抽烟喝酒,行为粗鲁,但她的身体里有血液在奔腾,她的心脏在跳动,她分得清是非黑白,她更乐于除恶扬善。她活着,真正的活着,这样的她是我欣赏的存在。
最后,她离开了路易斯,要到了母亲的住址,知更鸟女孩也会有自我的救赎。嗯,期待下一部。
《知更鸟女孩2》读后感(三):上帝之鸟
根据英国古老传说,知更鸟的羽毛本来是啡色,当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它飞往耶稣耳边唱歌纾缓耶稣的痛楚,耶稣身上的血于是染在知更鸟身上,自此它胸脯羽毛的颜色便变为鲜红色。所以知更鸟又被称为“上帝之鸟”
有一首关于知更鸟的童谣广为流传「Who killed led Cock Robin?」这首童谣充斥着怪诞色彩。内容描述知更鸟(Cock Robin)原本被天上所有的鸟儿喜爱,最后却在小鸟审判(bird assizes)中死亡的故事。看似荒诞的童话故事,尤其是最后”下回的受审者”竟然是童谣一开始杀了知更鸟的麻雀,杀人者亦会受到审判,使得这首童谣更添加了因果循环的深层含意。 有不少的推理小说或推理漫画喜欢引用这首「Who killed led Cock Robin?」,《沉默之歌》便是其中之一。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用知更鸟这么美好的生灵去描述邪恶与恐怖,或许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有着让人心慌的魅力,如果残忍的杀死美好就是最大的恐怖。
知更鸟,有一种舒缓死亡痛苦的能力。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知更鸟有着相似的能力。米莉安自小就没有父亲,单身家庭长大的她,14岁又被母亲抛弃。因为一场意外,她拥有了预知他人死亡的能力。从此之后,她带着记录死亡名单的日记本四处流浪,在茫茫人群中寻找着濒死的人。这样的生活苦涩而绝望,逐渐被填满的日记本里散发着死亡的浓烈气息。《沉默之歌》延续了第一部的故事,米莉安依旧恐惧于她的能力,就算在炎炎夏日,也不肯脱掉手套去碰触死亡的气息。
米莉安用放纵与堕落,来掩饰恐惧。但是本性善良的她,就算心里有多么不满,也无法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死去,她愿意用生命去拯救世人,或许死亡对于米莉安来说是一种解脱。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勇敢坦然的面对死亡的。
但,毕竟人是会成长的,有时候为了所爱的人,成长的会更快。在《知更鸟女孩》中,米莉安与命运奋力对抗,终于保住路易斯的性命。但死神不会停歇,必要以血终结。在本书中,米莉安意外进入一所贵族女子学院,并得到预示,学院的女孩们会以一种离奇的方式消失,更令人心惊的是,还有一股未知而庞大的力量在四处追捕她……
有时候爱情的力量比死亡更强大,爱情可以给人牵挂,给人活下去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对抗黑暗,让我们不再害怕的去逃避。有时候越逃避什么,它就追的更紧。不断地逃跑着能让自己筋疲力尽,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勇敢的去面对,倘若最后也无法战胜它,起码爱情让这个结局不那么的悲伤,灰色的世界如果能参杂着一丝的亮色会让内心平静不在恐惧。
《沉默之歌》就有这种在给你无尽的恐惧之后还让你品尝出一丝温情的感觉。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知更鸟女孩2》读后感(四):命途多舛,希望长存
这是一个“坏女孩”拯救“坏女孩们”的故事。
22岁的米莉安,大家眼中的“坏女孩”。她抽烟酗酒,口中常常爆出污言秽语;她堕过胎,和男朋友在汽车旅馆中度日;她逃离了她的家庭,逃离了她的母亲,她就像一只怒气冲冲的刺猬,被漂过的粉白头发向世人昭示着“我不是好女孩,所以不要惹怒我”。
米莉安身上有着神秘力量——通过与别人的肢体接触,她可以知道那个人将如何死去。当这个拥有预知能力而备受折磨的通灵少女,经过一系列挫折后戴上手套不想再触碰别人从而过正常生活的时候,暗夜里的知更鸟不请自来,重复提醒着“河水正在涨潮”。神秘预言宣告着新任务的开始,能力越大意味着责任越大,米莉安逃脱不了,因为她本质上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女孩”。
若想要改变一条汹涌的河水流向,则必将要等待一场天崩地裂。
河水意味着命运,不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一群女孩的命运,一群比米莉安年纪小一点的所谓的“坏女孩们”。
不幸丢掉超市收银员工作的米莉安,为了帮助英语老师凯蒂预测死亡而获得报酬,第一次踏入考尔德科特学校,而这是改变命运挑战的开始。
这是一所充满哥特式华丽装饰的学校,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彰显了学校丰厚的财力,蜿蜒的篱笆同时透露着一丝丝恐怖的氛围。学校只招收女生,而且大都是一些早熟、放荡、好斗的女孩儿,她们被社会打上了“无可救药”的标签,但没有人管她们误入歧途背后的残酷原因。不像我们印象中环境恶劣的少年管教所,考尔德科特校长尽力给女孩们提供最奢侈豪华的生活环境,致力于把她们带回正常女孩的生活。
看上去很好,对不对?
当米莉安触碰到十二岁的女孩劳伦·马丁(米莉安称其为“雷恩”)的时候,她死亡的画面立刻呈现在米莉安面前,与其他人不同,“雷恩”之死看上去诡异而恐怖。
一个高大的中年男人,带着意大利黑死病时盛行的鸟嘴医生面具,唱着知更鸟之歌《邪恶的波利》,拿斧头把被金属线绑住的“雷恩”的头砍了下来,又把她的舌头切了下来。
这个画面让米莉安不断地眩晕、呕吐,这不是普通的死亡,仿佛一个仪式。而后在与另一个女孩碰触之后,米莉安又看到了类似的死亡方式,同样出现了那个鸟嘴面具男人。
天崩地裂的开始,通灵世界的乌鸦提醒着米莉安——河水正在涨潮,你的任务来了。
一个可怕的挑战,她要从考尔德科特全家的手中解救出女孩儿们,内心不断挣扎,路易斯劝她不要管,但米莉安还是要去拯救女孩,因为这也是一场自我的灵魂救赎,义无反顾。
难以完成的任务、冷血变态的入侵者摆在面前,因为埃莉诺·考尔德科特和米莉安一样是个通灵者,她看到了“坏女孩们”的凄惨命运——她们不仅会伤害自己,也会牵连到别人的死亡。仿佛正义使者一般地,埃莉诺·考尔德科特及家人成立了这个类似囚笼的学校,用古老神话中的仪式把总有一天会伤害到他人的“坏女孩们”一一杀死,以避免更多人的死亡。
他们是对的吗?女孩们难道真的会像命运显示的那样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吗?因为这样她们就“该死”吗?人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米莉安勇敢地否定了考尔德科特陈腐的观念,并且战胜了他们。
最后,她对“雷恩”说:
“如果你不想变成那样,你就不会变成那样。命运没有被写好。生活给选择留了余地,除非真的是你自暴自弃,要么你完全可以掌控命运。”
这是她经过数次危险的生死搏斗、从奄奄一息的死亡幻境中归来时悟到的,她在改变女孩们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这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主旨。
本书的作者查克·温迪格是美国知名小说家、编剧和游戏设计师,圣丹斯电影剧本创作研究室成员。“知更鸟女孩”系列是他的代表作,受到了好莱坞著名编剧的一致好评,也在美国掀起悬爱风潮。
“知更鸟系列”的两本小说都以紧凑的剧情和伏笔,以及在小说后半部分伏笔被一个个揭开的惊喜而受读者喜爱。而与第一部相比,米莉安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立体了,她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有灵有肉的叛逆女孩,她和我们一样拥有着青春烦恼,她也在探寻着我们每个人穷其一生寻找的生命之意义。
和许多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她是救世主,她身兼重任也最终拯救了芸芸众生。但米莉安又和大多数小说主人公不一样,她不是看见苦难者就去帮助的“圣母”,她不是毫不顾忌就牺牲自我的女主人公。“我就是我。”米莉安就是米莉安,她是个好姑娘,一个抽烟酗酒满嘴脏话的好姑娘,别人欺负她时她会反击会保护自我的好姑娘。
良善和宽恕固然很重要,但很多小说传达的是完全不理智的善良,不懂得保护自我的饶恕,这是一种泛滥而愚蠢的“爱”,也会给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我喜欢米莉安,则是因为命途多舛的她懂得保护自我,懂得分辨是非,她看上去很冷漠很自私,但米莉安始终怀揣着一颗真正的“爱人之心”。这个知更鸟女孩是上帝的信使,她没有饶恕变态扭曲的罪人,而是给了跪地求饶的他们应得的惩罚。她为了救助“雷恩”奋不顾身地跳入湍急的河水中,她看惯了死亡却仍然怀揣希望,她看透了每个人的命运却仍然鼓舞着女孩们改变自己的命运。
“埃莉诺·考尔德科特愿意以死来确保‘雷恩’死亡。我愿意以我的死来确保‘雷恩’活下来。”
这是一部悬疑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爱情小说,因为小说中大部分都是为爱而生的感人情节。“保护者”路易斯尽其所能去保护米莉安的安全,米莉安却因为担心路易斯而打算独自面对心灵扭曲的杀人者。最终他们还是分开了,尽管彼此相爱。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总要独自面对一些挑战,当两个人都变成熟后,一定会再次相遇的吧。
这本书深刻地挖掘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哥特式的颓废混合着古老的童谣和阴森的仪式,给人惊悚的感觉。但是这段穿插着自我救赎和黑色幽默的故事最终留下的是希望。它悲剧般地把美好的生活摔碎了给人看——命运是早已定制好的,令人绝望,但碎片里始终残存着希望,我们可以改变命运,只要“我想认为我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个喜欢给别人“贴标签”的社会,因此我们要敢于把“标签”一一撕下来。别人说你是“坏女孩”,你反而不能自暴自弃。“标签”永远不可能概括出一个人全部的样子,我就是我,要怀揣着希望,活出自己最真实的样子,“标签”不代表命运,自己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上。
就像鲁迅说过的,“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就像米莉安,命途多舛,却仍然可以让希望长存。
《知更鸟女孩2》读后感(五):人性
我以为米莉安在拯救路易丝之后,知更鸟女孩的故事已经完美落幕,可是米莉安的生活并没有平静下来,她进入一所名叫考尔德科特的贵族女子学院,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学院的女孩们会以一种离奇的方式消失,更让人觉得恐怖的是,米莉安周围隐藏着一股神秘的黑暗力量,暗夜里的知更鸟不断重复着“河水正在涨潮”的神秘预言,而若想要改变一条汹涌的河水流向,则必将要等待一场天崩地裂。 米莉安的内心深处是善良的,她用凶残来掩饰自己,只是为了不让别人可怜她,同情她,她努力想要假装强大起来,但是面对死亡却依然会害怕。当她发现一个有着燕子文身,带着面具的男子要杀害女子学院的女孩时,她选择了去拯救她们,她踏上了寻找凶手的路途。这条路上充斥着恐怖,惊悚,围绕着死亡的气息,到米莉安不能不在乎那些女孩的生命,即使她自己会受到死亡的威胁,她也义无反顾,因为她本就是善良的,也是勇敢的。 米莉安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她有通灵的能力,她无法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她必须担起拯救这些女孩的责任,也就意味着她必须面对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挑战,甚至是失去自己的生命。而幸运的是,上帝好像一直在偏袒着她,她从死神的手里一次又一次地逃过,可能又是上帝本就是赋予她保护那些女孩的使命,还好,她身边有路易斯一直在。米莉安虽然粗鲁,但是她的内心依旧像小孩子一样善良,她也不想看到女孩们如此恐怖的死去,我想这就是人性本善吧 米莉安曾对雷恩说,“如果你不想变成那样,你就不会变成那样。命运没有被写好 。生活给选择留了余地,除非真的是你自暴自弃,要么你完全可以掌控命运”,米莉安选择了和黑暗斗争,最终她赢了,上帝交给她的任务她完成了,她之所以具有通灵能力,是因为她注定被赋予了拯救他人的使命吧。 当命运的暗河汹涌而至,唯有来自人性最深沉的力量可以相抗。而这最人性最深沉的力量就是爱和勇敢吧,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是柔软的,只要我们愿意,就一直可以把黑暗打倒。
《知更鸟女孩2》读后感(六):哥特式的血腥美丽
其实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隐隐猜测到故事的风格,只因为知更鸟这三个字。我对于知更鸟的认识是在由贵香织里的《毒伯爵该隐》中出现的那首来自于鹅妈妈童话中的《是谁杀死了知更鸟》,黑暗诡异的鹅妈妈童谣在我的年少时期了浓厚的色彩。哥特式的童谣,血腥,恐怖与童谣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细声细语,纯真无暇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又非常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和谐感。也因此,知更鸟在我的印象中,并不是寓意美好的象征,他们是带来死亡的使者,是罪恶与邪恶的象征。在哥特式的作品中,你能发现,知更鸟那凄厉的叫声,胸前那一点殷红从来都是死亡的美好代言,凄厉又诡异。 这部知更鸟的女孩,由查克·温迪格,美国知名小说家、编剧和游戏设计师,圣丹斯电影剧本创作研究室成员所写。充满着哥特式的一切元素——童谣,黑暗的仪式,美好的少女,诡异的死法。如果在加上一些玫瑰,酒杯也许就更加增添了哥特式的完美风格。这部作品里充满着血腥与丑陋。因为一场意外拥有了通灵能力的少女米莉安,通过身体接触能够看到人们死前的景象,也因此,她害怕恐惧,不愿与人接触。但当她看到那些画面,她会想改变命运,可命运总是想着固定的轨道前进,死神不会停下他的镰刀,并且还会在米莉安的阻扰之下更加疯狂地进行杀戮。因为如此,米莉安不想在改变人个人的命运。可是贵族女子学院那些坏女孩们的命运,她渴望改变她们。只因为她也是一个坏女孩——怀孕、堕胎、离家远走。她痛恨自己的母亲,没有将自己变成一个好女孩,她想要拯救那些女孩,尤其是知道了那可怕的连环案杀手的恐怖杀人行径后,她更加渴望能够改变命运的齿轮。燕子纹身的男人,恐怖的仪式,拖着斧头长这个要进行着最后的仪式,米莉安被卷入到可怕的家族杀人犯中,与凶手门战斗,死神斗争,按照主人公定律,米莉安最后成功脱险了,她拯救了一个个少女,让他们真正变成了一个好女孩,仿佛她自己也在渐渐变成一个好女孩。如果这部作品最后米莉安也在那诡异的意识中死去,那可能会更加符合哥特式风格,血腥诡异,孤独绝望,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这部作品也许成功的地方在于,在那么多作品中,它深刻地挖掘出了人性,将颓废唯美表现极致,欲望与丑陋的完美结合,让人感觉心灵深处遭到沉重的一击,这部作品与由贵香织里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在挖掘着人性的丑陋,人物都是颓废,行走在奢靡浮华的世界,但是却是那么地痛苦,堕落迷茫的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出口,有人沉沦了,有人挣扎着。 谁杀了知更鸟? 是我,麻雀说, 用我的弓和箭, 我杀了知更鸟。 谁看见他死去? 是我,苍蝇说, 用我的小眼睛, 我看见他死去。 谁取走他的血? 是我,鱼说, 用我的小碟子, 我取走他的血。 谁为他做寿衣? 是我,甲虫说, 用我的针和线, 我会来做寿衣。 谁来为他掘墓? 是我,猫头鹰说, 用我的凿和铲, 我将会来掘墓。 谁会来做牧师? 是我,乌鸦说, 用我的小本子, 我会来做牧师。 谁会来当执事? 是我,云雀说, 若不在黑暗中, 我将会当执事。 谁会来持火把? 是我,红雀说, 我立刻拿来它。 我将会持火把。 谁会来当主祭? 是我,鸽子说, 我要哀悼挚爱, 我将会当主祭。 谁将会来抬棺? 是我,鸢说, 如果不走夜路, 我就会来抬棺。 谁来扶棺? 是我们,鹪鹩说, 我们夫妇一起, 我们会来扶棺。 谁来唱赞美诗? 是我,画眉说, 站在灌木丛上, 我将唱赞美诗。 谁来敲丧钟? 是我,牛说, 因为我能拉牦, 我来鸣响丧钟。 所以,再会了,知更鸟。 空中所有的鸟, 全都叹息哭泣, 当他们听见丧钟, 为可怜的知更鸟响起。 启事 告所在有关者, 这则启事通知, 下回鸟儿法庭, 麻雀将受审判。 杀人者亦会受到审判,因果循环。
《知更鸟女孩2》读后感(七):乌鸦在暴雨中纷飞
第一本书写的是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第二本写的是竭尽所能改变天命。
艾米莉的成长伴随着淋漓的鲜血,但她不后悔。
她的作为让我深思:你有资格充当上帝吗?
如果你知道一个人在日后会成为危害他人的渣滓,你有资格将他从这个世界上抹杀吗?
第一本又血腥又暴力,似乎续集很难超越上一本。2的前半本的确让我这么觉得,但进入下半部分,气氛紧张到一触即发,暴力、血腥、残忍弯曲不熟第一本,甚至更为诡异猎奇,特别是结尾处,残暴起来一气呵成,超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
在阅读到艾米丽在雨中与命运搏斗时,大雨噼里啪啦的敲打着我的车窗,她似台风时的暴雨一般反击。我好似闻到了雨中有柑橘、玫瑰、草药、泥土、暴雨的清新味道。很应景了。
《知更鸟女孩2》读后感(八):谁有资格去审判别人的命运
谁才有资格去做那个审判者,交给上帝,法律,还是人类自己?
人总会用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去做一个符合他人想象的形象,甚至不惜去伪装,未成年不该抽烟喝酒看色情片,成年人要有责任担当彬彬有礼,甚至连虚构的文艺作品里的主角形象也大多是正派的,有着不痛不痒的小缺点,很少以一种让人厌恶的形象去塑造。
但这本小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看到这个满嘴脏话,暴力色情的女主角,用那句流行于网络且很中二的话形容再确切不过“我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是个好女孩。”
米利安在青春期叛逆放纵,如果她没有获得通灵异能的话,或许就像大多数人一样随着成长而收敛变得成熟稳重,但是老天不仅没给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给了她安排了一个更加极端的命运:她所接触的那些人,她看到了他们的死亡,但却无能为力。
这样极端的命运安排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逆来顺受,任命运摆布,绝望潦倒的过完一生,另一种是就是桀骜不驯的姿态,以毒攻毒,以牙还牙对抗命运。
女主也曾经尝试过第三种方式,在超市当收银员,并戴上手套不接触任何人,想以平淡的生活去隔绝命运的安排,但她的本性就不甘这样的生活,她厌恶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不甘囿于那个所谓的家——一辆房车。
原文:“你可能会永远被困于其中的一个交通转盘之中。就像在下水道中的漩涡一样。”
这就是她对当下生活的感受。
所以她才会敢和超市的经理佩吉大吵而不在乎被炒鱿鱼,她甚至是心里渴望去大吵一架,去发泄,给自己创造一个挣脱的机会。
路易斯介绍她来到一个叫考尔德科特的女子学校,这个学校里只有姑娘,并且都是不良少女,她们被送到这里改过自新。但是米利安却发现这里的女孩将来会被一种残忍的方式谋杀……
作者很好的揉合了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埃及神话,以及各种文学名著里的经典意象,将燕子纹身,古老的童谣,阴森的仪式用一条神秘的线索接起来,让幻想变得有迹可循,让这本原本充满下流的话,血腥残暴的场面染上了浪漫。
米利安不忍心看到那两个女孩以及未来跟多的女孩遭到毒手,她试图去挽救那两个女孩,以及寻找出那个残忍变态的凶手,没有一个正常人帮她,因为没人会相信她能通灵这样的鬼话,只有那个叫凯蒂,精神有点不正常的女人相信她,但给予她的帮助也极其有限,询问线索的时候不惜拿刀威胁别人生命这样极端的方式,而她的爱人路易斯只有在她最危险的时候才出现。在这条荆棘丛生充满死亡气息的路上,她只能依靠自己。
米利安是勇敢善良的,就算她和佩吉大吵了一架,却还是救她敢于和歹徒搏斗,但人性里没有一种道德是纯粹的,没有像电影里的老一套俩人因此化干戈为玉帛,米利安依然厌恶佩吉,佩吉并有没去对米利安说感激的话,仅仅做到没有起诉米利安对她暴力殴打,这是最真实复杂的人性表现。
这是一部恐怖悬疑小说,却不是一部成功的推理小说,说它不成功是因为女主最后并没有靠着蛛丝马迹去推理去找出凶手,直到最后凶手自己跳出来,才恍然大悟凶手居然是她……
凶手曾经也是个不良少女,酗酒,吸大麻,是个被称为放荡的女人,但在某天晚上,她却被一个男人在储物室强奸了,也就是那个夜晚,她发现了自己能看到她人会成为怎样的人,而且可以通过表象的因果关系得出一连串的推论。
被她杀害的不良少女都是因为她们未来并没有痛改前非,给家庭,自己,给他人带来了痛苦和灾难,所以凶手就将这些灾难和痛苦提前扼杀在摇篮里,办法就是——提前结束这些女孩的生命。
凶手自命为治疗者,认为提前结束那些女孩的生命是自己的职责,是去解救他人,但是这个人不仅扭曲了自己的人性,也扭曲了逻辑为自己的罪行开脱,提前就能结束那些女孩的生命就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为什么不尝试做些什么去挽救那些女孩不堪的人生呢?
就算是拯救那些女孩失败,我们也有资格去审判她们死刑吗?
全世界有193个国家,共有86个国家已经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这个数目不在少数。
在法律出现以前,人们靠的是习惯法和所谓的神明来对他人进行审判。
世上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
“如果修女开设酒店,或者进入酒店喝酒,则这个女人将被烧死。”这样匪夷所思的规定在当时却被人们认为是公正的。
看来,靠神明,法律来审判都有些不靠谱。
靠人类自己吗?
像那个凶手,《死亡笔记》里夜神月,《电锯惊魂》系列里的对那些不珍惜生命的人进行道德审判,难免陷入极端的个人主义。
就算米利安是善良的,为了拯救他人,救自己,迫不得已杀掉凶手,但她心里仍感受到一份罪恶,所以看到路易斯为了就她而杀人她就决定,她自己来承担这份罪恶,在最后,她抛掉了路易斯,自己独自上路。
所以,对于审判他人生命这事,还是慎之又慎吧。
《知更鸟女孩2》读后感(九):我的读后感
为什么会写下这篇读后感,只是看到了作者的致谢中对“以及所有阅读“沉默之歌”并写下读后感描述自己是多么沉迷于其中的读者”的感谢,“多么沉迷”倒是不至于,很有代入感,拿起它读下去,觉得是在看一部美剧的其中一集,意犹未尽,感觉还有下集。努力地记住书中每个人物的姓名,每一个情节,每一个转折点。但是还是大脑空间不够。米莉安—女主角—一个会预见别人死亡的女孩,感觉她是一个矛盾体,自由、放荡、挣扎、坚定、善良,这好像都是普通人具有的,拯救了“雷恩?”,杀死了变态校长,扮演了正义的独裁者的角色,米莉安知道自己是罪恶的,离开了一个如此爱她守护她的男人—路易斯,自己的罪恶自己背负,她应该是不后悔的吧,写到这里,发现米莉安是非圣母体质。书本中字里行间都是赤裸裸的呈现,性行为、脏话、恶劣的动作,如此坦然,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该怎样就是怎样,无需加以掩盖什么,心惊肉跳。挽救了一条生命的代价是另一条生命,公平公正,但是似乎又平衡,生命可以用价值来衡量吗?不然怎么会可以交换呢?米莉安是一个孤独体,希望她不要和任何人发生任何关系,因为会有事情发生,但是就是要发生些什么,主角光环一直在,身处险境,总会脱险。那只拯救她的乌鸦,那只会说话的乌鸦到底是怎样的存在,米莉安的守护者?“邪恶的波利”遭受过惨境的人会把悲惨加诸于其他人身上,命运的循环,米莉安的叔叔称呼她—杀人犯。米莉安是拥有一颗强大内心的粗鄙的女孩。。。。。
《知更鸟女孩2》读后感(十):在爱情面前,死亡并不可怕
看过第一部的读者可能已经对故事有了详细的了解,主角米莉安有着预知他人死亡的超能力,无论对方是谁,只要有过皮肤接触,她就能看到对方死亡的场景。全书的气氛一直是诡异、压抑的,只要有米莉安出现的地方就逃不过死亡。米莉安遇见了路易斯,她终于有所作为,不惜一切想要保护路易斯。然而死神总是来找他,永远不会善罢甘休。这让我想起了系列电影《死神来了》,好像被死神选中的人,这一辈子就只剩下逃避,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丢失性命。
主角在面对这些命运的时候,她的性格也在不断改变,一开始她那放弃反抗的心理使她不断颓废下去。后来终于被逼急了,想要有所作为,突然间振奋起来。但是她发现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戴上手套,想要过上普通的生活,可是她就是这么一个纠结的人,命运注定她不会是个普通的人,所以她永远也成不了正常人。就像电影《X战警》中,万磁王到工厂做最低级的活,晚上回家与亲人过着美好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他最终无法抑制住自己的能力,当暴露的时候害死了亲人。可以说这些人既然被命运选中了,就一定会有所不同,越逃避反而越会搞砸,当真正尝试面对的时候,生活才逐渐走向正轨。
这类小说需要注意的就是情节紧扣、首尾呼应,如果想营造出这种紧张的气氛,就要设下大量的伏笔,在后文中一一揭开。本书在结尾的时候完全可以给读者们一个惊喜,其实在叙述的过程中惊喜早已不断,它不会让读者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在看完本书之后,你会觉得书中的世界是多么恐怖,而又是那么的吸引人。这就像一个老师出的一道函数题,这道题解答起来很难,而设计它的人更厉害。一个精彩的故事,加上匪夷所思的叙述方式,使这部作品有可能成为经典。在一开始可能看起来会有点乱,读者会觉得有些跳跃,而越看到后来就越清晰。这本小说促使读者去看第二遍,无论是结构还是故事本身,都值得第二次回味。一部悬疑作品,只要吸引住了读者的心,那么它就成功了大半。
这个故事并不仅仅限制在悬疑类,其中大部分都是为爱而产生的感人故事,所以更可以说是一部爱情小说。总之在看过了这么多悬疑作品之后,这是一本在我心目中可以排名前十的作品,因为无论它的内外,都给人一种新鲜感与未知感,这种探寻未知的感觉是最有意思的了。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