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鬼望坡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鬼望坡读后感10篇

  《鬼望坡》是一本由周浩晖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247图书,本书定价:22.80元,页数:200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鬼望坡》读后感(一):(泄底)介于神圣罪恶之间

  题记:

  有一种爱,

  介于神圣与罪恶之间,

  星辰西移的河口,

  众神,

  犹在梦乡,

  我独自端坐,

  等待承诺的那一次摆渡,

  如此无助

  在提笔打算为《鬼望坡》写评的时候,这首诗跳入脑海。天作之合,我喃喃自语。

  罗飞结束凶画中的案件后,来到一个海岛度假。侦探到处必有命案的定律在罗飞身上并没有被打破,上岛前他邂逅了一对青年男女,青年蒙少晖来岛上追寻自己失落记忆,然而命案却接二连三发生了。一切迹象显示犯罪与多年前被深埋的真相有关,当罗飞抽丝剥茧,终破奇案后,却意外地发现,血淋淋的真相,沉重得令人无法承受……

  《鬼望坡》,周浩晖继《凶画》的第二部长作品。比之《凶画》,《鬼望坡》少了几分诡异阴森的恐怖气息,却更显沉重。当揭开真相,一切正如岛上的德平和尚所言:“请你仔细想一想,在你心中,就不曾为某件事感到深深悔恨愧疚吗?这件事的发生与罪恶无关,但却造成了令人心碎的后果。这件事成为你终生的阴影,你不愿触及它,但却无法回避它的存在。” 罗飞执着于真相,面对命案他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可是如果能回到开头,我相信,罗飞会选择,不去对那封信做出分析,更不会鼓动蒙少晖登岛。

  故事的结尾,在阴冷的溶洞里,罗飞逮住了真正的凶手——叶梓菲,揭开了真相,却如此沉重。当洪水来袭,面对大儿子和襁褓中的婴儿母亲从来没有过选择的权利——无论她如何选择,我们都无法责怪她。然而,留下的伤痕却是如此深刻,哪怕远隔千里,时跨二十年,都无法抹平人性伤痕的鸿沟。

  然而,为了这个无知懵懂男子,叶梓菲,这个柔弱少女,化身杀手,收割一条又一条人命,如此冷血,只为了替这个倔强而愚笨的男人保留继续留在人间美好。我不知道她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勒死时,是否流泪,也许,一旦开始,再也无法停止。我想,扎向自己咽喉的小刀,是她早就预知的自己的命运。毕竟,经过这么多杀戮和死亡,她还能与爱人平静生活下去吗?

  “你带我去亡灵冢吧……让我陪伴他的母亲和弟弟,他如果知道,应该……应该会高兴的。”这是叶梓菲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罗飞的眼角有些湿,他没有去擦,只是抬起脸,让海风去把那泪痕吹干。

  “经过这些事情之后,希望你能明白,如果你爱的人离开了你,很可能她是有着迫不得已原因。即使你以后再也见不到她,即使她已在另外一个世界,但她对你的爱,却没有减弱分毫。”

  良久之后,罗飞用明亮目光看着那年轻人,这样说道。

  我真的愿意相信,世间会有如此深沉如此无私的爱。叶梓菲对蒙少晖的爱,始于神圣,终于罪恶。而等待着摆渡的人,是被母亲无奈丢弃的蒙少晖,又何尝不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叶梓菲?蒙少晖被叶梓菲的爱渡过河,在彼岸怀着憧憬和等待继续生活。而无助的少女被一把尖刀结束所有期盼,摆渡人沉入河底,或坠入阿鼻地狱,却无畏无惧,因他的微笑,大过天。

  罗飞暂时摆脱了警察身份,为叶梓菲向蒙少晖永远隐瞒了真相。许多年前,有一个叫波洛的小个子在一辆火车上,做过同样的事情。而更久以前,一个叫福尔摩斯的侦探,与一个叫华生的医生组成法庭,宣判一个杀人的水手无罪。他们在遵从法律条文和遵循自己的良心之间选择了后者,而我,对他们的选择充满敬意。

  客观说,这部作品的缺点不是没有,例如叶梓菲杀死自己的父亲虽然是父亲自己的心愿,然而怎能下的去手?叶梓菲对蒙少晖的深爱铺垫和侧写过少,可以说太过突兀。黑猫在溶洞中指引方向,太过牵强。猫,实在是靠不住的生物。如果许多年后,作者像金大侠一样修修补补,对这些细节加以修正和完善,无疑会使原本精彩的这个故事,更上一层楼

  《鬼望坡》读后感(二):带着沉重社会现实的本格派推理

  这个故事看完之后心情很沉重,尤其是前几天自己刚刚又添了二宝。有关二胎的故事其实是数不胜数的,俺家的大宝也曾为自己的弟妹感觉到困惑。如何教育好自己的两个孩子,竟然是我看完这本推理大作之后最大的感触

  言归正传,这本《鬼望坡》与我前几日看过的《凶画》相比,水平是要高上一些的。这本《鬼望坡》是一本完完全全的本格派推理,当然,本书中蕴藏的社会意义也是相当地巨大,从这个角度上讲,说它是社会派也是可以。回想起《凶画》,其实那也是一本既具有本格派特点又兼具社会派性质的佳作,似乎这正是周浩晖作品的特点。有人告诉我,周浩晖的最高水准应该是《死亡通知单》,那本书我还没有看过,有时间一定要去读一下。

  《凶画》是有两根线索的,这本《鬼望坡》只有一根。这样的推理小说还是比较传统的,至少有贴近我心目中的本格派推理。研究本格派推理,必须要有一些学理的功底,逻缉不能混乱,要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常识。作者是清华工科硕士,这一点上不会有任何的不足。不过我们这些水平参差不齐的读者们,读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了。至少我在阅读那段有关鬼望坡上鬼影出现原因的章节时,看得就不太明白了。当然,这并不一定是作者表述不清,应该是与我自己的个人能力较差有关。

  看到一半的时候,本以为自己猜到了凶手,可是看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一开始还对这个结局颇有些不服气,但是仔细重复阅读了前面一些重要的段落,发现作者的设计还是相当精妙的,作者把这个人设计为杀人凶手,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正是这一点,让这本绝对的本格派巨作加上了社会派的意义。

  这本书最能哲服我之处便是那条木筏子,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猜到,所有的故事都与那条木筏子有关,只要我们弄清楚了那条木筏上发生的一切,那么这个故事就一目了然了。这条木筏子就像一道极有难度的几何题,总觉得自己快要做出来了,但是找来找去却还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直到最后作者帮我们连上了那条最为重要的辅助线,我们才看到了一切的真相。有关这条木筏子的设计,作者真的是匠心独运,让人叹为观止

  《鬼望坡》读后感(三):猜中了凶手,没猜中真相

  其实对这本书一开始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的,虽说周浩晖声名在外,《死亡通知单》系列也被认为是国产推理中的翘楚,不过《鬼望坡》一书毕竟是早期作品,年代距今甚远,所以难免期望值要低一些。不过实际阅后,感觉却比期望要好上不少。

  《鬼望坡》从类型上应该归为悬疑风格的本格推理,从背景设定来看很容易让人想到横沟正史的作品——同样是在孤岛乡村中发生的连环杀人命案。不过,不同于横沟正史喜欢的错(乱)综(七)复(八)杂(糟)的大家族设定,《鬼望坡》中的设定其实要单纯很多,人物关系没有那么乱,也比较容易理清。

  连环杀人案本身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整体比较平淡,诡计也比较一般,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推理性。凶手的人设应该算是一个亮点,作者在误导上下了很多功夫。不过也许是因为写这本书的时间太早以及当时作者本人的阅历还较浅,误导的效果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凶手的身份还是被我提前猜出了。

  个人觉得《鬼望坡》一书最大的亮点还是在对于鬼望坡的传说的解读上。作为书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谜团之一,作者对鬼望坡闹鬼的真相的解读很有层次感,推理也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在推导出了鬼望坡的真相之后,我们还不能真正地得出多年前海难的真相。比如说我,当时看到了鬼望坡的揭秘的时候就曾自行脑补过一个关于当年海难真相的伪解答(可能这也是书中罗飞最初的猜想),但当海难的真相揭晓时,我才发现我的伪解答实在是大错特错。

  老实说,看过当年海难的真相时,真的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不,不仅是被打脸,甚至略微地感觉到了一丝寒意。与那个真相类似的设定我在其他的作品也见过,不过即便如此还是会觉得很难受。而且这个真相也非常合理,与之前的伏线都对上了,可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

  当然了,过于扁平的人设和推理薄弱的缺点也不可忽视,但总的来说本书在国产中应当属于上游水准了。

  个人评分:三星半

  《鬼望坡》读后感(四):人伦惨剧

  看到最后被一群人震撼了,到最后找不到要摧毁的罪恶,只有无奈和悲伤,作者创作的出发点是由一篇新闻产生感慨,把新闻作为题材写成这篇小说来引起人们思考,看的时候没想到那个女人竟然是蒙少晖的女朋友叶梓菲,为了隐瞒真相不惜杀了知情的所有人包括她的父亲,不过她的父亲德平大师却是自愿死去的,其实觉得在死亡威胁时,他们几个表现的只是求生欲,不过他们是为自己求生,我一直就觉得德平没有过错,他也有自己的女儿要救,也要自救,还要照顾一船的人,而且到岸后也立刻回来就少晖,然而在他们母子死后,却常年沉浸在对死者的忏悔中,于是出家为僧,为大家做好事,在罗飞调查过程中仍没有走出忏悔,两次自愿死去,小说中唯一有杀人动机的村长我不好评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鬼望坡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