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地球》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黑森( Robert Hazen ) 著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千面地球》读后感(一):矿物地球
人的一生,不过百年,须臾之间,时光便匆匆流逝,作为普通人类的我们最后魂归大地,埋骨黄土,唯有一颗对大自然的探索与好奇之心是亘古不变的,这一渴望随着基因的流转一代代根植在我们的血脉之中,令后世子孙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他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随着科技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人类逐渐地对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乃至于整个宇宙有了一定的了解。
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跨出的那一小步已然成为全人类漫步太空心愿的世纪一大步。
我想,人总是会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存在好奇心的,尤其是对宇宙,稚嫩的孩童经常会戴着空空如也的金鱼缸模仿宇航员遨游星际,老人则会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星空,慢慢地为年幼的孙儿讲述“人死后就会变成星星保佑他爱的人”的善意谎言,像我这般早已接受过科学基础教育的学生则是沉迷于那些星际谜题,黑洞,相对论,光速世界无法自拔,对于地球的兴趣可谓是比肩科技爱好者,借助本身就读的生物专业的“后门”,我也是对这45亿岁高龄的地球“老太爷”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阅读本书后,我才发现之前所知道的只是地球的凤毛麟角。《千面地球》真可谓是一部“地球46亿年的传记”,是一部“从星尘到生命的史诗”。
直到现在,我依旧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庞大的绿色的有生命的地球是这样产生的:一堆碳,氮,氧,铜,铁等非金属元素或是金属元素,经过漫长岁月长河的洗礼,一点点蜕变,改变物质结构或是化学组成,变成了有生命活动的生物与沉寂的非生物共同生存的这个现实世界。生命最初是如同四周随处可见的飘散的尘埃一样的存在,那些微小星尘一点点地分解,换了一种形式组成了会动会跑的生命,真是好像玄幻小说中人由天地五行元素汇聚能凝结出实体,开始活动那样的神奇。也许那些玄幻作者的脑洞正是来源于此。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源于海洋,水生生物逐渐长出手脚,两栖生物褪去尾巴,爬行动物改变呼吸方式,陆生生物挺起脊梁,人类诞生,开始探索自己是如何产生的。这段时间真是太过漫长,45亿年足以让我们神魂俱灭,尸骨化肥。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在努力地生长,生存,各个物种都十分积极主动地进化演变,适应着这个也在不断适应它们自己的地球。
《千面地球》这本书,讲的并不是人类的发展史抑或动植物的进化史,而是希望通过全新的矿物进化的视角来审视地球45亿年的故事。它将地球整个地表所具有的多样矿物看作是物理化学生物多重作用的结果。矿物种类不仅多样,而且发展迅速,从最初的冥古宙只有429种到30亿年前的1500种,再到现如今已知的5000种,矿物进化得速度真是令人惊叹不已。若将矿物学如作者那般视为一个复杂进化系统的范例,其进化过程就是确定性和随机性过程的综合。当然,有时这个说法也会引起纠纷,科学的定论就是用来打破的,究竟是偶然性主导还是必然性,这一切都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就如同目录所展示的那样,本书掐头去尾,共分为十一章节,将地球的十一个发展经历通过矿物学的角度细细道来,它所经历的时间是漫长且无趣的,但它展现出来的风景却是美丽绝伦的,地球之美,并不流于表面,而是在地表以下那浅浅流动的沙石轨迹。
我想我们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位可爱却也可怕的地球“老先生”了。
《千面地球》读后感(二):从星尘到生命的史诗
这个世界太大,无奇不有,我们的生活太狭窄,于是总是向往更多惊奇。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星空总是璀璨得让人目眩神达;每当我们展望宇宙的前世今生,那些一点点延伸的科学技术理论,那些无穷无尽的想象总是让人心潮澎湃,暇想不已。而低头看我们脚下的地球,大地之母又每每让我们从心底赞叹造物主的神奇和魔力。
神奇又多灾多难的北纬30度串连起四大文明古国,也是魔鬼三角区百慕大,最年轻的世界第一峰喜玛拉雅山的所在。从太空看地球,波诡云谲,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船岩如孤独守望的残堡,挪威丽榭峡湾上,如巨人族讲台的平坦佈道岩;来到印度盐沼,如同走到世界的尽头,约瑟米蒂国家公园马尔特诺马瀑布 ,如火焰燃烧一般的色泽,还有云南的石林,北爱尔兰巨人岬,土库曼斯坦地狱之门等等。这许许多多的地质奇观,唯美而神奇,这些地质遗迹无声地向我们传达着这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每一处印迹,而从地质的角度看待地球46亿年的生命,也必将更为真实和深刻。
《千面地球》读后感(三):地球的故事
地球,多么熟悉的一个词。从受到启蒙教育时,就知道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叫做“地球”的行星上,她提供了空气、土地,从古至今,悄无声息,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地球”这个词,又是那么陌生。她是多么的广袤,偏安一隅的我们穷尽一生也难以窥得她的全部容颜,欣赏到所有瑰丽的风景。生于当下都无法真正了解,更别说地球的诞生、演化历程和起起伏伏。今天,地球是历经了多少灾难才有了如此辉煌的生命史诗?而人类又是多么的幸运才能成为如此众多生命中的一员?就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来读一读的这本有关地球的故事。
《千面地球》读后感(四):一部地球简史
记得小时候看的第一部关于地球的科幻电视剧《地心游记》,也因看了这部电视剧后,对地球产生了好奇。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地球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会生活在地球上?所以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上自然,地理方面的课。后来知道了宇宙,宇宙中还有很多星球和地球一起悬浮之中,知道了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太阳,影响地球海洋潮汐的月亮。宇宙真是太神奇了,就像是设计好了的一样,给生命制造了一个地球一个家! 《千面地球》一书用既简练易懂又轻松的言语,从专业的角度介绍了地球,太阳,月亮的轰烈的诞生,地球漫长而剧烈的演化成熟过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球如今面临的境况。知识性很丰富,信息量很大,专业性很强! 地球从诞生进化到如今用了近46亿年时间。宇宙的一次大爆炸无数的碎片经过再次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星球——地球。不断的碰撞,融合,让地球持续增肥。地球在外部作用下诞生了,接下来就是漫长而复杂的内部整合过程,内部整合过程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变化, 每次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每每看到从太空拍到的地球图片,黑黑的宇宙一颗明亮的蓝色星球,那么美丽那么壮观那么的令人激动!地球是宇宙中独特的一个成员,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个有着丰富多样的地貌——高山,峡谷,海洋,河流,沙漠,冰川;众多的生命物种,生物形态——森林,草原,飞鸟,走兽;地球上有着丰富的色彩——四季之色,生物体色,各色美颜的花朵,五彩斑斓的彩虹,不同的肤色。独一无二的地球! 地球不单单是人类所拥有,是地球上所有物质共有的。而现代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才不过万年,对地球造成的不良影响却与日俱增。资源的过渡开发挖掘,森林的过渡砍伐,环境的严重破坏,陆地海洋动物肆意捕杀造成物种的灭绝......。地球有很强的自身调节能力,而因果也是相伴而至,有了破坏自然就有其导致的后果也接踵而至,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效果很是明显啊!南北极冰面面积减少,海水温度升高,对生物链产生了影响;南方在冬天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冰雪……。环境的变化导致某些物种的变异,也出现了新的物种!进化没有停止,相对地球而言,人类只是众多依附者之一。 爱惜地球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