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爱苏黎世》是一本由郭丹著作,华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页数:37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感谢万能的豆瓣终于没有让我失望,苦苦寻觅多年的这本书居然在豆瓣灯火阑珊处。我喜欢这本书,却不推荐,因为平心而论,文笔一般情节也落入俗套,尤其是看过了亦舒安妮之后,这本书似曾相识的字句比比皆是。然而,我坚持找它这么多年,是怀念着看到这本书时的少年心事。
那时还是大一,寝室女孩都爱极了阅读,各自的书架上都放满了书,互相自由交流阅读。这本《别爱苏黎世》被一直评价为庸俗的快餐小说,颇为我们这些新闻系骄傲的才女所不屑。可她打动了我,以至于8年之后我还记得它的情节。
记得叶子爱上了神学院的孩子,他立志献身给上帝却又爱上了这个东方的姑娘。他念过一首歌谣,大意是高高的山顶住着年轻的僧侣,僧侣的心里住着美丽的姑娘。后来看到仓央嘉措的情诗,原来这样的爱情故事也不过是日光之下再无新事,但感动却依然如故。
最喜欢的故事那个“在你的眼中我看到了整个世界”。这句话太言情,不值一提,但故事的主人公我十分喜欢。好像是叫花想容?她为了筹措学费回国打工,如何一步步走来成为女白领、女金领。当年看小说的时候,书里这个女孩被男友抛弃,而且发现是男友与自己的女友共同背叛了自己。男友最后在风中给出解释:你太挑剔,太难以讨好。xx只是普通女孩,可是送她一枚胸针她都会欢天喜地。而你呢,无论我给你什么,你都好像只是冷冷地说,这算什么...
那时莫名记住这段话,还抄到日记本。为了提醒自己,不要过这样的生活。不要像她们那样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奋斗,最后却一无所有。
毕业时,所有人都觉得我会走女强人路线,会成为写字楼里千千万万的小蚂蚁中的一员。我抱着膝盖坐在床上甜甜的笑,不不不,我会嫁人生子,做饭养花,相信我。
恩,最后,连我都没有相信自己。因为我曾经听到男人说过同样的话,也果然还在中国最具经济气息的城市里与资本打起了交道。离金领还很远,离家庭就更远了。
书里男女主人公曾经彼此惊鸿一瞥,便把对方放在心里顶礼膜拜了一辈子,最后各自灰心丧气嫁给了另外的人。在男人死了以后,却发现居然自己的枕边人就是念念不忘的梦中人,而两人不能相认的原因,是岁月改变了彼此的眼神。
我绝对相信这看似荒谬的情节,因为谁有勇气拿出8年9年前的照片说自己连眼神都没有变?尤其是扔进江湖在红尘翻滚的几年之后?
就因为这本书提前预言了我的感动,我的沧桑,我的伤痛和梦想的破碎,也预言了我的奋斗,进程未来的生活。所以我找了它那么多年,尽管这些预言一语成谶。
《别爱苏黎世》读后感(二):我有一张破碎的脸,已辨不出以往的轮廓 ……十六岁就开始衰老
还记得五年前读的这本书,一开始就被那句“我有一张破碎的脸,已辨不出以往的轮廓 ……十六岁就开始衰老”自我毁灭式的爱情气势所驯服的五体投地。
唯美的又是残酷的,青春是走在充满荆棘的路上,满身都是淌血的伤口,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回头……只是最后,我们可能都记不起最初自己的模样了。就像爱德华念着“在你的眼中,我看到整个世界"死去,最后也没能认出妻子就是自己一直爱的中国女孩。
恩,想起了那个时候小小的自己对未来的想象,和现在的平平淡淡的生活,和自己的爱情……
《别爱苏黎世》读后感(三):别爱苏黎世 红尘缤纷
这是我看过很久小说后一次在网页上无意看到的文,说实话,套路很老套,具体记不清了,只记得女主是一个贫寒的北京留学生,在陌生的国度巧遇多金绅士的男主,两人暗生情愫,男主为女主画了一幅画,殊不知,那一眼就是一生.....可是命运就是那样,好像是为了送别好友,她没有赶到约定的地方。
后来的后来,男主成了残疾,机缘巧合下女主嫁给了男主,成为了上流社会的人,她再也不用为了学费这类钱的问题苦苦挣扎了,她想去了解男主,很多很多,比如为什么娶她,她一直知道,男主心里住着一个东方女子。
再后来,男主死了,她在男主遗物里面看到了那张画,才知道,原来他就是那个在她生命最黯淡无光的时候给了她希望的男孩。我想,至死他都不知道她是那个女孩吧。剩下来的慢慢时光,女主应该是守着回忆过日子吧,虽然,只是那一瞬~
舒仪写过一本书叫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故事中的男主孙嘉遇也是这种结局,也许出版商或者作者觉得悲剧会使读者记忆深刻,不断地唏嘘,所以选择悲剧,不幸的是的确悲剧使人记忆深刻,起码我是。
《别爱苏黎世》读后感(四):生活
“……我有一张破碎的脸,已辨不出以往的轮廓……从十六岁开始苍老。”
和大多数看这本书的人一样,我也想用这句话作为开头。我以为这些年的生活已将我的哭点磨练到很高,但在看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几乎一直都在流泪。
是,我们没有经历战争,我们生长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国度,但生活依然如此艰难。
我不是来自富有的家庭,但到现在为止,我衣食无忧。天知道我为什么对生活抱有如此悲观的态度。
她说,生活是等待,在此之前,你要有足够的耐心,然后长年的等待,不然哪会有最后的获得。
我深以为然,只是等待的岁月不管是一天两天,还是一年两年,十年八年,其实都是一样的,显得如此漫长。
什么是爱情,花念容和爱德华在他们所生活的年月里,有那么多的时间都是在怀念对方,爱恋是如此刻入骨髓。但为什么最终生活在一起后,如此彼此深爱的人却会认不出相爱人的脸。不对,是眼神。
是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生生将她磨成了另外一个人,还是其实一切不过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打的一个赌。
虽然如此,我还是如此深深地羡慕着他们。
郭丹说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那么如若问起我羡慕的原因,我会回答,因为他们终究是相爱的。无论生活最终如何将一个人的心伤得千疮百孔,里面也还是有爱。
Kallen说她喜欢的诗人是晏几道,我也是。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别爱苏黎世》读后感(五):最后你还是不是你
这本书知道的很早,大约在我初中时,甚至苏黎世这个大都市我也从这本书得知。我却一直没看,因为其中有很多不易明说的情结。于是一转眼就大学了。
书名令我纠结了很久,别爱苏黎世,是特别的爱苏黎世,还是不要爱苏黎世。
被生活消磨的千疮百孔的女人我往往欣赏敬佩,可自己却从心里抵触变成那样的人,毕竟拜金和势力一直不是我们提倡的优良品德。书里我更喜欢的是念恩,天真无暇,见不得光的身世也没有令她改变,她说她不会偏离自己的路线,她更像一条道走到黑的莽撞女孩,执着的爱一个人,偏执于宗教,让我不喜欢都不行。
相反花念容,一年时间磨掉眼里的光芒,几年后爱人站在眼前却认不出,我知道生活的可怕,却在很多细节无法认同这个女孩,花念容骨子里带着优越感,这是她这样的女孩该有的,更何况她知她美,所以在北京时,即使境况再差,她也时常说我花念容怎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或是我花念容也看不上你这样的人。同时她也刻着深深地自卑,说她爱钱势力她会像只刺猬,念恩就被她刺的很痛,起初我有些反感念容的做法,之后就释然了。似乎每个人对自己的朋友更能露出獠牙,忍耐度极高的念容会轻易对念恩发火,我想念容可曾从念恩身上找到安定感?
我一直期待变成念恩那样的女孩子,可生活却往往让我们变成念容。不,我们比不得念容,类比下大概更容易成为素素或贝蒂那样的女孩子,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摸爬滚打,总会变了样,自己都找不到最初的模样。
故事情结我不喜欢,对于瑞士看完全书我也只有:晚上大声喧哗会被警察抓走这样的认知。有些句子还是觉得不错,至少是我想抄下来的。
就这样吧,这本书与其说喜欢,更不如说是对过去的怀念吧。别爱苏黎世,我想最后,念容和念恩,都还是会选择特别爱。
《别爱苏黎世》读后感(六):在你的眼中,我看到整个世界
勃朗峰广场的那场美丽纷繁在黄昏前的夜幕,一个美丽的女孩和一个高贵的男孩,总也找不到灵魂找不到对方,在你的眼中,我看到了整个世界,这句话是如此的美丽,纯粹不沾染任何世俗的气息,不食人间烟火出尘脱凡。
喜欢《别爱苏黎世》,我喜欢作者的叙述方式,有力的文笔,我喜欢美丽的瑞士桃源般瑰丽宁静舒适。念容的经历是破碎不堪的,Peking的日子是她一生的耻辱,她呆滞了她安静了她没有了灵魂,直到她再次回到Swiss,胡海峰问她,留学回来还不是赚5000块的工资,为什么还要去瑞士,为什么?他一直不明白,精神上的东西是无法用钱财来评定的,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是多么的可悲,看到的将是个没有生气的破碎娃娃。
念容曾经撕心裂肺般地祈求她需要爱,需要安定感,我可以深深理解,我深深感受到这种缺失感,异国他乡不安全感是如此的深厚。
在你的眼中,我看到了整个世界,而你们,却终是错过了。
《别爱苏黎世》读后感(七):想念花念容
看到这个封面我就感觉特别的亲切 想想当时看的时候还在读高一 也是一个女生极力向我推荐的 我看得很认真 现在依然能记得很多故事情节 也曾经深深地迷恋于花念容和爱德华的爱情故事 纵然悲情 却很唯美 脑海中又浮现那个情形 那个放着烟花的夜晚 在勃朗峰广场 念容遇到了让她一生都无法忘怀的人 那个金发男孩 从此故事向更加曲折的方向发展
明明在一起 却不知道彼此就是各自深爱的那个人 造化弄人啊 好几个夜晚我都是伴着这本封面泛黄的书入眠的 甚至梦里还想着会不会出现奇迹
也因此我也喜欢上了苏黎世 喜欢上了瑞士 那个美好的地方 故事发生的地方 也一直想收藏这本书 然而已经不出版了 市面上没有的买了
尽管书不出名 可是故事却是打动人的 依然想念花念容 那个花一样倔强的女子 以及那些深深浅浅的记忆
《别爱苏黎世》读后感(八):在你的眼中,我看到了,整個世界..
這本書..
從我上大學第一年開始..
一次偶然的機會中..
在圖書館的架子上發現了它..
10月..這個城市陰雨的季節..
坐在陳舊陰暗的2號樓..
窗外的樹葉在細雨中跳舞..
我讀完了它..
為那些發生在蘇黎世的愛情難過..
為那句一生都忘不了的話而感動..
Always Together..
Forever Apart..
去年..同樣的季節..
戀情結束后..
去了圖書館..
在落灰的書籍中又一次找出了它..
再一次的閱讀..
在陽光中..
在煙霧中..
在咖啡中..
我再次沉淪..
再次感動..
再次..懷念曾經第一次看蘇黎世時的我..
今年..
我又一次的成長了..
不為愛情..
不為感情..
只為我對蘇黎世深深的懷念..
我想繼續坐在陰冷黑暗的2號樓..
懷念2年前那些捧著這本書看時的感覺..
我再沒進過2號樓..
再沒坐進過那個窗外安靜坐落著2棵大樹的教室..
黑暗的午夜..
無止境吐出的煙..
躲在被窩里..
第三次看完了它..
依舊..眼淚緩緩而出..輕輕抽泣..
書中的三個女生..
從清純的女生..在蘇黎世的生活中變成成熟的女子..
而這三年來..
我..
也從那個青澀的小女孩..
變成了..時而沉默..時而吵鬧的人..
經歷的幾段感情..
最終..
依舊..
我一個人..站在三年前的原點..
靜靜的..默默的..
只是..
再也無法去覆蓋三年前的影子..
感謝這本書..
在我三年的時光中..
最后..送上我很喜歡的書中的一句話:
在你的眼中..我看到了..整個世界..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