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是一本由[法]米歇尔·帕斯图鲁 / [法]多米尼克·西蒙内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读后感(一):人性
蓝色:静如止水。欧洲人最爱。由于不好制备用的不多,在古罗马认为蓝色是未开化的颜色,是异邦人的色彩(北方名族,例如德国人就很喜欢蓝色)。女性蓝色眼睛是不幸的标志,男性蓝眼睛可笑标志。12、13世纪基督教里神成了光明之神,而且光成了蓝色的,圣母住在天上,圣母画像穿蓝色外衣或裙子,圣母荣膺了蓝色最主要的推销员称号。柏林药剂师发明普鲁士蓝,德国浪漫诗歌对这种忧郁之色赞颂,蓝调1850年,牛仔裤是犹太裁缝李维—施特劳斯在圣弗朗西斯科发明成为收款蓝色工装,促进和平大型国际组织诞生在西方选蓝色:不激进、没有攻击性、安慰、共识性。喜欢蓝色说明他可能希望被归类于温和、保守的人群当中。往往是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人,低调而理性的颜色。比白色还要洁白的色彩:一种“超级白色”:蓝,极寒之色
红色:火焰与鲜血,情爱与地狱。双面性。中世纪末期妓女的颜色。古代颜色体系中白代表无色,黑代表暗色系列,红色代表了彩色,本身就是颜色(小红帽给穿着黑衣服祖母一个白色小油罐)。权利象征。四个极点:坏的血是恶和犯罪的颜色、好的血是十字架上死去的基督的颜色,是拯救之血和赎罪之血、坏的烈火是地狱之火,燃烧没有光芒、好的烈火是圣灵之火和圣灵降临之火,生命和重生。直到19世纪末婚纱红色,因为结婚穿最美丽的,红色代表爱的两面:肉体的神圣和罪孽。“由牺牲者热血染成的”著名的红旗成为压迫人民和进行中的革命象征。权利之红和贵族之红,法国,红色代表着节日、圣诞老人。奢华、戏剧。
白色:普世的纯洁与童贞。无色指尚未使用的底子的本色,只是印刷业把无色和白色相提并论了,因此白色才被看成是颜色中的零度基准线。哑光的白色和亮白色。白色更易于制成统一的、同质的、纯粹的事物。语言里,白色总是和缺席、缺少相联系。与代表战争的红色意义相反。古罗马女性贞洁不重要,13世纪天主教婚姻最终确立遗产和血缘有关,18世纪末要求女性展示她们的纯洁白色裙子。白色和干净相似接触皮肤,开水煮不掉色。白色成为了圣母的第二种象征颜色。白色也代表模糊不清、无法定论的东西,鬼魂和幽灵。白色显示了一种泰然自若,内心的平和,睿智。高贵在于:不能晒得太黑。所谓真正的自由,可能是不受这些变换风尚的影响。非洲人看重皮肤的光亮。天鹅暗藏黑色肉体是个伪君子。
绿色:讳莫如深。绿色颜料和染料的不稳定性,难以持久,有时,它的善变生发出来的不是安宁而是恐怖。人工材料尽管拥有光鲜亮丽的色泽,却偶腐蚀性真正的毒药很危险。绿色代表了所有移动的、变更的和多变的东西,绿色是偶然之色、赌博之色、命运之色、时运之彩和机会之色(绿话即是赌徒之间的黑话),首批美元印成之际,绿色已经和金钱游戏、银行以及金融联系在一起。伪科学理论把颜色分成原色:黄蓝红、补色:绿紫橙。绿色被看成红色的补色,禁止之色的补色,于是绿色就成了它的反面,容允之色,当今都市使之成为了自由、年轻、健康的象征。词汇暗示绿色和植物自然的关系。蔬菜绿色成了与污秽斗争的象征,和白色一起成为了最干净的当代色泽,绿色空间,崇尚自然的阶层,由于对南美洲球队狂热,绿色成为了第二受欢迎的颜色,绿色和免费联系到一起。
黄色:耻辱之符。喜爱颜色顺序:蓝绿红白黑黄。金色的不正当竞争。只有一种反面含义的颜色——暗淡沮丧、背叛骗子受骗谎言的符号,变节者的颜色。硫磺 这种黄色的化学物质的使用,其蒸汽隐忍发出恶魔般的狂笑或引发精神错乱。制造假币的房屋涂成黄色,犹大袍子的颜色。疾病颜色。报纸印在发黄纸张上,环法自行车赛领队颜色。苦笑的黄和藏红花有关,相传它能引发疯癫,引发不受控制的大笑。
黑色:从哀伤到优雅。与土地相连地狱地下世界不幸贫穷,受人尊敬的僧袍节制谦逊严肃,权威,奢华优雅。混合所有颜色得到是棕色或者灰色,化学角度纯正的黑色很难达到。东方死者化作了光明之身向着无暇和纯洁升华而去;西方亡者回归土壤。红白或者红黑组合在东方看来是最强烈的对比。光谱发现首次排斥了黑和白。黑底黄字比黑底白字辨识度高。黑色婚纱表现被早夭婚姻困扰的年轻女性及其报复的欲望。
(没有参照对象)六种基础色:蓝、绿、红、白、黑、黄。(间色)第二梯队五种颜色:灰色、棕色、粉色、紫色、橙色。颜色属于智力的范畴,是象征和惯例的结合之物。一种颜色的存在与否在于人们是否看得到它。
紫罗兰:半黑色,小型葬礼,女性的衰老,忏悔仪式的颜色,圣灵降临节和封斋节的颜色,后来成为天主教颜色(之前是绿色)
橙色:金子和阳光的美好德行,热忱、愉悦、强壮、健康。橙色公交卡,橙色火车车厢。
玫瑰色:肉色,温存女性柔和,把人生看成玫瑰意味着把生活看得温存美好一些,负面是矫揉造作像玫瑰汁一样。同性恋用彩虹旗象征宽容。不喜欢倒数:粉红色、棕色、紫色。
棕色:作为奢侈和昂贵材料反对者,方济各会教士穿天然羊毛无色袍子不耐脏粘上一抹棕色或者灰色的色泽,肮脏、贫瘠、粗暴,暴力。栗色是暖调子的棕色,微微有点红,除了某些将谦虚和贫穷作为美好德行的隐修会里,栗色正面形象很少。
灰色:真正颜色没有参照物,忧愁伤感无趣衰老,老人代表的睿智完满见识,中性色彩。
过多的色彩就抹杀色彩了。财富和奢华往往体现在节制和谨慎上。(说的太好了这句话!)
我们无意识地服从许多古老的符号,而这些符号尽是由色彩来体现的。对色彩象征意义的认识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它们限定着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思考方式,让我们心知肚明看看这些颜色。
《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读后感(二):色彩的前生与今世
当我们漫步在高楼鳞次栉比的街道上,沐浴着霓虹灯、装饰灯交织的五彩斑斓的光流,穿着时尚的红男绿女与我们擦肩而过,灯火通明的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争奇斗艳。我们仿佛进人了一个光与色的世界。此时此刻我们会陶醉在现代的都市生活之中。有谁还会想起过去的岁月留下些什么记忆,色彩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化,述说着如烟往事。
唐代规定:三品官员穿紫色的服装,四品官员穿啡红色的服装,五品官员为浅绎色,六品官员为深绿色,七品穿浅绿色,八品穿深青色,九品穿浅青色等等。宋因唐制除规定官员的服装色彩外,还规定所佩戴的饰物的样式质地,除此之外还特别规定老百姓只能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服装,这种严格的穿戴制定,除了统治者能一目了然分清各类人等的标识性作用外,还赋了色彩强烈的等级制度,黄、紫成为高贵的色彩,其余等而下之。从而,使色彩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的属性。
在当今社会中,色彩的政治属性日益淡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色彩来装扮自己的生活,由于色彩所具有很强烈的标识性功能,具有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功能,我们仍用来区分特定职业的标识,如军人穿绿色,医护人员穿白色,邮政人员穿深绿色,还有所谓“白领”、“蓝领”、“粉岭”、“橙领”、“绿领”等称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对色彩的标识性功能和记忆功能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越来越多商家用色彩强化自己的形象和产品的宣传效果,加强人们对自己产品的识别和认同,以达到占领市场的功效。那些鲜艳夺目的广告、闪色总是和喜庆、吉祥、幸福联系在一起:如结婚必须是红色的服装、红色的盖头;逢年过节红色的剪纸贴在门上窗户上;挂红色的灯笼;放红色的鞭炮;给孩子红包等等。中国人并不喜欢黄色和紫色,虽然这两个颜色在历史上无比高贵,但在老百姓眼中“黄配紫,恶心死”。
色彩的自然属性一旦进人了人类社会,就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人类物质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给人类历史染上不同的颜色,形成不同的时间段,如同大树不同色彩的“年轮”。色彩的流行与否,冥冥中似乎有它自身发生和拓展的轨迹。;
《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读后感(三):身边的颜色,信手拈来就是一个故事
在平素的生活中,我自己爱动手处理一些图片,涉及色彩搭配。然后再看看身边小孩子的图案涂色,往往色彩明艳,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也可以和谐悦目。有时就在想,是什么原由,让颜色在大家心里具有各自典型的代表意义,无论大人还是孩童,都能自然地接受颜色的规则。
《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很有设计感的封面,加之有趣的内容简介,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这本书的作者米歇尔•帕斯图鲁;多米尼克•西蒙内;我非美术或艺术专业学生,平时也没有接触太多的专业书籍与指导。那这本书就非常适合我们这种没有专业知识但又其抱有兴趣,想了解一二的人阅读。
蓝色:静如止水;红色:火焰与鲜血,情爱与地狱;白色:普世的纯洁与童贞;绿色:讳莫如深;黄色:耻辱之符;黑色:从哀伤到优雅;间色:灰蒙蒙的雨,粉嘟嘟的糖。《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六大色系以及间色,并对于每种颜色的发展过程都做了阐述。书的整体设计是图文混排,在介绍颜色历史的同时,又辅以画作来做形象的表达。特别的是,作者把颜色的历史介绍的并不枯燥乏味,而是结合身边的词语、情绪、实践,表达的通俗易懂。所以,我读完之后觉得,哇,原来身边的颜色,信手拈来就是一个故事呀。
我们从小熟知的小红帽的故事,原来还体现着颜色的小含义。在所有版本的童话里(最早的一版是在公元1000年),小女孩就穿着红衣服。人们之所以给孩子这样穿,是否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的,为了从远处就能看见?或者因为,像古文献中所记录的,故事发生在五旬节和圣灵降临节那天,节日礼拜的颜色就是红色?或者还可能这是一位心理分析学家撰写的故事,寓意小姑娘将在床上看到狼,将会流血?而作者从符号学方面给出的解释: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孩给她穿着黑色衣服的祖母一个白颜色的小油罐。这里面包含有古代颜色体系中的三种基本色彩。
在别的童话中也能找到这种搭配:白雪公主从一个穿黑披风的巫婆手中接过一个红苹果;乌鸦掉的白奶酪被红狐狸叼走了……一直是同样的象征符号。
《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读后感(四):重新发现色彩
我的朋友圈主要是用来转发自己公众号的文章,大多是书评,然后经常有人向我咨询创办公众号的心得,因为他们也想弄个。讲道理,我很怕被人误会自己整天在弄公众号,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好吗?当然不是。如果把我每天的时间投入进行细分的话,大概是40%的时间用来看书,30%的时间用来写书评,20%的时间用来上课,10%的时间用来编辑公众号图文和看电影。所以说,我并不是整天都在弄公众号。
但是话虽如此,我也得承认,通过创办公众号,我的确学到了很多,比如编辑排版能力、写作能力、取标题能力、快速阅读能力、运营能力、推广能力,等等等等。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一种能力需要单独拿出来说,那就是色彩搭配能力,或者说对色彩的敏感度。
实话实说,对于色彩这个最容易熟视无睹的概念,在做公众号之前,我是提不起兴趣的,可以说是菜鸟中的菜鸟。但是当我决定要做公众号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色彩搭配的知识,还专门咨询了一位学艺术设计的朋友,请她给我推荐一本有关色彩搭配的入门书,然后她推荐的是《创意配色模板3000例》,她说这本书里的每个颜色搭配案例都会让你惊喜连连。我信了,也买来研究了。半年后我再回头翻看最初的几篇推送,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人总是在进步的,不是吗?
不过现在想想,朋友当初给我推荐的是一本工具书,如果不是像我那样饥渴难耐想要寻求色彩搭配速成,估计也没多少人会买来翻看。这时候我很希望出现一本通俗易懂、设计精美的色彩学入门书,于是新近出版的《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就成了我的不二之选。
蓝色:静如止水;红色:火焰与鲜血,情爱与地狱;白色:普世的纯洁与童贞;绿色:讳莫如深;黄色:耻辱之符;黑色:从哀伤到优雅;间色:灰蒙蒙的雨,粉嘟嘟的糖。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六大色系以及间色,并对于每种颜色的发展过程都做了阐述。书的整体设计是图文混排,在介绍颜色历史的同时,又辅以画作来做形象的解释。
阅读这本书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紧随着多米尼克·西蒙内对人类学家米歇尔·帕斯图鲁轻松有趣的访谈,把握蓝、红、白、绿、黄、黑六大基本色系,以及紫罗兰、玫瑰红、橙黄、栗色和灰色等间色的特征与流变,及其与宗教、政治、文化、经济、科学的关系,形成一整套作为象征符号的颜色简史或体系;而另一种方式则是抛开文字,沿着书中五颜六色、精美而大幅的画作,沉浸其中,体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之美及其在不同题材中的运用,甚至捕捉其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装帧给人的感觉十分美好:开本宽大,巨幅图片精美无比,语言深入浅出,作者善于结合身边的词语、情绪、实践,将颜色的前世今生表达得通俗易懂。除此之外,内页的排版设计也让人印象深刻:书中不时点缀着不同大小的文字,设计感极强,甚至让人想起欧宁设计的那本《北京新声》。
在阅读完这本颜色简史之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熟视无睹的色彩,仿佛又回到了身上。
《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读后感(五):不同色彩之间的微妙界限并不是正真存在的。所有的都依赖于看这些颜色的人。
说实话,我一般不会买这种研究颜色的书籍。一般都是在图书馆上看的,或者是教科书上看到的,还有美术老师强迫买的就不算在内了。这本书今天无意间看到的,别人留下来的。刚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心想肯定又是一本给颜色赋予含义的书。记得大一的时候有一门课老师让我们用颜色表达心情,然后有一个就是用颜色表达奢华。我第一感觉就是黑色,后来老师看到我用黑色就笑我说别的同学都用黄色之类的,你用黑色根本就表达不了奢华。我还跟他争论了一番,后来他还是给我打了一个低分。带着这种怨气,我越来越不喜欢给事物赋予含义,因为本身就不是固定的,从古到今这种含义一直在发生改变。所以,为什么我看到的世界和你不一样就要被批评。还有一些教儿童画的老师会跟小朋友说绿色是草地,红色是花朵。这无疑是遏制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不再享受颜色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书中说了一句我非常认同的话,“我们一旦了解颜色所表达的一切含义,我们可以再把它们忘掉。让我们心知肚明地来看看这些颜色吧,同时,我们也得会以自发心和天真来对待颜色啊。”总之这本书讲解了颜色的从古到今,还是可以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