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愛的故事 1》是一本由柴门文著作,尖端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140元,页数:200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東京愛的故事 1》读后感(一):草原的心
电视剧的丽香,失去了漫画里丽香的灵魂;因而原作的精髓,也被抽掉了——总评
电视剧是小学看的,那时年龄太小,对这种片没太大兴趣。所以只看了中间和结尾;又或者是理解力的问题,总之觉得自己没看太明白。最后看到丽香放在车站的手帕,倒是哭得稀里哗啦。
据说漫画写实多了。今天终于看完了。故事比电视剧更有趣也更多深意。但写实程度么,也许是我看腹黑重口味的看多了,觉得还是挺煽情挺美化的。
不过,回过头来,我倒是发现小时候其实基本还是理解清楚了。下文具体对比。
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漫画。因为漫画里的丽香更完美更个性,而电视剧则明显把她弱化丑化。至于里美和完治,电视剧倒是在美化;漫画里的他们,则更多的虚荣懦弱。至于三上,我完全不记得电视剧有这个人物。 漫画里的形象也很中二很无趣。
完治给里美打电话,哭着说自己不是一个好男人,让自己的女人伤心。里美则在那边一声不说地听。
漫画里不是打电话,而是里美静悄悄地坐在他对面听他哭诉。
我一看到这里,就立刻想起那个情节了。因为这一幕印象太深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当时在想,怎么能打电话打那么久,而且不说话?对这种慢节奏的言情剧我真是充满惶惑。
更不可思议的是,我完全想不通完治为什么会伤心?我一直以为完治对丽香只不过是同情+忍耐,怎么突然就这么深情款款了?
我对里美的反应也是不能理解。因为我一直以为她是喜欢完治的,却竟然任凭最爱的男人对自己叙述对另一个女人的感情而如此平静。
至于她是如何没有和完治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的,我倒是没有看到。
看到漫画才知道,完治对丽香,不仅是同情+忍耐,还有性爱。小学时的我,是没法体会到这一点的。
而力量制衡方面,二者也是极不撘的——小学时,我也没法看到”权力决定一切“的因素。情绪控制方面,丽香是弱者;但有句话说,男人会对一切弱女子本能兴起同情心,可同情心换不来爱情;而在自信力、工作能力等方面,丽香却是强者。简言之,在丽香面前,完治鲜有机会觉得自己“像个男人”;但同时,自己这样一个“不像男人”的男人,却得到丽香这个东京女如此的青睐,“即使肉体出轨,心里还想着完治”。这纠结的程度,简直不亚于斯蒂格尔摩综合症了。他们两个如果不分开,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吧!
综合起来说,完治是配不上丽香的。他有能力拥有的,也只是里美这样的弱女子罢了。
第二个误解是,我曾以为丽香是明知对方不爱自己,却要假装着开心;希望用欢乐来打动对方的人。她这样努力地追求完治,却从未真正得到过他的心。而到最后,也是自己来安慰自己、舔舐伤口,最终微笑地重面人生。所以在她在车站先行一步的时候,我才哭得稀里哗啦。
看到漫画,我才知道丽香比电视剧强大太多了。她是一个自娱自乐的、没有脱敏的自然人。电视剧把她大大的媚俗化了;而一个关键因素的抽离,就是性爱。她因同情而和人做爱,却被人认为是“轻易得手”;她因真心和人做爱,却被认为是“放荡”;她同情非洲那些为了“爱”而为人生养孩子的女人,却被这些“文明人”认作为妓女。道德的“贞洁”在玷污着本真。与其说丽香是“爱的能量比常人大五倍”,不如说她没有经过“文明”的洗礼,不知道文明社会的等级观。她似乎并不明白,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分等级的;社会地位是有等级的;财物是分等级的;”爱情“也是分等级的;身体与灵魂也是有等级的。。她根本不会理解完治因等级攀比而产生的”自卑心“;反而善意地认为它是向上的动力;她不会明白一颗钻石有多了不起,又为何可以为了一点薪酬和”出人头地“的欲求而折损最基本的快乐;她也不会明白,”一瞬间的爱“是低档的,”忠贞不渝的爱“才是高贵的比较;她也不会明白”身体表达的爱“是粗俗的”性爱“,而”心灵传达的爱“才是”高洁“的真爱。。事实上,漫画里的丽香没有被丑化,反而被美化,因为现实里,几乎不会存在这样近乎自然状态的本色人;她身上的品质,几乎是理想状态的不可能。但另一方面,丽香对爱情的要求,却仍然是显著社会化的,因此这种组合,倒是有些牵强。
比起法国片的女人,这个丽香到底是弱势了些。因此,她需要依附一个人来完成对自己的”驯服“,也就是学会去适应人类的社会。丽香,是东方的。
”像对待一个小动物一样对待她“,她需要的,其实也不是有人去”爱“她,去束缚她;而是把她当做一个小动物,用人类的标准去评价她。
可这样的丽香,完治真的懂么?他大概只会用”纯真“”善良“这样的定义来描述丽香吧。所以从最后的结局来看,我更喜欢电视剧的。是丽香先走出来的,也是丽香彻底忘掉了完治。漫画倒更煽情许多,仿佛完治成了一个痴情的人。”一个我爱过的女人“——他对丽香的那点”爱“,好意思说出口么?
《東京愛的故事 1》读后感(二):爱情故事
去香港最大的收获就是买了一堆柴门文的漫画。前两天利用假期把她最经典的《东京爱的故事》看完。作者说她最喜欢里面三上和尚子的故事。可我看的时候我一直希望三上和里美能一直走到最后,虽然我知道这结局是不可能的,由他们一开始相拥,我的心里就涌起淡淡的悲伤和惆怅。因为里美柔弱的个性注定无法拴住三上那颗不安定的心。莉香过于激烈的爱情观和小男人完治是很难相处的,这种过激的爱情只会给完治带来压力,当一段感情成为压力,你只能看着完治逃得远远的。也许结局不完美,但是我觉得找到最适合自己才最重要。
看完了漫画再看拍的电视剧,完全是改变了莉香的性格。莉香也太可爱太完美了~~~完全少了那种感觉~~~
《東京愛的故事 1》读后感(三):东爱的漫画和电视剧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更爱的是漫画的表现,虽然电视剧那个莉香更完美
但是有缺点才更可爱吧
电视剧感觉更言情,如果说带来的是伤感
而漫画就有点一口气噎着说不出来的感觉
最喜欢关于莉香的一段评价是:赤着脚在大草原上奔跑,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着,就像飞舞在空中的野鸟一般的野性女孩。
这在电视剧里头一点都没有表现,总感觉这样就失去了这本漫画的灵魂了
加上电视剧把莉香赤脚在草原上飞奔这样的野性给抹杀了
让她看起来很像简单直接的是火像
所以猜狮子的,白羊的,射手的好多好多
也许电视剧确实那样,不过那是去掉了缺点也失去了风一样灵魂的莉香
不过就漫画来说,莉香的性格还是风像的
水瓶和天平也都不像,更接近的只有双子了
而完治,漫画里头的写的很清楚是处女座A型
里美的话,很像巨蟹座
《東京愛的故事 1》读后感(四):爱是不是安定感
我常常怀疑完治懂不懂丽香,爱不爱丽香。
反而关口和三上有时候看的清楚些
三上说:丽香是只小鸟,要的是自由,但每次飞出去,都会回到你的怀里……
关口说:丽香只爱你……
完治明白吗?完治要的到底是不是爱情……为什么只看到事情的表象,在乎丽香过于随便,但是却对丽香纯澈的爱情视而不见?
丽香爱的太炙热,反而没有韧性。
丽香的阳光和轻快是完治想要的,可是却不是仅此而已。完治更想要,自己可以掌控的爱情。
注定了分开吧。
丽香是个傻瓜,爱他,却给了他那么多不安定感。
到底什么是安定感?我爱你,如果仍然不能给你安定感的话,我永远爱你呢?我离开你,然后永远爱你呢?
《東京愛的故事 1》读后感(五):突然发生的爱情故事
搬家的时候整理东西,又看到了当年辛苦淘到的东京爱情故事,现在都快没地方放压箱底了,很唏嘘。随手翻翻,很多熟悉的又涌了上来。
TV版的东京爱情故事在国内是一个时代的话题作品,中学时代的我们为赤名莉香而着迷,为故事的结尾而扼腕、不平,“真有想冲进电视揍完治一顿”,我的一个朋友这么说。
对于这样一个结尾,大家曾经讨论得很热烈,各种说法。若干年后我在漫画吧偶然看到了柴门文的原作漫画,在通宵读完了故事之后,“啊,本来竟然是这样一个故事啊”,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和我一样的想法。
随着之后看了一遍又一遍,突然发现原来TV版没怎么改的,除了人物的名字,怕就是这个结尾了(完治和里美结婚,莉香离去这个大设定)。
这个结尾放在TV版是那么的突兀,那个善解人意的莉香是本不应该给完治带来多大压力,而那个“大杂煮”长相的里美,也很难让人有对完治初恋情愫的代入和认同(编剧的故意引导吧,后来PS俊平的TV版,也重复了让长相不讨巧的女演员演女二号的设计,假如让松岛菜菜子这样的来演里美...)。
这样一个结尾,放在原作里却是那么的自然,随性、自我的莉香,就像非洲的草原上吹来的风,在我们这样的城市里,大家也都会喜欢她,愿意和她做朋友。
可是,估计不太会有人愿意和她交往。
可是完治还是爱上了她,尽管显得有些窘迫,尽管有些被动,尽管不是那么坚定(心里一直有真命女神呢),尽管没有结果,可是完治还是爱过莉香。
《突然发生的爱情故事》,小田和正这首主题歌,其实也应该是属于漫画中的东爱吧。
《東京愛的故事 1》读后感(六):缺爱的今天回头看25年前爱的故事
上周看到东爱25年后的评论才发现年初有个官方续集,可这缺爱缺得什么鬼的狗尾续貂让我只想吐血。当年大搜movie3和4程度的缺爱已经深受打击却无可奈何,这次真抗不住,想起自己两年前重看东爱漫画哭成狗的感动,怎样都想记一笔当年那个故事的好。
15岁去社区图书馆角落里有一小架的中文书,台版东爱的漫画就那么一口气看完了,小时候家教过严不让看电视,漫画才是先入为主的那一版。若干年后再看日剧版,那个元气笑容的女主角只是叫做铃木保奈美而已,和莉香怎么也划不上等号。
我喜欢那样的三上,桃花眼的花花公子,时不时扬起嘴角嬉笑时的一丝残忍和悲哀。也怎样都忘不了他平淡诉说圆满人生中童年缺爱的终极缺憾,看似任意而为万花从中过最后也得happy ending几人之中活得最潇洒,其实行事莫名其妙的背后是个执念最重的伤心人,也只有和不按常理出牌的尚子旗鼓相当互相理解互相吃得消。
我也喜欢那样的完治,凡夫俗子得不能更凡夫俗子,但在和软弱自我短兵相接的人生战场上其实英勇无比,和三上讨论莉香的不受束缚时淡淡落寞,莉香索要爱情宣言时并不欺瞒的犹疑,应付莉香疲累无比撑不下去而在里美面前痛哭流涕,最后为了去见莉香害里美流泪再次折返时生硬并不温柔但细心画了见面地址的抚慰……
还有故事从头到尾暗处点点闪光的三上完治的情比金坚,不光青梅竹马回忆杀,还有地铁里的拥抱,还有三上安抚完治對夢境不安時一知半解的“弗洛伊德是个大谎言家”(笑疯)。孤单落魄极易迁怒身边人之时,与里美分手完治并非全无干系的状态下,三上娴熟婉拒莉香的引诱而后自信完治全然信任的和盘托出一直是我最爱的桥段之一,现在那种动不动顶着兄弟或闺蜜的旗号窝边草乱吃然后埋怨撕逼全武行的虚构非虚构狗血剧都该好好学学。真的,看着三上完治如此有爱的互动,女人们一旁不依不饶哭哭啼啼吵吵嚷嚷倒显得都是局外人。
两次看漫画我最爱的角色都是里美,怎么看都是和自己有共鸣的寻常女性,活在人世间感觉处处被局限--过去现在将来男人女人路人包括自己--无论做什么事爱着谁都是勉为其难。但和完治一样,局限为难中拼着一口气勇往直前---中学时代严肃无比强出头的班长,地铁里孤身一人为了三上痛哭,后来真心实意赞赏完治日本第一又沉默凝视他为了另一个女人痛哭流涕,再后来对闺蜜诉说对三上丧失欲望痛苦不堪但对完治重燃欲望的里美,真的一点都不绿茶。
最后难忘的赤名莉香,两年前重看漫画时方才发现她原是平日工作中熟得不能再熟的老熟人---边缘性人格障碍。那黑白分明的思考方式,过山车般的情绪波动,不时爆发的怒火,害怕孤单和抛弃的过激反应,突如其来的惊恐症,看一次就忘不了的为赌气头戴金属发夹一心求雷劈的桥段,真正教科书上走下来的活病例,看到完治和她摊牌分手时我好好捏了把汗。还有那个在爱媛三人组的回忆里不时阴魂不散的莉香先代--田田井梓,初看时只觉得这角色多余得莫名其妙,十多年后再看才发现这不管东方人西方人非洲人日本人城里人乡下人边缘性人格作崇自己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于是天翻地覆一番作为给身边人带来无尽痛苦和困扰的普遍性真是神来之笔。故事近结尾时,完治三上里美三人教室里因田田井之死都怀疑自己有责任相互安慰疗伤的回忆桥段看得我痛哭一场不能自已。
无论做了多么无法原谅的事都有办法让他人心生愧疚觉得自己才是过错的一方要为其横冲直撞的感情买单,就算是虚构的人物如此这般也无法释怀。从医者的角度冷眼旁观,冲动下只想拆穿莉香脆弱缺爱空洞自我的一切伪装,和她那五人份的爱绝对性的自私和不伟大。结尾时莉香态度180的大转变在我看来已经是童话般的发展,但恰到好处的童话般美好,并不失真也不讨厌。因为无法从他人身上收获五人份的爱,失望受伤至极之时把满腔对于完美被爱的幻想投射在腹中胎儿身上,把胚胎理想化父母化而满血复活才能做到大度释然地放手完全解释得通。在寻常成年男子都无法承受五人份的爱的前提下,让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成为这喜怒无常破坏性依赖性吞噬性一样不缺的五人份的爱的接收者,赤名非洲出生后年复一年会在怎样的活地狱里咬紧牙关讨生活可想而知---如果他运气好长得大的前提下。
但这个童话收稍它几乎完全是从完治的视角道来,一个并没有心理学知识不给人胡乱扣帽子个性懦弱但本性善良的寻常人真心实意相信莉香的每句话,希望她未被自己的拒绝重创而能积极快乐幸福地活下去,彼时彼刻,同样打动人心。漫画让我念念不忘的好很大程度在于作者当年对于自己想象中的这四个角色都有满满的爱和自信,至少在25年前的故事里,虽然真实地描写了凡夫俗子的大家在感情的世界里相互伤害,但各人真实软弱却不潦草猥琐,作者并没有厚此薄彼为了要读者喜欢某角色而刻意把其他角色都变成不可爱的布景。
对这25年后续集爱无能的失望更让我怀想当年那个爱的故事的好。或许无论作者读者,大家内心深处都有幼稚完美的终极被爱幻想---被命运之神眷顾四处拣便宜,无痛无痒过一生,情场赌场双得意。作者虽有上帝之手能让角色如此完美被爱,但毕竟凡夫俗子的苦和难谁人逃得过!
我想我仍希望一个好作品阐述对角色的爱,是眼见你在艰辛人生的漫长岁月里为了活下去人不人鬼不鬼有时害人有时害己泥沼里不断爬起跌倒遍体麟伤,但我决不会别过眼睛,而要把你不计代价惨痛拼上性命的努力完整无损地记录下来。
虽然人生中没什么便宜可拣,但无条件地接受拣不到便宜的自己和其他人,才是凡夫俗子的爱不是吗?
《東京愛的故事 1》读后感(七):你为什么要看漫画?
对于一部经典电视剧而言,
它的原著漫画还值得看吗?答案是——必须看。
看,并不是要八卦莉香肚子里坏了孩子且是个荡妇的这样的八卦设定,而是给你一个从唯美爱情童话中清醒的解药。因为这部漫画对于爱情,对于选择,甚至对于婚姻都有着教科书般的描绘。记得其中有一个小细节,是完治第一次约里美出来,那次两人都还没有交往对象,但是性格接近的两人却完全没来电,在公园散步时,虽然完治心事满满,但是里美却对天鹅更感兴趣,一场无趣的约会让两人意兴阑珊,从而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两人的发展。这段近似白描的白开水约会,多年后让我仍记忆深刻。原来,最后两人走入婚姻,并非是爱情的结晶,而是比较和理性的判断的结果。完治并没有那么爱里美,而里美从心底也没有那么喜欢完治,在一起,只是因为要生活下去,寻求心灵的感动和激情是很累的。这个,就是残酷的生活,而这也才是爱情的真相。
《東京愛的故事 1》读后感(八):丽香:灵肉合一的传奇
把丽香看做一个灵魂与肉体分离的人,是对这本书的最大误解。
其实作者已经多次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譬如,她曾质问完治:“你真的以为我是一个随便和我不爱的人上床的女人吗?”
在解释她为何和那个“在她面前哭诉的男人”做爱的时候,她回答:“那是一瞬间的爱“。
难道你们认为她的回答是不真诚的吗?或者认为书中是前后矛盾的?
显然,对于丽香来说,灵魂和肉体是高度统一的。
换言之,她根本就没有灵魂与肉体可以分开的概念。
而这一点,正是本书最核心的地方。也是我认为这个故事别有新意的精髓之处。它与电视剧的高下之分,也就在这里了。
【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其实是很西方的一个概念。基督教里的核心思想就是,身体是灵魂的暂时容器,因此身体是短暂的、低等的,而灵魂是永恒的、高贵的,这是基督教禁欲和苦行思想的理论根基。
日本文明来源于华夏文明。在中国最初的文籍里,似乎并没有这么明确的二元论说法。即使有,它也不是东方文明的核心基础。
从某个角度上说,这是东方文明更令人回味的地方;但从另一个角度,这也是西方文明胜出的地方。西方文明是一个重视逻辑和理性的文明,把事物做出区分、进行分级,正是理性的一个表现。虽然我个人也是一个非常崇尚理性的人,但我不得不说,理性,是文明的特征,也是对原始本真状态的背离。
因此,对于比中国更重视感官而又比中国更加”西化“和”进步“的日本,二元论的概念,也同时意味着现代化。做为谙熟日本文化的柴门文,我相信,他不会不对这一点格外敏感。】
如果丽香是一个崇尚”灵魂和身体分离“的人,会有哪些后果呢?
要么,她是”心里怀念着永尾,身体却不得不在和别的男人做爱“,这样的人,一定是无比痛苦的。但显然,书中的丽香是真正的善于悦己、又真诚地快乐着的。
(注,这种情况,其实就是那个死去的国中生的情况。要知道,最终丽香明确表达了她们是不一样的。“丽香谁也不像,丽香只有一个。”)
要么,她是”心里虽然想着永尾,身体却在尽情纵乐享受“,那这样的人,和一个所谓的“荡妇”,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可显然,丽香根本不认为自己是这样一个自私、放纵的人。她哭泣那些被日本人认为妓女的非洲女人,不正是表达了她和她们的相通之处吗?
她们其实,只是在用身体表达着爱的人。而这些,显然却无法被所谓的”文明世界里的人“所能够理解。对那些从未进入过文明社会的非洲女人以为,所有人也都跟她们是一样的,也因此,丽香才对她们的委屈和不公施以深深的同情。
(这个情节其实是对永尾触动很大的。后来当他听到那个陌生男人议论丽“丽香是个容易搞到的女人”,他的反应是“她好可怜”,而不是“她活该”。)
要么,她是“精神的爱是一回事,肉体的享受是另一回事;二者是平等的。” 先不说这种说辞到底可不可以付诸实践;但一个人若果真这样认为,TA大概是不会用爱“来晦饰自己对肉体的享乐;否则,就不能不说这是虚伪。显然,书中的丽香,是被人认为”真诚“到”纯真“的女人。永尾并没有妄自评价她那”一瞬间的爱“是一种虚伪和欺骗,他只是觉得自己无法理解罢了。
(注,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三上的说辞。“我心中是爱着里美/长崎的;只不过拒绝不了其他女人的肉体”。要知道他是典型的放纵+谎言男;这个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吧!无论他最后有无“改邪归正”。)
我在上一篇书评里,曾这样写道:
“与其说丽香是‘爱的能量比常人大五倍’的人,不如说她没有经过“文明”的洗礼的人。她似乎并不明白,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分等级的;社会地位是分等级的;财物是分等级的;感情是分等级的;身体与灵魂也是有等级的。”
等级是文明的一大标志。这不是说它是个贬义词,而是,事情就是这样而已。也正是因为等级,人们的感情在被脱敏(desensitisation),人们只会为TA所认为“值得”的东西去爱,为TA所认为“值得”的东西去奋斗。什么是”值得“?显然,因为有“不值得”。
可在丽香眼里,一切她喜欢的,都是“值得”的;换言之,她没有值得与否的概念,而只有喜欢与否的区分。这绝非说她像一个佛教徒那样认为“万生平等”(具体区别暂不议),而仅仅意味着,不去根据社会的标准来规矩自己的心意。一辆跑车并不代表什么,工作升迁也无足轻重,她为非洲的女人而哭泣,为一个陌生的男人哭泣,也为受伤的鸽子而哭泣。对于这样的一个丽香,在她眼中,“永恒的爱”难道会比“一瞬间的爱”更有价值吗?“精神的爱”又会比“肉体的爱”更高贵吗?
她之所以爱的能量比常人大五倍,是因为,她根本没有学会,如何像一个社会人那样,把感情精心地、巧妙地分出类别,再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
一个动物在表达“爱”的时候,用的就只有交媾;丽香,也正是如此。
(这一点在书中其实是有自相矛盾之处的;暂不细议。)
可显然,这样的人,在社会里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作者给她设置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背景,“从非洲草原来的女人”。这和“东京的社长“,乃至”从乡下来的永尾,都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丽香的不可思议的病,其实是一种拒绝被文明社会化的象征。)
当然,比起其他完全社会化的人,永尾还是与丽香相对更相似一点的。虽然他无法理解什么是“一瞬间的爱”,但他也认为这是她“善良、纯真”的表现,而非像别人那样把她看做一个放纵肉体的荡妇。他虽然没有真正的理解丽香,但毕竟,他承认了这一点,也同时她当做一个不能融入社会的“小动物”来驯服和忍耐。也正是因此,在丽香眼里,他是独特的。
为什么丽香那么讨厌社长呢?如果比较起来,似乎社长对丽香更能理解和宽容。其实,社长与永尾的区别,是前者更像一个父亲,他容忍着自己的女儿,但也希望女儿能够长大(换言之,被社会化),并对她的行为进行美化和升华。看似包容,其实是”试图改变“和”自以为是的理解“。他对丽香充满了各种的评价,而永尾,却只是困惑和无可奈何。社长的”成熟“与永尾的”软弱“,在丽香眼中,恰好成为了离大草原远近的区别。丽香,又怎么会爱上像社长这样看似在追求精神世界、实则已经被高度社会化的人呢?她恐怕只会觉得沉重和压抑吧!
有人说丽香和三上是一个对比,永尾和里美是一个对比。其实这也是一个误解。表面上看,丽香和三上似乎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丽香是一个灵魂肉体高度统一的充满“爱”的动物,而三上却是一个灵魂与肉体太过分离而到了根本没有“爱”的人类。他爱里美吗?他爱长崎吗?其实,他不过是习惯了征服与被征服。征服的概念,也不过是根源于等级。从这一点上,丽香和三上、乃至任何其他人,都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在故事中,几乎所有的主人公都是有伴侣的。三上与长崎,永尾和里美都最后结成佳侣,社长也是曾有过家庭,独有丽香,却是孤独一人的。(孩子的父亲并没有正面描述出来)。这个设置,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夫妻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而丽香,显然是无法真正融入这个“人类的社会”的。
因此我说,她在漫画里是一个比电视剧更美化和理想化的人物。但也因此,我对这本书的评价一般。(其他原因也有,暂不提)丽香以一个独身妈妈的身份怀孕,这其实暗示着一种希望。可在我看来,作者也未免太过乐观了。丽香可以不在乎这个世界,但她改变不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最终给予不了她什么。
文明,一旦开始,便无法回溯。
【注:此文只是说明作者通过塑造丽香有这个特质所表达的理念,并不代表漫画中的她只拥有这一种特质,也不代表这个或类似的理念已经完全地、彻底地被丽香这个形象所表达了出来。因此,本文的分析并不代表我非常喜欢漫画中的丽香这个人物。只是相对来说,在我看来,她是书中唯一一个有趣的人物罢了。】
《東京愛的故事 1》读后感(九):十年一觉东爱梦
一直拖着不看《东京爱情故事》的漫画,因为早就听说电视版的“东爱”对原著改动极大。隐隐中觉得不会喜欢原著里那个真实的莉香,那个无拘无束,任性却自由,原应是我最喜欢类型的女郎。
而终于是看了漫画。
无法不比较,却又怅然若失。
莉香,那总是甜甜笑着,甜甜叫着“完治”的莉香,善解人意,宽容坚强的莉香,毕竟是男性编剧按照心中理想而创造出来的童话。
真实的莉香——或者说原著作者笔下的莉香——是一个会赤脚走在草原上的女孩,会哭会闹,优点很多但缺点也一样不少。她是那种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着,就像飞舞在空中的野鸟一般的野性女孩。这样不羁的灵魂,原本是我羡慕喜爱的类型。
然而或许是先入为主,电视版的莉香实在太深入人心,我觉得接受了她就不能接受另一个版本的莉香。讨人喜欢的莉香,似乎比拥有独特性格的莉香,胜了一筹。
漫画里的莉香,心直口快,我行我素,从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可是却会为了完治被人讲闲话而发怒。她很容易就付出爱,但当男人爱上她时,她又不由自主地恐惧退缩。她的爱的强度是一般人的五倍,爱她的男人必须全心全意,眼里心底都只她一个,绝不能有一刻忽视,否则她就会极度不安,以至大吵大闹,失去理性。这样沉重的爱没有几个男人能够承受,所以她的身边总是来来去去,没有一个长久固定的伴侣。她对性又看得极随便,可以仅仅为了怜惜和一个男人上床,也可以因为寂寞而勾引三上。这样一个女子已经不是寻常的社会道德所能够规限或揣度了。
而我们的莉香呢?美丽活泼,爽朗大方,善体人意,一往情深,不会闹小性子,不会乱吃醋,聪明能干,但又不到会威胁到别人的程度,有普通女孩的一切优点,但又不会让人有不现实或是高不可攀的感觉。如此零缺点的可爱,怎能不成为每个男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改良后的莉香,一样给人心直口快的感觉,但其实说话举止柔软多了,只是无伤大雅地发发娇嗔,从无失态地动手动脚,撒娇作怪也很有分寸。爱完治那样深,可不曾给过他压力,相反是放手让他选择,也正因为她放松了手,才让理美有机可乘。她在完治之前似乎有过别的男人,然而也只是在同事间暧昧地口耳相传,最重要的是,认识了完治以后,再没有见过她和别人纠缠不清——与“莉香”不同,她是开明而不放荡。知情识趣,懂得浪漫,对生活充满巧思,总是想着给情人带来快乐,不但迷倒了众多男孩,也迷倒了一颗颗爱作梦的少女心——比起漫画原著来,电视剧的某些部分其实更像童话。
毫无疑问,电视剧里的完治是爱着莉香的,虽然他直到最后才意识到,然而他和莉香在一起时,就连眼中都闪烁着光芒,整个人也快乐了起来;而在里美面前的他,却很沉闷木讷,连笑起来都那么勉强。如果说莉香对他的情意有点无理可循,他对莉香渐生的爱却很自然,自然而缓慢,在他对理美习惯性的、理所当然的恋慕压抑下缓慢地生根发芽,只要莉香愿意抓紧,最终还是会得到他。只是,她累了,她要的不是三心二意,而是纯粹的爱。
而漫画里,完治说他爱过莉香,却总有那么一点牵强。他和莉香的关系一直是一个追一个逃;从小很会养动物的完治,对莉香般的野性女孩最有吸引力,因为“她们本能地在寻找能让自己安心、能驯服自己的男孩子”。可是完治对那样的女孩却很吃不消,一向敬谢不敏,莉香的爱让他备感沉重,对他们的关系看不到头,只想快快逃开喘一口气。在他来说,最后和理美在一起才是顺理成章的事,他爱过莉香么?他的爱又有多深呢?在尾声那里他满怀深情地宣称“爱过的莉香”,难道不是一种自圆其说的童话吗?
也许,差别只在于,一个是女人式的童话,一个是男人式的童话。
我已许久不看童话。
可爱的莉香,即使完治不爱,还是会有戏剧外千千百百的人爱;自由自我的莉香,像野鸟一般飞舞,却也像野鸟一般孤芳自赏。
合上书,轻轻吁一口气,才发现女人的童话不一定就适合女人看。完美的莉香,人见人爱的莉香,不仅仅是男人的梦想,更是女人的理想。
《東京愛的故事 1》读后感(十):在此相遇,在此离别——柴门文《东京爱情故事》
东京爱情故事其实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多角恋爱故事,就像每天看到的形形色色各种各样面有菜色缺陷频传的人们所演出的一样。没有交响乐没有史诗没有超能力没有戏剧化,仅仅是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离别和重聚而已。开水与白面包,小烦恼小纠结甚至都谈不上撕心裂肺,日复一日的存在和改变——生活本身,如是而已。
在我的漫画阅读计划表里柴门文总是要排在后面一点。前面的位置要留给诸如荒木飞吕彦,甲斐谷忍,星野之宣,手冢治虫这些脑力劳动型天才,而描写日常生活的感情在本人眼里总归还要算作白烂的题材。不过看过柴门文才知道原来感情也可以白描到清晰精细令人生畏的地步。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少女情怀总是春才能有所共鸣的琐碎东西,但是谁会相信满脑子政治经济国家兴亡却连人类的普遍情感都不能洞察的家伙能够拯救世界——当然如果是黄金小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磕磕碰碰百折不挠总还是有改变必败现实的可能性的。
漫画的东爱其实跟人们所认识的经典日剧差异不小。固然铃木保奈美和织田裕二很可爱,突如其来的爱情故事很中听,但漫画的世界比真人还要不美形不美好,但是相反人物却要饱满立体的多。似乎二维黑白的纸页比活生生走来走去的影像更能诠释“东京爱情故事”这几个字真实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好女孩爱上了一个好男孩却因为种种误会不能在一起的煽情肥皂剧,更像微型摄像头的忠实记录,纤毫毕现。不管是可笑可悲可鄙可泣可耻可怜一切还原,绝不纵容包庇,也不带一丝善意的忽略和雾化。
王尔德说,最重要的是未说出口的话。因为说出重要的话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可能面对被拒绝,被粉碎,被无视,被伤害的危险,所以悬而不决的暧昧反而更好。由于神经异常纤细,在阅读方面洞察力和直觉相当强。被细节刺痛到纠缠不清也是常有的事。看到角色顾左右而言他,刻意逃避,无所适从,惴惴不安,佯装镇定,拼命维护自尊的样子总要偷笑或哀叹一下。人们都是如此,既自私又顽固还死要面子,种种裂痕由此加深,终至无法修补的境界。语言没有用,拥抱也不温暖,兜了一个圈子回到原地,谁又能证明曾经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的日子真的存在过?恋爱这种东西没有对和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人类这种动物自我修复的能力异常顽强,这种机制来源于对主观记忆的强制抹杀和对客观环境的刻意重塑。见不到也就忘了,位置空了总要填补。这是现实的生存的法则之一,正因为有这种掩耳盗铃的能耐和见异思迁的本性,人类才进化到了今天。生殖本能的原动力贴上爱情的标签,同时讨好上半身和下半身,以至于到最后自己都分不清究竟所谓的感情究竟发源于何处?虽然这样的说法很残酷,可所有的艺术都发源于生活,却还不如活本身荒诞和真实。
我们所读所看所见所闻,终究无法取代个人所感的境遇。知道得再多,也是没有用。因为所知之物,只是他人所言所传,途中折损,风味丧失。又有多少真能入耳,进而入心。于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催熟的水果比不上野生的甜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被加速运转,而我们的心却由于跟不上真实的速度,被离心力甩到了真实之外。当我们惊觉不知身在何处的时候,已经离初衷足够远。无法摆脱的加速度催促着迷惑的头脑自行旋转,像一只伶仃的陀螺——是谁挥下了最初的那一鞭?恐怕那只是你渴望成熟的幼小灵魂,无意识的恶作剧而已。可是就这样,不断重复着就这样走到了今天,身不由己,无所凭依。
恐怕还是有人可以逃离成熟-拒绝成熟这样的怪圈。要么下定决心抹杀情感化作一台放弃伊甸园的机器,要么拧起眉头化作足不点地的彼得潘。赤名莉香就是这种永远的少年。她是信仰本能拒绝束缚的幼兽,才华像呼啸盘旋的龙卷让周围的人身不由己,爱憎像凌空降下的闪电让人避之不及,情绪像非洲的草原雨一阵子铺天盖地转眼又放晴。虽然身怀扑扇翅膀就掀起风暴般的蝴蝶那样强大的气场,却意外地缺乏安全感和目的性。不妥协的个性导致每一步都踩在安全区的边缘,旁人看来是心惊胆战的凌空钢索,在她眼里却是家常便饭一样的游戏。喜欢就说不喜欢就跑掉,像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
但倘若仅是如此,她就不是可爱而又坚强令人疼惜的赤名莉香。无论何时都保持笑容,却不让别人看到难过和脆弱。同情心和正义感过度强烈,珍惜某物就全力以赴,灼热到要烧毁的地步。然而在热情背后是极度不安和恐惧,既渴望安定又害怕一成不变,既渴望缠绵又害怕相看生厌。以专业术语来说,她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倾向(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心情等方面不安定,以及明显广泛的冲动行为,同时还会有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被抛弃感。并且,会为了去除这种感觉狂乱努力。)。在她身边生活,如同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徘徊——所以男人们说,谈恋爱要找赤名莉香,娶老婆还是要找关口里美啊。然而这也只是不能带来幸福的男人们,自我开脱的说辞而已吧。
毕竟,赤名莉香这种鸟儿是无法被绑住的。她只会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怀抱她自己的梦想。完全不顾别人的想法和期待,也拒绝一切怜悯和同情,追求纯粹的爱情——要知道以科学解释而言爱情这种化学成分最多只能在脑中存在18个月。那么将对温暖和安全感的期待寄托在我们称之为爱情的东西上,就像是建立根基不稳一触既碎的危楼。所幸对于赤名莉香来说,她最终寻找到了永远不会背叛她,不会伤害她的对象。她会将全部的爱倾注在他身上直到最后一刻。她所爱的是在漫画尾声,她尚未出世的孩子。
怀抱这不会破灭的希望,她独自微笑离开了,留给永尾完治元气如昔的背影。
人们在东京这所流动的城市相遇,奔走的奔走,怀乡的怀乡,擦肩的有许多,相识的有几个。思念之人也许再不相见,曾经深爱之人也可以一笑泯恩怨。共度的时光消失只残留微弱的触感,不知道结局因而反反复复的吸引、谅解与破灭,歪歪扭扭的轨迹,但是一路走来摸着胸口沉甸甸的记忆,不敢回头害怕四目相交唤起心酸,只得垂首微笑,看看天空深吸一口气独自前行。
这就是所谓的东京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