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相信中国》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相信中国》的读后感10篇

  《相信中国》是一本由梁冬 / 麦子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相信中国》读后感(一):读后感

  前几天看到hyson的《关于读书,总结一下》,又在群里看到北城在推荐网络营销》这本书,于是去当当网买了回来。这几天总算是抽空看完了《相信中国》这本书,现在写点读后感。

  首先说,粱冬写的不错,第一个例证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马上就去51JOB查看百度的工作职位,我相信这是这本书的作用。我觉得这里面所介绍的百度,就像一个天堂般的公司,有免费早餐(这点真的很好。哈哈。),老总办公室永远开门,随时可以进去跟老总讨论,(讨论的结果如何不是很清楚,书里没写)富有激情,又富有理性创意非凡(书里介绍的),总之,这个公司没有缺点

  当然,我在看了百度的招聘之后,发现实在太远,虽说可以解决住宿,但是想想也许去了要去做电话推销,也就作罢。

  最近百度的非议很多,我也不甚了解,只是知道好像挨踢业的人好多都不是很看好百度,特别是GOOGLE进入中国以来。在网上我只是个普通用户,我用百度很习惯,这也许是一个普通网民的习惯,但是习惯的力量可怕,就像百度为什么要收购hao123了。

  这几天好像传出梁冬在抛售股票,也算是给这本书做一点点缀吧。

  总体来说,这本书确实还是值得推荐的。

  《相信中国》读后感(二):白开书

  什么叫白开书?

  就是像白开水一样的书

  没有味道,但是渴的时候,又很想喝。

  价值是有一些的,但是确实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必须有读者自己去在犄角旮旯里发现。

  梁东出这本的初衷不是很了解。我觉得炒作大于内容

  该着力的地方没有什么笔墨,百度的整个发展史(包括李颜宏本人的发展史)整个平铺直叙,除了在有些地方有些恶俗的搞笑以外,激动人心不如孙正义传,艰苦创业也不如那些民营企业家传统产业创业史。

  现在的商业史传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价值,怀揣着创业激情的刚入社会年轻人大概可以从这本书里读到创业的激情,也可以从中设想一下自己创业过程中也许也会碰到这么多有趣事情,可实际上,哪有那么多有意思的小插曲等着我们,有的只是苦中作乐。

  梁东的这种炒作让我完全改变了百度一家技术型公司的看法,越来越觉得它是一个娱乐精神互联网公司而易,而且似乎越来越专注于销售额和利润或者只是华尔街分析师们的想法了。

  百度这家公司对于中国的认同似乎并没有他们自己说的那么严重。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似乎也在离他们越来越远。

  《相信中国》读后感(三):让人重拾创业激情的一部书

  曾经创业过的人读来,会回味 会印照 会叹息 会微笑

  百度的确是一个NB的公司。 成功的创业公司总是相似的。

  读来让人不禁审问自己: 还有创业的激情吗… 还有进取的心吗…

  突然想起因为公司的并购,进一家大公司的第一天,充满激情的聊起创业期间的种种事情,同行不无羡慕说的一句话:“如果是两年前,我会和你们一起创业。” 我回问:“那现在呢?”同行笑笑不答。

  在大公司待的时间超过半年了,据说还是互联网公司里面少数比较有进取心的公司之一。 呵。 不评价,我不能浪费生命成长得靠得自己寻求。

  做什么最重要 其次是谁在做 然后是如何做。

  缺一不可

  《相信中国》读后感(四):虽然粗糙,但却击中了我

  《相信中国》应该是一本“赶”出来的书,因为内容上不少地方都有错别字,虽然作者一栏写着“梁冬 麦子”,但是我推测梁冬就写了最后几章的内容,而麦子主笔的前面很多内容叙述比较粗糙,文笔也挺干涩。所以,从我的阅读体验来讲:这是一本比较粗糙的企业传记。

  但是,虽然粗糙,这本书里提及的两个细节还是打动了我:

  1、书中提到说Robin话不多,但是他开口发问时会问问题问到你承认自己不懂为止,这种工作方法或者说管理风格在百度内部传承了下来,在百度工作过的人应该会感触很深。

  2、关于百度的性格简单依赖。梁冬的体会是:简单是用简短的话把事情说清楚,可依赖是指能把说清楚的事情做到。我归纳如下:对人才选拔而言,前者要求的是“洞察力”,后者要求的是“执行力”,百度要的就是便是见有很强的洞察力和执行力的人。所以,“简单可依赖”,看似只有短短五个字,却真实代表了百度的性格,这种性格也体现在了百度其他方方面面的战略上了,包括产品市场等等。

  《相信中国》读后感(五):相信中国,我个人认为改成《相信百度》好一点。

  第一时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Boss也买了一本。

  在douban上看到了这本书的N多评价后再一次拿出来看了一下,其实在之前,我是翻了二篇的,但收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看这本书,真的带有中国式的感情在里面。

  相信百度,作为百度的一员所出的书,能够比较客观角度去看一些百度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还是令人可赞的。特别是那些技术人员的加入,让人有会产生一些想象空间。但李作为其CEO,肯定重点,而写李在成功之前至成功之后的一些事情,那是为了突出重点所使用的手笔。就如,写一颗五百年还活着的大树,不写大树成活的辛酸史能突出大树的五百年还活着这个重点吗?呵呵~。

  无论如何,20大洋,在广州任何一家KFC吃个汉包差不多了。不算贵,去了解一些成功故事的背后经历过程,也能收获一些自已的东西。更让你去明白,你在用的百度是怎么回事曲折情节程度总是历史印象深刻的标尺。

  首页部分的论语写的不错。其它部分,我觉得看一看,品一品也应该算是可以的。没有浪费时间之闲。但放在重点读物里面,似乎有点不妥。

  《相信中国》读后感(六):从宣传册中看优点

  前两天看完了《相信中国》这本书,虽然是梁冬为宣传baidu而写的,但是里面还是有些东西可以说说的。

  人这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就足够了

  “最重要的是:只做一件事”,从里面我读到了李彦宏的专注,只作搜索,而且是做最好的技术,这恐怕就是他们所说的“一定要成为最好,才有机会”。我想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个吧。首先就是你能找对你要专注的东西,然后是你能否做大最好,最后就是你能否从一而终?人一辈子能做成功一件事情等到老的时候也不会后悔吧。

  “无人理睬时坚定执着,万人艳羡时心如止水”,这是百度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是这个公司的写照,也是李彦宏的写照。从默默无名,到世人瞩目,他和他们始终是这样做的。或许这也是他们的成功之道。而“暂时的胜利只是一杯提神的咖啡”更是让人看到他们对成功的不懈追求

  还有很羡慕他们企业文化。百度的实习生一般都是带薪的,而且一进去就是负责核心工作,在中国恐怕没几个公司能做到吧?这些实习生一毕业就立马成为了百度人,本来就是应该这样嘛,只要双方认定了,就没必要搞什么试用期了,王八看绿豆队上眼了就好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对于网络来说更是如此。

  百度的作息时间很灵活地,一般都是9点以后,但是下班肯定是很晚的。不是像华为一样鼓励加班还不给加班费,百度的工程师们都是自愿加班的。我就喜欢这样的工作状态,就是有活的时候好好干拼命干,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好好休息,现在什么年代了,现在讲究的是效率。他们有句话说得不错:“吃饭吃到饱,喝酒喝到醉,帮人帮到底,干活感到累”。可惜网络媒体不像百度这样的技术公司,坐班是坐定了,比较烦这个。

  百度的人事应该也不错,从这几句可以看出来“聪明人在一起,沟通成本极低,话说到半句对方就明白了。”、“什么人最累?说谎的人最累,他得花很多力气跟自己较劲”和“聪明人在一起,很单纯”。很烦那些个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没意思,非常的没意思,还好我不在乎这个。

  用一句话结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能力有多强,路就能走多远。”与君共勉。

  《相信中国》读后感(七):不如想象中的好

  这是一本那种书名很吸引人,内容却也一般般的书。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从阅读内容中得到与阅读书名一样的快感。此书的作者也是百度的高层管理人员,这意味着这本书先天上就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大家想要的信息。对于我个人一直想了解的几件事,比如传说中去年百度利用其庞大大的客户攻击8848的事件,以及另外一件传说中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百度封杀Google的事件,书里都是只在最后一笔带过坚决地予以否认但不提供哪怕是一点点细节。书中对公司文化和管理苍白的阐述似乎也不是重点,对百度的创业过程也是十分的概括,可见这本书大概产生于两个原因:一是公司宣传的需要,二是梁冬先生自我满足的需要。

  这本书从少年时代的李彦宏讲起,讲了李彦宏的求学和恋爱以及工作的大概过程,这些固然对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可惜有点像人物传记。可能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后面开始写一些和公司的有关的,但过渡和穿插的技巧实在是太烂,结果是既不是正儿八经的人物传记,也不像对公司管理和文化方面的分析。书中还写了其他5、6个百度的高层,但没有写出每个人的个性,看完后感觉在说同一个人。另外就是作者在幽默感十分平庸情况下,时不时地,很傻地写两个“小幽默”,让人看了觉得很无奈,感觉作者像一个没上过几天网的菜鸟。

  但也有比较有意思的地方,书中提到百度和3721打官司的时候,周鸿炜指着李彦宏说:“孝子,你等着!”,李彦宏把外套一扔,挺胸过去喊好像是:“我就在这儿呢,怎么着吧!”结果两个人差点在法院里打起来。很有戏剧效果场面,可惜作者也就一笔带过,没有多些。言语中似乎对周鸿炜的人品颇有微词,但我在今年一月份的《程序员》上,周鸿炜还是很客观地评价李彦宏。两种表述放在一起看,还是挺耐人寻味的。

  过年的时候在家没事看了这本书,总的感觉是很像一本青少年读物,写的东西大都没什么意思,偶尔有一点有意思的也是藏着掖着说不了几句,各位最好不要浪费时间。

  《相信中国》读后感(八):李彦宏&百度成长史概述

  关于李彦宏

  对自己定位明确,也抓住了好时机,而且是个好伯乐,创始初期的合伙人都找得很准而且成功纳入麾下。应对进入中国发展的谷歌,提出9个月“闪电计划”成功应战。

  关于谷歌

  或许在中国特色的大环境下,百度确实比谷歌更懂得中国。

  关于竞价排名

  笔记记录原文给出的答案,鉴于百度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公益机构,因此广告位也可以理解,但是度的把握很重要,不能影响用户体验。但除此之外的搜索结果排序应该保证公正

  简单可依赖

  喜欢百度的工作氛围弹性工作制。

  文中说招来的人不聪明,对团队来说是一种伤害.....因为聪明人在一起,沟通成本很低,话说到半句对方就明白了。要让自己聪明起来呀~~

  《相信中国》读后感(九):HAO123的故事比较吸引我

  这个书写得比较仓促。其中几个情节还是吸引了我,一个是最初创业找人的过程;另一个是HAO123的故事;三是梁冬加入百度的经历。

  百度对专注精神的强调让我觉得意外。最后反思认为是跟其对手的古狗的气质有关。所以得出是你的对手而不是上帝决定命运感慨。百度为何能成为中文网站第一?答案是去看看古狗吧。

  详细见:http://hi.baidu.com/baishiyan/blog/item/afe6680639c9177b0308812f.html

  《相信中国》读后感(十):真实地记录平凡事光辉

  这是一本很真实的书,平凡质朴的记录了李彦宏成长的历程,百度创业和发展的真实轨迹。一群简单的人,在专注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情,却创造了伟大财富

  “神话”用来形容百度是不恰当的--当你读过本书之后会有的感觉。李彦红如同许许多多普通怀着出国理想大学生一样:读书,考托,考G,出国读书,这样一条被每年几万名中国学生重复走的路一样,谁也不回想到这样的一个年轻人,若干年之后,凭借着骨子里的专注,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国外投资者看重李彦红的,不是他本人技术有多牛,而是他能够找到一群比他更牛的管理团队,这样一群简单人,完成了并且正在继续这样一件对中国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事情--中文搜索。

  中国的商业环境并不好,各个竞争对手之间的拼杀也许不仅仅是媒体暴露的那样简单和单纯,很多幕后的事情只有读过书之后才能体会创业的艰难和专注的勇气。我一直认为,给大众报道的媒体是具有偏见的,很多关键或者核心的事实并没有给大众展现,因为如何利用好媒体为公司宣传正是公司的重要工作之一。当Google将“拒绝交出用户检索记录”的事情闹得全地球人都知道的时候;当8848安装流氓软件竟然拒不承认的时候;当所谓的“用户”指责百度封掉网站的时候,我们更加的坚信,媒体,尤其是大众媒体,被公司的市场人员控制了,我们更需要了解的是这喧嚣之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真实。往往,我们会被这种简单所感动……

  回头再来看看被众多媒体追捧的李彦红吧,如果他就是我们身旁的同学,他有什么不同吗?相信大多数人在读完本书后,尤其是大学生,会深深的体会到,简单的专注加上独到的眼光,让李彦红成长了起来。在学术界,李彦红也是搜索引擎行业的专家,并不是许多媒体眼中的“一夜暴富”。简单的管理、专注的奋斗加上创业的坚信成就了今天的百度。

  就让那些所谓的反百度的人们叫嚣吧,用户体验会证明一切。我们来反思自己,永远不要低估简单专注的力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相信中国》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