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青之炎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3-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青之炎读后感精选10篇

  《青之炎》是一本由貴志祐介著作,台灣角川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80,页数:2003-11-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之炎》读后感(一):熄灭的火焰

  该怎么说呢,秀一和我同样的年纪,为了家庭,为了袒护自己心爱的家人,送上了自己的未来,这同时送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只是一个善良普通孩子。他也只不过是单纯的为了家人的幸福而踏入黑暗

  我不能说他是理智的,但也不能说他是不理智的。

  假设如果这一切正如结尾秀一所猜想那样,曾根因为癌症死去,一家人就又和睦相处

  那秀一也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未来吧,纪子,“大门”以及秀一的所有朋友也会和秀一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吧。

  那又将是怎样一个未来呢。

  同样,拓也是不是心里还有那份儿时的记忆以及情感呢,是不是也只是对秀一恶作剧呢,我无从得知,但是。只是秀一心里一直承认吧,只是不得已

  时常想起一个阳光普照的清晨起秀一一家三口,温馨的吃着土司,喝着牛奶咖啡,遥香时不时“哼”一声向哥哥撒娇。友子不停的督促遥香上学要迟到了。而秀一在想纪子是不是也在想着自己呢,多么温馨的一个家庭啊。

  回到学校,对面的纪子依然持续每天的早安,“盖茨”依旧和秀一交易,“大门”还是老样子沉稳和蔼,一切都和之前一样

  时间的齿轮依旧照着自己的顺序不停的运转,

  只是再也找不到这种感觉了,再见了,栉森这个家,永别了纪子,再见了那些朋友,再见了我的记忆,我永远的记忆。

  我喜欢东西

  越野车

  骑在越野车上看到的世界

  妈妈煮的菜,遥香生气的脸

  大门差劲的画,笈川的笑话

  纪子的裸体素描,说梦话的狗,波本威士忌哈伯101

  唱国语歌的王菲,齐达内的控球,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汤姆威兹的歌声

  烤的焦焦的培根,没有洞的甜甜圈,吃了不会头痛的刨冰

  海龟下的蛋,不吵人的蝉鸣,彩色的熊猫,没有底的口袋

  无痛的针头,不能再用的牙刷刷毛

  永远不会变红的绿灯(这一段是电影里面的)

  让我像渡海而来的风一样也在此处停留吧,卡车已经极速划过公路

  天空万里无云,一片碧绿。迎面吹来舒畅海风

  《青之炎》读后感(二):孤独的海鸟

  秀一沿着海岸线,奋力踏着变速车,海风把白色的校服都吹得鼓起来。

  微阴的天色潮湿天气,放置久了的没装裱好的油画都要开始起皱。

  原本应该明亮的东西,被硬生生涂抹上灰暗的颜色,就显得残酷起来。聪明敏感,乖戾,自负的秀一,当他一个人吹着海风踏着变速车的时候,在房间面对着各种犯罪工具的时候,更要接近真实的自我。

  十七岁的少年,当自己的变速车被别人叫错成为自行车的时候,会十分在意。在拥有着许多朋友的课室里,有上课时会偷偷注意的人。本来是每天可以吃着妈妈的饭菜,和妹妹饭桌上打打闹闹的年纪,本来是可以每天骑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组装变速车去学校,然后再在素描室画下自己喜欢的东西,再跟纪子聊一些无关痛痒话题的年纪。可是却被曾根的出现破坏了原本的美好。所谓的继父,是一个会给母亲和妹妹带来危险陌生人。曾根的重新出现,让秀一和母亲妹妹一直提心吊胆生活温馨不再,于是他决定一个人承担起这个责任,隐忍住愤怒,用自己的方法保护他爱着的妈妈和妹妹。怎么让这个讨厌的人消失呢?怎么样让他不再影响我们的生活?自恃聪明的少年制定了一个完美的杀人计划。他成功了,可是他又失败了。

  据说,有一种射线,会放射出蓝色的光,这种放射现象被认为很危险,但是在自然界甚至人体都会发生,发出巨大能量。这样的辐射常常让人恐惧。而当秀一脑里闪耀着的蓝色火焰时,决定杀掉继父时,他是否感受到了这份恐惧呢?

  他向往温馨的生活,却在追求过程中断送了平凡生活温馨下去的可能。他明明知道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却在最后逼着自己用了最极端方式。面对自己讨厌的人,我们都希望他能够消失。但当我们用毁灭式的方式让他消失,又不可能不后悔。杀了继父,为了抹去证据,他又杀掉了威胁自己的朋友,完美犯罪的快感大概也只是在一瞬间,陷入死循环,然后困住自己,终究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责任。最后,秀一和自己最爱的变速越野车,转了个弯,往疾驰的卡车飞奔过去。

  “自己有如渡海而来的风,现在终于抵达旅程的终站。做下了这决定后,也难怪连脚都开始瘫软了。但支撑着自己继续完成目的意志,是脑里闪耀着的蓝色火焰。”

  其实是先看了电影版才忍不住找出书出来看。而书的描写则更为细腻。电影版的《青之炎》影片片尾的时候,Pink Floyd 乐队的《The post war dream》适时响起,在“should we shout should we scream”的呼喊下,画面镜头转到了阴暗天色里孤独的海鸟上,画面渐暗,海鸟亦飞向远方。

  当过大的海风偏移了海鸟飞行的方向,当青色的火焰燃烧起来,我看见飞快骑着变速车的秀一坚定眼神。始终心疼着,但依旧不忍心责备。

  《青之炎》读后感(三):翻了所有人的评论发现居然没一个人提到那个继父?

  一整本书翻到结尾确认说继父果然是有了癌症本身来说并不意外,但随后疑问接踵而来-----------------既然真的是得癌又是亲爹想最后看女儿一眼特么谁告诉我这个爹为毛还是要用人形象破坏最后那一点家庭温情?啊?合乎常理吗?有半点像是个得了绝症想跟女儿重归与好的父亲样?如果这继父最后已改过自信的样子回来正常普通的探望女儿,那么所有杯具根本不会发生。这个设定给了秀一一个犯罪动机但最后的得癌却又像是故意为了反转设定的:恭喜主角作者耍了,原本你不用犯罪的,但最后事实证实你SB了,作者我考虑到影响问题为了让你杀人不是那么正当化故意弄个借口“罪有应得”,你浪费了宝贵一生……至少我是主角我会这么想。

  总之这个父亲的行为虽然符合那种看烂了的人渣父亲形象但我要说他的行为太过违背正常人逻辑所以哪怕是俗套的发展我都直接出戏只当成纯粹的犯罪小说看了,至于什么社会影响反思我是真没有,借用以前看过的书评来说就是各角色都照着作者自己安排命运再进行无力违抗而已,小说毕竟只是小说。

  另外书里头貌似也有些地方细节略违和,比如怎么打开颜料后半部分又完美的封装好是个问题,说实话真的不是那么好封的,厂家应该有专门的封口机,但是普通人就算完美的撬开想要封回去不漏颜料很难很难把。然后就是颜料口为了防泄露也是封装的,第一次使用要用针或者尖锐物体戳破管口那层封装的金属才能倒出颜料,女主完全没用过的话说明封口动都没动过,那应该是发现颜料被掉包的第一原因结果女主却是因为边上漏出的颜料才发现掉包,这段怎么读都很违和,其他还有很多地方也不细数了。

  总之志贵老师的文笔好是毋庸置疑的,惯例的科普各方面知识依然是照旧的。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对于秀一的心理描述,即使是第三方人称也无法妨碍媲美第一人称代入感般的细腻描写,读者仿佛跟秀一心情同步了一般跟着剧情跌宕起伏。但优点也仅止于此了,再好的文笔再流畅的行文也无法缓解整个故事的俗套发展以及生硬的部分,于是最后部分还是匆匆翻了过去拉到结尾看到主角不出意外的自杀结束,我想这本还是跟天使的呢喃一样读完以后风过不留痕。

  《青之炎》读后感(四):17岁那年的ml~

  17岁的栉森秀一,原本和母亲及妹妹过著平静的生活。某一天,母亲再婚而又离婚对象曾根出现在他们面前,并大摇大摆地住进了家中,三个人的生活步调就此被打乱。面对旁若无人、素行不良的曾根,秀一开始担心母亲及妹妹的安危,并对曾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杀意。秀一开始在网路上收集资讯,拟定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杀人计划……为了掩盖罪行,少年还杀死抓住他把柄的朋友,于是越陷越深……

  这基本就是本书的主线索了,总的来说,本书无论是从诡计层面还是情节或者社会意义层面都不让我觉得多精彩!不过后文中对于男主和纪子那一大段ml的描述倒是让人佩服啊,要是在内地出版应该会有删减吧~~想到自己16岁那年也和自己的女友共处过书中那样的情景啊,可惜自己当年太单纯太怂啊,妈的女孩子都把你带到父母不在的家中去了啊!!!哈哈……扯远了!

  md,今天应该下注雷霆的!1.86的赔率就这么从手指缝溜走了啊~~~

  《青之炎》读后感(五):少年的战斗

  开始追貴志祐介的书主要是喜欢他相当真实精准恶心场面描绘。比如看《天使的呢喃》时我反复看了很多遍大群被感染的人围在一起死掉的部分。《深红色的迷宫》印象深刻的却是在土窑里被烤熟吃掉的女人。不是特意渲染气氛,而是老老实实把看到的情形写下来的感觉。

  《青之炎》却完全不同。虽说这部都在研究如何杀人,如何掩饰罪行,但仍然有种清新扑面而来。与其说是推理小说,不如称为青春小说更为贴切,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非常之成功。这是我对貴志祐介认知转折点。再后来看的《第13个人格Isola》、《黑暗之家》、《玻璃之槌》都可以说逐渐补完了这个风格多变的作家给人的印象。但最喜欢的是这部《青之炎》。

  主角少年钻进了黑暗的死胡同。我记得以前看过一段话,大意是:年轻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有些事非做不可以致钻进牛角尖,但时过境迁后回想其实也没有什么。看这少年内心挣扎,我就忍不住想起自己十几岁时的样子。

  本来是痛恨前继父的,一旦越过了杀人之门,就成了与警察为敌(自绝于人民?)。精心设计的诡计终于还是露出破绽。(这个诡计是看着各种参考书设计出来的,对少年来说已经做得很好了。《邻人的犯罪》中有个故事,有人来摆脱推理小说家提供一个完美的自杀方案,小说家的回答是:任何写推理小说的作家,总是在慎重考虑如何铺陈情节,使犯人在某处露出破绽犯罪失败。所以,有什么可说的?作者不肯放过他呀!又不是伊坂幸太郎。)为了掩盖罪行,少年只能杀死抓住他把柄的朋友,于是越陷越深。

  终于打垮少年的残酷真相应该是:前继父其实已病入膏肓活不了多久,而且他可能是同母异父妹妹的亲生父亲。如果是我,可能当时就崩溃,承认犯罪了。少年还是撑住了,最后选择了可以解释为意外的方式自杀。从头到尾,他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内心太坚强独立,设计杀人时冷静得可以说是冷血。如果他肯向别人(妈妈,小女友)倾吐一下寻求一些帮助,事情也都不至于走到这种地步。我对少年的感觉始终是又怜又爱。

  《青之炎》读后感(六):独行侠

  秀一相当的聪明,是优等生,热爱运动,心理素质强尤其是自制力方面,动手能力也不赖,个人觉得是相当有魅力的少年。

  设计杀人,研究方法,类比试验,然后付诸行动.........为了扛起责任,不连累家人,最后的路上还要做“介于不是一目了然的自杀,而是介于自杀与意外的状况之间”的计算,冷静到对自己也绝不手软,什么都自己来了,绝不假手他人。

  本书里如何设计杀人用了相当的篇幅,看得人有点枯燥坚持看下去就觉得不会那么简单吧,计划总是会有漏洞的,而警察其实很厉害不好对付。

  越接近最后的部分,越是觉得可惜觉得伤感。与其说是计划出纰漏了,不如说是命运弄人(人渣其实是已经晚期癌症了啊),也不如说是年轻气盛,自以为可以完美犯罪强制终结恶人,靠自己可以为家人为自己换来平静幸福。

  书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秀一骑着变速自行车如风般疾驰在景色优美的通学路上,那拍浪的海岸那微阴的天气那时劲时缓的风,包围着如独行侠般的少年,一去不回 ...................

  《青之炎》读后感(七):谁来帮忙解答一下?

  这货不是推理,这货不是推理,是犯罪的心理和十七岁的美好又残忍年华

  但是有很多地方不懂,有看懂的帮忙解释一下。

  其一,秀一从K网买来的氨基氰拿来干嘛的?是确保曾根喝了以后睡觉吗?但这是帮忙消除体内的乙醛的解酒药,喝多了会睡着吗?

  其二,血压计是来看曾根是否有血压?这是什么意思?是检测曾根喝了(假的)氨基酸死掉了没还是通电之前需要保证有血压?

  其三,他杀曾根的时候是怎么送进针灸的针的? 先用左手拿针管,把针柄送进针管,但接着又把针管从针里取出,用右手把针送进皮肤(P127),针管是用来干嘛的?没看懂。

  其四,银牙套膨胀会脱落吗?膨胀以后不是会变得更紧更牢固吗?

  哎,杀人都是其次了,秀一杀人以后的心理变化才是让读者更纠结的部分。现在每次骑自行车的时候,就用想到秀一弓着上身骑车,像那只老虎一样奔向曾根。老虎没有把他的朋友吃掉,但是变成老虎的秀一却把他的朋友吃掉了。像大门多好啊,把自己的愤怒克制在心理,而这样的愤怒,却把秀一燃得遍体鳞伤,最后把自己的燃烧成了灰烬,也给自己爱的、原本想要保护的人留下的伤痛。

  比起杀人,杀人以后的紧张生活才是更加的恐惧吧。每天要害怕是否警笛在远处响起正向这边驶来,是否警察跟他提到任何他忽略了的细节,是否有人看到了他的所作所为又来威胁他。这样的天空,阴霾的恐怖。

  纪子啊,秀一为什么始终拒绝承认对她的爱呢,因为留不下的,给不了的,所以就不要开始就给希望吗。十七岁,就是这样浪漫爱情滋生发芽又灿烂的季节。

  可是,秀一,我心疼你啊。

  《青之炎》读后感(八):泣血的青色火焰

  如果有一天,一个和母亲离了婚的男人,厚颜无耻地住到你温馨和睦的家里,并时不时地以威胁你的生命为理由来勒索钱财,甚至还对你十四岁的妹妹心存邪念,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你是否会因为少年法的庇护燃起愤怒的青色火焰,向他举起惩罚的屠刀?毋庸置疑,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没有过“让这个人渣去死吧”的想法,但敢真正动手“强制终结”其生命的,却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但小说中的秀一,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却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正义”的使命。

  这种私底下用钱才能让他同意离婚的社会败类又一次出现在这个原本已经度过了十几年稳定生活的家庭面前时,已经长大的秀一感受到了强大的危机感,那不仅仅是因为他会对母亲与妹妹造成危险,更重要的是由于即将成年的男人秀一受到了另外一个比他更强壮的同性带来的威胁与挑战。只不过,男人的自尊在这里表现得没有想要保护家人的欲望明显,也正是因此,仍显稚嫩的秀一抛弃了正面解决问题的机会,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他开始身体力行地尝试起各种各样的杀人方法,最后终于找到一个接近于完美犯罪的方案,人渣因此丧生,却看起来像极为自然的暴毙而亡。就在秀一以为得脱时,曾是儿时玩伴的拓也却找上门来,以他亲眼目睹秀一杀人过程的理由敲诈巨款,于是拓也也不得不被秀一无奈地进行“强制终结”,被送往那个世界。然而,本以为计划得天衣无缝的计划却在警察的调查行动中漏洞百出,秀一虽然在警察面前摆出了一堵堵厚实的墙,最终还是被一一击破,并在得知他所杀的人渣因患癌症不日就将死去、甚至他可能是妹妹遥香的亲生父亲这一真相时,秀一那固执包裹起来的内心信念彻底崩塌,最终走向了一个在他看来是“不是一目了然的自杀,而是介于自杀与意外的状况之间”的惨痛结局,结束了有着亲情、爱情的十七年短暂人生。

  这确实不是一个新奇的故事,甚至是最常见的家庭问题,但在贵志佑介的笔下,却呈现出一股沉重而又悲伤的意味来。试想,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怎么能整天谋划着杀人呢?假设如此,那他是遭遇了多大的困境,怀有多大的决心呢?是的,秀一的行为在外人看来是不可取的,可站在他的立场看,这却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是被命运所逼迫着的可怜的孩子。所以纪子才能理解秀一的行为,所以读者才能给他以同情。而他的聪明、坚决,与责任心,在中国的同龄人中几乎找不到。只是理解终归是理解,以一个第三者的眼光来说,仍旧是不赞同他的,而且他应该能找到更好的办法,虽然这种眼光倍显冷漠、苍白。贵志佑介描绘的这个悲惨现实,就他本人而言是没有给出答案的,各种矛盾交织,进退维谷,最难的才是每个人的取舍,而秀一偏偏选择了最让人心痛的那一个。这确实是日本社会里《罪与罚》一样的故事,只不过秀一的出发点相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是爱,所以近乎值得原宥。

  贵志佑介是一个有着严肃态度的作者,虽然他在后记中说到小说中杀人方法“大抵是相当失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让很多读者都真切地产生了杀人的念头,因为这个接近于完美犯罪的方法既有实际可行性,又能在动机上使我们共鸣。另外,与之共鸣的除了动机,还有秀一的心理描写。他杀人后的情感波折变动,能让人从骨子里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感受到一切是那么的合乎情理,这是作者的出色笔力所致,而一种沁入骨髓的恐怖,也在小说看似青春的主题里蔓延着。由此看来,贵志佑介实在是恐怖小说圣手,而《青之炎》里的恐怖,要比《黑屋吊影》、《第13种人格的恐怖》来得更加真实、更加让人认同。

  有两个人物想说一下,就是纪子和大门。曾是不良少女的纪子,因为秀一的鼓励而爱上了他,但遗憾的是她的爱人却杀了人。纪子的温柔与聪慧每每让秀一不敢正视,最后时刻的告别更是让人潸然泪下。她的坚持、理解,和付出是秀一迷恋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道风景,怎么能不让人感动?纪子是真心爱着秀一的女孩。而“无敌的”大门,则是一个奇人。他从不发脾气,他从不愿意被愤怒情绪支配着自己,因为他相信愤怒的火焰最终会把自己给烧得干干净净。他是这么规劝秀一的,也是这么为秀一做伪证的。大门是真心对待秀一的朋友。当然,还有可爱的妹妹遥香,她是秀一最想保护的人,也在秀一手刃她生父后成熟了很多。母亲友子和加纳律师,则不再多言。

  因为愤怒而燃烧的青色火焰实在和马克Ⅱ型双刃刀一样是个害人害己的东西,它能烧毁挡在面前的一切障碍,也能让自己的心点点泣血。这是一个传神的意象,这是贵志佑介的首功。为此,角川出版社才在略显刚硬的“青之炎”三字后,在封面上为它配上一层冷冽的青蓝光。

  《青之炎》读后感(九):劳技课代表的杀人家庭作业

  还不错的小说,能打动人,读完还有点小伤感,这种书基本上无底可泄,以作案者的视角展开,从犯罪缘起——犯罪准备——犯罪实行——出现目击者——消灭知情人——罪行败露,按步就班的进行,不劳您费心猜谁是凶手,不劳您费心猜诡计手段,偶直接告诉你不就完了吗?

  与其说这一是部推理小说,倒不如就是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心理描写小说,男猪是那种劳技课代表类型的动手能力极强的好孩子,时不时整点科普类的读物研究一下杀人的可行性方案,完了之后还能身体力行的“强制终结”个把人,可是他没料到,杀人除了是个技术活,更是个心理承受力活,必须没心没肺,才能高效的完成杀人作业,好孩子玩技术行,心理可逊了,是把人一杀,人崩溃掉一半,期中考试考得一踏糊涂,呵呵,才喘半口气,推理小说中出现率高,死亡率更高的目击者兼勒索者顺应天命出现,好孩子把心一横牙一咬,一并做掉,结果心理另一半也顺利崩掉,期末考试考得更是一踏实糊涂。在和小女友一番儿童不宜之后,又不小心被小女友看出端倪。正当他心理溃无可溃之时,小日本搜查课毕竟也不白给啊,找上门来了。

  好孩子一看事已至此,突然间柯景腾附身跑去找小女友沈佳宜,在进行了五分半钟的依依惜别后,跑上330国道,一头撞向对面驶上的一台货车,大幕除除落下,观众唏噱不已,货车司机在一边喊:“关我什么事啊,这叫我怎么说清啊,冤枉有木有、有木有”

  《青之炎》读后感(十):青色的火焰

  貴志祐介的書我陸陸續續看了非常多本(說到底還蠻莫名奇妙的),《深紅色迷宮》、《黑暗之家》、《天使的呢喃》以及《青之炎》。

  這幾本的風格與主題都不盡相同,非常有變化:《深紅色》是個「真實生存遊戲」的故事,《黑暗之家》就如書名一樣揭露社會及人心的黑暗,《天使的呢喃》描寫能力驚人,而這三本書的共通點是閱讀時的窒息感,瀰漫在書中的氣息沉重奇詭,讓人「想看」的心情裡混雜了無以名之的恐懼以及悲傷,這種複雜的感受我還是首度感受到。

  《青之炎》在比較之下就算是很「青春」的清新作品了。

  我很喜歡「臉的後面有青色的火焰在燃燒」這個意象,這也是書名的由來吧。

  奪走一個人的性命這件事情究竟會讓我們有什麼感受呢?多少有的時候,會因為深切的恨一個人而希望對方死去,或者會很輕易的說出「這樣的人還是死掉算了」這樣的話。但是親手「終結」一個人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我曾經在很多小說裡看到殺人後的描寫,大部分都是述說原本以為自己不會恐懼不會有罪惡感的殺人者,在殺人後不自覺的噁心等等反應這樣的路線,只有極少數精神狀況有別常人的殺人者會有不同的反應。

  《青之炎》的故事屬於前者,但他是第一本真的(當然這是我的以為)讓我感受到「殺人」這件事情的書。

  也許是因為主角秀一的想法跟我很接近的關係吧!我喜歡他的聰明,冷靜,自信跟小心,也喜歡他對自己的種種訓練以及因為年紀所顯露的瑕疵,更重要的是,我非常了解引導他去殺人的那個,青色的火燄。

  那是憤怒。

  這是一篇講述憤怒的故事。

  貴志祐介是個非常認真、具有觀察力以及驚人想像力的作者。慢慢的我開始喜歡起他來。

  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找他的書來看看,希望心情不要受太大影響的就先看《青之炎》吧。可以稍微注意一下他在書末寫的感謝文,我個人是很受感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青之炎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