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5 03:33: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10篇

  《拉普拉斯的魔女》是一本由[日] 东野圭吾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一):拉普拉斯的魔女,随机函数的东野圭吾

  .

  若是两年前,我还能推倒一下拉普拉斯变换方程,现如今,管你这个公式有多复杂,我只看故事性,而这个故事和基础科学沾边的也只有这几个专业名词了。东野圭吾每年都有新作,算是高产作家,如果也用一个科学名词来形容他的作品的话,随机函数最适合不过了。

  本书宣传最大的嘘头就是东野圭吾的那句:“我想摧毁自己以前写的小说,于是,这部作品就此诞生。”我倒觉得论起和以往作品的差异性来说,这句话用来形容《解忧杂货铺》最合适不过,和以往直面人性的阴暗不同,《解忧》反而成了一本媒体推崇的温暖治愈之书。而《拉普拉斯的魔女》并没有让我感到多么的特别,和之前的《梦幻花》之流差不多,一个高产作家,很难保证一直处在一流的水平,间或写点调剂之作也是正常。我并不是一个公正的人,如果是一个普通作者写出了这本书,我会给个四星,但是因为是东野圭吾,我只能给三星半,因为期待值摆在那里。

  本书的悬疑套路很常见:相似案件推理出共同点,进而发现答案,不过这本书负责推理的是一个教授而不是警察,警察那条线,真心是可有可无。同时,融入了略带科幻的色彩——一种根据现状判断并利用其发展可能的能力。

  通常在读一部悬疑小说时,读者会跟着作者一起脑力风暴,读者和作者其实就是玩伴,之间的桥梁就是作者设置的谜题和伏笔,我们根据作者抛下的草灰蛇线探寻蛛丝马迹,如果故事和自己的预料发展相吻合,会有一种窥破天机的成就感,如果最终结果和自己的思路不一致,完全被作者摆了一道,待到真相大白之时,也会有一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快感。作者为了保持自己的神秘性,通常会留下很多欲语还休,保持神秘性,不过这本书里,特殊能力过早的揭露让案件失去了一定的神秘性。最悬疑的反而是虚构的日记背后到底藏了什么?

  背后藏着的就是作者想揭露的人性,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好玩的东西,那就是作者的自圆其说。一个悬疑故事好不好看,一看作者设置悬疑的能力,,二就是推理过程,其实就是针对前期的铺垫进行自圆其说的过程。这个故事自圆其说就用了两个字——变态,变态可以解释一切动机。

  啊,变态,既如此,那我就真没什么好说的了。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二):凡人歌

  没读过太多悬疑,在此不评价线索之类悬疑的结构性是否完善~这也是第一次触及到东野圭吾,并不知道和他所说从前的价值观有什么质的不同~ 而我读到的恰恰是满腔的酣畅淋漓体验与无限思索~~ 人物一个个不徐不紧带入不过分杂乱为最终的结局层层铺垫,毫不惊心却让人通篇五味杂陈~为圆华的幸与不幸~谦人父子的相恨相杀~警察与学者的锲而不舍,既然答案明显就好像塑造出了更高一面。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存在便有了价值,也正是周遭凡人才推动的进程~芸芸众生即便没有圆华的最强大脑也可以在超人的保护下幸福前进……

  这些仿佛又太过片面~读罢,给我更多的震撼其实是对于知识,未来发展进程的无限放大~

  期待与作者其他著作的邂逅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三):丑陋的完美

  丑陋的完美

  完美,听起来仿佛很美好。但将其带入到自我人生之中,那么就太过于沉重了;如若将其强行的施加到他人一生之中,那么就是变态了。

  故事分为两个部分在进行,破案与犯案在同时进行,最终集中于一个点爆发。主要的着力点在于人性的挖掘:两段亲情,一对父子,一对父女,见证两种不同追求完美的人生性。

  甘 ,一位追求完美到变态程度的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完美将这种情绪强加到家人的身上,最为可怕的可以将一切不完美亲手抹去,包括家人,在他的心中家人也只是他的艺术品。羽泉医生,同样是一位追求自身工作完美的人,但是他具有丰富的人性,当女儿与自身的工作进行抉择的时候,他表现得就有着迟疑,既希望于自己的工作获得成功,有害自己的女儿受到伤害。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所有人都认为是对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度,将所有的一切都投入到某一件事情那就是愚蠢。

  再看看他们各自的孩子谦人和圆华的经历,圆华的妈妈因意外事故而去世,谦人的母亲与姐姐因硫化氢事故死亡。两者虽然心情同样的悲痛,但是对生活的态度却千差万别:圆华希望提前预知灾难,从而挽救更多的人;谦人想要完成杀人事件,确实谦人的苦难要更加沉重,但可以选择更加合适的手法报仇,而不是采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复仇。两者的差距不是苦难,而是经历后重新站起来的姿态,人还是要有希望的,那一丝丝的希望之火可以燎原。

  这部小说我感觉并不是东野圭吾的佳作,将谦人他们这种行为论述为遗传病,这点让人很不满意。应当是他的父亲主动为之,只是为了完美的艺术。将行为归结疾病就将本来主观的行动转化为被动完成,减少了极端的冲突,人物的心理矛盾。每一个人物都是平面化,脸谱化,缺少了作品中原本的人性,那种复杂,充满矛盾,挣扎的情绪。

  “这个世界的未来,到底怎么样?” “我跟你说,还是不知道比较幸福。”说实话,这句话我并没有看懂。虽然前面说他们可以通过迹象来判断世界的未来。但是书中没有任何可以与世界未来所联系的事物,这句话难道像小学生写作一样为了深化一下主题吗?!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四):个体存在的意义

  东野圭吾老师的新作《拉普拉斯的魔女》,一拿到就很激动,他之前的那么多本小说从来都没有让人失望,推理部分总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每一本都能牵动读者的心,让你欲罢不能,非得一口气读完才能让胸口的那口气平顺下去,《拉普拉斯的魔女》延续了东野圭吾老师推理线一贯的风格,相较而言,精彩程度和推理部分较之前稍显逊色。

  《拉普拉斯的魔女》主要通过两条故事线来推进故事,做了手术获得特别能力女主圆华寻找谦人和因为意外不得不做手术而获得特别能力的男主谦人利用特别能力进行作案,而这些所谓的特别能力在现代科技的层面来解释就是能够同步充分利用大脑的多个区域继而对物理现象能够做出精确的分析,这种分析又不同于特异功能的预测,而是有根据有推理的物理运算和演绎,这种“特异功力”,我们曾经在《神探夏洛克》和《名侦探柯南》身上看到一点点影子,根据现有数据和现有事物的运行轨迹来推理运算事物的未来走向。而获得这种能力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在大脑某个区域植入某种癌细胞,捶胸顿足不能接受,这种特别能力的获得好牵强,癌细胞作用于大脑,是因为负负得正么?从医学角度,人体还有众多的未解之谜,而大脑依旧是最神秘的待开发区域,东野老师的这个铺垫着实让我这个老读者接受不能。

  除却以上,其他部分依旧精彩,最重要的是东野老师在通过谦人来纠正甘柏才生看法口来阐述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推动世界运转的并不是一小部分天才,而是那些乍看之下很普通,看起来好像没有价值的人才是重要构成要素。人类是原子,即使每一个个个体都很平凡,无自觉地活在世上,然而一旦成为集合体,就会戏剧性地实现物理法则”,每个微小普通生命体的存在共同组成了世界,并没有所谓的聪明与愚蠢之分,一部分人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凌驾在另一部分人之上,生命都是平等,没有优劣之分,每个个体的存在即是世界运行的理由。

  世界的平稳运行依赖具体的个体,每个个体或许平凡,个体的存在之于他的身边个体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个体被赋予的社会身份,父母,子女,夫妻,于对方而言这些组成体可能都是他的全世界,而世界良好运行的基础是个体各司其职,做好自己,曾经看一篇文章里提到,所有的汽车行人都在路上走,为什么能够相互不干扰?因为各自有各自的目标和方向,并且认同和遵守一样的交通规则,世界运行也大抵是有这样的规则,所以在书本的结尾,圆华允许武尾问她一个问题,武尾用这个珍贵的机会问圆华是她看到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圆华回答“你还是不知道比较幸福”,所谓天机不可泄露,生命存在的可贵在于未来的未知,所以我们愿意为之努力付出,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会遇着什么有趣的人,啊,这有趣的人生,还是不知道未来的样子比较幸福呢,东野圭吾老师如是说。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五):囫囵吞枣般读完的读后感

  花了两天的空余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所以可能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不是那么正确,但是每读完一本书,总想留下点什么,或许这样做在以后回过头来看会显得幼稚,总比空留一些想象要好吧。

  在开始看推理小说但不知道看什么的时候,网上随便一搜就会有推荐东野圭吾的答案。现在也看了东野圭吾先生写的许多书,总觉得和其他的推理小说有些不同,细细一想,或许他的小说就是随着剧情的推动而渐渐露出谜底。而一般常见的推理小说大部分就是案件,围绕案件开展周围的几个人发生的事情进行补充,最后指出谁是凶手。

  东野圭吾先生的小说则大部分推理是随着故事情节慢慢浮出水面的,这一本也不例外。

  故事开始的时候有几个场景,围绕着不同的人展开了不同的故事,这也算是一定的铺垫吧。之后情节中出现一些大家所不能了解的情况,让人十分好奇。随着故事的不断进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跟随着每个人的视角看到不同的事情发生,慢慢的汇总起来就对整个故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大家快要猜出来或快要失去兴趣的时候,作者就抛出一个较大的谜底。对之前的情节有一定的释怀之后还剩下最后一个悬念了,但其实大家也基本了解了事情的大概。文章的结尾则是对于整个故事的总结,但我个人认为结尾没有让主题升华这一点,或许很不东野圭吾。

  整个故事的大概就是这样了,说出来或许只有我一个人能懂,只是留作纪念而已。

  故事里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地方有几点,第一点是对于未来的预测,这或许并不是子虚乌有的事情,随着科技的发展或许真会有这样的人(或机器人);第二点是关于甘粕父子所缺失的部分,对于这种性格缺陷的人,我们社会需要的是包容呢还是鄙夷。

  总体来说,这本书应该是拿不到五星评价的,但是由于个人看这本书的时候抱着猎奇的心态很快读完。所以或许书中有些深刻但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于是给了五星,还有一点就是对于东野圭吾先生的书,我基本都是蹭着看完的,并没有实质性的给予支持,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深表歉意,于是给了五星。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六):2017年看过的第一本书

  像我这样的网络小透明写点评论的最大好处是既可以无所顾忌的有感而发,还能够锻炼自己的码字能力。2017年伊始,先树立一个小目标,培养一个写评论的好习惯。 喜欢一个人,不代表喜欢她的全部,但必定要接受她的全部,喜欢东野圭吾,不代表喜欢他的所有作品,但必定会上瘾般的追逐他所有的作品。何况作品还戴了个从业30年的噱头?

  从猎奇科幻的探索上,不如《解忧》的奇思妙想。从洞察人性的恶意上,不如《恶意》叫人久不能平静。从结构布局和故事丰富上,不如《白夜行》的宏伟与精湛。从推理小说的悬疑与细节设置上,不如《嫌疑人》的严谨和巧妙。

  不过,这些不妨碍我继续尊敬东野的努力和敬业,不妨碍我继续追逐东野的下一步作品。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才会有对爱的作品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个人价值实现的生生不息的追求。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七):老姜

  书中作者埋下的任何伏笔,在后文中都是有很大作用的,几乎全部事件都不是偶然,而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读者大部分会直接当作不重要的信息一眼掠过。作者一点点给读者信息,这其实并不是意外,接着剧情人物的出现使得惊险浮出水面。这种犯罪手段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头绪,但是作者却能在不违背合理性的情况下带着读者推出答案。书中的主角清江,本以为案件已经结束,并且骗过读者的时候,他却被卷入了另一场阴谋之中。这样一来剧情就有了一次大反转,变主动为被动,毫无疑问,主角定会在之后力挽狂澜。

  书中的角色并不多,一般推理小说都会增加许多角色使得剧情变得眼花缭乱,本书中只是单纯通过事件和内心戏营造出了紧张感。剧中的人物性格也十分完整,当真凶浮出水面时,作者肯定会介绍犯人的作案动机。一个普通的杀人犯不见得可怕,最可怕的是那种连环杀手,他们的内心早已变得扭曲,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病态程度。凶手之所以变成这样也是值得反思的,是这个社会造就了这样的人,有顶层的人就会有底层的人,这种压迫感是一天比一天强烈的。

  东野圭吾能够发现世界好的一面,却更能发现不好的一面。他笔下的世界实际是不存在的,但是这种性格的转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要面临的,他让我们看到这些阴暗面的时候,会令我们对无论是书中的结局还是生活中的未来都产生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会令我们时刻保持清醒,不被外界所轻易动摇。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八):靠曾经的声望卖书

  如果要评选中国人最熟悉的推理小说家,大约是柯南道尔和他的福尔摩斯系列。要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日本推理小说家,大约是东野圭吾了。(千万别说是青田冈昌和他的《名侦探柯南》,起码那不算小说家。)东野圭吾现在已经成功从推理小说家进化成为了畅销小说作家。他一直是一个高产作家,这几年的一些小说如《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幻夜》等作品的销量都很好,口碑也不错。所以他仿佛越来越少写推理作品了,毕竟推理作品太费脑子了。

  东野圭吾的作品的长处是深挖人物内心。从他的成名作《放学后》,到巅峰著作《嫌疑人x的献身》,到近几年的《圣女的救济》、《解忧杂货店》等,一直都以人物内心为核心,以不同寻常的爱和经历为卖点。这本《拉普拉斯的魔女》也不例外。

  本书的命名以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概念得来,即:假设有智者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上所有原子的目前位置和运动量,他就可以运用物理学,计算出这些原子随时间发生的变化,进而完全预知未来的状态。所以本书的名字可以改写成为《有预知能力的女孩》。本书槽点极多,我略举一二,未读慎入。

  一、普通人犯罪没有被警察注意,倒是有超能力的人利用超能力犯罪还能被警察怀疑并发现。甘粕才生是如何利用两个帮手把自己的妻女杀掉并伪装成自杀的完全没有讲。警察并没有发现遗书,也没有发现动机,就草草认定了萌绘自杀,甚至没有任何人表示反对。这得是什么样的杀人手段啊?还是密室杀人,居然一笔带过。如果是从未写过推理小说的作家,我可能会一笑而过不予计较。这可是东野圭吾啊,成名作就是密室杀人啊。如果是才生回家杀死几个人,怎么保证不被邻居等人发现他曾回来过;怎么保证女儿和妻子死前一点怀疑和挣扎都没有;怎么保证自己的安全;怎么处理防护用的口罩和衣服等;又怎么保证两个知情人不威胁不勒索不反水;又怎么没有检查儿子是否死去了?如果是才生在家设立了一个陷阱又如何保证被开启的时候全家都在;如何处理后续的事情?这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干事情的精神么?这是一个机会主义者需要撞大运才能办到的事情。一句都不写,作者真的对得起自己么?若真想省两个脑细胞,给他们换个别的死法吧。

  二、就算谦人可以预测风的走向等等,但他毕竟不能控制人。千佐都也只能在预订的时间把义郎带到预订的位置。怎么保证千佐都还没有走到安全地带的时候义郎不会走动呢?就算是为了等人走个十几二十米也完全没问题,不会看不到人啊。毕竟整个陷阱发动需要一定的时间,风速能到达也得几秒钟吧。如果死者只是站在硫化氢聚集地的边缘,闻到一点点异味就回避了,是绝对不会发生命案的,也是极有可能的。

  三、谦人是故意流露超能力以引起园华的注意,那圆华干嘛故意引起武尾和清江的注意啊?她分明极懂人心,也知道自己该低调行事。明明只是少几句自言自语就能让谁都不会注意她,也就不会牵连到其他人,是忍不住嘴欠么?

  我都懒得吐槽了,可能是对东野圭吾总是期待太高吧,结果一次次失望。东野圭吾自称:“我想摧毁自己以前写的小说,于是,这部作品就此诞生。”我想说,如果摧毁了以前东野圭吾的小说,那这本书销量就只能呵呵了。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九):超现实主义科幻作品

  东野最近的两本书《沉睡的人鱼之家》《拉普拉斯的魔女》都提到了未来科技,特别是脑部科技带来的可能性,借由未来科技,对当下的人性进行深入的思考。《沉睡》思考了怎样才算是死亡,经过科幻级别的治疗,大脑没有意识但是身体依旧在成长并且脸部和四肢能做出简单的反应,这算不算死亡?《魔女》则更科幻,东野创造出一个有基因缺陷的父亲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继承了父亲基因缺陷的儿子做了手术成了能够预测物理动向的天才,处心积虑的杀父报仇,治疗被父弑杀却没死的儿子的医生在自己女儿身上做了同样的手术,把自己的女儿变成了另外一个拥有超级大脑的天才,最后女天才还是没能阻止男天才杀了自己的父亲。如果说《沉睡》探讨了死亡,那么《魔女》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我理解能力也许不到位,我只看出了男天才想表达的没有一个平凡人是不配存在这个世界上的。说实话,不说江郎才尽,我有种东野发挥不稳定的感觉。东野的这两本最新的书想往他过去的《白夜行》《幻夜》《恶意》上面靠,试图描写人心的复杂和黑暗,但是一旦套上了科幻的外衣,作品完成的深度就被打了折扣,因为它已经不具有现实感了。这两部作品跟本格推理没有关系,也不是现代社会派推理,我只能当成科幻小说来看了。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十):东野先生,你这样的“摧毁”真的好吗?

  看了书的腰封上写的“我想摧毁自己以前写的小说,于是这部作品就此诞生”决定看这本书,无论这腰封是宣传的噱头,还是本就说东野圭吾的原话。但在我看来,他确实做到了“摧毁”,而这个摧毁,我觉得并不合适。

  小说这个题材我认为一定是以人物塑造为根本的,深刻地去塑造这个角色,并让这个角色的生活、抉择、快乐与失落……能反射出一个时代,那么这个小说可以堪称经典,比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解忧杂货店》,它们都是塑造了某个特定时代的某些人,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日本人特有的“菊与刀”的精神。但这部小说作者并没有走这样的路线,悬疑的内涵还是原汁原味,固然可喜,加入了科幻色彩也是不错的想法,但却缺乏了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拉普拉斯魔女本身的塑造就极不成功,特点只有二:超能力、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对于魔女的感情一笔带过,缺乏她阻止凶手的有力动机。反而是最后的大反派的那些黑暗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其他人就像走流程一般,只为了把剧情推进而去推进。相比《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又没有做到让时间跨度连贯,不像上两部那样,能明显感觉到时代的变迁,这使得《拉普拉斯的魔女》这部小说格局太小。

  综上,两星给还过得去的剧情,一星给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前瞻性。

  以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拉普拉斯的魔女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