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交给时间》是一本由陶立夏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把你交给时间》读后感(一):我路过的风景,你最美°
——评《把你交给时间》
文/蓦烟如雪
这是一本散文集,我更喜欢把它归于一种心情,一种对文学的感慨,一种对旅行的共勉,甚至是对感情的一种倾诉。
陶立夏的作品我初窥两本,一是《如果没有你》二是《岛屿来信》,印象最深的是《如果没有你》里面的女主同行工作的细节,而《把你交给时间》反而让我对她的文笔大为改观。
旅行异乡人的状态,我很有感触,“旅行就像是从一间因为暖气太足而缺氧的房间走到寒冷但空气新鲜的室外。”渴望出走,渴望游离陌生,但又渴望家的一点温馨。
有些人总觉得,写一个散文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话总得有前因后果,可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不必要的画蛇添足,我为何要在做什么上,告诉一切,让自己文字显得那么的赤裸裸,如果文字一下子就把来由告知清楚,那散文集顶多也是一种无病呻吟的点缀。
我喜欢《把你交给时间》的那种渐进的味道,不铺垫,不埋伏,就是简简单单的感触。
最大的好,就是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搪塞文字。这样的文字干净不造作。
爱,是对离别的预感,我在想,世界乏善,当你这么没,你大概不知道,我也不会告诉你。
情最难久,性自有常。这样略带禅意的话,像是一场告别,她开启了旅程。
“我想我最初只是着迷于你看待与描述这个世界的方式,抹去成见、洞察本质、构建语句、拂尽旁枝。”在内心中,她仿佛在做一个前进的思考,渴望度缘一般。
《无明最苦》里。那种相见恨晚,越陷越深的感情渐渐浓烈。而《盲》中,那些距离,都变成了海水漫溢在飞机舱里,不知道为何,看到那个比喻的时候,我真心觉得飞鸟和鱼不是距离,能超越距离的比喻,想象力都很惊人。
而出现在书中,莫名的相似点,会让我觉得,怀着希望,也是好的。
我不知道,我在看到陶立夏写的散文,会有画面感,就像你曾问我:“在你眼里,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什么?”我答:“开花的树,你的笑。“于是你笑了,我伸出手去,用指尖轻轻描你的眉梢。
她在书中也分享了读者的留言,那句话我也触动了。
“我不信上帝,但我希望有人保佑你“。
爱与信仰或许都是这样简单的事,以一个愿望的方式存在。很多复杂的事,有简单的内核。
也许这个世上,就是这样,为了找到对的人,他们选择剩下自己,好在,都遇到了需要的彼此。
这里不按套路出牌,她为何不翻译《自深深处》,她说几个个理由,也写了王尔德和阿尔弗雷德包括波西的事。
这本书看似有些杂,但我却意外的很喜欢,这样的步调,不刻意,很有自我的节奏。
《把你交给时间》读后感(二):时间、路过、领悟
最近一段时间,突然感觉自己的脑子里没东西了,空空的,想写点文字,总是勾勾抹抹,不知所云,于是,干脆放弃。昨天看了一段视频,讲的是上海一对小夫妻,男的27岁,女的26岁,才结婚一年,怀孩子才5个月,可是女孩被检查出来得了胰腺癌晚期,女孩在确定孩子没有被感染癌细胞之后,做了一个决定,要孩子。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决定啊,因为要孩子,就注定放弃自己最佳的治疗时间。孩子7个多月就被迫剖腹产来到了人间,而他的母亲却注定不能陪伴他成长,在最后的时刻,这位坚强的母亲录制了18个生日祝福,她希望孩子成年之前,每一年都能收到母亲的祝福。或许母子在一起的时间不会很多,但这位母亲说:“这个世界的美好,我已经看过了,我希望孩子也能看到。”这种痛的领悟,只有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才会看得更清,想得更明白。
读陶立夏著的《把你交给时间》,一下子让我静了下来,我突然觉得,最近我有些急躁了,甚至失去了方向,我不清楚自己的时间都是怎么流逝的,只是知道自己每天都是浑浑噩噩的,好像盼望时间快点流逝,像急切等待什么结果一样,所以忽略了过程,忽略了欣赏。陶立夏写的文字就如炎日下的一丝凉风,我很羡慕一直能很冷静,很惬意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人。这部书很精美,美图美文,养眼。我们都读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小桔灯》。散文一般文字都很优美,而且作者能够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这就是散文的魅力所在。这本书作者分了几个篇章,《当思念震耳欲聋》《我路过的风景里,你最美》《爱有太多种面目》《各自坚守,各自自由》,看似分了章节,每一个章节都在写相关的故事,其实整本书都是在写作者所思所想,时间过去了,我们谁也没有留在原地等候。
最初看到这本书时,我以为一定是作者写的一些旅行感悟,属于鸡汤类文章,但是读完了一些篇章,我才觉得人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活出自己。现实中我们都是在打拼,总是在忙碌,很少能像作者一样,坐下来,喝一杯茶,想想过往,让自己慢下来。我们常常说自己很辛苦,很累,有时都不清楚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为何总有人对你指手画脚,为何总有人逼着你去实现一些所谓虚幻的东西,而你自己却失去了自我。很多时候我们太容易被一些琐碎无意义的事情所牵绊,反而迷失了自己,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可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任它悄悄流逝,每天回想起来,原来虚度时光是那么的简单,只要你稍有放纵,它就绝尘而去。
龙应台对安德烈说:“孩子,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为了与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当你的工作在你的心中有意义,你就会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你就会觉得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能够带给你快乐。”我们是不是都找到了这样的工作,还是被迫谋生。我觉得这些话不仅仅应该与孩子们分享,也应该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们分享,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在浪费着自己的时间,那么你路过的风景一定是灰色的,而不是彩色的,因为你会时常为了自己碌碌无为而羞耻。
曾听辛晓琪唱过一首歌《领悟》,其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只是我回首来时路的每一步,都走的好孤独。”陶立夏绝对不会有这样的“领悟”,因为她走的每一步都是精彩的,最起码,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享受,哪怕孤独时。作者说,她喜欢有些折损的东西,可能无用,但是也很美丽。任何事并不是完美才是最好的,就如2016年的中国女排,她们曾经败过,而且很惨,但是她们坚持做回自己后,一群小姑娘就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一切都是未可知的,只要你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困顿、迷茫也仅仅是一种经历,时间会证明一切都好。
《把你交给时间》读后感(三):我们一起安静地看看这个世界的光亮
时间, 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却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发发呆睡睡觉,时间嗖地一下过去了;有的人除了忙工作,还挤出各种零碎时间旅行、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人是叫人羡慕的。在羡慕他们的时候,不妨来看看他们的生活轨迹、聆听那些有计划流浪的故事。
陶立夏的《把你交给时间》原本我以为是单纯的旅行故事,从冰岛到东京,但事实上不是,她在旅行手记中更多记录的是自己人生的感悟、对爱情的怀想,诗意的文字里有哲学的意味,人因为旅行视界不同、心界也升华了。
从冰岛到东京,冰山让她想起那个曾逃课带她出去玩的男孩,在苏格兰新年夜她和陌生人一起看美丽烟花,在东京她吃着柏饼看了展,……很多人一味追求旅行的目的地,却忽视了旅程中那些琐碎、平淡的经历,然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历程往往构筑了旅行的美好与神奇。
作者的文字有很多静默,但是无声的告白却也是有张力的。她说人“写作的欲望总是要强过写作的能力”,此时的我正是这般感受,看她的文字,我有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读感的想法,但是限于个人文字的组织能力,绞尽脑汁,却不知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让人感受安静的书,在静静地聆听作者心声的时候,会想自己也想怎么样、怎么做。她在书里记录的不仅仅是她旅程中的见闻,还有许多生活琐碎小事引发的联想、感悟。卖石材的老板送她一块大理石边角米,她发现断裂处的纹路很好,折损的东西她觉得很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物或是人,虽不完美但却令你心动,虽然无用但却很美。
这个世界有许多的光亮,只要你不睡懒觉,拉开窗帘,一定可以在每天清晨让第一缕阳光进入你的心房。这世间也有很多黑暗,如果不让光亮照进来,那么又怎能看见美好?
文/ashley
《把你交给时间》读后感(四):嘿 一年了!
嘿
一年了!
365天
8760小时
525600分钟
31536000秒
改变了
多少
人的心情。
正如这本书一样,该开始翻开和翻完的感觉在时间中就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最近姑姑生病,在公司和医院往返间,花了挺长时间才读完这本书,起先是一页一页翻看图片,想从图片中找到一些美或者从未看过的景象,亦或者想捕抓作者想通过这张照片表达什么。过了一遍又一遍书中的照片,才开始翻开首页进入作者的文字岛屿中去。这是作者经过不少时间后所构建的一座岛屿,里面有她的喜怒哀乐,虽然说大部分都是偏灰蓝等冷色系色调,不论文字还是图片,但却让你感受到一股清醒。
时至今日,我才知道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而以时间为度量依据的深情也只是虚妄。
书中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孤岛,但不是所有人都会相逢,我们的生活也一样,或许从未存在过真正地互相理解互相懂得这件事。就让遥遥守望成为另一种陪伴的方式,在海的深处我们或许依旧紧密相连。你要坚定自己的心才能享受这样的生命本质。岛不是孤独也不是圆满,它是圆满的孤独。人生同样如此。
孤独,怎么理解呢?它不是空虚,也不是寂寞。它就是一个人的打坐。至于能从这一个人的孤独中学到什么,就完全依靠个人了。我想写出这本书《把你交给时间》的作者,必定是个心思细腻而敏感的。因为一个人独处能写出这么多文字,必定是有发生很开心或者很难过的事情,经历了很多欢与悲,加上兴趣和努力,一定能写出篇章。当然,这完全可能也是我个人的一个特性,我只有在特别开心或者特别难过时,脑海中的细胞才能与文字共舞。平常时刻,好似一直追着文字那婀娜的舞姿,想言而无从开口,永远只能拼命跑着注视着它的背影。
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一个人若是有这种苦中作乐,从不自暴自弃的精神,就足以抵消她所有的缺点。一本书同样有缺点,但是若能让你体会到外面的世界的宽广的一刹,让你知道世界竟还有如此事,遇到如此人,吃过如此食物,看过如此风景,那它就是好书。因为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读书,遇人和处事。
我想,一年过去了就是一年了,你要好好享受此刻。因为东野圭吾说过:心,一旦离开了,就不会回来。
《把你交给时间》读后感(五):但是你记得
从第一本直接跳到最近的一本,作者和读者的能量互换。于立夏,已是这么些年头的荏苒,于我,年头化为数天,一并接收了文笔和心境的一往无前。
从冰岛,到东京。一直以来都是关于旅行的文字,或者说是旅行路上内心的输入与输出。“人们常常问我旅行的意义,我总是答不上来。现在我觉得是为了捡鹅毛吧——那些微小的瞬间。一点都不重要,但是你记得。”
去年的末尾,开始陪着陶子的推送走过四季。她的365days计划,每天习惯性地看着。东京的清晨,佛罗伦斯的黄昏,威尼斯的夜;雷克雅未克的雪山和咖啡,苏格兰的新年和烟火,库克岛的南十字星空和寄居蟹。世界那么大,不只是一句轻飘飘的戏谑的话。屯守一方,是一种生活方式,能够四处去看看,却未尝不是被赐予了难得的幸运。读足够多的书,走足够远的路。
《把你交给时间》读后感(六):一个人
读立夏的文字,仿佛总是能够想象到她四处奔波的样子,从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岛屿前往另一个岛屿;从一个国度去往另一个国度。
这不是我第一次读立夏的书,第一次读她的文字是因为偶尔在网络上看到她的书籍,随即便买回一本来读,第一本是《练习一个人》,第二本是《夜航西非》,而第三本正是刚刚读完的《把你交给时间》,序的开头一句便是:“编辑发来散文集的封面样稿时,我正在收拾行李去机场。”非常立夏式的开头,不停的奔波与行走。
我喜欢立夏笔下的景物与人,也喜欢她写下的故事。
她说,在她三十岁的时候,喜欢上了山,在那之前则喜欢海,所以不停的奔波去看海连同岛屿。三十岁的时候,喜欢山,喜欢它的静。
每次读到她独自的旅程,我总是会想,一个人不会觉得孤独嘛?好像立夏出游正是为了克服这样的孤独,不停的变换地点与航班,不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努力的填满自己。
《把你交给时间》读后感(七):与时间温柔相处
我们常和时间独处。我们要学会与时间温柔相处。所以陶立夏说,《把你交给时间》。
时间过去了,我们谁也没有留在原地等候。这淡淡的一句话,便已经勾住人的心。季节和人真的不同。再冷再长的冬天,你等一等,花就开了,人不是能等来,不是靠盼来的。得由命运为你送来。我们的记忆中总是有许多美好的场景,过去的时间都被酿成的了故事,萦绕心头。正如故事的结局总是耐人回味,《无衣》中藏满的是一种细致的关怀,喜欢是盲目的,爱是分正误的。这世间还有一句很温柔的话,那就是:我不相信上帝,但我希望有人保佑你。这是第一章中作者的思念,往事的冰山或许会融化,但仍然那么精致美丽,冰融化的曲线就像一条条时间长河,弯曲不甚分明,模糊而动人。
我一生路过许多风景,但在我路过的风景里,你最美。作者在书中有许多生动的问题,没有答案,却让人着迷。细腻的笔触将遇见的人、事、物勾勒出来,将往事中悠长的问题淡淡写出。有些问题永远只是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或者说每一个不同的人都有各自心中的结果,所以一切显得迷离幽深。在相遇之前,我们是否相爱?是冥冥中的感知?还是陌路相逢时的一见钟情?然而我想知道的是,我们是否真的能够互相懂得。不是包容,不是照看,也不是原谅或宠爱,而是懂得,像解一道数学题一样,经过曲折和明暗,明白一个人的内心。
爱有太多种面目。爱情太危险,但总有勇敢的人,被命运牵引,无怨无悔朝最夺目的光华与最灿烂的毁灭走去。爱情与自由,流浪与生活,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是由着心去还是慢慢寻找?
我们奢谈真心或假意,也空谈过去和将来。我说,此时此刻,我在这里,你就该深信不疑。也许,我们只需要各自坚守,各自自由。
书中作者的文字非常优美,每一段话都像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清丽动人;而图文相配,更是让这些或记录或思考或探讨的话语像是活了一般,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又让人忍不住去咀嚼回味,忍不住跟随她的脚步一起欣赏路途中的风景,随着文字一起欣喜,一起感慨,一起思考。这些言语给人的感觉是深邃的,就像是寻找风景的人,不断向着深处去,发现更多神秘的秘密花园。
这些充满灵性的文字仿佛能够安抚人的心灵,相信当你读过,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得到前所未有的宁静,眼中会缀满温柔。就这样把你交给时间,让你和时间温柔地相处。
《把你交给时间》读后感(八):【拾光书屋(书评)】忆往情深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无牵无挂,有时候非常想家,但我总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为什么走这么远···刚开始读到这句就已经抓住了我的心。虽然走过那么多的城市,看过无数的风景,都只是孤身一人,也许这时候想要把这份美景,这份乐趣分享的那个人已经不止身在何方,但是只要想到对方,就不自主想起当初一起环游世界的约定,只是,环游世界是做到了,但是身边人已不再,也许,启程的地点就是两人当初不经意间提到过的远方。
当思念震耳欲聋,那一刻我如此想念你。在心底,明白是你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值得珍惜的景致。那是我永远学不会专注的温柔,没有互相成全这件事,你来渡我,像前行路上遇到一艘船,一座桥,经过去往终局,你挥手作别,敦促我原本留恋的脚步向前,因为再无原地踯躅的借口,你是我在拂晓时分做的一场梦,天光亮了,梦就要散了,那些真正发生过的事,或许不在这世上,而在我们心里。
我路过的风景里,你最美。你不懂我为何如此平静的接收分离的结果,平静与沉默一样,我的平静是经过太多盼望和更多失望才获得的,也许是因为从未太过接近的默然,你不知道命运为你准备了什么,他又在何时以什么明目到来,当盛世繁花落尽,人生最不缺也是最长的就是下坡路。我想知道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懂得,不是包容,不是照看,也不是原谅和宠爱,而是懂得明白一个人的内心,如果不能,也没什么。
爱有太多种面目,寂寞也是应该的。多年以后想起曾经看过的风景,会明白自己曾经是如何努力远离你,如何努力的寻找你,如何努力的接近你。因为遇到你,我开始觉得孤单了,原来世界上依旧有我想要得到的东西,一念之间意识到自己还活着,真是寂寞。我能一直这样,做个过路人吗?我不想只是路过,我想停留,但是此刻的我还没有勇气停下来去看着你的眼。你没有骗我,是我选择了相信。
各自坚守,各自自由。这些年我常问自己,我对自己做了什么?最后沉默教会我的是认识自己,接收自己,像良师益友般照顾自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遇见时借着对方的体温取暖,但是永远无法突破个体的潘篱。曾经我爱海,如今大梦初醒,恒久都只是片刻的细节,有些人错过了,就错过了。
《把你交给时间》读后感(九):所以,勿忘我为什么是紫色的呢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很惊喜,很喜欢封面的北斗七星,也许这是我们静静看着的这个世界的光亮吧。随手翻了书中的摄影,发现冰山竟然是我很喜欢的温柔的蓝一样的颜色,红色屋顶的房子独独的立在冰淇淋色的天空下,那朵茶花开的那么饱满,是有多害怕错过这一年中的最好的时刻呀。而她的文字读起来很舒服,跟阳台上吹过来的风,手机里的轻音乐以及桌边的柠檬茶的清香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把你交给时间》读后感(十):人生需要一种圆满的孤独
第一次接触陶立夏的文字,是因为那本叫做《岛屿来信》的书。那本书里有对岛屿的探寻,有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冷静的审视,也有对孤独的诠释。
在陶立夏的这本新书《把你交给时间》里,我又嗅到了那种熟悉的气息:对情感的解读、对过往的眷恋,细腻灵动的笔触,丰沛却又略微克制的情绪。这熟悉的气息紧紧抓住我的心,引诱着我的随作者的文字一路走去,去看旅途中那些晚霞的颜色,去四月底依旧飘荡着冷意的苏格兰,去正值夏至的冰岛,感受极昼给人带来的难以适从的明亮。
陶立夏是一个喜欢在旅行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和意义的人。人生而孤独。从前我想,即便在旅行中能够发现新鲜的乐趣,也依然无法填补内心中孤独的空洞。但是,陶立夏却说,她被旅途中那些美好的、琐碎的、神奇的、平淡的经历感染着,她是没有时间孤独的;并且,孤独也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事,就像生老病死一样,既然是每个人必须的经历,又何必惧怕。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圆满的孤独。这样的孤独,能够促使我们的心智变得成熟,让我们的人生丰满起来。这也是孤独的价值之所在。孤独,并不等同于颓靡,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生命的更多延展可能。因此,孤独是最好的伴侣。它不可避免,却从来都怀着善意。
在孤独的时光里,我们可以阅读,可以回忆,可以行走,可以选择某些片段努力去忘记。不论是一个人独处时,还是与伴侣并肩依靠,或者沉浸在人群中,孤独就好像是我们的影子,根本摆脱不掉。只是有人在孤独里无限放大自己的寂寞,又因为寂寞而感伤,进而便开始怀疑人生、厌弃生活。而有些人,则在孤独里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或选择继续静默,或专注于眼前一事。
能够把孤独的时光经营得有声有色的人,他们通常都不会刻意地迎合别人,而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行事风格。当人们说起某个人时:嗯,那个人,非常有自己的风格。我觉得,这便是最好的夸奖。
对于孤独的独特解读,便是陶立夏这本书的独特的风格。
书中内容,甚是丰富,这也足可见出她内心的充盈和丰盛。这些精致优雅的文字,如暗夜中的精灵,轻盈地舞动着,带我们领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以怎样的一种独特方式,度过一个人的时光。
通过这些文字,我也更加坚信,人生中那些微小的瞬间,也是带有温度和力度的。有一些瞬间,哪怕再怎么看似平淡无奇,却也因其不可再现而带有着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留意的,正是这样的瞬间。比如一杯姜茶带来的暖意,一场在异国街头的邂逅。一个人的时光孤独吗?但其实如果从这些孤独的时刻里有所发现、有所体会,那么它们就是圆满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