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是一本由赵崇祚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页数:148 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间集》读后感(一):桃花酿酒,春水煎茶
○翠釵金作股,釵上雙蝶舞。心事問誰知?月明花滿枝。
○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夢見秣陵惆悵事,桃花柳絮滿江城,雙髻坐吹笙。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勸君今夜須沈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空相憶,無計得傳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識,寄書何處覓?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少年何事負初心?
○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楚山青,湘水綠。春風淡蕩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 信浮沈,無管束。釣回乘月歸彎曲。酒盈樽,雲滿屋,不見人間榮辱。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曲中情,弦上語。不堪聽!
《花间集》读后感(二):桃花酿酒,春水煎茶
○翠釵金作股,釵上雙蝶舞。心事問誰知?月明花滿枝。 ○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夢見秣陵惆悵事,桃花柳絮滿江城,雙髻坐吹笙。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勸君今夜須沈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空相憶,無計得傳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識,寄書何處覓?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少年何事負初心? ○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楚山青,湘水綠。春風淡蕩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 信浮沈,無管束。釣回乘月歸彎曲。酒盈樽,雲滿屋,不見人間榮辱。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曲中情,弦上語。不堪聽!
《花间集》读后感(三):何处恼佳人?
2012.07.19<<花间集>>
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近来情转深
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
相思空有梦相寻,意难任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愁
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
梦中说尽相思事
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几多心事,暗地思惟
魂梦如痴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记得那是相见,胆战
春半,春尽
身闲心静平生足
"灯花笑"
暗魂消?天涯一去无消息,终日长相忆。教人相忆几时休?
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离愁别恨千般
愁肠欲断,正是青春半
断魂何处相寻
离恨多,相见少
何处恼佳人,檀痕衣上新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拚却又思量
去去,何处?
伤如之何?
《花间集》读后感(四):花间一壶酒 不能解忧愁
《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花间词派。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是文人贵族为舞榭歌台享乐生活需要而写。内容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合,离愁别绪,创作偏于阴柔之美,堪称文小、质轻、意狭、镜隐。
恋爱中的的女生,可以看看《花间词》,特别是正饱受异地恋煎熬的情侣们可以看看,估计能在里面找到些许精神寄托吧。不得不说这确实是本写男女恋情,婉约缠绵,妩丽香艳的好词本。
比如其中有一首韦庄的这首《 菩萨蛮》 :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上片写离别,下片写相思;上片为忆旧,下片为言今。上片前两句写闺房别景。红楼,记忆太鲜艳,欲别最相思。直呼“惆怅”,可见不舍,可感眷恋。“香灯”句为别时回眸闺中之景。灯为照明,何来香味?此香,固为闺中之焚香,亦为女子给词人总体感觉。帐为流苏帐,暗接美好奢华;帐而半卷,颇露女子之不舍与男子之留恋。而香灯半卷流苏帐,又给寓目者以人去楼空之空旷感,之凄凉寂寞感。此句意境情谊全出,画面感十足。下两句移景至室外。月残,更是别人心中之残,写尽别意。美人送别,已够楚楚,何况美人泪下?
下片写别后生活。漂泊在外,亦有歌吹管弦解生活之乏,琵琶弦上声,硬翻作闺中人切语。此处词人借女子口吻,说出女子希望他早日归家,怜惜美好容颜。实即词人自造之语。是词人无法忍受分离,而生早日归家之意。“绿窗人似花”,词人想象闺中人模样。得有多么美,才似花;得有多么大的抵抗力,才能拒绝亲近绿窗里似花的人儿?女性之美,虽因审美各异而往往会因人而异,但形容女子如花,窃以为是最高的美的赞美。故曰“女人如花花似梦”。
总之,由于深情,故词人将如花的女子置身红楼绿窗中,令词人情难自已。词中那美丽的色彩,楼的红,羽的金翠,莺的黄,窗的绿,都是词人心中的美好,也是爱情的附丽,它们共同再创超于现实之上的美丽,发酵了词人的情感、闺中人的美,带人们走进了水晶琉璃世界,只属于那里的世界。
《花间词》中其他大多数词也是异曲同工,华丽丽的辞藻,苦凄凄的情调。简直就是把异地恋对情侣的摧残表现得淋漓尽致啊。不过今人手机电话随时可以联系,古人却只能凭栏而望长相思。所以大概我们是不能真正感同身受到古人相思之苦的。
从当时来看,五代十国本来就是个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的年代,士大夫应该以天下为己任,这种时候却一门心思儿女情长,真是不丈夫。更是怯懦,是对现实的逃避。“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如是说。
从现在来看,只记得十五六岁那阵经常看郭敬明的书,他说十八岁我们已经老了,他说青春是明媚的忧伤,为此还跟着伤春悲秋的好不矫情造作,如今二十出头,反倒觉得没什么了。同理可证,我们现在正处于热情洋溢,积极上进的时期,我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新青年,着实不能理解那些整日沉溺于情情爱爱的痴男怨女们。为爱而生,为情而写是我的思想不能及的。“出于无聊故也”陆游如是说。
最后自己胡诌一段来结尾吧:红花绿树堪玩味,郎情妾意多深沉。聚首总思别,别时独相思。一本花间集,满纸胭脂味。劝君不足看,只当是笑谈!
《花间集》读后感(五):游戏花间人自醉——最爱古文之《花间集》
喜欢宋词,不可不看《花间集》。《花间集》是宋词滥觞的源头之一。
宋词是词这一文体发展的成熟阶段,因为成熟,所以浓艳,就像一浓妆艳抹的姑娘,不能说不好看,只有时嫌过度修饰了些,所以失了自然韵味。我读宋词中的一些慢词,有时会有郁结于胸,上不来气的感觉,恐怕也是宋词发展到最后变的过于绮艳了吧。
《花间集》作者所处的时代为唐朝末年,五代时期,是词的草创时期,所以还没想到去过度打扮。《花间集》中的词全是小令,而没有好长好长的慢词,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花间词派的两大巨擘是温庭钧和韦庄。温庭钧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韦庄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境界都是极高的。除此而外,其余十几位词人也都颇有可取之处的。欧阳炯的那首香艳的浣溪沙,有人认为是淫祠,未免太有些假道学了吧。附上欧阳炯的这首浣溪沙请诸君评判。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蓝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