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10篇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本由康拉德•洛伦茨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一):视而不见美妙世界

  你有没有听见过雪花飘落在屋顶上的声音

  你能不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

  你知不知道秋风中,常常都带着种从远山上传过来的木叶清香

  这是古龙先生在其作品《陆小凤传奇》中,借花满楼之口为我们描述的一个美妙世界。能感受到这些美妙之处的人竟然是一个盲人,而讽刺的是,与他比起来,我们这些明眼人看到的还没有这个盲人多。在奥地利动物学家奥拉德洛伦茨的科普著作《所罗门王的指环》中,这位博学的先生同样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我们整日视而不见的美妙世界。如果说花满楼所描述的美景令我们惭愧和遗憾的话,那么在洛伦茨笔下所展现的动物世界,简直美好得令我们心怀嫉妒了。

  在鱼缸里放置鱼苗、水草和;微生物,用一个鱼缸完美地模拟出吃糖的生物群落;观察龙虱和大蜻蜓幼虫捕食猎物时的凶残和狡黠;欣赏两条斗鱼战斗时劲情四射的战舞;观看金丝熊憨态可掬的摔跤比赛。这一桩桩,一件件动物的趣事在洛伦茨先生的生花妙笔之下娓娓道来,我们不仅为洛伦茨先生的耐心和慈爱所感动,更惊叹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睿智头脑,在我们看来平凡无奇枯燥乏味的动物世界,在他眼中竟然处处都有惊喜

  诚然,活着并非全是欢愉,观察动物也有许多苦恼。洛伦茨先生在第一章就为我们讲述了他养育和照料动物过程中的麻烦,这一章的名字就叫做《动物的麻烦》。凤头鹦鹉会把它见到的所有的扣子啄下来,灰雁会排泄在昂贵的波斯地毯上留下洗不掉的污渍,调皮的僧帽猴会把书撕得粉碎然后扔进鱼缸:难怪洛伦茨先生在文章的一开篇就要向父母妻子致谢,塑造一位哲学需要一位凶悍的太太,而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动物学家,则非得有一位耐心包容的好太太不可。

  传说所罗门王有一枚神奇的指环,借助指环的魔力,所罗门王可以与动物交谈。我们洛伦茨先生则自信地声称自己不需要超自然力量的协助,就可以与动物对话,获得动物身上最美最真实故事。当我们通读完全书,了解了这位先生是如何养育动物、观察动物的整个历程,了解了他是如何享受动物带来了友谊乐趣,又是承受了动物怎样的破坏与调皮,我们终于可以发现,原来他还是真的有一枚所罗门王的指环,而这枚指环是从爱心,耐心,包容心和好奇心和求知心共同锻造而成的。

  神奇的,所罗门王的指环,

  美妙的,视而不见的新世界。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二):亲近的天性

  家里养了一个鱼缸,有10几条小鱼,每当尾市的时候孩子们总是愿意放下手下的文具或嬉戏,想要亲手把鱼食投放进去。

  最近正是北京最炎热时节,又赶上了高温闷热的天气,吃完饭问孩子们是否愿意出去转转,一个个都摇头,都想享受家中空调带来的清凉。我提议咱们拿几条小鱼去喂喂家旁边我们经常遛弯的一个小区里面的流浪猫,一听能否喂猫,两个孩子马上来了兴致,马上要拉着我出家门

  我想这就是天性,人的天性中有与动物(尤其是温顺可爱,有皮毛的小动物)接触,亲近的渴望可惜人与动物的交流无法通过语言进行,绝大部分普通人都只能按照一定普通范围理解力与动物进行接触和交流,人类与动物交流的愿望是这么渴望,以至于我们塑造了一个神话,让人类的某个国王具备了与动物交流的本领,这个本领一下子就把这个王的地位提高了好多,接近了神灵的位置

  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自学成长”的俗世所罗门国王,凭借大量的观察和实验,以及天性中对动物的狂热喜爱,他掌握了与动物交流的本领,那些无法说话和做手势的观赏鱼、鸟类、狗狗、小鸭子在他的生活里,用各种各种的信息与他交流着,他能了解这些动物的大多数举动含义。这些含义是这么充满地充满生活情趣,让他觉得生活的巨大美好,让他忍不住用一种近乎唱颂歌的方式把这些动物的天性和背后的含义分享给其他人。我想这就是他最爱晒的“朋友圈”内容

  作者无疑是一位动物爱好者,同时又是一位动物行为学家(似乎还获得过诺贝尔奖),但难能可贵,这本书没有写成科学笔记,而是一种近乎《昆虫记》般的纪录和思索感受,文字没有绚丽的词藻,给人的感觉就像在一个冬日的夜晚,在一栋欧式建筑物里面,靠着暖暖的炉火,有各种宠物作陪开下午茶座谈会的感觉。

  这还不是一本简单描述的书,有一些“道”的感觉,让人更深地思索和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宠物),如何用一种更自然地方式接近和融入自然。

  还有很多章节,非常有画面和喜剧感。蹲在地上“伪装”小鸭妈妈,在火车站用怪异地大声招呼鸟类,在沼泽地忍着种种不便观察动物,那些温馨暖人的结果毕竟只是一个方面,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的是琐碎的收拾。没有发自天性的亲近欲望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三):读Konrad Lorenz《所罗门王的指环》

  传说谁戴上所罗门王的指环,便可以和动物们自在的交流。

  好像这本书也是很早在江老师博客里看到推荐而留存于心的。洛伦茨作为动物行为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但更以这本《所罗门王的指环》而闻名于大众。此外他还有《灰雁的四季》,《狗的家世》也很值得一读,非常有意思,看的时候真的可以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带领下,满怀欣喜惊讶的了解动物的世界这么有趣啊。

  洛伦茨作为动物行为学家,真是一个幸福的人呀,如其所言:美丽的多瑙河畔,绿柳成荫,草木繁盛,灰雁和野鸭在湖中嘻戏,黄鹂在枝头歌唱,在这片拥有原始风光的绿洲上,经历战争洗礼的各种生物仍然生生不息。当人们面对如此美景时,任何艺术化的表现手法都不足以体现这份真实与感动,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与动物们成为亲人,朋友,才能领略自然的美好。

  逛植物园时,里面的美好而安静的植物们,四季的花儿们,鸟蛙的鸣叫,溪水的淙淙声,都让我有着极大的抚慰,让我常常想着未来在植物园旁有一幢小房,长久的沉浸在这美好的自然之中;而从这本《所罗门王的指环》里,渡鸦们,鹦鹉们,狗们与作者相互间的依恋温情,以及自己少年时在老家与几条狗之间有趣温暖的十年,知道动物们与植物们给人一种迥然不同的抚慰与温暖。它们更为主动,有趣。小学放学回家走在田里,离家还有300米时,小胖就会迎上来把我扑倒在田埂,不停在我脸上舔的温情与有趣。后来弟弟捡到的那只狗,在我家则是见证了弟妹的成长,奶奶离去,终老在大伯家的10年跨度。每次我偶尔的回去,都像长久未见的亲人般长随我的左右,多好的一条狗啊。还有后来养的那大只金毛狗“毛毛”等等。作者则是幸福的更多,他有更多的动物与他相互依恋,狗,渡鸦,寒鸦。。。

  他养的罗亚多么的好玩啊,把他当做密友,在它百无聊赖的时候,会陪他去散步,和他一起去滑雪,坐汽艇之类的,还有那只狗会心灵感应般的去咬他讨厌的人屁股等等。这种相互间的依恋与慰藉会给多少人带来宝贵陪伴情感的抚慰啊。

  通书都很有趣,一个动物学家对诸种动物的观察,事实比任何贫瘠的想象都更出人意料妙趣横生,他确实拥有所罗门王的指环。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四):与动物对话

  康拉德•洛伦茨在前言中提到,有可能后人误读了《圣经》中所罗门的传说,即《圣经》的原意可能是所罗门讲到了动物,而却变成了能够与动物对话,这也是此书的名字所在,当然,康拉德•洛伦茨自己也讲到他更希望这种误解是真实的,因为他自己也可以做到与动物的对话,所罗门可能依靠的是魔杖,但是康拉德•洛伦茨的能力却是来自于多年来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他的身份也正是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者。

  《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在他的系列作品里有点总论的味道,因为涉及了多种动物,当然提到最多的还是鸟类和鱼类,不过有意思的是,无论哪种动物,康拉德•洛伦茨都是以宠物的角度来对待他们的,甚至在第七章选购动物中,专门为大众就宠物的挑选特别大费了一番笔墨,这一点与我一贯对自然学者印象蛮有冲突的,多数自然学者提倡动物与人类的平等关系,但是在我读康拉德•洛伦茨作品时,他的态度还是很值得玩味的,他更多的是把动物作为观察对象,甚至他自己也说他一般很少投入感情,这一点在我来说会比较难做到,我之所以现在不太养比较有灵性的动物,就是因为太容易动情,不过受我父亲影响,对活物儿的存在已经变成了某种习惯,相较于都市人更多偏重于猫狗之类的宠物,我对鸟类也很是喜爱,而鱼类就相对弱化了,虽然鸟和鱼也是我父亲打小就一直养的活物儿,但是显然鸟类更具灵性,而我恰恰偏好此种动物。不过,在康拉德•洛伦茨眼中就要一视同仁的多。

  我想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多少养过一些动物,不同的动物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我钟爱的鸟类,听鸟叫自然是最简单的乐趣,不过像画眉、八哥、喜鹊这样的鸟却非常通人性,很久以前我就养过一只八哥,从雏儿时就每天亲自为它填食,后来稍微大了一点,早晨被从笼子里放出来,就会第一时间飞到我的房间找我,可能恰是那时的喜悦让我对鸟类萌生的喜爱吧。

  所以我对《所罗门王的指环》提到的雁类的故事尤其钟爱,当然其他动物,特别是某些陌生动物的习性一样非常有趣,奥地利阿尔腾贝格那片丰饶的土地,为康拉德•洛伦茨提供了丰富的动物样本,而他通过细致的观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全新的视角。

  应该说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康拉德•洛伦茨并非是一位优秀作家,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中,他的叙述有时略显啰嗦,但是他对动物行为最细致的还原确实引人入胜,而这种通俗的、有趣的读本非常适合家长与孩子一起来读,既增长知识,又开阔视野

  至于我,放下这本书,是多么的想养一只寒鸦或者渡鸦啊。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五):科普散文《所罗门王的指环》

  成为一个动物学家或者植物学家是我小时候理想之一,虽然不知道具体做什么,但想着成天和动物、植物在一起一定比和人在一起要轻松有趣。 洛伦兹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动物学家。他在家里养了许多动物,纵容它们释放天性。所以,寒鸦会用窝把烟囱堵住,僧帽猴会撕毁书稿把它们扔到鱼缸里,鹦鹉叼着线团儿围着院中的大树绕圈,它们在家胡作非为状如一群熊孩子。但只有让它们自由活动,才能了解它们真正的想法。洛伦兹教授后来因为动物行为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书里罗列了许多动物们的趣事。大多以现象为主,对于此后的形成机制论述比较少,作者的目的不是想要呈现自己的理论成果,他只是领略到了动物世界的无限美妙,希望让更多人知道。 多宝鱼爸爸会把鱼宝宝含到嘴里带回家,当它正在大嚼食物又恰巧有鱼宝宝经过,它把宝宝含到满是食物的嘴里然后愣住了,它沉思了许久才吐出了嘴里的所有东西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六):跟洛伦茨一起与动物交朋友

  康拉德•洛伦茨,这个名字对我绝对陌生,只是看到不少读者的赞美,好奇之下才看了看这本《所罗门王的指环》,不料读完发现自己已是“康粉”了,直遗憾怎么到现在才认识他呵。我断定这本以鱼、鸟等小动物为主角的科普著作,一定会深获孩子们的喜欢,但成年人更能体会其妙处。作为科普小品,全然不见书袋子的影子,妙趣横生又布满知识点,不经意处见功力;作为文学小品,语言活泼流畅,富于幽默机智,读起来不啻为令身心愉悦的享受。

  必须先认识一下康拉德﹒洛伦茨。他是奥地利比较心理学家,动物习性学的创始人,也是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国《明镜》周刊称他是“动物精神的爱因斯坦”。他的学术成就毋庸置疑,这一点我在阅读中更加深信不疑,没有对所描写的动物作长期严谨的观察研究,是不可能呈现如此丰富的细节

  在书中,洛伦茨用一幅幅充满喜感的画面,来展示研究过程。请看初夏的多瑙河边,走着一支奇怪的慢吞吞的队伍,领头的是一只大红狗,两个穿泳裤的男人抬一艘独木船紧随其后,后面跟着10只灰雁、13只小野鸭、一只丑小鸭。两个男人,一位是康拉德﹒洛伦茨博士,另一位是阿尔弗雷德•塞茨博士。他们要给灰雁拍纪录片,洛伦茨负责指导,就是躺在水边草地上晒太阳(以引导小动物们),塞茨负责拍摄。再来看某个圣灵降临节,一群来阿尔腾贝格观光的游客看到件怪异的事:草丛那边,有个大胡子男人,蹲着走8 字形路线,边回头边发出呱呱叫。不是精神有问题吧?当然不。这个大胡子就是洛伦茨博士,游客们的视线被草丛遮住,看不到博士身后跟着一排刚孵出来的野鸭,为了让小鸭们相信他就是“妈妈”,他以这样的姿态走了两小时

  谁能把这个小丑似好玩的形象,与诺贝尔领奖台上身着燕尾服的大学者联系到一块?稍想一下就明白,洛伦茨这些看上去很搞笑的举动,其实相当辛苦,但他是乐在其中,他屡次快活地说自己所有的付出都从动物们那得到回报——动物们毫无保留地向他展示最真实的习性。他一直坚持对动物们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研究,为此他的家堪称动物们的乐园,成群的灰雁、寒鸦、鹦鹉,甚至包括老鼠都可以在他家大摇大摆地进进出出。无法想象哎!

  正因为长年累月近距离的亲密接触,洛伦茨有关动物的研究才最接近事实真相。书中,他描写了鱼、鸟的各种细微行为,揭示其行为模式心理模式社会模式,更正人类对动物某些错误的认识。譬如人们一向认为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更残忍,而洛伦茨通过实际的试验得出并非如此的结论。他以狼和斑尾林鸽作比较,狼在同类的打斗中,只要败者主动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暴露给胜者,胜者火气再大,也不得不对败者手下留情。而食草的斑尾林鸽一旦进入打斗状态,那是非分个你死我活不可,胜者绝对要把败者置于死地而后快。是不是很令人难以置信,灵巧可爱的鸟类居然如此暴虐,除了火鸡外,鸟类都不会宽恕败者,够残忍吧。但是动物们的残忍怎么也无法与人类相比。二次大战期间,洛伦茨曾应征上战场,亲眼目睹人类之间的相互厮杀,他认为人类在动物的某些劣性前不应有优越感,因为那也同样存在于人类自身,人类应当好好反省。

  受“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之类的影响,我想当然地以为热爱动物的洛伦茨肯定不赞成养宠物,把动物关在笼子里有违天性。实际上,他大力提倡养宠物,在他看来,养宠物是最有趣、最有价值、最富教育意义的,可以让人对巧妙的自然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在书中专辟章节指导宠物的饲养,为宠物爱好者提出相当实用的忠告,他提醒准备购买宠物的人们,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宠物,两类动物不要买:一类是它和你在一起,它无法活下去;另一类是你和它在一起,你无法活下去的。上两类都列出具体动物名称供读者参考,还有,他建议虚弱的动物和被遗弃的动物也不要养,因为它们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救助,你盲目的怜悯之情只能害了它们。

  洛伦茨著有多部科普作品,做到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众共享。反观国内科普作品市场,出于大家的还真不多。前几年有人呼吁各专业领域的尖端学者,拿起笔来为科学普及做点事,响应声微弱。我以为科普作品的确需要专家助力,甚至唱主角,毕竟只有对一门专业知识作过深入研究融会贯通后,才有可能给大众一个科学的易懂的阐释。

  顺带说一句,洛伦茨从9岁开始迷恋动物,从此不停地把一只只宠物带回家,父母除了摇摇头外,并没有反对。这一点,中国的广大家长们真是需要好好学习,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支持孩子们的爱好,并引导他们将爱好发展成为终身事业,应该比考出高分更有价值吧。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七):所罗门王的世界

  之前买的书,放了假今天才看。拿到手就发现并不大,10万字的小书,一天就能读完。其实一直以来对于自然方面我都不怎么感兴趣,所以看的时候也没带什么期待。然而好书就是好书,虽然作者文笔也很朴素,但即便是不怎么感兴趣的方面也能让我看完之后有所思考有所触动。

  第一次触动我的地方就是第一章“动物的麻烦”里,洛伦茨讲到用自然的方法去养动物有多麻烦。能有包容这一切的父母和妻子,不仅是作者自己,我也真心的觉得他幸运的很。如果想要看到动物的自然态,家具受损、扣子被啄掉、窗帘被弄脏这类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这与人与人交往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交朋友怎么可能只有一方付出?而讲到的各种小故事仅凭文字就能让我感到很有趣:别人家都是关窗怕鸟飞走,洛伦茨家是关窗怕鸟飞进来。虽然有这些麻烦,但是当洛伦茨对着飞翔的渡鸦叫渡鸦迅速降落轻轻落在他肩膀的时候,“这一刻我觉得它所做的一切坏事都得到了补偿”。很动人。

  第二章讲到鱼缸,他所说的鱼缸可以自成一个循环系统真是让我耳目一新。仔细想想也是,之所以需要人的参与,是因为人太贪心放进太多鱼了吧,或者不懂怎么组成系统。需要人参与的鱼缸,就仅仅等同于笼子,是个容器而已。

  第五章里面的几个小插曲真的太有意思了:被“脸色煞白的游客”看着学鸭走学鸭叫,还是在看不见后面鸭子的情况下;被街上的惊恐的人们看到他在烟囱上装扮成魔鬼给小寒鸦脚上套铝环;在众人面前对着自己认识的鹦鹉“嚎叫”一声,鹦鹉立刻飞到他肩膀上,震住全场;鹦鹉在母亲的茶会上盘旋几圈,几个老太太的脸上全被糊上了白花花的糖粉......

  第六章里,提到夜莺是雄性才能歌唱,所以洛伦茨看到《夜莺与玫瑰》的时候读到最后“这个泼妇停止了她的歌声,我真的如释重负”看的我忍不住笑出来。

  第七章对想要养动物的人来讲真是很好的指导——你希望要什么样的生物?什么样的适合你?其中有一句“这些家养的小鸟出去后面临很大的危险,因为它们信赖别人,会比野生的同类更容易遭遇不幸”看的我有点被戳到了......

  第八章动物的语言,洛伦茨以“打哈欠”为例,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动物的“语言”是什么事。那是自然反应,然而彼此之间可以通过这种反应分辨意思。

  第十章讲到狼性犬和豺性犬的差异。狼性犬:“它可以为你赴死。却不一定会听你的话。”豺性犬:“甘当你的奴仆,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等待你的号令,再小的事也会坚决执行。”

  第十一章暗恋洛伦茨的雄鸟给他喂虫子和唾液的混合物,寒鸦通过世代相传学习躲避敌人。有一段我受教了:“你认为我把动物人格化了?其实你不了解,我们常说的‘人性弱点’,几乎都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这些缺点是我们和高等动物之间的共同点。相信我,我并不是错误的把人类的特点赋予了动物。相反,我是在像你证明,时至今日,人身上仍然存留着大量动物的遗传特性。”很有感触,我们常常觉得人把动物拟人了,这是建立在认为那些东西是人类后天形成,是人类独有的东西,却没想过,这也许就是动物性的一部分。还有寒鸦的婚姻:“寒鸦的婚姻中最让人感动的一点,是它们的爱与日俱增,而不是逐渐衰减。寒鸦的寿命很长,几乎可以与人类同寿。...... 寒鸦会在一岁的时候订婚,在两岁的时候结婚,那么它们的结合会延续很久,可能比人类的还要长。即使是多年以后,雄鸟仍然会悉心的给妻子喂食,用同样的轻声细语表达爱意,好像他仍然活在生命中的第一个春天,仍然活在生命中的第一个春天。”

  第十二章,“在对待自己的同类时,猛兽、猛禽要比很多‘无害’的素食动物更克制”,“如果一只狗或狼把自己的脖子交给了对手,就肯定不会被真的咬到”,“因为只有落败方保持谦卑的态度时,这种胜者不得下口的奇怪禁忌才有效”,“社会性动物在表达顺从态度时,都使用同样的原则:乞怜者总是把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呈现给敌人,更准确地说,是暴露致命性部分”,“不同的鸟类形成了不同的‘符号机制’,来引发这种社会禁忌”。这些与人类社会的相似处真的很有趣。

  所罗门王并不能真的与动物交谈。然而像洛伦茨这样的热爱动物、愿意为之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的人,或许真的可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所罗门王”。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八):所罗门王的指环

  所罗门王的指环

  劳伦兹

  这是一本介绍动物行为的书

  当我看到这个中文序言的标题的时候,我真的发自内心的觉得这几个字原来是那么没有温度。相比作者对动物那种发自内心的爱,译者对动物的爱显然要少了太多太多。

  忽略不计翻译者的功力,单就文本而言,劳伦兹的文字让我感动,也让我羡慕。我感动于他对动物的爱是如此真诚,我羡慕于他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挚爱,那就是动物。他用平等、博爱、专注的眼光看待动物,就好像它们的生命跟我们人类的一样。作者的序言甚至让我几度落泪,他的文字里的真诚和挚爱深深的打动了我。

  德文版序

  这都是基于动物之爱

  我在愤怒之中的所作所为,

  瞬间的繁花灿烂,

  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已被摧折。

  我以满腔热情浇灌的花朵,

  不断抽枝发芽,

  迟迟才盛开——却永远受天之佑。

  ——罗斯杰

  为了能够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这点你们完全可以放心,我就是这样的人。可是罗斯杰这首美妙的诗句,对我而言并不全然适用;我生平所写的第一本书固然是源自我对动物之爱,更是源于我对民间流行的动物行为学著作的愤怒。我必须承认,如果我这一生当中曾经因为愤怒而做出什么事,纯是由于我看不惯这些动物书籍的胡扯。

  我为什么生气?因为有这么多糟透了的、虚假不实的动物学著作,这样的书到处都买得到;因为有这么多欺世盗名的作家,装出一副非常内行的样子,其实对动物根本就一无所知。是谁让蜜蜂扯开喉咙大声尖叫?谁又让梭鱼在战斗中扼住对方的脖子?这不过证实了这些书的作者,只是任凭自己的观点和喜好来描写罢了。如果他们能从那些经验丰富的豢养动物的人那里学到一些知识,然后再来写书,应当就能达到像老黑克、柏格、爱坡、汤普逊或是纳伦等人的成就,这些人都花了一辈子去研究动物。

  那些不负责任的东无数,究竟会对读者——尤其是那些最容易投入的青少年读者,灌输多少错误的观念,也是我们无法估算的。

  我们没有理由反对艺术家有创作的自由。为了表现手法的需要,诗人可以把动物和其他事物拟人化或塑下特殊的造型,例如吉卜宁笔下的狼和豹,他那只无与伦比的“锐极踢急踏威”,讲起话来宛如人类;还有邦赛尔思笔下的小蜜蜂“玛雅”,甚至就像她自己一样拘泥多礼。

  只有那些真正熟悉动物的人,才有资格使用拟人化或塑形的手法。至于,造型艺术家在塑造动物形象时,固然不必一定要做到科学上的精确,可是他如果只是惯用僵化的形式,来掩饰自己在准确度方面的无能,他的作品只会加倍糟糕。

  我是自然科学家,不是艺术家,因此我完全没有“自由创作”或者对动物任意加以塑形的特权,更何况我完全不认为有这方面的需要。因为真相本身就已经很迷人了,你只要举出事实(正如进行任何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一样),就已经足够向读者说明动物的美了。

  因为大自然的真相就已经充满了令人着迷而又使人敬畏的美,你越是深入探究每一个细节和每一项特点,就越能发现它的美。如果你以为实事求是地做研究,或是确实认识和理解了大自然,会破坏你在欣赏大自然的奇迹时所得到的乐趣,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的经验是:你对大自然知道得越多,就会更深刻、更持久地为为它迷人的真相所感动。那些成果丰硕偶的优秀生物学家,都是发自内心地欣赏造物之美,因而以此为终生志向;并由于研究工作而增长的知识,翻过来更加深了他(或她)在欣赏大自然和工作时的乐趣。

  在生物学的众多分支当中,我选择动物行为学作为我终生研究的领域,也正是基于我对这种乐趣的深刻体会。为了研究动物行为,你必须和活生生的动物建立亲密关系;你还得具有超人的耐性——若只是为了理论研究的兴趣,实不足以维持你的耐性。如果你对动物没有爱心,不能把动物视为人类的近亲,就别想与动物建立互信的关系,也别想在研究方面有什么重大收获。

  希望我没有糟蹋了这本书,即使我承认,我是基于愤怒才写出这样一本书的,可是这种愤怒,其实正是出于我对动物之爱啊。

  ——1949年狭,于奥地利艾顿堡

  书中的字里行间慢慢都是作者的爱,为此我节选了一段特别有意思的段落。

  美丽而勇敢的太阳鱼,它们的家庭生活比起斗鱼又要高明一些,总是父母一齐出力抚养子女。而子女跟着父母,就像小鸡跟着母鸡一般。如果我们顺着生物演化的阶梯向上走,这是第一组生物,它们的行为连人都会认为“有德”,因为它们即使在传宗接代的大事完成之后,雌雄也不分开——不但不分开,还一起协力抚养子女,不管它们彼此之间有没有感情,我们都把这种关系定名为“婚姻”,但是太阳鱼的婚姻却是因情而生的。

  为了要客观地坚定某种动物是否能“认识”它的伴侣,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就得换上一只和原来那只同性、而且也正在孕育期同一阶段的生物。否则,譬如:现在有一对鸟正要孵卵,我们把那只母鸟换成另一只正在喂养幼鸟阶段中的母鸟,她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状况自然和孵卵期的母鸟不同。如果那只公鸟对她抱有敌意,反应也不友善,我们很难知道它是因为她的行为“不当”而愤怒,还是真的注意到了这只新来的母鸟不是它的妻子。

  因为太阳鱼是唯一的一种鱼,夫妻同居直到老死,我因此极想知道它们是否真能认识自己的伴侣。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得找出两对正处于孕育期同一阶段的太阳鱼。

  就在1941年,我很幸运地得到两对顶好的南美种的太阳鱼,它们完全符合我所要求的条件。如果把它们的拉丁名字译成中文,意思是“蓝点的英雄鱼”,真可说名如其鱼:在它们黑丝绒一般光滑的背脊上,点缀着许多像蓝色的土耳其玉一般的深色斑点,看起来就像是一件精致错综的剪嵌细工;它们在孵卵期表现的勇敢,即使是最厉害、最强大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它们真有资格称作“勇士”。

  我刚得到它们的时候,连原来的一共有五条这样的幼鱼,不过既不英勇,身上也看不到蓝点。我把它们一起养在一个阳光充足的大水箱里,经过几个礼拜的细心喂养,它们长得又大又壮。有一天,两条大鱼中的一条忽然着上了婚服,它占了水箱左下方的前角,挖了一个深深的洞,并且选中了一块大石,细心地把上面的水蕨和其他的沉淀物弄掉,以便在大石光滑的一面上产卵。其余的四条鱼不安地挤在右上方后面的角落里。不过第二天,另外一条小些的鱼也披上了一层漂亮的新衣,从她没有蓝点、黑丝绒一般的胸脯,可以看出她是一条雌鱼。那条雄鱼立刻用前面说过,与斗鱼迎娶仪式相同的舞蹈,把它的新娘子接回“家”里。

  这一对新婚夫妻自此以后就总守在窝边,勇敢地保卫它们的家。对那剩下的三条鱼而言,可真不是玩的,它们被赶得一刻也不得安宁。又过了几天,另外一条次打的雄鱼也长成了,它鼓起勇气把对面的一个角落占了。这两条雄鱼现在面对面像两个对垒的武士一般,国界设在第二个武士的堡垒附近。从我前面解说过的定疆界原则,你一定明白这事怎么回事:因为双手不敌四拳,那可怜的单身汉自然打不过那对新婚夫妇,因此它的领土范围也小得多。现在我们就把这单身汉称作二号吧,它每天从自己的城堡游到对面,想把邻居的太太勾引过来。虽然它一试再试,却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每次它把美丽的鱼鳍打开,她就劈面照它的腹部刺出一剑,同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天。

  终于第二条雌鱼也穿上了婚服。看起来似乎就要有一场皆大欢喜的收场了;事实却不然,这位新近及笄的雌鱼和雄鱼二号竟然彼此无缘。她一再地想要引起一号的注意,每次雄鱼一号向“家”的方向游去,她就痴痴地跟在后面,好像是它的新娘一般。不管雄鱼一号是因为出击还是别的,一旦它办完了事回窝的时候,她就“以为”它是在邀她一起走。从雄鱼一号的妻子每次一见她就狠狠出击来看,她显然是很了解雌鱼二号的用心的。雄鱼一号虽然每次都帮妻子拒敌,它对雌鱼二号的攻击并不激烈。

  所以,这一对后一步长成的雄鱼雌鱼,一心一意只在那一对已经成了夫妻的雌鱼和雄鱼身上;而那一对新婚夫妇,陶醉了自己的爱情里,对它们并不注意。

  如果这时我不插上一脚,把两条二号都搬到另一个相同的水缸里,相信这样的情势还要继续得久些。由于远离了单恋的目标,两条二号这时才因为同病相怜而成婚。又过了几天,这两对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产卵,于是我就有了两对完全符合条件的太阳鱼,它们不但同种同属,而且都是孵卵期的同一阶段。我一直等到两对的幼鱼都已长大到可以自立时,才继续把实验做完。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万一两对的婚姻突然破裂,幼鱼可以不致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这种鱼种在当时已属罕见。

  于是时机一到,我就将两对母鱼对调了一下。只是从实验的结果来看,还是很难确定它们是不是真能分辨自己的配偶。我的解释一定有许多人会认为太大胆,我也希望将来能有更完善的实验区做进一步的证实。雄鱼二号一见了雌鱼一号就接受了,照我的观察,它并不是不晓得太太换了新人,因为它现在每逢“换岗”或碰面的时候,举动似乎比从前热情得多;至于那条母鱼,她对于新的环境也没有什么不满,不但立刻默认了它的身份,而且继续本分地去做她应该做的工作——只是这样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母鱼已过了孵卵期,就会全心全意地招抚孩子,那样子好像一只勤奋的母鸡带领着一群小鸡。她对雄鱼完全没有兴趣了,只在于它是不是能保卫家园,并按时轮班站哨。

  当我把雌鱼二号放进雄鱼一号的水缸里时,它们的反应都大不相同了。看得出来母鱼的兴趣还是在孩子身上:虽然因为换了新环境而感到不安,但她立刻游到幼鱼群众,急急地把所有的幼鱼都招集到身边,那样子就像一只胆怯的小母鸡。这和雌鱼二号在另一个水缸里的举动一般无二,可是父鱼的反应就大相径庭了。虽然雄鱼二号对它的新妻子雀跃万状,满意得不得了,雄鱼一号却疑心重重地不让雌鱼二号靠近幼鱼,它不但不许她接替看孩子的工作,反而生气地追赶着戳刺她。不一会儿,就有一些闪着银光的鳞片如风扫残叶一般飘落缸底,如果我不赶紧将雌鱼移开,大概她就会立即丧命。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雄鱼二号得到了它从前求之不得的漂亮太太,当然对这样的交换感到满意。可是雄鱼一号的美丽太太却被我移走了,换来的是从前被它拒绝过的女士,因此,它很恼怒。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老兄攻击雄鱼二号的行为,比起以前它的合法妻子在身边时还要猛烈。至于雄鱼二号则因为换得心仪已久的“美妻”,所以故意对换妻这件事装得茫然无知的样子。事实上,我相信它一定注意到妻子已被掉包了。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九):向动物们学习吧

  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首先是被它的封面吸引了,如此抽象派的外表出现在自然科学的书架上,而且体积这么精致,在其他大块头的书中间格格不入,所以就把它拿下来了。只看标题所”罗门王的指环“时,完全想不到内容会和自然科学有什么联系,封面上的评价是“洛伦茨最为经典、传世最广的科普读物 带你走进鸟兽鱼虫的趣味世界 纽约图书馆推评20世纪最佳自然科学著作”,我就觉得这本书应该还挺有营养的,属于知识类的书籍,果断借了。

  之前看过法布尔的《昆虫记》,认为这本书和《昆虫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法布尔主要是注重于对昆虫行为的描写,而洛伦茨在同样精彩的描写之余,还延伸开来思考动物与人类社会行为的对比,不过作为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这是必须的嘛。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动物间是不会伤害同类的,就算是争斗,也只会受伤而不会致死,我们通常所见的同类间互相伤害致死是因为它们处于非自然的条件下,就是说通常被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洛伦茨认为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能致同类于死地的武器的同时,也会形成一种相应的社会禁忌,避免这种武器危机到种族的生存。而我们人类,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高级动物,在制造出大量的武器的同时,却没有形成一个所有人都遵守的社会禁忌,所以仍有这么多的冲突、战争和杀戮。洛伦茨在提醒人类,作为最高级的脊椎动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向这些不会说话的邻居学习,否则人类的命运终将会毁灭在自己手上。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十):My two cents on being a good parent

  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些想说未说的,如下。

  eauty and truth is only perceptive to the willing eyes and pure hearts.对吗?(太多时候追求正确,太少时候相信感觉)。对的。所谓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看作者与各种小生命建立联系,不禁想起自己养娃的经历——为了可怜的小鸭子,晚上每个小时醒一次的体验与我夜奶有几多相像!照料小生命的细碎不胜枚举,也会丧失自由和个人空间,这些对一个难以从中获得巨大乐趣而言的人,是难以摆脱的负担,甚至会造成精神折磨。

  而硬币的另一面,诸多付出之后,得到的是可以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命的本质和发展的机会,是帮助成长后的满足感,是获得无条件信任后的感动,你的生命至此与另外一条小生命紧密相连,这种亲密感非常珍贵。

  想到当初对养娃有点怵——满腔热情挡不住知识和实践的匮乏。但环顾四周,那么多愚蠢的人都可以做好妈妈(或起码能生能养),我也可以(论自信的来源)。就我有限的经历而言,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好父母呢?首先就是要有责任感。换言之,我认为做父母最重要的一条并不是激情澎湃的爱和自我牺牲,因为养娃首先是一门科学,换言之,这是有规律可循的(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自然会为了这一个“任务”去学习(说到学习,我认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并愿意从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式,知道情绪稳定和行为一致性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克制自己对子女施加过分的影响力。

  爱重要吗?爱很重要。但盲目的爱很可怕,恋人之间如此,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就我目前阶段的理解,父母应该站在子女身后,成为背景的一部分,让ta知道自己是被爱被保护、总有后路可走的。成长是一个子女引导的过程,父母在其中是帮助者(物质上、精神上),换言之,父母不应该成为无微不至的照料者,这会剥夺子女成为独立个体的能力;也不应当成为严格的管教者,无视子女的秉性和天赋,有意或无意的期许ta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但这并非否认照料和纪律的重要性)。

  哦对了,幽默感也很重要。改天展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