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六个思考框》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18 02:05: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六个思考框》的读后感10篇

  《六个思考框》是一本由(英)爱德华•德博诺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六个思考框》读后感(一):开始思考

  1.三角形

  what for?目的何在?

  why?有何价值?于我何益?

  where?何处收集?如何确保准确性?

  2.抢盐和抢绿豆风波之大,常识问题?

  确实是大众常识缺失,但当信息传递的价值符合和人的价值观发生关系时,人的关注点就会偏向价值本身,容易忽视信息的真伪。

  3.权威机构发布信息万无一失?

  虽说道听途说信息不可靠,但至少对之的态度会是谨慎小心的,而人们权威机构的信任之下,会有缺乏警惕导致轻信的后果,不是宣扬怀疑论,而是要对事物保持批判思考。你可知道广泛流传的“左右脑分工论”在学术上并非定论,对之的争执一直存在,其提出者甚至亲自推翻了它。

  看了我们对信息的关注远远不及我们以为的那样关注。

  4.注意力法则和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5.有些事不要等到信息充足再行动,信息并不是决策的唯一要素,如果因为过分收集信息而耽误了时间,错过了时机岂不忧心?

  6、确定的事情都发生在过去

  《六个思考框》读后感(二):6个处理信息的技能

  Edward de Bono深谙人的记忆模式,为内容精心地配了六个图形,便于读者记忆。全书六个面向,分别配了人们熟悉的六个图形。

  三角形,特点是尖角,带有目的的特性。它的含义是,无论是获取信息还是被动接收,都要反复地向自己提问:这些是什么信息?(WHAT)我为什么要这些信息?(WHY)我去哪里获得我要的信息?(WHERE)“这样是清楚自己为什么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用信息的目的引导注意力。”

  圆形,酷似标靶,潜台词是信息的真实性最好正中圆心。于是,处理信息的第二步就是,考察信息的来源。谁创作了这些信息?(WHO)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如何?你是如何确定它的真实性的?“我们根据信息来确定行动、信仰或意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如何确定信息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正方形,中正不偏颇,指观点。我们对原始信息要详加考察,是否存在偏见?哪些是客观信息?哪些其实是观点?一旦没有这样做,后面产生的结论都可能遭到怀疑。“关注信息中的偏见或中立程度,关注信息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因为这会影响我们使用信息的方式。”

  心形,关乎兴趣。Edward de Bono认为,在获取感兴趣的信息一个显著标识是,一旦和某个感兴趣的关键词相关的信息出现,你都全盘接收。而兴趣最早可能不是基于功利目的地去吸收信息,结果却给你积累了某个领域大量的背景信息。

  钻石形,关注信息的价值。即使那些看似和你现在处境无关的信息,你也要尽自己的努力去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最简单的提问就是:这个信息的整体价值是什么?

  板形,联想到桌面,进而延伸为结果。吸收信息是过程,这个结果就是考察你吸收过程的一项测试。当然,它呈现于台面更重要的功用是,要你考察各个信息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和David Allan有同样的考量,他们都希望读者能够一次完成单个面向的运用,最后再整体实践。

  《六个思考框》读后感(三):泛泛而谈

  随笔? 不是

  方法书? 不是

  理论书? 不是

  泛泛而谈,太空洞

  没读过德博诺的书,但是很早很早之前便知道“六顶思考帽”

  “六顶思考帽”确实是个不错的工具

  不过“六个思考框”似乎意义不大

  接受不了这样风格的图书。

  据说这是德博诺博士一贯的写作风格,所以以后也不会在考虑读他的书,对应的对于德博诺博士的工具、方法,我会找对应的文章、书评来看看。

  口口相传年代,印刷术让信息爆炸,有人恐慌

  20世纪20年代,广播让信息爆炸,有人恐慌

  上世纪中叶,电视机让信息爆炸,有人恐慌

  今天,互联网让信息爆炸,有人恐慌

  信息爆炸,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所以如何搜集、对待、处理、利用信息,至关重要。

  这本书不见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么好的工具,却于我而言,绝对是一个构建自己信息处理思维非常有效的参考与思路。

  注意力与知觉,总是发生在来不及反应的一瞬间,所以提前修炼,并潜移默化,显得尤为关键。

  《六个思考框》读后感(四):如何解决你的信息饥渴

  “信息饥渴”其实是一个知识管理问题的一个分支,它是一个对知识、对专业性极度渴望的心理状态描述,任何涉及心理的问题,必然代表的是一种动机,这个动机的最终目的归结到怎样做好知识管理,大白话其实就是怎样学好一门知识,甚至也可以说怎样塑造专业性以解决问题。若具体到知识管理的细分模块领域,它应该可划分到学习知识的“信息收集”里面。

  《六个思考框》的价值就在于提供了一个框架,将信息收集的思考流程具体到六个里面,并提供了判断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正是因为德博诺是把思维训练看成工具应用的践行者,这里我说的流程仅仅是思维流程,它是一个在“收集信息”中对逻辑性思考的梳理,而并不是具体的操作流程。所以,依然要提到的是,对于此类作者以培训为职业的书籍出版物,观念和意义远远要多于它的实践应用。所以,观念吸纳是浅层次的需求,若期望通过此本书解决问题,还需读者自行将此书内化。

  对于此本书的价值我认为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这里我归纳了几个目前我应用的情况:

  1、做信息收集的判断题。

  六个思考框分别是分析信息的目的、信息的准确性、观点、兴趣、价值、结果,这六个分类并不是并行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1)起始点--“分析信息的目的”:没有明确分析信息的目的,就不能将后续5个步骤顺利开展,即使开展也实际意义。

  2)信息来源的判断--“准确性”和“观点”:既然是做信息收集,那就得把控信息的质量,而质量的把控首先就是把控信息供应来源,“准确性”落在了信源和信道上,“观点”落在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偏向上。

  3)具体信息的价值评估---“兴趣”和“价值”:再确认信息收集的供应源头上后,就落在了具体信息的信息收集价值上,”兴趣“是从收集人的主观目的出发进行分类判断、而”价值“则是在个人”兴趣“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情况,对信息价值做出评估判断。

  4)信息收集的结果--”结果“:信息收集的结果在于使用、分享和创新,所以”结果“作为整个思维流程的最后一环,是将信息收集的过程在思考模式里做了一个闭环,即信息收集既然是带着目的做的,那必然要将目的完成结果显现化,这才可以最后评估目的是否达标,而是应该再深入改进,或者发现这个信息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其实会发现,最重要的还是钻石框“价值“。这是在除了思维过程里,最能将它具化为实践操作流程的,”结果“也可以作为知识管理的后端--在使用、分享和创新里将它作为一个大的细分专项实践开来。而 前面的三个框架,更多是在思维层面,一些逻辑思维强的人可能并不需要。

  ..........以后会将知识管理作为专项知识梳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但是,我说的做”信息收集的判断题“具体还是指思维过程,既然本书不是实操应用经验,我想最好不过的就是将整个信息收集过程看成一次信息收集的大脑调研过程,可以将它看成逻辑思考的调研过程,看是否都具备基本的元素

  在这里,我提供一个框架给大家,里面只需打钩,按顺序步骤来。(可制作成EXCEL格式)

  2、应用到知识管理的工具里面,例如Evernote

  有很多人将Evernote作为一个收集网页的仓库,但我想说的是,这就又犯了喜欢不断收集材料但又重来不看,或以后根本用不到的老毛病。任何信息存储都是为了拿来展开行动,若没有这个前提永远谈不上知识的沉淀,更谈不上形成什么专业能力,或者学到什么知识。

  要避免这个问题,首先信息得分类,必须设置一个”行动“的类别,用以明确你正在开展和计划开展的专题类别,例如某个行业的分析,某个知识的专题知识,这个分类存放的都是内化的专项知识结构,例如一份定稿的分析报告或策划报告的提纲,一个知识专题的纲要结构(也包含细化的知识专题)、一份详细的流程计划图或项目计划、团队责任分工计划,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抱有一定要设置好分类的思想,分类的目的在于辨识处理方式的分类,所以要根据需要经常调整或变化。

  其次,设置”专题“分类,这类分类文件夹里面存放的都是按专项知识类别整理的信息收集

  再者,设置”封存“分类,这类分类文件件里存放的是已将完成的专项内容,比如一份成稿的分析报告,一个项目总结报告、一个知识专题的总结文章,一个知识专题的思维导图,等等。注意的是,”行动“里完成的内容要果断移到此类文件中来。”专题“里的已完成专项的信息收集应该果断删除。Evernote里最值得存放的东西应该是这类,Evernote里存放的东西应该是越用越少,而不是越用越多。

  3、做好”标签“分类工作。Evernote最大的优势在于里面的标签功能设置,还有搜索功能。标签无须按信息内容分类,而是按照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的思路设置。

  例如,设置时间管理类标签:可在标签组”GTD”下设置,today,tomoroom,work,review,plan,分别代表今天需完成的、明后几天需完成的、需要长期跟踪的专项工作,需要经常回顾的,未来计划。

  知识管理类标签:可在标签组”信息收集“下设置,在这里就可以参照《六个思考框》里钻石框架“价值”的分类,分为解决问题、需求、不一致的意见,等等。

  ..........有关知识管理中Evernote工具应用的问题,个人还有很多理念、技巧和使用方法方面的经验,在这里只是简单例举,会在以后会系统的与大家分享...............................................

  3、可扩展阅读的书籍或知识:

  比如《信息焦虑》、《信息饥渴》,目前这两本书已是绝版,可在淘宝上买电子版看。

  比如《批判性思维》,一本很好的思维类学术书籍,指导实践的意义很大,强烈推荐。在《六个思考框》中的”观点“里,批判性思维是核心。

  比如知识管理类书籍《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原理及最佳实践(第2版)》。

  对于《六个思考框》,我做了一个思维导图,提供给大家一起分享

  《六个思考框》读后感(五):给信息建立一个框架

  

给信息建立一个框架

如果有个人给你说思考问题要全面,你一定会有无从下口的感觉。那么,读这本书会对你有帮助。

  作者提出关注信息的六个方面

目的

  目的当然很重要,不至于让你迷失方向。这里我还推荐《你的灯亮着吗?》配合本章看口味更佳。

准确性

  从信息来源等判断准确性

中立性,各个侧面

  一切信息都是有目的的,比如广告,你要有这个意识。

价值

  有些信息是无用的,但换个角度也许会发现它的价值,比如便签贴

结果

  不要陷入无尽的思考,思考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总结一下阶段性结果。

兴趣

  也就是有时间也可以读一些闲书

  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能让我们做出大致正确的决定。

  《六个思考框》读后感(六):思考的形状

  此书延续德博诺一贯风格,给思考赋予形象。

  内容很简单,如果时间紧张的话读最后的“全书解读”即可。作为单独一本书,内容有些单薄。

  印象较深的有:

  --兴趣和注意力一样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力。一个思维技术高超的人完全可以像指挥自己注意力一样驾驭自己的兴趣

  --大脑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信息会按照观点进行组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六个思考框》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