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金瓶梅》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金瓶梅》经典读后感10篇

  《金瓶梅》是一本由[明] 兰陵笑笑生 著 / 王汝梅 校注著作,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0元,页数:13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瓶梅》读后感(一):受够了豆瓣的用户体验

  似乎从五月一开始,豆瓣就开始抽风。点评会消失,看过的书会标注成为想看或在读,然后刷新页面后又消失。因为《金瓶梅》买的是电子书版,且豆瓣又搜不到同封面书籍,借以这本书的评论页面抒发一下观感。《金》的用词稍显粗糙,很多重复使用的形容词,没完没了出现了一次又一次。西门大官人的爱欲之旅,从阅女无数到开始玩小童子,可谓色中厉鬼。最后精尽而亡的掏干了身子,倒也死得其所。其后一家人衰落撂倒,反而比前面荣华富贵要更好看。有良师告诉我看《金》要选对出版社,也就是要看好本。我觉得这和看电影要不要看最终导演剪辑版一样,导演剪辑版也并非是最完美的,因为完美与否,要看东西的骨架是否真的漂亮。上好的牛肉,煎炒烹炸都是菜。劣等肉,让食神来做,也是劣等肉。《金》与题材相关的《水浒》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兰陵笑笑生倒是能写,一个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段子,能展开这么长,也算是个用功的写手了。不比写网文日更一万字的兄弟们差,关键前者还总是写片汤话,至少兰陵笑笑生能有个淫器包儿。不容易了。豆瓣我也就忍了。

  2014年5月29日

  《金瓶梅》读后感(二):李瓶儿之死

  毫无疑问,李瓶儿的死是直接由潘金莲造成的。

  李瓶儿嫁给西门庆以后,转了性子,直为中国传统妇女典范,相夫教子,善待下人,宽和忍让……当然,也正是这些所谓美德,害死了她。

  李瓶儿是西门庆六个妻妾中唯一一个生子的,自然得到西门庆最大的关注,这直接引起了潘金莲的嫉恨。先是说李瓶儿怀孕的日子不对,明明是八月才进门,却像是坐的六月的胎。西门庆却毫不在意这些,依旧日日往李瓶儿房里去。待到官哥生下来,西门庆又加官进爵,更是抬举李瓶儿。这一切潘金莲看在眼里,更加怀恨在心。

  先是32回,潘金莲听见官哥哭,便从奶妈如意儿那强行抱了去,“一茎把孩儿举得高高的”,官哥当天便受了惊。

  52回,李瓶儿因被月娘叫去,竟潘金莲看孩子,而潘金莲却只记挂着藏在洞中的陈敬济,哪里管孩子,官哥便又被黑猫吓住了。

  55回,西门庆祭祖,李瓶儿再三担心官哥被风吹着,将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谁知被潘金莲逮着机会,当着丫鬟的面毫无顾忌地将孩子的袄子解了,官哥当晚就着了风寒

  ……

  潘金莲这些作为,李瓶儿当然都知道,却只是一味忍让,为了让官哥少被折腾,西门庆去一回,便将他赶到潘金莲屋里一会回。但终究未逃出算计,至59回,一直在病中的官哥又被潘金莲养的白猫抓伤受惊。原来潘金莲常用红布裹了生肉训练白猫,那日官哥恰穿了红色衣服,便被猫惊住。当晚官哥就发烧吐奶。

  夜里,李瓶儿好不容易将官哥哄睡了,潘金莲只在自己院中打骂秋菊,打得秋菊嗷嗷作响。那边李瓶儿便让人去劝了几次,说官哥睡了,让潘金莲别再打了。可潘金莲哪里听,打骂得更狠了。官哥被吵醒,病情更加严重,不几日便死去。

  这一切,李瓶儿至死只是敢怒不敢言,连西门庆问她,也只是不言语。只是在死前对怀孕的月娘哭泣:“娘到明日好生看养着,与他爹做个根蒂儿,休要似奴粗心,吃人暗算了。”

  李瓶儿死后,潘金莲也还觉得不解恨,想要给李瓶儿穿红鞋。当时的风俗,给死人穿红鞋,是教人跳火坑。直到月娘劝阻才罢了。

  月娘毫无疑问有着当家主母的气度,对西门庆一次次娶进门的小妾也都善待,极力维持着众人和睦。可这一切,终究只是建立在自己有着高高在上不可动摇的当家主母的地位之上。李瓶儿生子,显然威胁到了月娘的地位。

  这一点,在李瓶儿死后,体现得十分明显

  按说家中的一个妾死了,一应丧仪应为月娘这个当家主母操办,可西门庆完全忽略了月娘的存在,亲手操办李瓶儿的丧事,月娘连插句话的机会都不曾有。西门庆让温秀才给李瓶儿写孝帖,让写“荆妇奄逝”,全以正妻待之,直到应伯爵劝了一回,说“见有如今吴家嫂子在正室,如何使得?这一出去,不被人议论!就是吴大哥,心内也不自在。”这才作罢。

  西门庆对李瓶儿之死而表现出的完全非理性悲痛,也令吴月娘多次不耐烦

  先是西门庆抱着李瓶儿的尸体脸贴脸地大哭,吴月娘便不耐烦了。书中是这样写的:

  gt;“月娘见西门庆磕伏在他身上,挝脸儿那等哭,只叫:‘天杀了我西门庆了!姐姐你在我家三年光景,一日好日子没过,都是我坑陷了你了!‘月娘听了,心中就有些不耐烦了,说道:‘你看韶刀!哭两声儿,丢开手罢了。一个死人身上,也没个忌讳,就脸挝着脸儿哭,倘或口里恶气扑着你是的!他没过好日子,谁过好日子来?各人寿数到了,谁留的住他!那个不打这条路儿来?’”

  自己的丈夫说妾没过好日子,在外人看来,自是说是她这个主母的不周与不贤。

  而后月娘又在人后抱怨了一遍:

  gt;“热突突死了,怎么不疼?你就疼,也还放在心里,那里就这般显出来?人也死了,不管那有恶气没恶气,就口挝着口那等叫唤,不知甚么张致。他可可儿来三年没过一日好日子,镇日教他挑水挨磨来?”

  后来西门庆嫌孝绢不好,要玳安“换六钱一匹的破孝。”月娘又道:“论起来,五钱的也罢,又巴巴儿换去!”

  西门庆在李瓶儿棺前只是哭,不吃不喝也不睡,月娘又不耐道:“你看恁劳叨!死也死了,你没的哭的他活?只顾扯长绊儿哭起来了。三两夜没睡,头也没梳,脸也没洗,乱了恁五更……”

  ……

  月娘平日里都宽大度,前60回并不见月娘说过几句重话,却在李瓶儿死后这短短两回中,出如此多的不忿之语,可见西门庆在李瓶儿死后流露出的感情,是吴月娘不曾想象更不曾体会过的深重。

  西门庆也是对外说李瓶儿:“不瞒老先生说,家中虽有几房,只是这个房下,极与学生契合。”

  西门庆平日去月娘房中,不过是收银子或者取银子,而在李瓶儿房中,都是怎样的?

  gt;“且说西门庆约一更时分,从夏提刑家吃了酒归来。一路天气阴晦,空中半雨半雪下来,落在衣服上都化了。不免打马来家,小厮打着灯笼,就不到后边,迳往李瓶儿房来。李瓶儿迎着,一面替他拂去身上雪霰,接了衣服。止穿绫敞衣,坐在床上,就问:‘哥儿睡了不曾?’瓶儿道:‘小官儿顽了这回,方睡下了。’迎春拿茶来吃了。李瓶儿问,‘今夜吃酒来的早?’西门庆道:‘夏龙溪因我前日送了他那匹马,今日为我费心,治了一席酒请我,又叫了两个小优儿。和他坐了这一回,见天气下雪,来家早些。’李瓶儿道:‘你吃酒,叫丫头筛酒来你吃。大雪里来家,只怕冷哩。’西门庆道:‘还有那葡萄酒,你筛来我吃。今日他家吃的是造的菊花酒,我嫌他香淆气的,我没大好生吃。’于是迎春放下桌儿,就是几碟嗄饭、细巧果菜之类。李瓶儿拿杌儿在旁边坐下。桌下放着一架小火盆儿。”

  西门庆去给蔡太师拜寿归来:

  gt;因问李瓶儿:“孩子这几时好么?你身子吃的任医官药,有些应验么?我虽则往东京,一心只吊不下家里。”李瓶儿道:“孩子也没甚事,我身子吃药后,略觉好些。”

  西门庆“一心只吊不下家里”,实则是吊心不下李瓶儿罢了,只是当着月娘其他妻妾的面,未能指明。

  这些家常夫妻的寒暄与问候,是平常,更是恩爱与相守。这些,是吴月娘不曾体会过的。所以,即便李瓶儿在时,月娘虽表现得那般大度与周到,实则早已对她存有很深的心结,潘金莲对李瓶儿使的种种阴毒手段,她常常事不关己听之任之,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即便当着他人的面,也只是说潘金莲两句,从未采取措施去制止。

  39回,西门庆道观给官哥请来道衣,月娘便要李瓶儿抱官哥试穿与众人瞧,李瓶儿道:“他才睡下,又抱他出来?”金莲道:“不妨事,你揉醒他。”好好睡的还不到一岁的小儿,又刚病好,金莲让去揉醒他,只为了满足众人的好奇心,而吴月娘却未阻止,完全是乐见其成的态度。

  51回,潘金莲当众在月娘面前说李瓶儿的坏话:“李瓶儿背地好不说姐姐哩!说姐姐会那等虔婆势,乔坐衙……”月娘听了,问也不问,直接骂将起来,“我还把他当好人看成,原来知人知面不知心,那里看人去?干净是个绵里针、肉里刺的货……”

  潘金莲平日的舌根子碎嘴是出了名的,月娘也不止一次跟人说过,可是这次听到潘金莲说李瓶儿的坏话,却立刻骂将起来,难道月娘不知道潘金莲在嚼舌头吗?

  她当然知道。

  没过多久,西门大姐和吴大妗子各为李瓶儿说了句好话,月娘立刻道:“想必两个有些小节不足,哄不动汉子,走来后边,没的拿我垫舌根。我这里还多着个影儿哩!”可知月娘心里是十分清楚的,那时她不过是顺着潘金莲的话来释怨罢了。也枉李瓶儿死前还为月娘着想,要她小心潘金莲,保护好孩子

  吴月娘像极了《红楼梦》中的王夫人

  西门庆死后,月娘想到李瓶儿的话,直接将潘金莲发卖了。之后潘金莲死在武松手中,也算是因果报应了。

  :李瓶儿在嫁给西门庆前后,性格差距很大。她攀上西门庆以后,在自己丈夫花子虚还在世时,便挪了好些财产给西门庆,花子虚病重,李瓶儿也不请医医治,活活将花子虚熬死。后来西门庆摊上官司,在约好娶李瓶儿的日子里,他只是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李瓶儿等不过,便嫁给蒋竹山,却又对蒋处处嫌弃,又打又骂,直到最后将他扫地出门。

  这便是李瓶儿嫁给西门庆之前的作为。

  至于为何嫁给西门庆后,就完全变了那般忍让谦和的性子?也许她对西门庆是真爱。也或许,只是作者有意避免重复塑造人物形象

  西门庆的几房妾中,孙雪娥始终不能摆脱她原来奴婢的身份,李娇儿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孟玉楼嫁给西门庆后,成了衬托潘金莲的存在,处处有她的身影,却处处不曾让人注意

  毫无疑问潘金莲是性格最鲜明的,淫荡、善妒、碎嘴、处处小聪明……春梅也是个狠辣的,这都跟之前的李瓶儿有相似之处。

  李瓶儿来到西门庆家,如依旧是前期的性格,便有了人物形象的重合,都不鲜明了。

  《金瓶梅》读后感(三):真的需要阅历来读

  大二的时候专门去学校图书馆去找,但是也看到翻烂的不成样的残本,页面已经泛黄的几近一碰就碎的地步。而且图书馆也没有新进新书,貌似有刊本的记录,但是却在分校区已经在其他学院图书馆。退而找电子档,看了1/4之一,实在是看的累而不懂,感觉絮絮叨叨的在讲述,但是又不知其所云为何,意在何处,真的是阅历较浅,还有应该就是它和《红楼梦》应有相似之处,前文都是铺陈伏笔吧,不免枯燥。前些时日机缘之下看起了《秋水堂论金瓶梅》,看到田晓菲的逐字解读,对该书的兴趣点又重新点燃,但苦于找不到 绣像本 ,甚为忧桑。尤其想看《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全本),不知是否哪里有卖,或者网络资源也是很好的。

  《金瓶梅》读后感(四):没有救赎的世界……

  作为一部活的历史百科全书,金的信息丰富了。金瓶梅吸引我的,是因为它给我一种真实的历史感,将活的历史呈现在我面前——让我们知道五百年前的祖先是怎么生活的。作者此刻正在天堂偷笑:他写的故事,今天仍在中国上演,只是更可怕了。

  说说金里面两个家庭的故事。

  金瓶梅中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家庭,是作为武大一家对比,武大一家的构成是这样的:武大,武松,潘金莲,迎儿。 另一个家庭的构成是:韩大,韩二,王六儿,韩爱姐――完全一样的家庭结构。这两个家庭也都面临着西门庆的挑战。 武大的媳妇儿小潘,和西门勾搭上后,武大因捉奸而死,继后武二杀死小潘,自己上了梁山,迎儿的命运不知,但从金的情节推测,在那样一个时代,不是流落风尘,就是卖身为奴。

  再看另一个家庭的故事,韩大是西门手下的一个伙计,他媳妇儿王六儿(小潘在娘家小名是潘六儿),他媳妇儿王六儿与韩二两个勾搭上了,被管闲事的含抓个现行,弄到官府,结果西门庆应韩大的请求把二人放了--这个按明律是要绞或者斩的。 王六儿与韩二的故事折射了小潘与武松的故事。接着,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西门大官人看上了王六儿,两个人又以“好”上了...

  韩大是怎么知道这事的呢? 老婆如此这般,把西门庆勾搭之事,告诉一遍,“自从你去了,来行走了三四遭,才使四两银子买了这个丫头。但来一遭,带一二两银子来。第二的不知高低,气不愤走来这里放水。被他撞见了,拿到衙门里,打了个臭死,至今再不敢来了。大官人见不方便,许了要替我每大街上买一所房子,叫咱搬到那里住去。”韩国道:“嗔道他头里不受这银子,教我拿回来休要花了,原来就是这些话了。”妇人道:“这不是有了五十两银子,他到明日,一定与咱多添几两银子,看所好房儿。也是我输了身一场,且落他些好供给穿戴。”韩道国道:“等我明日往铺子里去了,他若来时,你只推我不知道,休要怠慢了他,凡事奉承他些儿。如今好容易赚钱,怎么赶的这个道路!”老婆笑道:“贼强人,倒路死的!你到会吃自在饭儿,你还不知老娘怎样受苦哩!”两个又笑了一回,打发他吃了晚饭,夫妻收拾歇下。”

  韩大与武大对自己老婆的“好事”的反应差异非常大,武大知道了是去捉奸,但这不能说明武大更有道德,相反,这说明武大更无耻。 在小说开始的时候,写小潘被张大户嫁给武大时, 两个还是时常在一起,武大看到了,总是知趣地让开,因为张是给了他钱的。 而西门这次不一样,武大没有利益分享,所以才会前去捉奸,如果西门象张大户一样付了费,会不会享受VIP待遇,真的难说。 至少作者透露了一点信息:武大捉奸被打后,在病床上,要求小潘好好伺候自己,就保她没事。。。。武大实在是个只顾眼前利益,不大在意“道德”的人。

  继续韩大一家的故事,长话短说,王六儿与西门好后,财源滚滚,西门给了钱,还送了房子。在西门死后,王六儿前去吊唁,受了西门大老婆吴月娘的羞辱,待韩大出差归来,王六儿让韩大拐了西门的二千两银子,约合今天六十万元,跑了。如果关于这神奇一家的故事到此结束,我们就不会说金瓶梅是一部比红楼更有挑战性的书了,作者还不愿意放过对读者道德与心理底线的挑战。在金瓶梅故事中各位人物风流云散后,金兵南下,王六儿一家逃跑,韩大正常死亡,王六儿终于和韩二名正言顺地生活在了一起。

  韩大的女儿,爱姐,这个神奇家庭的人物,肯定不会平凡。她先是由西门作主嫁给了蔡京(西门的政治靠山同,干爹)管家,后来金兵南下,她逃难后爱上了西门的女婿陈敬济,陈死后,她刺瞎双眼出了家。

  在这两个家庭的故事与命运对比中,我怀疑作者对道德拷问的兴趣已远远超过对现实和真实的关心,作者在作品中精心设计了象纳博科夫式的对读者的戏弄,一次又一次挑战我们的心理底线,已无法让我们去区分一个社会真实的黑暗还是作者及人物心灵的黑暗—或者说,心灵的黑暗是隐藏的,而作者用他的文字揭示出来。然而我们已无法来向作者追问他的内心想法,我们唯一可以感受到的是作者内心的痛与无奈,当他让潘金莲的鲜血淋漓流淌时,当他让西门庆在梦中一次次与李瓶儿相会时,当他让李瓶儿送完官哥的灵回来看到官哥的玩具时,当他自己都无法忍受地说“武二真狠也“时,他的面容一定是沉痛的—当一切生命都成为欲望的奴隶,罪成为生命唯一的装饰,希望就只是梦想。

  我怀疑作者是戏弄读者,但他的戏弄,是建立在金瓶梅一贯的“欲望-死亡”逻辑基础之上的。金要写的,就是人是欲望的奴隶,为了奴隶,什么都敢做,也愿意作。那既然如此,作者就写一个王六儿的故事出来证明。

  如此,人与动物有何不同? 问得好。但作者关心的不是这个,他关心的是希望在哪里?然而作者否定了希望,在金中,你是看不到一点希望的。作者对人性本身不抱任何希望。金的世界没有留下宗教意义上的救赎的可能,作者的笔已封杀了一切来自人本身的拯救的可能。在金的主要人物中,没有一个可称之为经过考验后,可称之为好人的人,这就是我认为作者否定了儒家圣人和人性善的观念。而又关上了佛教这人宗教大门的原因。在金的世界里,只有因果,没有报应,因果是遵循每一个人的生命逻辑推进的,不是根据超自然法则运转的。因此,作者的世界里,是没有神存在的可能的,而有神的拯救,人性又只是欲望的奴隶,这本书,只能越读越让心灵悲凉。

  《金瓶梅》读后感(五):删得较多,不过我有WORD打印的补遗

  这是我自己用word文档打印出来的此套书的补遗,也即该书的删节部分,页数和行数各各相对照;繁体竖排,批注红字。因为是word文件打印的,所以很清晰,且是双色印出。 -----请和此书配套使用: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上下册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5元邮资,寄挂号信。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4601445460

  《金瓶梅》读后感(六):金瓶无梅终究雌货寿夭

  一读《金瓶梅》

  *《红楼梦》如香茗,《金瓶梅》似烈酒。《金》心细如丝、手法妙极。开篇不久写王婆,让我深深折服。

  *热结兄弟,被激无奈,“慷慨”请客,酒肉落肚、宴请事毕。众兄弟八仙过海,各找牵羊之道,顺回出去的银钱。一人如此,尚可忍俊;人人如此,真是可爱可笑可鄙之极的热结兄弟。(话外音:捧着你西门庆结兄弟,本来就该你化银子,怎可让我破费?!)

  *《金瓶梅》--满满的负能量。

  *红楼有梦女儿命薄,金瓶无梅雌货寿夭。

  西门嗜性胜命,作恶大多源于此。但其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作恶亦为善。其有情有义处,世人未必赶得上。

  瓶儿在嫁与西门之前是何等薄情、狠毒,嫁与西门后则一味地贤良、忍让。是情得其所?是顺意得宠?是母性使然?总觉得换了个人似的,不是一个味儿。不如金莲一味地好强、刁钻、歹毒。

  金莲是光明磊落的恶人。作者着笔用力甚于瓶儿。金莲乃生机勃勃之人,终其一生都在“争”。她不服武大为夫,不服瓶儿受宠,不服别人得子......于是不择手段地争,毫无善恶地争,只是越争越不堪,终于丧命。奈何没个好境遇,让她争得个积极向上。金莲生时生猛,死得亦生猛;生时像动物,死时亦像动物(替金莲语:你缠住了我的足,缠住了我的命,又缠住了我什么?)

  春梅乃有志之人,与金莲一类,其格局却比金莲大。不垂别泪便是一明证。大凡有志之人自制也。不料春梅竟死得如此无志向,无自制。后半截春梅配不上前半截春梅。

  吴月娘盗财不偷汉,金瓶梅偷汉不盗财。奸伪之月娘得善终,真恶之金瓶梅皆不得好死。偷汉盗财有甚差别,作者偏心如此。

  全书两人写得最妙。金莲与王婆。怪不得两人能留名百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金瓶梅》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