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魂断阿寒湖》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18 21: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魂断阿寒湖》读后感10篇

  《魂断阿寒湖》是一本由[日] 渡边淳一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魂断阿寒湖》读后感(一):一位魂断阿寒湖的中国教师

  我是因为关注福建女教师危秋洁在日本北海道失联事件才看的这本书。

  可能把这篇文章放在书评里不是很合适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个人主观臆断对危秋洁的死还是存在质疑,从她的种种行为表现分析,我很难相信危秋洁是自杀。

  昨天一口气读完《魂断阿寒湖》,可以得出一个推论结果

  假设她22日入住阿寒湖宾馆,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说自己努力了27年,已经坚持不下去的遗书都完全属实的前提下。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危秋洁是在向她的偶像渡边淳一致敬,效仿了书中女主人公纯子的自杀。

  而且看完书后,我也豁然开朗,断定危秋洁自杀的事实。(但这个假设还是要有实锤支撑,那就是入住阿寒湖酒店的监控录像。为什么日本媒体,没有将此段录像公布于众?所以我们先假设危秋洁确实已经入住了阿寒湖酒店为前提。)

  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书中几个细节

  1. 画家浦部与纯子第一去阿寒湖写生,面对阿寒湖的美景。两人之间的对话

  画家浦部:“一个人跑到这种地方来呆着,很快就会因为孤独又想回去了。"

  纯子:"那就让自己想回去也回不去不就行了。”

  2. 纯子给千田医生的信中写道:

  “如果能爆发一场战争炸弹从天而降,把整个世界和我的希望一同摧毁的话就好了”

  “为了达到目的,一定要小心谨慎,尽可能不去引起周围人的警觉。”

  “空虚绝望无聊、无趣,在这种种感觉交织重叠在一起的压抑气氛中,想到如果吃超量的安眠药能死的话,那就死好了。这种想法是我在绝望的深渊里看到的一线希望。不过也许死不成。管它呢,到时候再说吧。”

  “无论是死是活,这样做肯定能把我从一时的空“虚、无奈中解救出来。”

  “我经常会站在岔路口迷失前进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行才好。在这种时候给予我勇气,让我做出决定的惟有在找到命运中的可能性的时候。如果说用命运这个词不恰当的话,那么说是给我指引方向的机会也行。”

  3. “无论是谈恋爱还是最后自杀身亡,这一切的一切会不会都在纯子的计划之中呢?会不会是因为她知道对她而言这才是一种最有效、最理想活法呢?”

  4. “甚至她最后死在积雪深深的阿寒湖畔也说不定是她为了显示自身美丽的谋略和手段。”

  5. “反正是短暂一生,还不如趁现在正值花季年华描图作画、谈情说爱、俘获男人、将其抛弃。正因为试图使自己短暂的一生抵得上别人漫长的一生,纯子才活得那么匆忙吧。”

  《魂断阿寒湖》读后感(二):所谓的青春期的敏感少女

  有几个问题说一下感想

  首先是纯子爱的人是谁。

  我并不觉得她心中深爱的是初中物理老师。纯子在追寻的,大概是自己想象中的“爱情”这个东西,或者说,享受着身心投入爱情的自己。

  嗯,可能物理老师的事确实稍微刺激大了点,刚好失败了。此处换成其他人,国文老师也好,美术老师也好,就算是追求自己第一个有好感的人,我觉得事情主要的发展方向还是不会有太大变动。

  纯子的性格家庭就注定着纯子的行为,我是这样想的。

  但是,大概,纯子和姐姐相处的时候,是最靠近她想追寻的爱情的时候。纯子大概也是,在和姐姐相处的时间,是最没有拘束地释放自己的状态吧。但是毕竟是姐姐,虽然姐姐像是自己生命的另一半一样存在,但是还是有点不一样,而且后来姐姐也和自己渐行渐远。所以姐姐会说,“纯子累了”。

  纯子的行为,我理解成是一个敏感的文艺青春期少女,或者说,略微的小中二?掺点日本的物哀,追求自己生命的艺术化的行为。因为她个人的美貌聪颖,所以使人觉得美丽和梦幻

  所以最后,像总结般的,去每个男朋友家前面逛一遍,回忆着和每个人最美好的某个时刻,回忆起自己某个最美好的状态。

  只是为什么要交保释金呢我有点不是很理解。不交也行吧?

  最后,不评价危老师的行为如何。毕竟对于我来说去追求死亡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我的态度就是只要静静等待死亡到来就好。

  《魂断阿寒湖》读后感(三):少女的逻辑

  少女如何走上自杀之路的故事。1940年代末1950年代初的历史文化背景。今天看来略显幼稚

  严厉父亲,造就了纯子的狡猾叛逆,也让纯子的内心世界孤寂脆弱

  狡猾叛逆的纯子成功的把自己经营天才少女画家,成功让纯子喜悦满足,但也给自己挖了一个坑,成了少女期的纯子、骄傲的纯子跨不去的坎。

  人生初次暗恋老师,而老师喜欢另外的女同学,初次迸发的情感得不到回应,自我遭到重重打击,内心深深受挫,从此开始游戏心态对待男女亲密交往,纯子将这些定义为对男人的报复——吊起他们的胃口,再冷漠的抛弃。

  姐姐是纯子内心和身体依赖对象,不管是在家里遭到父亲的责骂,还是初恋受挫。开始是无意思同类抱团安慰,后来越发不可收拾姐妹两开始嫉妒对方异性的亲密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在当时的背景下已然是离经叛道。不过,纯子并不是受困于这样的情感和行为而走向自杀之路的。和姐姐的亲密仅仅是多面的纯子的“后台”(如果把纯子与众多男人的交往、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天才少女画家的形象作为前台”的话)。

  纯子也并非是因为任何男人而自杀的。虽然看起来纯子被最初的那场单恋深深打击。在那之后的自杀行为可以看做是少女纯子幼稚心理的表现,更多是想引起别人注意

  纯子更害怕的是自己经营的天才少女画家无法继续维持高水准,害怕自己从神坛上衰落,就如同害怕自己的青春美貌一天天会消逝。这大概是人类自恋本能总会经历到的一个阶段,大多数人总要接受,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在这个生命难题过程中,纯子父辈精神支持不足、纯子受初恋打击的稚嫩情感、纯子姐姐不在身边无法提供真切怀抱,使纯子最终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人生终极问题。对看客而言,这是处理生命难题的一种消极应对模式,有些精神胜利意味,通过躲避,在最美好的时候,在尚未开始失去一切前,让自己冰封于阿寒湖畔的清净之地。

  这是少女才有的逻辑。

  整个故事就是以纯子去世20年后,田边君去探寻纯子为何自杀、以及纯子最爱的到底是不是自己这两个问题而展开的,分别从田边君自己、浦部(画家)、村木(记者,姐姐的男友)、千田(医生)、殿村(摄影师、共产主义者)和姐姐的角度描述了纯子在他们各自视角里的表现。凑在一起,纯子在去世前几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完整的呈现了。

  这种叙述结构我蛮喜欢的,因为很像一篇研究报告,带着研究问题,寻找访谈对象,形成访谈记录田野笔记,最后还有对研究问题的解答,这篇研究报告我给满分。哈哈。

  可读性很强,纯子形象塑造很丰满,大概花了6小时看完。很久没看小说了,记录下。

  《魂断阿寒湖》读后感(四):玄|她只是恨自己

  “她谁也不爱,她只爱自己。”   随着纯子的一面又一面被展开,我也曾这么想过。可快要到结尾的时候突然觉得她并不是爱自己,她是恨自己。

  她似乎从来都不生气,被男同学木讷拒绝,被老师打了一巴掌,被医生矜持又羞愧地教育,她若无其事,完全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一个人怎么可以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呢?纯子不是个无欲无求的人。很明显,她去意已决,活着已经没有什么可求的了。她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因为所有的放纵没意思画画情欲都满足不了她。   有个闻名在外而在家对子女实施非人性教育的教育家父亲,纯子多多少少是有点“厌男症”的。要说她真的爱过什么人,恐怕只有自己的亲姐。她也并不是特别地爱“小白脸”安斋老师,只是对第一个有过crush的男人是印象深刻,深刻地让她想做个捕获男人的猎手。做女王,把他们踩在脚下。因为父亲就是这样把妈妈踩在脚下,把孩子们踩在脚下。父权高高在上 ,令人作呕。而男人们总是会成为父亲的。   “小白脸”没有回应她的crush,纯子因挫败感而有了第一次自杀。我坚持认为是挫败感而不是失恋,她出手的第一个猎物挣脱,她败给了另一个女人。在家败给父权,在外收服不了男权,对一个“厌男症”的女子这该是多么压抑。压抑得让人想死。   一想到要死,反而活得愈发积极向上了。反正所剩日子不多,得赶紧活出好几倍的分量。她同时周旋于多个男人之间,不断发展露水情缘。她和情人们之间的关系只是猎人和猎物,她很冷,从来不想要,但是要了也无所谓例行公事而已。她只要看看猎物们是什么表情就好,自己什么也感受不到。

  对于敢于自杀的人我向来很钦佩,因为自杀是为道德所不容的,是懦弱的,是被人唾弃的,是抛弃父母忘恩负义的。自杀是要勇气的,对道德的谴责,对尘世留恋。自杀的人都恨自己为什么活成了这副样子,渴求以一死推倒重来。   保留最美好的样子,在最好的年华死去,是一种骄傲。她什么也没有了,仅剩的一点骄傲。   死前去看她的情人们,默默道别。向自己征服过的男人们道别,一种猎人把自己所捕获的猎物放生的意味。

  :突然觉得自己的心理好阴暗,终于有一天,我也成了从小就痛恨的我妈一样的散发阴郁绝望毁灭气息的人。

  《魂断阿寒湖》读后感(五):读《阿寒湖》和《斜阳》小感

  《魂断阿寒湖》是昨天晚上在选修课看的(*/ω\*)这篇作品应该说是《影绘》的续作吧。纯子的一生,通过年轻作者等几个男人和她的姐姐口中了解到的神秘莫测的她。说实话,看前面几个纯子交往过的男人描述的她,我只觉得,纯子真的是个玩弄男人的高手啊,高中年龄就早熟到足以把几个男人玩弄于手掌之中。可是她又像是没有心不懂爱的天才少女。这样的女子,这样的女子,魂断阿寒湖的结局真是足以配得上她绝无仅有的一生了。

  可看到兰子对她的描述,我居然被狠狠震惊了一番。她和她姐姐的关系就像是两个灵魂相贴的人一般,我不得不怀疑她是同性恋。想想又觉得心疼这位天才少女,她神秘莫测,她变化多端做事极端不顾一切,她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不在意是否被爱,被珍惜。可是她也渴望真正的爱,渴望关注,渴望冲动欲望。有句话是对她最好的形容。“她只是在做她内心冲动的事。”那是这么从心的我想要去做到的吧,果断甚至武断,不顾后果

  《斜阳》是刚刚阅读完的。早就闻名太宰治和他的《人间失格》。这篇作品表现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的囧状,也读出了没落贵族的无奈。读完后,我有多讨厌和子,就有多心疼直治。讨厌和子是渐渐的吧。对不起,代入了个人经历…我不理解为什么女人不能洁身自好?给你一个小孩,或是包养你做情人,会破坏他的家庭,这些……同为女人,不应该去理解的吗?他的孩子他的妻子,他的家庭,都因你而痛苦破碎。似乎自己太上纲上线了呢。因为最近碰到像和子这样的女人真的是太令我恶心了。太令我痛苦了……还没满20岁的我,似乎有点把世界想的太美好了……

  直治,死前那封信真是令我黑转粉了。他对那位太太深情和爱慕,太感动我了。一位男子,一位经历过沉沉浮浮没落的贵族少年,爱上了一位有夫有子的美貌太太,沉迷她的善良真诚高雅,真是……太令我感动了……

还有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想起了外婆……很想知道她好不好……希望她保佑我和妈妈都很好,一直一直都要过得开心满足。外婆,南桥那条路,你一直陪我走的,暑假我去世贸,才发现我很久很久都没去过了。只记得长长的南桥。那些年在一中的时候,应该常去看看你的。你那么开心我在一中……可是我啊,都没陪你逛过赤坎……陪你吃好吃的。妈妈最近很不好呢,她很累,心累。你要让她开开心心的吧,慢一点老,让她一直漂漂亮亮的吧,她一直都和我说害怕自己老了不美了。好了不说了,再说要掉眼泪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啊对吧外婆。爱你mua~

  《魂断阿寒湖》读后感(六):也是天使,也是恶魔

渡边淳一(1933-2014)

  没有人知道,在那个风雪夜,十八岁的时任纯子面对着阿寒湖,究竟在想些什么。 天才少女画家和高颜值,这两个标签一直伴随着她,是她的王冠,也是她的枷锁。雪夜投湖,当刺骨的湖水触碰到她肌肤那一刹,我想,她的心境大概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吧。毕竟,在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死去,多少能消解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忌讳,还能平添逝者的传奇色彩。 时任纯子,正是小说《魂断阿寒湖》的女主角。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说的内容,最精准莫过于邓丽君的一句歌词——任时光匆匆流逝,我只在乎你。故事由中年作家田边俊回乡事件展开。他再次看到初恋情人纯子的遗照,忆起二十年前的青葱往事,对于旧爱的痴迷让他下定决心要查出纯子自杀的原因。他像侦探一样,一路寻访,马不停蹄地约见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里,有纯子生前的情人们,也有纯子的家人。迷样的天才少女时任纯子,犹如一颗紫皮洋葱,外皮被一层层剥去,最终才显露真身。

魂断阿寒湖

  纯子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孩? 透过田边俊的眼睛,我们得以走进这位天才少女的内心深处,看见一个与世人眼中完全不同时任纯子形象。短短十八年的人生,她始终被孤独感、无助感紧紧裹挟,最后,她像手刃仇人一样,将自己扔进阿寒湖。也许,死亡,是彻底摆脱孤独感和无助感的唯一解药。至于留给人们心头的那个巨大问号,她大概会以报以轻蔑的微笑。 一、孤独感:灵魂只能独行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相信纯子比谁都懂这句话。 十八岁花季少女,顶着天才画家的光环,无论社会,他人还是自我,对她都有极高的期待。起点太高,后遗症就是,你无法再过正常人的生活,在接受鲜花和赞美的同时,你正在一步步走进那座看不见的监狱。像很多天才一样,纯子也摆脱不了这个“魔咒”,无法像其他十八岁女孩一样甘于平淡的校园生活。 思想年龄跑到身体年龄前面的人,注定会很痛苦。想太多是病,想太深也是病,无药可救。很不幸,纯子就患上了这种病。她表面古灵精怪,而内心敏感之极。敏感是上天赐予艺术家的礼物,敏感的人感受力超强,而感受力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很难想象一个神经大条的人能写出《红楼梦》,或者画出《星空》。然而,另一方面,敏感也是一柄利刃,毁人于无形,心理内耗太大,不是早夭就是变疯子。 敏感,必然加深内心的孤独感。极致的孤独感,是所有天才的标配。越孤独,人越会走向内心深处,越走向内心深处,也就离神越近。真正的艺术作品,往往透着某种神性,原因即在于此。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纯子是冉冉升起的艺术新星。在大众面前,她光彩夺目,在全校五百多名女神中脱颖而出,集千万宠爱于一身,而她的内心深处,正在经历着一种极致的孤独,它像一头隐形的怪兽,时时刻刻都在狠狠地啃噬她。这一点,除了她自己,谁也不知道。 用现在的观点看,当年杀死纯子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抑郁症。即使拥有炫目的光环,也打不败内心叫做“孤独”的怪兽。死,是归宿,更是解脱。 二、无助感:旋转木马上的孩童,不带走一片云彩 五个不同年龄和身份的男子,一个一母同胞的亲姐姐,都是纯子心灵短暂的栖居地,那终归不是“家”。和他们使劲调情、使劲拥吻、使劲做爱,都无法让她从那种极致的孤独感中逃离。 她见一个,爱一个,缠绵而深情,不过是要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永久的“家”。 据说,人在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常常会陷入长时间的空虚。演员陈坤出过一本书,其中就讲到他一夜成名之后,突然陷入抑郁的状态,看什么都假得不了,甚至连人都不想见。后来调整好了几年,才从那种状态里走了出来。 十六岁时,纯子在画展上一举成名,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巅峰。满眼都是鲜花掌声赞誉,空前的荣誉让她眩晕。当人潮散去,独自一人时,她内心会更孤独吧。 情人有一箩筐。每一个,她都爱的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听起来,颇像金庸笔下的风流王爷段正淳。也因为她每一个都爱得那么投入,那么认真,那么深情,以至于二十年后,她的每一个老情人都由衷地觉得,纯子当年最爱的人,其实是他自己。倒是纯子的亲姐姐(每晚和纯子相拥而眠,肌肤相亲)时任兰子看得比较清楚,一语道破真相:她(纯子)最爱的人,是她自己。 是的,我相信兰子的判断是对的。诗人余秀华写过一段话,“我宁愿像一个多情的花痴,把爱情分成一百份,这样我自己不会受伤害,我爱的人也不会受伤害。”纯子在天之灵若能听到这句话,一定会向余诗人三鞠躬。 情人走马灯似的换,而坐在旋转木马上的纯子,就算看尽世间繁华,人生百态,也绝不会带走一片云彩。她的内心是一片沙漠。在沙漠里,真实存在的,只有无助感。 那么,问题来了,纯子的无助感是怎么来的?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她的家庭,她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四口之家,父亲是著名的教育家,在教育委员会身居要职(可以想象,任何时候,他都摆着一张标准的扑克脸);母亲好似身披隐形衣,除了小说开头露了一面,全程隐形,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个妈,是不是后妈。这个家庭的唯一温暖,来自姐姐兰子。兰子对妹妹的感情有点复杂:一方面,她很疼爱妹妹,另一方面,妹妹顶着天才少女的桂冠,让她这个姐姐亚历山大。家庭里偶然冒出一个天才,对家庭里其他孩子绝对是一场大灾难,一生都不得不活在天才光环的阴影里。别忘了,比纯子大三岁的兰子,也是心怀作家梦的有为青年啊! 对纯子而言,兰子扮演着四重角色:姐姐、母亲、朋友、情人。是的,是实实在在、有肉体关系的情人。纯子对兰子的依恋,已远超姐妹情。当纯子开始与男人交往时,那种成熟老道的心态,玩弄他们于股掌之间所流露出来的残酷与戏谑,让身为姐姐的兰子也发自内心的感到阵阵寒意和朦胧醋意。 值得一提的是,姐妹俩爱归爱,却也能安然共享同一个男人。每次与共享情夫发生关系后,她们会迫不及待地彼此拥吻,仿佛唯有这样才能洗净内心的罪孽,身心才会重新纯洁一样。 当兰子坐在开往东京的列车上时,送行的纯子一边狂追火车,一边哭得椎心泣血。自杀前,她写给兰子写了封信,恳求姐姐快点回来,却没有提一句想自杀的话。正在为事业奔忙的兰子以为这只是妹妹一时任性,没当回事儿。万没想到三天后,纯子只身前往阿寒湖,于风雪夜,投湖自尽。那封信,竟成绝笔。

灵魂只能独行

  三、仪式感:生如夏花,死若秋叶 走了那么长的夜路,还迎风踏雪,却是为了去死。听起来确实有那么点……矫情。可纯子就是这么干的。 仪式感这东西,听起来假大空,有些时候却又很真实。挺有意思。要说仪式感最大的功能,也许是给人带来存在感吧。进门说“我回来啦”,饭前说“开动啦”,诸如此类的,这些很有仪式感的行为,即便是对着自己说的,也能真切感受到生活里那些小确幸所带来的魔力。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里,林黛玉看戏,怪戏里的王十朋迂腐,嫌他专门跑到江边去吊唁太傻 ,又说,“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别看林妹妹说起别人来,头头是道,搁她自己身上,就得双标了。要不,为什么她不肯把花葬在水沟里,而一定要埋进土里呢?无非是要用这种仪式,让自己身心清洁。 纯子不是林黛玉,但和后者一样,也是艺术家。 为什么要选在阿寒湖?无非是“清洁”二字。尘世藏污纳垢,整日摸爬滚打,身心难免越来越油腻。阿寒湖在纯子心中的地位,堪比西藏在背包客心中的地位。把结束生命的地点选在阿寒湖,是纯子精心策划的,她要让自己干干净净地“走”。小说尾声,兰子所说的话也应证了这一点。她说,身处一片洁白的世界,面对着蔚蓝的湖水和白色的积雪,“无论是谁都会全心全意地渴望回归到纯洁无瑕的世界当中去的”。纯子是那么爱美的女孩,即使决心赴死,也要把最美的一面留给世人。唯有此,才不负天才美少女的头衔。 像九段围棋高手,纯子在人生的棋盘上,每走一步,都料事如神。无论是恶作剧式当场装病吐血,还是后来自寻短见,人们的反应都如她所料。半个月后,林场巡逻员发现她的尸体时(因为严寒而保存完好),正如她生前所期待的那样,他们被她的美颜惊呆了。 仪式感,给纯子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二十年后,人们看到的她,还是那个头戴贝雷帽,身穿大衣,微微皱眉的天才少女形象。只不过,她永远不可能从那黑色相框里走出来了。 四、解脱感: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凡事皆有两面。为名所傲,便一定会为名所累。 人活着,不得不陷入一连串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死循环中。哪一天不循环了,就是大限将至之时。唯有死亡,能解决一切问题。 纯子早已看明白了这一点,死亡对她而言,比画画和美男更具有吸引力。 她像误入人间的精灵,颠沛流离,焦虑、脆弱、敏感、没有安全感。即使是兰子,也无法给她一个彻底而纯粹的“家”。小说里,六个人,看到了她的六个不同面。但有一点,是大家都看到的,那就是她内心那种如履薄冰、胆战心惊。她到底在怕什么呢? ——她怕有一天自己不再是“天才”,怕被人们抛弃,怕被世界遗忘。 在大众的印象里,天才,就应该早夭,比如莫扎特,比如梵高。如果活了九十岁还不死,再伟大的艺术家,恐怕也会招人厌。就连艺术家本人,看到镜子里鹤发鸡皮的自己,恐怕也会忍不住生厌。纯子深谙此理,才决心毅然赴死。 二十年后,开书店的兰子悻悻地说,碌碌无为的自己还死皮赖脸地活着。自黑得让人想落泪。有的人,即使死了,其光环也会笼罩你一生,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然而,这并不是谁的错。 如果纯子十八岁那年没有选择自杀,她后来的结局会怎样呢?大概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像尼采一样变疯子,另一条是和兰子一样变回普通人。后一种结果的可能性不大,能平静地接受自己年华老去、容颜不再、才华枯竭、粉丝散尽这事的,多半不是天才。如果真那样,她肯定比死更痛苦一万倍。 我总觉得,时任纯子的一生,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极为相似。虽说她们的境遇天上地下,一个是上天的宠儿,一个是被厌弃的多余人,但骨子里,她们是一类人,内心都经历着同样孤绝和寂寥。一生都在求关注、求被爱,而终不能得。 北海道。阿寒湖。风雪夜。 万籁俱寂。寒星点点。红衣美少女如画中人。 生命在这里落脚,对纯子来说,刚刚好。“人”这种动物,她已看透,花花世界,再也无法带给她惊喜。那么,不如就这样吧。苍茫世界,大雪纷飞,能让任何“不洁”灰飞烟灭。

阿寒湖

  通过纯子这个人物,作者渡边淳一提出了两个很严肃的哲学问题:作为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人与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即存在与虚无。 纯子像一面镜子,顶着“天才美少女”的桂冠,披着“小魔女”和“荡妇”的外衣,放荡是一种伪装,为的是不受伤害。每一段恋情,都折射出各种男男女女对情欲的心态。是的,纯子极其空虚,那些那男男女女又何尝不空虚呢?同学、老师、画家、记者、医生、摄影师……每一个接近她的男人,无论高矮胖瘦、未婚已婚,都想从她身上得到超越情欲的东西,那便是真爱。——唉,缺爱的人是遍地都是。 小说中,有许多动人的细节,针似的扎在人心头,又痛又怜:纯子在操场上独自做雪雕,一抬头,与趴在楼上窗前的田边目光在半空碰撞。一方倔强,一方懦弱,对比强烈;在小树林里幽会,纯子对田边说:“我好害怕。吻我!”。她内心的脆弱和无助暴露无遗;田边去东京看纯子,即将回乡时,纯子低头喃喃自语,说你(田边)终于还是要回去(札幌)了。隔着书,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落寞和寂寥;在吃安眠药自杀未遂后,躺在病床上的纯子对兰子说,“人一旦死了,就不会变得更糟糕。如果在最巅峰的状态下死去的话,那就可以永远停留在巅峰状态了”。言辞中透出的冷静和凛冽,颇为瘆人;别看她生活放荡,她却对兰子说,和男人的做爱,她感受不到任何快乐,只觉得荒谬;她又说:“男人是不能惯的,一惯就会养成坏毛病,还是时不时地对他们冷淡一点好”。这种超越实际年龄(十八岁)的成熟和狡猾,让人不寒而栗。 《魂断阿寒湖》,弥漫着妖冶而颓废的气息,同时又透着罕见的纯净和苍凉。邪魅与纯真,恶魔与天使,同住在纯子的身体里。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曾将日本人的国民性概括为,日本人的内心深处是个弱小无助的小女孩(大意)。 《魂断阿寒湖》里的纯子,就是这样的“小女孩”,看似孱弱,实则强大,而当你意识到她强大的时候,又会发现,她内心其实是孱弱的。就是这么真实,这么矛盾。纯子不止存在于小说里,也活在很多人的心里。 我想说,人生的空寂感与虚无感,不仅纯子有,任何人都会有。只是出现的时间不同,轻重程度不同,每个人应对的方式不同罢了。 不得不说,读完这部小说,心情复杂。罂粟花般的美少女,一举一动,让人沉溺、迷乱、爱怜、痛心。纯子的一生,宛如夜空里的烟花。相较之下,兰子倒像大多数人的缩影,资质平平,安度一生,虽无大成就,亦无大坎坷。 纯子以“清澈凛冽的死亡方式”消失在苍茫天地间,引书里书外的人们皆唏嘘。我只觉得,巨大的空寂感和虚无感笼罩在心头,渐渐的,心底又涌出清凉,感动和温暖。 全书是以田边俊为第一人称角度来写的。最后一句话是田边的独白。话不深奥,却击中了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认为纯子最爱的人是我。难道不是吗?她在最后那个夜晚还踏着积雪到我的窗下来过呀。” 是啊,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 顺便提一句,作者渡边淳一是日本著名情爱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失乐园》。纯子的原型是他高中时代初恋女友,也叫纯子,加清纯子。高中时自杀而亡。看来,失恋果然是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高中时代的渡边淳一和加清纯子

  2018.3.9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魂断阿寒湖》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