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理全集》是一本由果戈理著作,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46.00,页数:40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果戈理全集》读后感(一):其他
此全集共九册,后四册是《与友人书简选》、文论、书信以及他人创作的《生活中的果戈理》。 书信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相当多的人把自己的书信编成书出版,此文集中的书信是选译了一些作者的书信,而《与友人书简选》则正是作者自己编成,也是引发巨大争议的作品。 果戈理算是著名的进步作家,其作品《死魂灵》《钦差大臣》奠定了这种基础,可是随着年龄增大,其思想似乎也有着转变,而《与友人书简选》正是其最后的著作,一方面作者为了解释没有新创作特别是《死魂灵》的第二部,而另一方面显然也表现着自己的思想。但此书中的果戈理显然表现出保守的思想,其思想已经从进步转化为调和主义,通俗点说开始宣扬“国家、宗教和俄罗斯”了。当然现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但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知识分子普通对俄罗斯统治表示不满,甚至希望大量西化,果戈理的这种思想无疑是“令人失望”的,甚至是逆时代潮流的,这也就难怪受到指责了。 而《生活中的果戈理》是果戈理的传记,但其表现手法有些独特,是通过他人回忆、评伦片断式构成。
《果戈理全集》读后感(二):死魂灵
这是果戈理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部看起来有些幽默但回想下有些“可怕”的揭露农奴制的作品。 乞乞科夫为什么要收买死魂灵,原来在农奴制下,农奴们是财产,是可以向国库抵押钱款的。而每个农奴又是要交税的,为些需要进行“人口统计”,在上一次“人口统计”后死去的人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还是“存活”的,乞乞科夫就是利用这点去发家致富,这是多么的聪明,真是资本家的真实写照。 不过此书并不是描写资本主义和资本家,而是通过乞乞科夫的这一行为去揭露沙皇统治的黑暗以及农奴制的丑恶。我们试想一下,书中出现的官吏、贵族、地主们是多么的庸俗、愚昧、贪婪、腐朽,可正是这些人不仅掌握着国家大事,管理着国家人民,并且还主宰着农奴的命运。不光是普通平同的生活受到他们的管制,而农奴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及生死都受制于这些人,如果我们的命运也是受制于这些人那是如何的令人毛骨悚然。 但书中的艺术表现却相当的轻松幽默,让我们看到着这些人的如漫画般夸张表现手法,很有着现代感,但要说是幽默的话,怕只能是黑色幽默了。可怕的农奴制,黑暗的沙皇政府。
《果戈理全集》读后感(三):狄康卡近郊夜话
果戈理是俄国最负盛名的作者,对他的作品,如《钦差大臣》《死魂灵》等都脍灸人口。 此全集第一册为《狄康卡近郊夜话》,这是果戈理的最初之作,也是成名之作。此书是一部欢快的作品,虽然作者的《钦差大臣》《死魂灵》都有着喜剧的感觉,但显然讽刺意味远远大于幽默感. 这部作者的感觉如同爷爷奶奶讲述的小故事,以乌克兰为背景,这也是作者的家乡,通过神怪故事的形式,完美地把现实意义结合起来,同时加上神秘、浪漫的乌克兰风景,显得是那样别具一格,这也反映出作者早期作品的浪漫主义感觉。但其中的《伊凡·费多罗维奇·什邦卡和他的姨妈》似乎已经超脱了这种感觉,已经具有了以后作品的严峻的现实主义风格,这无疑是比较突出的感觉。 另外此书还包括一些其他残篇作品。
《果戈理全集》读后感(四):钦差大臣
可以这样说,果戈理在全球的文学声望主要集中于《死魂灵》和《钦差大臣》,虽然其他作品也不凡精品,但此两部作品的地位是无可捍动的,他也凭借着此两部作品成为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坛的一流作者。 而此两部作品的思想内涵是相通的,如果说《死魂灵》是表现的主要是贵族、地主的面貌是庸俗、愚昧、贪婪、腐朽,那么《钦差大臣》中则直接指向了沙皇制度的核心,官员们,正是这些出身于贵族地主的官员们的治理,才使得俄罗斯帝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牢笼,而使得这些人可以横行无忌的罪魁祸首则是沙皇以及他的制度,这也就难怪沙皇看完此剧后说:这作品是讽刺我们所有人,谁地位越高谁越受讽刺越多。 而此书中还收录了《婚礼》《新喜剧演出菜场记》和一些片断。 《婚礼》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过程,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中的现状和冲突,这算是一幅社会讽刺小说,为了结婚人们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努力,可是这什么会这样,原因婚姻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出于算计,这也就可以理解了。 《新喜剧演出菜场记》比较独特,是果戈理把《钦差大臣》上演后的大众反映通过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很新颖别致,也有些纪录片的感觉。
《果戈理全集》读后感(五):米尔戈罗德
虽然果戈理说此书是《夜话》的续编,但除了故事背景都是乌克兰外,其实内容和表现手法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只有《维》有些不同,其内容还有着《夜话》的风格,但其内涵显然已经不同。 《旧式地主》《伊万·伊万诺维奇与伊万·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有些雷同,都是表现在农奴制下地主贵族的形象,不管是和谐的《旧式地主》还是斗争《伊万·伊万诺维奇与伊万·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内里的贵族们的形象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这就是所谓俄罗斯帝国的支柱,成日吃喝玩乐、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可就是这样的贵族们还决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这是多么令人可怕的现实和相当。 《塔拉斯·布利巴》则还保留着相当的浪漫主义色彩,作品也是俄罗斯文学中表现哥萨克人的杰出优秀作品之一,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人心。 书中的乌克兰还处于波兰王国的统治下,在显支微克的作品中,把乌克兰哥萨克起义称之为叛乱,而在果戈理的笔下,则是为了俄罗斯、东正教而揭竿而起的英雄。而塔拉斯·布利巴也是少有的哥萨克形象,完全可以与肖霍洛夫的葛利高里相媲美,一曲悲壮激昂的英雄之歌。
《果戈理全集》读后感(六):彼得堡故事及其他
果戈理终于暂时“离开”了故乡乌克兰,来到了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彼得堡。此书是其中短篇小说集,包括最著名的《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狂人日记》等。 《涅瓦大街》以彼得堡最著名的大街为背景,主线虽然是刻画两个身份不同不同气质的男子邂逅两位美人的不同命运的“艳遇故事”。而《鼻子》则虚构出一个下层文官丢失自己的“鼻子”后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表现手法相当现代,甚至后现代,《涅瓦大街》那五光十色片断式写法,很有印象派的感觉,而《鼻子》则有着现代魔幻主义以及荒诞派的感觉。 而《肖像》《狂人日记》的表现手法也有着较为新颖的地方,《肖像》通过对“肖像”画为媒介,事实上刻画出艺术家的生活现状,也有些魔幻的感觉,但也许与《狂人日记》相仿,其实是心理描写,毕竟艺术家和疯子也许是雷同的,两文中的超现实主义完全可以理解为心理幻觉,这就有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意义。 而《外套》则辛辣地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的生活,果戈理以笑话为素材,创作出一个略带心酸的现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