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读后感10篇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是一本由[日] 京极夏彦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读后感(一):事实之可辩

  以前一位辩士说,事实不可辩,惟价值可辩。

  为什么呢,因为事实已经在那里了,已经被确定下来了,不存在可以辩驳的空间。例如一个圆形的黑色石头,它的性质颜色形状都是确定的,自然没有可以辩驳的空间。除非硬要指黑为白,但,大家都不是傻瓜啊。

  可我们对于真实的事实,却往往处于盲人摸象境界,换言之,我们其实只能看到事情的某一部分。例如,对于上文的石头,有人知道它是圆形黑色的,却不知道是什么;有人知道是石头,却不知道是圆形的、黑色的;有人只知道是黑色的东西,连具体形状和属性都搞不清楚。这样的三类人假如凑在一起的话,必定会对这个黑色圆形石头的事实引发争论。虽然这个石头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因为事实之可辩的前提,是 信息不对等。

  有一篇推理评论说,推理小说永远不会把最重要的线索事先展示给读者,因为那样的话,读者只要随着主人公脚步,收集完所有的信息,就能轻而易举的推断出和作者一样结论。 所以,当我们看柯南的时候,总是很郁闷的看着主角手握某样东西、眼露精光,OS是“原来如此”这般坑爹的场景

  “这世上没有不可思议的事。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发生可能发生之事。”

  京极桑每本书的这一句相同的话,在涂佛中,激起了微妙的呼应。

  虽然在本书的开头,京极桑照例搞了会儿诡辩,诸如【 所谓的谜团,只不过是人类了解的事罢了。只要没有人,也就没有谜团。】 【对你而言的谜 。只要你不是你,就没有对你而言的谜了。】

  换言之,之所以有谜,是因为信息不对等。有些东西你不知道罢了。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读后感(二):当我读京极的时候,我读些什么?

  最初读《姑获鸟》,惊异于用心脑之理解谜不可能事件,两百多页的理论,看似无谓的炫学,实则缓慢蓄力,到故事的最后,随着京极堂的登场,降咒般一次释放,瓦解了久远寺家族长久阴霾——这是笔者第一次,于书中见证的科学对战怪谈的盛景,文字体验久久难忘。这一景象,在《姑获鸟》中最为光鲜、直白而有魄力。一是由于在百鬼夜行系列中,《姑获鸟》的结构最为简单;二是《姑获鸟》之后,把全书1/3篇幅整块取出拿来讲学这种事,京极再没有干过了。

  之后跳过了《狂骨》先读了《铁鼠》,关口的精神官能症视角意外地带感,加之深山古刹和个中僧侣所带来异色,一时间难以寻得适合的措辞,姑且想到了川端康成提书的“深奥幽玄”,却又深觉书中的气氛不止于此。时至今日,《铁鼠》中的诡计已记不清晰,倒是每每看到封面便能产生一阵类似战栗的通感,仿佛脖颈之间爬上一句冰冷的禅语。

  虽然从百鬼系列伊始,树状结构就是作品的一大特色,待到笔者初次咀嚼出其妙处,已是《新络妇之理》。凌驾于前作,《新络妇》首次采取了蛛网式的布局,在上册中还看似全无关联的几路人马,下册悉数步入罪孽深重的织作公馆,上演着永无止境的杀人戏码。

  甚至是系统性不佳的《涂佛》,若是能与京极“光源式计划”式的耽美情趣于心戚戚,写上20万字的同人文也全无问题

  回到题目的问题:当我读京极的时候,我读些什么?答案就是——

  科学v怪谈的系列主旨如《姑获鸟之夏》

  幽冥怪诞的气氛如《铁鼠之槛》

  精巧宏大的布局如《新络妇之理》

  浓烈深厚的基情如《涂佛之宴》(喂

  以上。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读后感(三):记忆、日常与异类

  这一次,京极夏彦将同一个故事被分成了上下两册,《涂佛之宴—宴之支度》和《涂佛之宴—宴之始末》,他又一次详细的融入了日本的“妖怪文化”,所以是一个漫长而又神奇的关于记忆的故事。

  他“慢性子”的用《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一整本书,只是交代了故事的所有支线、人物发展进程,不同组织、貌似不同的发展方向,却都指向同一个地点。多条线路的铺垫,把一切有关信仰”的“丑恶面"都暴露出来。人之所以执迷”神“,难道不是因为想迅速又无责任的摆脱任何困境吗?”康庄大道修身会“教人如何迅速事业成功,”曹真人”帮人抹去记忆重新开始,我们似乎该明白,一切拥有“速成”的方式,或许都是在否定自我。

  而下册《涂佛之宴—宴之始末》中,故事的真相被慢慢揭开,被篡改了记忆的人们,真的就变成了另外的人吗?是有了记忆才能说明自我的存在,还是这与记忆完全无关。最终,或许当我们完全忘记了曾经的“日常”生活,就成为了另外一个人,“自我”依然存在,但却是另一种表现形态。

  另外,作者探讨所谓的“妖怪”,其实也是在探讨“人”,“妖怪”的来源是“有特殊技能的人被妖魔化”了,就是对所谓异类的利用、不认可和驱逐。完全符合群体这种“日常化”的习惯,似乎“异类”只有被同化了才说明一切是正常的。

  而一直说到的“日常”究竟是我们本来就应该有的生活?还是我们不想被打破的习惯?“日常“和”非日常“的区别或许不在于,今天做了昨天没做的事情。家庭的日常,也并不是单纯和睦相处而已。或许真的去理解和包容别人、顺应不同的变化才应该是”日常“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读后感(四):盛大的妖怪宴席

  五月风筝2011-04-18 15:03:29

  一口气将《涂佛之宴》的《宴之支度》上下集看完,有种抓狂的感觉

  与之前所看过的每一部都截然不同,但是又与此前的所有内容紧密交接。不同之处在于,此前每部都是单一的妖怪,而现在两本书中,竟然已经出现了六个妖怪——野蓖坊、呜汪、休嘶卑、哇伊拉、休喀拉、欧托罗悉。坦白的说,我几乎快记不住他们各自的特征了。而这仅仅是故事的最初一半,小说之名——涂佛,这一妖怪,居然还没有出现过!

  一个推理故事写足四大本20多万字的小说,真是很让人崩塌。唯有恼人却又极度吸引人的京极夏彦,方能做出如此“可恶”的事。依然以宗教和社团为内容,却加入了一个重点的筹码“记忆的真实性”,围绕这一个主题,出现六个错综复杂的故事。每个故事各自有独立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又循环性的出现在下一个故事中,以另一种身份

  六个故事像一个循环的圈子。在我的脑子里,出现的是一桌盛大的宴席,圆形的餐桌上,摆着六盘色彩绚烂的大餐,团团围成一圈,中间摆着的便是涂佛——这个还不太清楚是何物的贡品。

  六盘大餐,六个妖怪。在阅读过程心中像有一只动物在抓痒般的令人难受,读到后面会发现与前面一个故事丝丝相扣,但是又完全说不上是一脉相传,更可说是另一种不同的解释,那时隐时现的消失的村庄,似乎是围绕的重点,却又无法得到确切的理解。京极将所有的逻辑线索打碎,却又不按章出牌、任性无比、支离破碎的显露,然后一点一点的还原,隐隐中有一股线,而又无法确定,这种感觉令人极度抓狂。

  所以很迅速的读完所有复杂的信息,目前只能眼巴巴的等待下部《宴之始末》出版,等知道谜底后再重新来回顾这一套书了。

  故事4颗星,但为了期待的下一部,给五颗星吧。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读后感(五):京极堂(2)

  最近很忙啊,很少码字了。不过看书速度明显提升,想当初京极堂系列的《魍魉之匣》就看了5天,现在长度相当的一个晚上即可。可能是习惯了京极夏彦的叙述风格了吧。

  京极堂系列第四部到第七部全为上下两册大部头之作,惊叹于南医大图书馆的馆藏之全、更新之快,同时感谢几乎所有书都在馆的现象,让我阅读到了这四部作品。

  1.悟为对手——《铁鼠之槛》

  《铁鼠之槛》是我觉得最难懂的一部,里面的杀人动机和佛学理念让我望而生畏。不能成佛之僧人,杀之。「鐵鼠之檻」中擔當不可思議之事的部份。不是來自‘妖怪’,而是來自‘悟’,這種比妖怪更加深奧的領域。 所以,這次京極夏彥在書中關於驅魔的部份知雖然只是象徵式地寫了一小段而已。 但這並不減京極堂的詭異魅力。 京極夏彥此次挑戰禪學,以‘悟’為對手所寫的本作。 連專攻宗教文化的正木晃都對此贊口不絕。 正木晃甚至在點評中說了這樣一句話: 令人驚訝的是,「鐵鼠之檻」里至少完全描寫了我目前所瞭解的‘禪’的一切。 能夠得到一介宗教學者的如此評價。 可見「鐵鼠之檻」所涉及的‘悟’、‘禪’和‘宗教’等內容有多深、有多精。 在日本的小說界,敢涉及、并有能力涉及如此深的宗教文化在其中的。 目前就只有京極夏彥。 在啃完后,如果从推理角度看有点坑爹的感觉,但从综合角度来看,不得不佩服京极夏彦的博学。也引发了某种兴趣

  2.整合——《络新妇之理》

  这部中前面几部的人物或多或少都登场了,感觉是贯穿前面部分未解谜题之作。本作的妖怪不是具体某人身上的妖怪,而是笼罩在全部发生之事之上的妖怪,是案件全貌的一种象征,京极堂所面对的,不是要被除掉的魔,而是魔本身。相应的,本作的“妖怪”对作者的运笔,则完全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反而是一种高高在上强烈鞭策,迫使作者完成了这个宏大的设计。“蜘蛛”是织网捕获猎物的象征,蜘蛛本身不会把网子套在猎物身上,但猎物总是不免自己撞上来,如果撞上来的同样是蜘蛛,那还可能结出新的网……案情就是这样呈现出“因果”和“联动”的状态,由细节再衍生出细节,所以“目击者都是我熟人”的处理,其实也是加快故事节奏的一种取巧做法,如果完全让本作的结构发散出去写,恐怕四本也打不住了。本作的理论部分十分耐看,日本古神话衍生的家族命运,宗教异端,女权运动,自我认知,和案情的结合度也都非常高,甚至出现了在京极系列里好像不太搭调的类似本格讲义的内容,使故事里外都贯穿起来,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京极堂在自家庭院里描述的“小便案例”,下半部分别除魔的场面也非常耐看,至于结局,同样是神来之笔,余味浓重,不过说多了就不太好了。

  3.宴已备妥——《涂佛之宴-宴之支度》

  和前面五部不同的是本作讲了六个故事,六个妖怪,而且一半左右破案人不是京极堂。客人做客时,主人给客人看了所有佳肴材料,而最终佳肴如何却尚未知晓。本作正是为第七作作铺垫,其实可以说前六部或多或少都在为第七部做铺垫。看本作轻松多了,毕竟分割成了六个故事。人物变换、记忆改变是重点,感觉是灵能力者混战,幕后一个接一个。看完后留下的疑团着实不少。

  4.太多——《涂佛之宴-宴之始末》

  宴已备妥

  备下诸多佳宴,只等宴请之人来品尝。

  味道如何,只取决于人之味蕾。或许,这宴从那个夏天就已经布置好,而大菜在后面,只须看宴请之人能否尝到罢了。

  这场宴会在不明之人看来是陷阱,而已明了之人却能欣然赴宴,而备宴者也不过是想将这一系列闹剧来一个完美收场,可备宴者真能做到吗?是否还有残余之物,延续这残喘的梦。

  最后的解释还是和脑有关,只是感觉有点失望,这么宏大的铺垫换来的只是个二流结局。

  这四部的推理成分较前三作有所减弱,而各种知识有增无减。还是觉得《魍魉之匣》属系列第一,第四作的“悟”、第五作的女性传统、第六第七的宏篇脑哲学

  京极堂到此也告一段落,1994年到1998年作者密集出版了七部作品,也暗示了情节互有关联。而第八部是2003年写的,希望大陆版不要等五年。

  2011.11.29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读后感(六):随笔

  野篦坊:

  是现实却又虚幻,是梦境栩栩如生,似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只有你被蒙在鼓里,整个世界都在设置一个圈套只等你去钻

  呜汪:

  我真实的存在。

  可又有什么能够证明呢?

  我拥有过去。

  可那些都不存在。

  确切的说,没有什么能证明他们存在过,他们的存在似乎只是对于我一个人 ,只有我知道。

  是这个世界扭曲了,还是我错乱了。

  一定是后者。

  于是,我成了一个没有过去和未来的人,如同凭空出现在这个世 界上一样。

  对,这个世界上突然多出一个人,一个极其平凡的人,那个就是我。

  感觉很不安,害怕自己突然消失,就如同突然出现一样。

  我拼命的寻找着能证明我过去存在过的证据,像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我是疯了吧。

  咻嘶卑:

  所谓宗教家,就是赋予理所当然之事并不理所当然的意义的人。是在信徒的心中制造空洞,再植入信仰、理念等等的侵略者。

  京极夏彦也是如此吧。

  打破读者原有的世界观,从而构造新的世界,由此来解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从京极堂系列的第一部的第一章就开始了。

  压倒性的向读者灌输一个只属于京极堂世界的世界观,完全臣服于他的诡辩之下。

  或许只是一堆毫无破绽的胡说八道,可为什么会没有破绽?

  我也成为了他的信徒。

  这也是一种催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