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十七岁不哭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十七岁不哭的读后感10篇

  《十七岁不哭》是一本由李芳芳著作,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3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七岁不哭》读后感(一):忽然想起这本书

  我确定我是小学年级或者五年级读的这本书。就是这个版本的。在图书馆借的

  那时十七岁是一个多么遥远概念

  一直记得里面的人,比如简宁,大众情人吧^^这几年电视上也常能看到这个人,长大了,分明白领精英的样子

  还有岳晓丹,她暗恋的那个后来上清华的那个简宁的偶像;还有很哥们的叫什么的来着,还有一个大小姐……

  记得里面很多很多细节可能当初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吧

  好像有一次是晚上去某个老师家里把?那一部分看了好多好多遍~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那部分

  但是没怎么看过电视剧

  后来上初中时大概CCTV12播了一遍。没看全。记得宇凌发烧过后从那个楼梯下来,然后看到简宁那一幕。

  女主角从小就很实力派了呢

  青春就那么淡淡的过了。早早的选择了,散场了

  那是一些简单的小幸福

  跟现在那些乱七八糟的青春故事比,这个绝对太好了

  只要想起来就真是清风拂面的感觉,真的

  嗯,一直觉得那个谁,是叫乐心吧,我一个小学同学长大后应该就是那样的孩子

  《十七岁不哭》读后感(二):试试才能行,争争就能赢!

  十七岁,鲜花一般的年纪;十七岁,等待岁月洗礼;十七岁,编织成长诺言,十七岁,写下梦想的召唤。青春和理想,印刻了徘徊的迷茫微笑泪水,书写着我们青涩的成长。

  《十七岁不哭》讲述了一群十七岁的中学生们的成长故事,每一桩心事,每一次挫折都是一道坎,十七岁的孩子注定要在磕磕绊绊中成长。他们也正是在这个过程学习自律与选择,因为谁都是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孩子特有的乐观和青春的自信令他们能够骄傲地向明天承诺--明天他们会出色、会优秀、会足够的好。十七岁孩子的心灵像张白纸,渗水性太强,太敏感社会各式各样的思潮都会多多少少被他们感受接收到。所以他们对挣钱经商、竞选、出人头地也有了自己经历想法,总是亲自尝了才肯承认苦。

  故事中的中学生们一起走入了同一所学校开始了他们新的中学生活,自此,也开始了他们人生的学习,聪明的简宁,美丽的杨宇凌,活泼的乐心,文静的晓丹,都是读者们喜欢的形像,老师不再是主角,他们第一次扮演起了配角。

  简宁对雷蒙说:“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

  宇凌说:上了高中,感觉小学和初中的游戏规则全变了。

  宇凌说:试试才能行,争争就能赢!

  简宁说:就算再兵荒马乱,我也要从容...

  教练问简宁:“累吗?”

  简宁说:“还行。”

  教练说:“还行,是指什么?”

  简宁:“累,但还能坚持!”

  乐心说:把痛苦溺死在食物中。

  《十七岁不哭》读后感(三):我遇见过雷蒙。看到过简宁。

  我有这本书。小学时候买的。那个时候先看了电视剧,断断续续的。却开始憧憬书中的高中生活。那时候想象长大了大概就是这样的。

  不论是电视还是这本剧本书,都不记得结局了。

  但是人物的片断还有深刻映像。偶尔听到那首主题曲也会觉得亲切不得了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杨宇凌生病了,好像扶着墙在寝室过道里走,然后碰到了简宁,手里拿着的饭碗掉了没有?不记得了。。。

  那一刻的对视,僵持?总有矜持倔强的美好感觉。

  呵。十七岁。

  还记得杨宇凌在早读的时候说了那句“read the 3td passage”招徕了嘲笑。

  大概我就属于那些不怀好意暗自嫉妒别人的人。

  小学升初中那会儿狂爱引用杨宇凌和乐心的一段对话,关于"坎儿"的

  以至于一到写作文就会出现以下句子

  13岁像是一道坎儿;

  中考像是一道坎儿;

  ……

  反正除了门坎其他都是坎儿。

  挺好笑的。

  总结一下:

  我曾经遇见过雷蒙,简宁。

  可惜我不是杨宇凌。

  《十七岁不哭》读后感(四):那棵光阴的树

  八月江南,午后阵雨,重读十七岁

  小学三年级第一次读这本书,十七岁,多遥远,山长水阔知何处

  我站在光阴的树下仰望他们明媚感伤和微笑,十七岁的诱惑和狂想漏过时间叶子淹没双足,催促我快些成长。

  在无数次的仰望和跌跌撞撞中,来到十七岁,我再也不用踮着脚尖去仰望,然而我失望地发现,光阴的树顶竟然是一片荒芜的草场。

  我有过和宇凌一样孤独和无措,却没有笑眼弯弯的乐心拉我的手告诉我,谁成什么样也不是一天长成的

  我也从没有遇到一个简宁,沉静如水,却让我傻笑叫我慌张,令我背过身不敢正视却又忍不住飞蛾扑火。

  也没有雷蒙,可以给我打击给我激励,和我一起一边受伤,一边学着坚强。

  也许只是因为我从来都不是杨宇凌,我不是一辆马力很足的坦克,我看到坎,只会默默地停下,犹犹豫豫地绕道。我小心地收藏着我的一点点感伤一点点欣喜,独自走在十七岁的路上。

  我的十七岁没有哭,只是因为我哭不出来。

  就这么倏忽而过,当现在低下头看我的十七岁,对不起,我已经分辨了我的十七岁是什么模样,它沉入了光阴的池底,被青荇和软泥包裹着,容颜模糊地睡去了

  可是我听到了笑声和叹息,在别人的树上,原来我的仰望从没有被偷走,只是那颗光阴的树,不是我的。

  我想有这样一个十七岁,当我想起,嘴角可以有不由自主的笑意

  我想有这样一个十七岁,当我想起,心里可以有幽微的悸动

  我想有这样一个十七岁,有简宁,有乐心,有雷蒙,而我是杨宇凌

  然而,再也不会有我的十七岁

  《十七岁不哭》读后感(五):再见17岁

  今天无意间看到这本书,真是感触颇多~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这部电视剧了,恩,好像才7岁那时。但是对这部片子却有很深的印象。那时好像是中央八台在放,然后吃饭时间,全家人就一边吃一边讨论着剧情。还记得妈妈老说简宁什么都不管,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呢。

  那会儿总在想,我什么时候长大呢?长大了也会遇见那样不负责的班长吗?我是不是也会穿着可爱的背带裤,和好多女孩子一起生活再一个屋檐下,一起学习?然后大家一起经历彷徨,迷茫,争吵,大笑~~

  哈!一眨眼我却已经告别了17岁。今天突然想起小时候对电视剧里的困惑,发现曾经的困惑都一一实现了,当然除了这个在今天已经不流行的背带裤。

  在17岁时我哭过,也学会了坚强;和朋友吵过架,也学会了道歉;抱怨过,也学会了乐观~~就像电视剧里的他们。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有一样的17岁,但是我喜欢也怀念曾经的17岁。

  我期待一个崭新的18岁,期待着这一年里有泪水但更多的是喜悦和坚强!也期待这部片子能被更多的和17岁有关的人看到!

  《十七岁不哭》读后感(六):只属于十七岁

  只是突然想到了这本书,电视剧是在初中看的,只看了一点点,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触。在高二的某一天,碧岭把这本书送给我了,我拿起就看,然后没停,一整天都在看,上课放在桌肚里看,不管不顾,只记得当时很振奋,很感动,因为书中的事情自己正亲身经历,第一次只身一人在外求学,第一次独立,第一次没有了保护,第一次英文考38分,第一次考了年级倒数,补考,第一次疯玩,没有家长的管教,没有了束缚,太多的第一次,之后进入迷茫期,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事情怎么会演变成为现在的样子,之前的骄傲,满足沾沾自喜完全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深深自卑和自我怀疑。而这本书却给了我新的希望,很喜欢乐心,很乐观,人缘好,与世无争,有自己喜欢和专注的事情,有杨雨凌。很久很久没有再看过这本书了,但还是记得一些场景,考完试后,雷蒙说 我已经很努力的再读了,可怎么还是考不好呢,我是不是脑子有病?乐心说了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时看到着突然就哭了,有种释怀,有种被理解的感觉,之后就继续努力了,而不是一在的怀疑。怀疑所有。很喜欢像杨雨凌一样的女孩,但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到达,可能从小就这样,得承认一只手的手指还不一样长呢~

  《十七岁不哭》读后感(七):永远的十七岁

  十七岁——最不愿意走过的岁月,那里有太多的美好回忆,多想一直都停在原地,不再长大,不再变老,可以一边骑单车一边吃冰激凌,可以偷偷喜欢一个人就认为是天长地久,把考个好成绩当作全部的事业经营,可以哭着笑着流着泪微笑着就长大,一切就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

  看《十七岁不哭》的时候就被书里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喜欢那个杨宇凌,喜欢简宁,喜欢雷蒙,喜欢乐心,喜欢玲玲,喜欢里面的故事和情节,喜欢他们的生活,总是不自觉的把书中的情节和现实生活会联系起来,偶尔和同学讨论班里谁像简宁,谁是杨宇凌。

  十七岁的感情纯真的就像水晶,双方的互相欣赏和认同,有羞涩也会心跳,总想在对方面前表现的优秀和出色一些,杨宇凌和简宁在楼梯口相遇的那段情景也打乱了我的心,记得高中报到时的第一天,我惊喜的发现也是那样的楼梯,可惜直到毕业,希望依旧落空,我遇到了雷蒙,却没有遇见简宁。

  翻出了高中时的照片,看着那时的青涩模样,尘封的往事一幕幕浮现,那时的快乐伤感,骑着单车吃着棒棒糖,晚自习后成群结队呼啸而过的身影过生日时同学送出的洋娃娃还有生病时他发来的短信纯净的不留任何痕迹

  那时会不为任何理由莫名伤感,在下课后会拉着最好的朋友在窗口说个没完没了,女孩子都有几个厚厚的日记本,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再偷偷写完藏好;

  那时放学了总有人在校门口默默的等候,心中总会有个身影挥之不去,在课间操的时候,总是寻找着一个人的身影,看到了心里才能踏实,但却不敢抬起头来迎接他的目光

  那时很倔强也很任性,以为自己可以撑起一片天来,所以可以很骄傲也很狂放,敢和老师对立也开始和家长顶嘴;

  那时会有一些叛逆,放学了不想回家,总是和几个弟兄在大街上闲逛,看着漂亮女生会趁乱吹个口哨打个赌,却没有上前说话的勇气

  那时会说自己睡的很早学习不用功,只有自己知道晚上又熬到几点,心里早就想了好多次哪个大学才最好;

  那时的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的太慢,总是想着快快长大,离开家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有走过了才明白什么最宝贵,什么是珍惜,那一段时光无比美好,无比纯真,即使再过多少年,打开记忆的闸门,最美好的回忆还是停在那里,哭泣、微笑都一样干净爱情友谊一样的透明,就像水晶,光芒耀眼张扬却能折射到心底

  http://www.xiaoshuo.com/jsp/shuping/index.jsp

  《十七岁不哭》读后感(八):永恒的青春印记

  姑姑,姐姐们回忆时总是讨论《十六岁的花季》,哪是她们心中的青春印记。而对我来说,我到的青春就是《十七岁不哭》!

  先买了散文集,后来在旧书店淘到了电视剧剧本。欣喜若狂啊。

  喜欢宇凌,喜欢简宁。——说起来一直以来喜欢的都是这类男子,比如萧遥,简宁,还有现实生活中的他们……

  他们两个的青涩恋情,那时候看起来真美好,真羡慕,真向往。一直记得在学校录音室里,简宁向宇凌表白“我甚至会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他们在晚自习后的散步;在楼梯上的相逢;简宁给宇凌的信:“宇凌,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女孩,我欣赏你,关注你,但我不知道这是否是爱情,我不知道自己的心。”——看,我一直都记着,一直记得。

  后来再在电视里看见郝蕾,李晨,心中总是泛起亲切的感觉,真好。

  青春是一首歌,一本书。

  有了这些记忆中不会磨灭的光影,我的青春不朽!

  《十七岁不哭》读后感(九):新年快乐

  大年初一,一整个下午就花在这本书上。坐在窗边一直到天色全暗,眨着发酸的眼睛结束阅读,却没办法从故事里抽离。心不在焉地吃着晚饭,心还是停在关于17岁的阳光雨水正直伤心中。

  书大概是初中的时候买的。此前已经把电视剧看得滚瓜烂熟,小学毕业的暑假连看了三遍,后来还是百看不厌。11岁的夏天,我想象遥远的6年后,非常肯定就是得过上这般有劲的生活。然后一转眼来到这里,比照我的想象和我的真实的17岁,忽然一下子就失去了真实感。是啊,我一点都没有过上真正有意义的生活,而且竟然因为这样而恍惚以为还有下一个十七岁在等待我。

  真是天方夜谭

  重新翻出旧书,边看边回想着,那些熟悉的句子用“过来人”的心情去读,又是另一种味道。杨宇凌的被排斥,乐心的时常被忽略的落寞,雷蒙的郁闷,罗洋的孤独,简宁的清醒,晓丹的忍耐,林林的简单,以及在此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积极友好的。过去我只看到快乐,后来17岁的时候我觉得孤独寂寞也无所谓,但现在如果可以重来我不要再抱着一份自以为是的固执的孤独过完17岁。

  我想和乐心一样,做一个舒舒服服的女孩子。也喜欢雷蒙这样的男生,更喜欢踏踏实实热热闹闹的生活。

  我想青春应该像这本书一样,张扬向上,老土一点说法,是健康发展。现在的青春小说弥漫的那种绵软寂寞或激烈破碎的气息,相形之下都太过做作了。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份寂寞封闭的十七岁。

  我没有另一个十七岁可以重来。而如果过上意料之中的生活的话,应该在今年秋天站上讲台以另一种方式介入别人的青春之中。

  今天看到杨宇凌含着泪一字一句对冯老师说:“我们的世界,游戏规则……比较简单”,不禁陪着哽咽。小时候没看明白的,现在全懂了,而我也渐渐要离开这个规则简单的世界了。怎么去融入另一个世界又不至于“泥足深陷”呢?

  我想象着,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别人的17岁时,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空档,好好讲讲《十七岁不哭》的故事,或者让他们看看电视,告诉他们读一读这本书吧,去生活,去热爱吧,不要以为你是最寂寞的,不要看轻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不要与全世界为敌(虽然一定会有这种时刻,却还是要撑过去),然后,真正地成长吧。

  是这本书、这部电视剧给了我最初的信心,关于成为一个有理想的执着而完整的人。

  而我还没有失去信心。

  《十七岁不哭》读后感(十):十七岁那年

  豆瓣在推荐那一栏惊现《十七岁不哭》,于是我想起这么本已经很久远的书。

  还记得《十七岁不哭》流行的那一年,我也刚看完了《花季雨季》,那时的我对他们美丽的高中生活羡慕的不得了。《十七岁》是一个剧本,到今天我已经不大记得它讲的是什么了。反正多多少少是一群男一群女的校园生活。

  这里面有一句台词,

  杨宇凌:你是怎么长成这样的?

  简宁:宿舍、食堂、教室。

  那时候就很喜欢,只是没想到多年以后,我自己也成了这样。在这三点之间来回,过了一年又一年。

  也许,人就是这么在不断的羡慕中长大。小时候的我羡慕别人的中学生活;而我的中学就是这么平静的度过,说不上我什么特别的记忆;而现在,我的十七岁早已在平庸中溜走。原来,我也并没有哭。

  而这本书,这个曾经给过我美好幻想的校园故事,也和我的十七岁一起,被尘封进我的记忆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十七岁不哭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