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是一本由幾米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下铁》读后感(一):《地下铁》读后感~
绚丽的色彩,斑驳的光影,寂寞的独白,简单的文字,汇成独特的生命风景。
每次捧读几米的《地下铁》,总是爱不释手。字字珠玑,蕴着如诗如歌的韵律;色彩斑斓,透着或喜或忧的心情。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失明的小女孩儿。她独自走进地下铁,回忆、拼凑、感觉、摸索那被黑暗笼罩的世界,不断迷失,不断希冀,跌跌撞撞,努力寻找心中隐约闪烁的光亮。(from——豆瓣简介) 我们如同盲女孩儿一样:从一个陌生的小站,前往另一个陌生的小站。有时惊慌失措,有时进退两难;不断坐错车,并一再下错车。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什么地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这是盲女孩儿的迷惘,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怅惘?我们不也如此吗?生命难测,我们就像盲女孩儿一样。不光在拥挤的地铁站,更是在繁忙的城市中、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一路走下去。也许会有苦涩、会有无奈、会有迷茫,但我们还是要执着地追寻着我们的光明。
我们克服恐惧、克服困难之后,得到的便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光明”——(我们总觉得它遥远,其实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脚下传来“沙沙”的声音,这是哪?一片薄物落在发间,取下抚抚脸庞。哦,这是一片叶子!两头尖尖的,好像已经失去了些水分。啊,我记得,我记得!这是金黄的落叶啊。谁说落叶只有腐朽,在我这里,闻到了扑鼻的香气。。。脚下软绵绵的,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粗壮的树干环绕着四周,阳光透过枝干,洒落在金黄的道路上,这里,一切都很温暖……(另一站)踏过硌脚的砂石路,我摸索着坐上一块大岩石。抬头嗅了嗅,风带来了咸咸的味道。“哗—噜——”是一个神情的声音,熟悉而又陌生。啊,我记得,我记得!这是海的酣息。谁说汹涌的海才有感悟,海那么大,有地方汹涌,就肯定有地方安详。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平静的海面上的波浪,都在缓缓的呼吸,看来大海在这里休憩。(下一站)我寻到草坪上的一棵树的荫蔽,头顶上有“啾啾”的声音,我抬头茫然的搜素,才想起这是鸟儿的鸣唱,这些小精灵惬意的飞来飞去。唱出了轻松愉悦的调调。(——form《地下铁》原文)
嗯,光明很近。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没有“坐错车”、因为不论哪一趟车都可以让我们到达前方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下错站”、因为每一个地方都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这样想想、我们就会变得闲适而从容。而我们又为何要追求光明呢?为的就是使自己保持舒畅的心情。乘车只是一个途径,若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担惊受怕、岂不是本末倒置吗?所以、不必墨守成规,没必要一定要达到最初想要达到的东西,但目标一定要有;光明无处不在,我们也许会在追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发掘到更好的东西……
如果可以的话,我梦想用我的心,点亮全世界的心。让他们知道,无论在哪,用心看到的才是真正的世界。(——form《地下铁》原文)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我敬佩这个盲女孩儿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她的乐观、坚强、执着将我心中柔软的部分轻轻唤起……只是命运给这个可怜的女孩儿加上了与她瘦小的身躯不符的枷锁,我的心也为此隐隐作痛……
自己决定自己的心情冷暖。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坏。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美丽人生,去找寻繁花盛开的花园,找寻那颗最甜美的红苹果,那片遗落的金叶子,找寻心中那隐约闪烁的光亮。
《地下铁》读后感(二):铁下铁通往一个梦
那个盲人小女孩的内心其实是很明亮的。不同的出口,有一个不同的世界。那些个世界都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梦。如果人生真的有这样一个地下铁,我走入不同的入口,出去是不是也有一个我想要的世界?
地下铁出口的世界是那样的美好,可惜小女孩却什么都看不见,这难道不是在说人生吗?美好总是在那里,不幸也总是在那里。区别在于此刻的风将你吹进了哪里。
一直很喜欢几米,他总是以一颗童话般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哲学家的心去思考人生。简单的画面,简洁的语言揭示出生命的真谛。
《地下铁》读后感(三):习惯
无数次的颓废和徘徊,
直到可以直接落在另一个人的肩膀......
习惯了一个人的夕阳.
虽然一个人的夕阳难免有点孤独和忧伤,
可是那火红的霞光却时常让人涌起莫名的感动.
那份热泪盈眶的心情直到有另一个人的分享......
习惯了一个人的想象
虽然一个人的想象难免不切实际
难免充满忧伤
但我仍坚持这样的想象
直到有个人走进我的梦想
习惯了一个人玩骰盅.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赌博?
和生命赌,我们注定就是个天生的输家.
这些其实我都不在乎.
最关心的是:
《地下铁》读后感(四):几米的浩劫
喜欢几米的画,喜欢《地下铁》。
还记得4年前那个盲人小女孩和分红大象给我带来的感动,但我今天才知道原来几米是在患癌症时画的这本漫画。
几米,原名廖福彬,1958年出生,天蝎座,吃素,已婚,有一个女儿。台湾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绘本画家。代表作有《向左走,向右走》、《听几米唱歌》、《月亮忘记了》、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地下铁》、《照相本子》和《1.2.3.木头人》等。
几米,个性害羞内向,不擅长用言语表达,但心思敏锐细腻,他用心认真的去感受着周遭的人与事,并藉由「绘画」传达他对大千世界的看法。在1995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改变了他的人生。37岁的他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几米像一尾困在玻璃缸里奄奄一息的小鱼,躺在荣总癌症病房。「每天看著别人被推出去,想著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在最痛苦的时候,是妻子和女儿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他挣扎着与病魔抵抗着。
死神终于暂时松开了他的魔爪,几米奇迹般获得了新生,几米又开始拾起了放弃了很久的画笔,开始画他的“小人”,以及那些关于“小人”们的故事。 在生病前,几米对笔下的“小人”并没有投入太多情感,他们只是自己赚钱谋生的工具。几米说那时的自己就像是一个脸色苍白、冷血无情的驯兽师,挥舞着皮鞭,日夜鞭打训练他们,期待他们表现出众,可以早日将他们推上表演的舞台,获取掌声,为主人赚钱。但生病的过程,使他对生命反思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他学会了更加感恩,将自己不断的融入到笔下的“小人”中,这时他们已成了一体。疾病曾残暴地攻击过他,但正是这场大病赐给他源源不绝的创作欲望。彭倩文形容,几米的作品“图像那么sweet,但文字却这么heavy。”形成一种不是童书,也不是漫画的独特风格。
我们好幸运,几米没有被带走,我们才有象《地下铁》这样的漫画可看。
《地下铁》读后感(五):世界是没有出口的迷宫
失明的小女孩,忘记了苹果的颜色
“苹果的颜色跟樱桃一样红吗?”
樱桃是红红的红,苹果是微微的红吧
嗯哼,我懂的,白马寺也没有白马…不过还是个寺…
“谁愿意为我在黄昏的窗边念一首诗?”
忽然觉得诗是这样的浪漫。那应该是一首不太长的也不太短的现代诗,映着夕阳的光,琅琅地念出,不拖沓,不矫情。
“会有人在地下铁的出口等我吗?”
这样的影像总在我眼前徘徊……
《地下铁》读后感(六):有人会在地铁的出口等我吗?
是我最爱的双子送的,但是有点吃惊呢,不过很喜欢
地下鐵之天使篇
我是一個天使,但是沒有人相信,因爲我不小心弄丟了自己的翅膀。
神說,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幫別人找回幸福,他就幫我找回翅膀。
於是,我成了地下鐵裏的普通的服務人員,在車站來去匆匆的人群中尋找那些也在不停尋找人們。
有時我在地鐵售票,常常會找錯錢幣,幾乎沒有人肯把多找的錢幣退回。除了那兩個善良的女生。
一個眼睛看不到卻步伐輕盈,我想知道她在心裏看到了怎樣的美麗,才可以有這樣的微笑。
另外一個常常在地鐵口傷心徘徊,我想知道在她的心裏究竟有著怎樣的悲傷,才可以有這樣憂愁的眼神。
我幫她們找到了那個叫做希望的出口。
然而,當他們坐在開向幸福的地鐵列車的時候,有沒有一個人會在地下鐵的出口等我?
《地下铁》读后感(七):颜色的声音,寻找理想的出口
地下铁的英文名字是“sounds of color” ——颜色的声音,轻飘飘的浮上天空,又沉甸甸的落下来。这几个英文字通过嘴尖轻轻的吐出来,就好像莲花绽放在清晨的薄暮中,美丽却又带着令人心疼的露珠,一语中的。这是盲人的世界,也是几米的世界,这是又寂寞又美好的世界。
只有达观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语言吧,一个内心充满色彩的人就算没有见过彩虹也会为它添上美丽的比喻:花朵是小婴儿睡着的呢喃;天空犹如海洋,晴天是平静的海浪拍击着海岸,阴天时海啸的狂呼号。试想一个连心都沉浸在黑暗中的让你,哪里还会有心情去想这些粉色的梦啊。
所以尽管几米是忧伤的,但也是乐观的。他可以用色彩描绘盛满哀痛的画面,这样的以乐景衬哀情就像古诗句所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更加叫人感到悲凉。我们都知道他患有癌症,但是他却在自己最灰暗的日子拿起了画笔,用嘴绚丽的颜色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想要以明快鲜活的色彩来鼓励自己,未来是充满着希望的,世界转个圈总会有转回来的时候,所以就乐观吧。很好,我们都在泪中笑了。
几米的画作是纯朴拙劣的美没有大片粉色的气球,黄色的星星,以及大眼睛的漂亮女孩,那些跳跃在纸上的人物真实而朴实,就像邻居家正在晾衣服的大妈,就像坐在电视机旁看韩剧的表姐。,就像楼下挖着鼻屎跟人打架的小男孩。就像这本书中画的小盲女。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唯一跟别人不同的就是在年幼的时候被天使带走了光明。我怜惜的看她在自己的世界游荡,“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的帘忘了掀开”,世间繁花似锦、人群熙攘,却用一道眼睑而将其阻挡。他们的世界不是我的,我只是在寻找自己的天堂。于是,一次次的从入口进入,从出口走出,穿梭在人群中。
繁华的都市,必定有所谓精英的存在,她们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阿玛尼小西装,踏着十厘米的高跟鞋,以2.5m/s的超人速度奔走在地铁站台。风一样的飘进来,护着昂贵的衣服,再风一样的飘走,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人羡艳他们的富足充实,但是却不是我的那杯茶。我们只是游荡在人生中的吟游诗人,唱着自己的歌。
我们都是盲人,只是我们盲的是心而已。真正的盲人寻找的是光明与色彩,而我们寻找的是理想与幸福。所以我们同样的进站出站。
同坐在一辆车上,但是有人知道目的地的站台,于是在到达时欢心鼓舞的奔下车去。而如我之辈,只能在每次停靠时抬脚去看看这站是不是我们的终点,失望、欣喜等等交错的感情充斥着这些人生的站台。我们还依然在慢慢寻觅,慢慢寻觅……
《地下铁》读后感(八):又寂寞又美好
那天下雨,湿淋淋地躲进路边一个书店.翻开<地下铁>.一页页,翻完.地面淌下一片水渍.雨突然停了.
“天使在地下铁入口跟我说再见的那一年,我渐渐看不见了。15岁生日的秋天早晨,窗外下着毛毛雨,我喂好我的猫,六点零五分,我走进地下铁。”
城市是个巨大蓬勃的森林.暗处生长着无数植物奔跑着安静的动物.男人女人有着不一样的气息和脾气.微风缓缓经过,带着颜色.从一个站口,到另一个站口.我的企鹅还保持着十五岁那年的表情,大狗低着头发出五颜六色的叫声.世界好空旷啊,初春丢失的卫兵小人还躺在冰凉潮湿的草地上.我走了好久,一只灰色兔子无声地跟着我,它有着敏锐得闪闪发光的耳朵.
我常常迷惑.路上行人喧哗,花店门口摆放的玫瑰偶尔会滚落下一粒晶莹的水珠,摔在地上,有紫色的光芒.我有一个绿色的本子,上面写很多的故事,有关心情的故事.我必须记下来,我怕有一天,有人会大声质问我,我要轻轻告诉他:我看不见,但是,我全部记得.另一天,风代我打开本子,里面的故事象蒲公英一样四处飞散.远方的人也可以读到我的故事,那黄昏站台上等车的人们.
quot;其实,我哪里也不想去。然而,会有人在地下铁的出口等我吗? 他会为我撑伞,紧握我的手,告诉我星星的方向,陪我走一段路。我总是忘记跟你说声谢谢! 谢谢你一直陪伴着我。"
我总忘记说谢谢.站在斑马线上,对面一头头大象慢慢地穿行而过.有一双温暖的手握住我的手,陪我走过气喘吁吁的象群.对我说再见,吐出橘红色的气息,消失在长满琥珀的房子里.地上印满了一个个咖啡色的脚印.我安心地延着脚印继续往前走.新买的鞋子一下下敲打地面,发出快乐的透明的光芒.
quot;如果可以让我重新凝视这世界,我最想看见的是什么?"
我走到了世界尽头.我感觉到阳光薄薄的暖,一小片一小片,金光闪闪.
你可以告诉我,世界是这样的吗?
那天,雨停了后,我走出书店,天空干净清爽.我不再是那个盲眼女孩,我看到这个清晰明亮的世界.梧桐树的掉下一枚金灿灿的叶子.是秋天的黄昏.吮吸过雨水的叶子,在<地下铁>里,它是幸福.只是它从来没有真实存在过.
你为什么会蹲在一棵寂寞的树下哭泣?他总想安慰你,可是太久的沉默让他忘记如何发声.你的忧伤满彻整个黄昏.只有一棵树在等你微笑.
《地下铁》读后感(九):还行啊
有两个片子叫这个名,一个是法国片,一个是香港片:
1. 地下铁 Subway (1985)
故事发生在巴黎地铁复杂而广阔的空间中。弗莱德抢了海伦娜丈夫的保险箱,逃到地铁中,由此结识了长期生活在地铁中的滑轮小子、鼓手无名氏等人。弗莱德找海伦娜要赎回文件的钱,海伦娜的丈夫手下一伙和警察都在追捕弗莱德。海伦娜在寻找弗莱德夺回文件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他,而越来越背叛自己的阶级和生活环境。弗莱德从小嗓子受伤不能唱歌,一直希望组成一个乐队。在地铁同伴的帮助下,弗莱德成功地组织起一只乐队,他还抢劫了运钞员,用抢来的钱争取了一次地铁演出的机会。在乐队“枪不杀人人杀人(gans don't kill people,peoples kill people)”的演唱声中,弗莱德倒在枪口之下,匆匆赶来的海伦娜只能含泪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吻了他。
2. 地下铁 Dei gwong tit (200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地下铁,通向一个叫做希望的出口;然后,为了爱,他们却在拥挤的车箱迷失方向,不断的坐错车,并一再下错车,常常迷路,常常失落,常常受伤。不过幸好,他们复原的快……
海约(杨千嬅饰)虽然是个盲女,却依然不停寻找着心中隐约的光亮,在跌跌撞撞之后,她明白,其实很多事情是不能强求的;乃强(梁朝伟饰)常常以为自己看得很清楚,却在眼睛盲了之后才发觉自己苦苦追求的东西原来就在自己身边;梅琳(董洁饰)流连于地下铁中等待那个人会紧握她的手,告诉他星星的方向,不过有人说美好的爱情童话只是欺骗自己的一种借口;而阿杰(张震饰)活在夜晚,却忘了白天,但是在夜晚狂欢的人群散去之后,谁又来温暖这寂寞的空间?无论是看不到还是看得到,他们总是努力寻找着希望深怕幸运就在身边,却被粗心错过;他们总是盼望,在车站来去匆匆的人群中,有一个人会在地下铁的出口等她或他。
于是,天使(范植伟饰)在冥冥之中给了他们爱的力量……
《地下铁》读后感(十):我们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吗?
昨晚深夜,洗了一个热水澡,坐在床上还是觉得毫无睡意。眼光瞄到书柜里的地下铁,毫无犹豫地拿了出来。
这绘本是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买的,曾在宿舍翻开过好多次,惊讶于里面奇妙的整幅整幅的彩图。那时看书是零碎的,喜欢翻到哪里就看哪里。可是昨晚,面对好多年没有翻开的这本书,我却有一种从头到尾细细读的感觉。
于是,在开篇的有着绚丽背景的那一页里,我读到了全篇的核心:
we're extremely fortunate
ot to know precisely
the kind of world we live in
正是因为眼无法看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如此奇妙。所有的看不到的“色彩”都能转化为声音、气息、触觉,就连每天都要乘坐的地铁,每一节车厢、每一个出口都变成了千变万化的童话世界。有天使、有马戏团的动物明星、有撑着伞耐心等候的企鹅先生。
眼睛能看的我们,什么时候对这个世界有过如此的热爱?对周遭一切的事物曾怀着赤子之心?从这个意义来看,15岁的盲女是幸运的。
而能看、能听、能闻、能说、能触摸的我们,真的确知我们所在的世界真实的面貌吗?
我曾觉得洞知一切的秘密是如此诱人,但是,或许无知的我们,才是更幸运的。
这个“世界”的面貌,只是我们内心丰富还是贫乏的投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