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青春酷语 第七辑》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青春酷语 第七辑》经典读后感10篇

  《青春酷语 第七辑》是一本由珠雅 主编著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5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酷语 第七辑》读后感(一):放弃或是妥协

  不记得上一次读这本书是什么时候,最近是听广播剧,想着再找来看看。发觉还是比较推荐

  总是喜欢些不仅仅是言情的言情小说

  钟这样的女子喜欢‘雪中送炭不喜欢锦上添花’;

  她钟爱自己自由,对男朋友不闻不问,是不关心、不在乎?是信任还是她其实爱自己的那种自私

  她有叶这样的老公,她会觉得他是一棵大树,只会为他人挡风遮雨,而不需要别人为他做些什么,是一棵树也是会累的。

  最后,她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其实明明还是爱着的吧,谁或者谁都是可以退让的,如果想一直携手走下去的话,可以为他改变自己的。

  “说到底,总会有人妥协,总会有人放弃,这都是无法阻止的事情,否则,时间如何过去。”

  《青春酷语 第七辑》读后感(二):一种让人可以托付生命的信任

  很喜欢文中女主性格,那么坚强,那么勇敢,那么坚持着。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淡然,她对工作的拼命,对梦想执着深深地触动着我。很长一段时间,她的话,她的举动,她的理想,她的观念,她的善良,她的个性,都激励着我,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

  很羡慕文中男女主角爱情男主那么关心着女主,女主那么信任着男主,我很欣赏女主信任男主的勇气,我想已经很少有人能够那么无条件地信任一个人了,这是一种摸大的勇气啊。

  “不过是,她信任他罢了。一种足以赢得所有人尊敬的信任,一种让人可以托付生命的信任,她就像信任自己一样信任他,这种感情纯粹的近乎童话,可就是真的存在她的身上……”

  《青春酷语 第七辑》读后感(三):既然爱你,何妨退让

  好久没有如此认真的看过一本言情。故事线索由一起杀人案开始,到牵涉极广的大案结束环环相扣动人心弦。但这本小说打动我的,除了仲锷始终如一的爱之外,更有之璐本身的美好与她经历万水千山领悟到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之璐这样的女孩子,是一位完美的现代女性的化身。她有美貌,有学识,还有怀瑾握瑜之德行,因为早慧而多智,她不需要谁来点缀她一个人就可以过好的人生,她本就是遗世独立的木棉,自成风景,她不清高,不自是,不会利用已有的优势谋取幸福

  在遇见仲锷之前,我要用很俗气的一种比喻:之璐似一朵兀自开放莲花,其清艳桀骜不须赘述。人们大多远远驻足欣赏她的美丽,却也不忘她的根扎在最深最冷的水里,她的冷漠埋得很深,且被她娇柔的外表所掩盖,因为那份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傲,并不伤害外人。直到仲锷出现,她的这个弱点清晰完整的暴露出来。

  仲锷是专一深情白马王子,是连之璐也要仰望的高贵神祗。一见钟情,他万般的容忍和迁就,两三年的时间,还是没有挽回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日积月累千疮百孔婚姻金童玉女的童话破灭,就算是之璐自己都恼恨她的粗心大意——她为了不被丈夫光芒所遮蔽,坚持自己“伟大崇高”的事业努力保持着婚前的心理状态,从初识到成婚,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绅士风度,回避她作为妻子女主人责任义务事实上,她并不是灰姑娘一类的角色,她出身优渥,身在银行要职的父亲对她基本是有求必应,她的“嫁妆”是满满的一屋子书籍,她认识仲锷的时候已经是研究生在读。小说一开始就写明他们已经结束了三年的婚姻,在前面一长串的情节发展中,我以为之璐不过又是一个矫情的女子,为了某些一时脑筋转不过弯来的自尊自爱而潇洒放手,但幸好这并不是个如此俗套的故事。它表达了更多的思想情感作者虽然在塑造之璐这个形象上掺进了过多的理想化色彩,但此举也令其后揭示之璐的心理冲突状态显得更为自然

  皎皎这本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秉持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有后半段提出的有关“女性话语权”的问题

  之璐之所以在婚后还要保持从前的生活理念,奋力的工作,不愿参加仲锷工作中常有的各种社交活动,听一些“叶总夫妇真是男才女貌”之类的恭维话语,是由于她内心有一种因自小博览群书而建立起来的根深蒂固的自由独立的女性思想。千百年来的男女性别上的成见和分歧问题,长时间的折磨着一些才华横溢心高气傲宁折勿弯的女子:玛莎·葛尔红、可可·香奈儿,还有书中的波伏娃。其实她们都不是激烈或犀利的女权主义者,她们不忿的仅仅是男权话语主导的世界。在这里,女性永远是附庸,是某一华丽装饰或者一个有用的零件,她们未必都是甘愿亲手放弃所爱之人,一如之璐不是因为不爱仲锷而同意离婚,她们只是不甘心遵守这样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因为各种无奈而被迫进行的传承。所以,之璐才坚强、果敢,甚至死要面子。她知道当世像居里夫人和杨绛先生那样幸运女人太少太少,但也正因有她们真实的存在过,之璐这一类的女子才不至于绝望,就算结局仍是她主动退让,自冲锋一线的大记者岗位重归象牙塔专心治学,世情的风起云涌再也波及不到她,她的内心仍是莲花一般纯洁,只是化去不少清冷,添了些为人妻为人母烟火气息,她还是那样的美丽,那幅本来独属于她的风景画从此真正就有了他,这样锦上添花的一幅画,在踽踽尘世中,也足够妆点有心人的梦了。

  《青春酷语 第七辑》读后感(四):正义并不能抵消自私。

  古文中,“私”的意思是“偏爱”;“自私”即对自己的偏爱。太爱自己而变得自私。

  话说真心不太喜欢女主的性格。虽然她正义,自尊。可是她太执拗,独立并不代表斩断和他人一切的纽带。从某种角度来说,女主是自私的。她只在意她自己,尽管她爱男主,可是从来敌不过她的工作,她的正义感。虽然作者不断在强调她的坚强,正义,但是所有的这些并不能掩盖他自我的个性。

  或许有人会说,她是大爱,她把她的心留给更需要爱的人。正如墨家的“兼爱”。可是,如果爱每一个人,反过来来说就是谁都不爱。所有好的品质那些加分项并不能抵消自私,一个人的最后得分并不是仅仅的加减法。我们无法否认,之璐是一个好人,她的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无法企及地。可是她并不是一个好爱人,这一点小说中也反复强调着。

  看言情,总是羡慕嫉妒恨男主是如何如何宠爱女主,可是这本书的女主,我想说,真的不值得。因为她不会爱人,她做的那些事只是因为她只爱她自己。她太想保全所有属于她自己的东西,所以不愿意做一点改变,做一点退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给女主很好的机会去反思,最终她发现她错了。可是,虽然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篇小说,对于女主的性格,终究无法接受。

  《青春酷语 第七辑》读后感(五):关于向抒磊和其他,让我敬服的宁折不弯

  关于这篇文章,由这篇文章生发的悲痛和敬佩。悲痛,但不因悲而伤。

  不止是小说,更为华夏每个时代一脉相承的傲骨和精神

  ————————————————————————

  尽管出现在小说里,但历史上一定有那样的事情吧。

  某战役牺牲几十万军人

  某城市被屠城;

  某个村落只留下几人运尸体

  某个扫荡屠杀抢劫奸淫之后,还有幸存的人。

  已经死了,没想到自己还活着。“活着,活着才可以复仇。”

  流离,“不成人”。把自己置于最危险地方。暗杀者,优秀的暗杀者,恨绝,零碎的尸体,畜生们闻风丧胆名字,而入了军统,别想再回去。走不动,无法后退。暗杀,被杀。

  如此“不在乎”自己。可乱世中,何谈“自珍”,尤其对他,他们。

  我不知道,现在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会在大仇未报时设了借他人之手自绝的局。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候还笑着说“跟你回去向皇军效劳,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蒋委员长会丢了面子,戴主任也会暴跳如雷。”,会从容悠然地说“是你们动手,还是我自己动手?炸弹和子弹都用完了,还是你们动手吧!”尽管我知道这个人一向如此,就像年幼家乡的时候,如何也不肯对畜生低头;就像在少年寄人篱下的时候,依然不改自己的性子;也像后来,被钉在十字架上,头颅也保持着扬着的姿势。甚至还有生命最后一刻凝固在嘴角笑容

  暴尸,掀开裹尸布嘲笑,挂在显著位置展览示众,洋洋自得,妄想着“以震慑支那抗日分子,摧毁支那人盲目崇拜英雄之心。”,津津乐道兴奋之极地着展示这具身体残疾,更是展示着同类们的无耻的伐害、展示着自己的扭曲龌龊下贱变态,却犹自不知地无耻地笑。他是男人强大,清高、高洁。而那些渣滓,才是肮脏生物,不要说男人,连“人”都不算。

  他尽一己之力护佑的同胞们,忍着泪遵照指示搬运尸体的工人们,那些本想着“被恐吓镇压”的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们,眼神是悲愤的,心中是悲恸敬佩的,他们聚满在那里为他送别,流泪准备着纸铂香烛,升腾起袅袅的青烟,他们对着那十字架长跪叩头,他们豁出性命地为他讨回公义。

  其实也不该悲伤的,因为这个人在最后悠然的神态,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就像因为看到曼丽最后那句“我也算干干净净地走了,真好”时,心里就再无伤感只余壮烈与美一般。

  可是为什么还是悲苦地不知道该如何言说。太惨绝,太痛,没有间歇也没有止境地痛。

  那个故事里,每个人物都在挣扎。而这个人,却更是痛彻心扉。相伴的,还有深深敬服的宁折不弯。

  战争制造地狱。而比“战争”更甚的,是扭曲和兽化的发泄,在战场必要之外的扭曲兽欲的满足。屠杀和虐杀。

  东三省,上海,南京,重庆,珍珠港,长崎……绝望对绝望,杀戮对杀戮。一切的罪恶悲剧源于战争的发动者,无辜的人大批惨死,后来才是该死的死了一部分。报应不是老天做的事情,是必须人去做的。

  他为什么放下一切那样走了呢?大仇未报,母亲的遗愿。坚持着活着的意义还在。也许低头就会有转机,但这个人却从没有“低头”这个概念。就像之前坚持着不肯在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单子上签字一样。

  这样算是空着手见母亲么?

  后来那个人去见他。她的家乡也是他的家乡;她气他当初丢下她决绝地回头,恨过他的冷然;她坦言爱他只是她一个人的事……原来,从来都不是的——在他被钉在十字架后——她才默想,原来从来都不是她一个人的事,这是他们两个人的爱情。但这知道地太晚,只剩孤寂

  他们的灵魂从来属于彼此。

  去见他的脚步如此坚决热烈。那一刻如此瑰丽和耀眼。她带着他母亲的遗愿,带着他的毕生心愿,也完成了自己和千千万同胞的心愿,报了曼丽之仇。她见他时挟着即将永堕地狱的丑恶魂魄。他们担着同样的仇恨,他们同爱看檐下飞燕,他们念着化为乌有的家乡,最初他们从同处来,结尾他们同归一处。

  一寸山河一寸血。

  读小说,读悲情的小说,我时常安慰自己“这不是真的”,但是,关于这部却无法避开悲恸。如写在开头的“某场战役”“某个城市”“某个村庄”,那些都是无法忽视无法抹去的真实。而且,不是“某”,是“许多”。这里会有许多个高连长,有许多个归云,有许多个曼丽,有许多个小雁,也有……许多向抒磊吧。

  抒磊,抒磊,叫这个名字的人,历史的真实中几乎仅仅名字和他不同的许许多多个相似的灵魂们,在小雁了了他们的毕生心愿跨越生死来见他的时候;在后死者于牌位前告知故土收复的时候;在故国重归它向来的位置、重现让世人敬仰的耀眼光芒时,他们一定是尽舒心中积愤的吧。

  还好,对于往生的人们,我们并非什么都做不了。至少,还能带着他们活下去。

  ——————————————

  看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小说里那个不愿迎合日本人而被杀的舞女是真的。。陈曼丽,是个人,也叫这个名字。这是当时真实存在的许许多多个宁愿抛弃生命也不愿下贱肮脏活着的中国人之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青春酷语 第七辑》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