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面包树》是一本由张小娴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0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浪的面包树,林方文居然复活了,我只是对书中的各种巧合感到无语,太小说了。迪之突然变了性情,光蕙也是。
葛米儿居然死了!不可思议。
程韵,一个平凡的女人,居然连着遇到那么多好男人……林方文也算好男人吧,他一直都爱着程韵啊。
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林方文,他最好不要有死而复生的情节,最好就花开的方向,而程韵和韩星宇一起。
杜卫平总感觉是个胖子,无法和林方文相媲美。
不过,最后的结尾倒是意料之中,程韵最后会把林方文放在记忆里,选择杜卫平。而林方文也长大了。
我现在很怕,爱情的所谓成全对方到底值不值得,喜欢的人,明知对方也喜欢自己为什么不去挽回呢?木有勇气么。
好吧,我还是喜欢各自放下,潇洒的林方文和程韵。也许,最好的爱不需要最美的结局。也许,我还要长大。我不希望,相爱的两个人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才有所谓的牺牲。
《流浪的面包树》读后感(二):人生的过渡,当时百般艰难,一天蓦然回首,原来已经飞渡千山。
林方文的「死」,成全了她的另一种人生---一种她从来没有梦想过的人生。
成长,才是女人最后的归宿。成长之后的爱情,才是更圆熟的爱。
原来,人可以度过最无望的日子。抖落身上的灰雨,重披一身星光。
只是,当某些特别的日子降临,呼唤着记忆里甜美和沉痛的部分,人还是会感到苍茫和孤单。
三种男人:厨师、摄影师、舞蹈员。摄影师是最好的情人,舞蹈员是最好的性伴侣,厨师是最好的男朋友。
所有的不舍,留给等待的那个人。
人见过最好的,便很难走回头路。
女人是能够亲密得挤在一个试身室里试内衣,却仍然互相妒忌的动物。
最美好的爱,是成全,我爱的人,又是否理解,我是卑微的小鸟,收起高飞的翅膀,用我的遗憾,成全了他的归来?
《流浪的面包树》读后感(三):面包树三部曲,缺一不可
刚刚浏览书评时,看到这么一句:没看过三部曲中的这最后一部,就不算是真正地看过面包树.
是的,我也是这么觉得.当看完第一部的时候,我写下了这样的简短的书评.
比较有感觉的是书中这两句。“作为一个女人,你最好很出色,或者很漂亮。”“我常常觉得两个人没有可能永远在一起,结合是个例外,分开才是必然的。”依然是很多之前没接触过的东西,读书使人博学,包括很多。同样是篇末舒坦畅然,一直对林文方莫名,好的结果。
很早就听过张老师的名气,听说过面包树系列,却一直不得领略.在室友讲着最近某两位明星在拍摄张小娴的<面包树上的女人>,疑惑着这能拍成什么样.于是决定看看早就想看看的面包树.
看完第一部,用的时间也不长,在一个星期天,从上午到下午的时间吧大概是,记得不太清.没接触过的写法,其实是没接触过的很多事物.所以在刚开始看得不多就感觉更是疑惑,这是怎么能拍成偶像剧,或者说符合现代学生吧,的视觉品味,感觉比较有挑战力.或者又会被改编,同时也考验这两位明星吧.
看完第二部和第三部,在一天之内.这大概就是我看三部曲的历程吧.看完第一部,有很多感慨,心生无限.比较惭愧的是,虽然知道同样有<面包树出走了>以及<流浪的面包树>,却不知道它们居然是连续的.总之,看完第二部,我立刻迫不及待要看第三部.
不晓得是刚看完,结束第三部,还是如何,现在能联想的到得全是第三部.除了程韵和林方文的延续,心里想着难道就这样结束了么,林方文真得就这样死了吗,再也没有出现转折的除夕之夜么,林方文真得是写的挽歌么,他真的是自己抽掉氧气瓶的么.....
一连串的疑问,但心里想着的是,和所有偶像剧一样,林方文不可能就这样死去.就像每次和爸妈看电视剧,关键情节时总会说"不可能嘛,主角嘛,怎么可能就这样死了,他死了还怎么演纳,还看什么呀."
所以,当林方文真的再次出现时,当程韵在仰望看去漂浮在海上的小艇里的熟悉的人时,心里真的一惊.但又怀疑自己是不是也看错了,又害怕失望,这只是悬念.但,真得是,真的是.
程韵告诉葛米尔的时候,说,当他们两个目光相接时,她就不再怀疑了.
........
除此之外,或许还有的是,让人温暖的杜卫平,以及让人惋惜又羡慕的葛米尔.每次看到"感觉有些一直在逃避的东西正在出现"就觉得暖心,为程韵,也因为杜卫平.看到葛米尔在最后唱完<花开的方向>,说"所有人都以为林方文死了的时候,林方文却没有死,而我却快要死了."心里再也不能忍住对这么一个直率,可爱的人的留恋了.
成长,越来越喜欢这个词.
我想,看完了三部曲,才能更能懂得爱情吧,至少是在爱情中的成长.在后记中,小娴老师写道,
『面包树上的女人』那个阶段的程韵,以为爱情是人生的全部。『面包树出走了』的时候,林是程韵的一切。到了『流浪的面包树』,程韵已经有了自己梦想和人生。成长,才是女人最后的归宿。成长之后的爱情,才是更圆熟的爱。
quot;"
还喜欢这句,
人生的过渡,当时百般艰难,一天暮然回首,原来已经千山飞渡.
《流浪的面包树》读后感(四):我们都将成为老女孩
大概每个女孩年轻的时候都期待一份梦幻的爱情,会把你爱的人在你心里自以为的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有一天你爱的人消失了,你便以为心死掉了,可是我们却忘了了时间的力量,我们在时间的推促下不断的改变,避免曾经那些伤害,慢慢为自己而活,而你爱的那个人你神一样把他放在你的心里,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在悄悄改变,包括你追求的生活。
所以啊,人还是要活在当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人生的下一秒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像程韵与方文山最后的诀别和戏剧般的重逢,就像葛敏儿突然的离世。活着其实很短的。为何还要自己折磨自己。
我们最后都会为老女孩,收起浪漫的公主梦,告别深爱的“方文山”,而牵着“杜卫平”手去一起度过以后的人生,爱情需要生活的琐碎的土壤去丰满,而不是天空漂浮的云。我们成了老女孩,不是世俗而是更愿意简简单单的享受幸福吧。
张小娴的每一本书里都有很多句子会给我一种被说中心事的感觉,这本书当然也不例外,但在这里,我只想讲其中的这两段:
“和自己心爱的男人一起逛IKEA也许不算什么,有些女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跟自己的男人逛过IKEA;可是,能够一起逛IKEA,是代表一些什么的...琐碎的生活也是爱情的一部分,关于这部分的记忆,我竟是如此苍白。我以为自己跟三个男人谈过恋爱,也许,我只是一直在跟自己谈恋爱。我们拒绝琐碎和平凡,后来才明白自己的缺失。”
“就像没有一起逛过IKEA一样,我也没有跟从前的男朋友一起吃过蛇。吃蛇这种事情,在热恋故事里似乎是不会发生的。谁要是提出去吃蛇,便好像太粗鄙了,太食人间烟火了。后来,当我们不再相见,遗憾的却是在一起的时候吃得太少人间烟火了。”
这些话是女主角程韵的内心独白。她与特立独行不受拘束的才子以及浪漫柔情的天才都有过轰轰烈烈、刻骨铭心、死去活来的爱情,但最后她会跟这个她从八岁就认识的,无意中当了两年室友的平凡男人在一起。有人不喜欢这个结局,但我觉得很好。这个男人见识过程韵的恶习,知道她的过去,习惯于帮她找拖鞋,并且会跟她一起去按摩,去吃蛇,去宜家,去做一切过生活需要做的事情,最后走在一起也不过是水到渠成。
一般女生没有程韵这么“幸运”,没有那么“高级”的爱情生活,但大多也谈过一些较爱情小说式的恋爱,咖啡雪糕花前月下;即使一直单身,也会有过幻想、暗恋、单恋,同样欲仙欲死,不食人间烟火。到了最后,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和事都只是成了点缀的回忆。
我记得看电影“桃花运”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跟里面最老的女人元秋有关。她刚刚开完刀,她那个被所有人认定是骗财犯的男朋友在医院陪着她。她想去开大的时候,她男朋友不仅把她扶到了厕所门口,而且坚持要扶进去,因而不住地跟里面的女病人道歉,并且送佛送到西,帮她脱了裤子,一直照顾到她安然坐在马桶上(我简直都不知道怎么写,看了电影的人就知道我说什么了)。所以怪不得她会不顾其他人的质疑和反对倾家荡产地跟这个男人在一起。
找个可以一起说说笑笑走走玩玩的人谈恋爱大概并不是非常难,但是那个人未必肯跟你在银行等九十几号办一件事情。他可能很注意你的胸部,却未必知道你习惯买什么牌子的卫生巾。谈恋爱是很美好,不过会走到最后那个人,大概应该是个可以一起食人间烟火的人吧。
《流浪的面包树》读后感(六):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其实没有必要为结局什么的遗憾和纠结,张小娴早就说过,遗憾,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
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
小说真正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现实又悲剧的道理:相爱和相守,本就是两码事。多数人都会无可奈何的走上这样的道路。我们内心都有一个最深爱的人,但他却不是最适合我们的人,也就不可能一辈子陪伴在我们身边,而那个适合但并不最爱的人会陪我们相守到老。
这就是人生,程韵和林方文都是知道的,程韵是最爱林方文的,但她也知道林方文不能给她完美的爱情和生活,放弃是本就注定的。林方文也是最爱程韵的,但他也知道程韵终也不能是他生活的全部。
无论是为了对方好,还是只为了自己,一切也只能说明,无论分分合合几次,还是无法适合对方,既然注定谁也不是谁的归宿,那就勇敢的放弃。
因为爱情是短暂的,我们的多数生命还是在和一个适合自己的人平淡的生活。这样才是幸福的。
《流浪的面包树》读后感(七):把我最喜歡的部分摘錄在這裡
这个是因为短评字数有限 我总想着把我最喜欢的部分记录下来,哪天翻出来可以看看,最后的部分对于泪点低的人来讲是会哭的;可能是偶像剧看多了,我总希望程韵最后可以和林方文在一起,因为个人喜欢更happy一些的结局来着。看了书后便又去看了一下电视剧的最后一集,还是比较喜欢书中的感觉,爱的更深沉一些。
把我最喜歡的部分摘錄在這裡(小说的最后):
我把录像带放进电视机里。
葛米身站在告别演唱会的舞台上,对着镜头微笑摇手,说:「嗨?程韵!没想到还会见到我吧?我们正在彩排。那首挽歌,林方文还有另一个版本,想送给你留念。」 然后,没有钢琴,没有小提琴,林方文坐在台边,吹起口琴,为葛米儿伴奏。葛米儿为我唱着那支离别的歌:
有一天,我们都会相叙
我想你明白:最美好的爱,是成全
成全你去寻找你的快乐......
林方文手上的那把「蝴蝶牌」口琴是我们刚相识的时候,我做兼职储钱买给他的,没想到他还留在身边。 看着他低着头,凝神吹着歌,那些青涩岁月的回忆忽尔穿过岁月在我心中鲜明。歌唱完了,他向我再道一次再见。他便是这么可恶的,总是要让我流泪。
那一年,在布列塔尼,当夜空上最后一朵烟花坠落,我仰望飘渺的穹苍,恳求上帝,让我许一个愿:
只要他一息尚存,我的爱是微不足道的,随时可以舍弃。 在天国与人间,请容我斗胆交换,只要他活着回来,我答应不再爱他。
离别纵然寂寥,我没有胆量不守信诺。
最美好的爱,是成全,我爱的人,又是否理解,我是卑微的小鸟,收起高飞的翅膀,用我的遗憾,成全了他的归来?
《流浪的面包树》读后感(八):用三本书的时间告诉你,女主最终都没和爱她的男人在一起
刚刚看完面包系列的这最后一本。心情差到压抑不止。不是因为程韵没有和林方文在一起,而是程韵没有和爱他的那些简单而平凡的男人在一起,即便韩医生出现的不是时候,连杜卫平都是程韵一直犹豫要不要在一起的那个人。
从第一部开始,到最后一部,我一直不喜欢林方文。他的性格他的自爱,总是让人讨厌着。即便他有才。可有才的方式不只体现在作词方面。哪怕最后他选择另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都用的是欺骗和隐瞒。要用葛米儿的生命来换取这段隐瞒的出现,真是残忍。更多的还是喜欢那些平凡的男人,医生,曾经的神童,和最后自己开餐馆做料理的杜卫平。
个人是喜欢杜卫平很多,琐碎的幸福才是让人安心的不是吗。
最后要提的是,贝多芬咬着程韵的裤腿不放,程韵在书店的片刻晕眩。。是否预示程韵也得了重病。不敢猜想。但愿一切都是作者并无此意。
更多时候,我还是喜欢美好结局的。
《流浪的面包树》读后感(九):成长回忆录
一口气把面包树三部曲看下来,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但谁又说女人在成长的过程不是一场梦咧。现在我是19岁,是程韵跟林方文初见的时候。或许我现在还没真的很能理解他们这么多年来的羁绊,我也没能真实感受到被背叛,原谅,再被背叛,到突然离别后的夜夜回忆。我最多只是经历过分开后才知道被背叛,而且对方还不是心中所皈依的人。
因此,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部,我很羡慕程韵能找到一个能这么清楚自己确实想要他,想跟他一起,甚至想把他放在自己子宫的男人,纵使一路以来他给予了自己巨大的痛苦,但同时也给予了自己世上最大的快乐。后来的迪之说她只会谈快乐的恋爱,我觉得真的很可惜,但也许她已经经历的够多的痛苦了。
这三本书必然会重温,我后悔我看得太晚了,我应该每成长一个阶段就看一次,每看一次,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收获。
《流浪的面包树》读后感(十):斐济
看到一半的时候曾经不喜欢这本书
自认为程韵和韩星宇在一起就很好
他给了她最美最蓝的天空
这样的两个人是应该好好走到一起的
等看完结局已经不这么想了
生活就和小说一样
根本就不按我们计划的来
所以接受吧
接受万物有时
万物都有时
这本书个人感觉没有前两本写的好
实际本来写得好写的不好更多的都是个人感受
前两本书意外的让我想起好多自己的故事
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这过程给予我很多
很多感受很多思考
很感谢这两本书陪伴我一起走过这段时光
书中书店让我想起2008年的夏天
在我们一起租的房子里
帆说过的理想
那时的她穿着白T
而我们个个怀揣理想
这本书里出现了很多食物的细节
可见食物果真是人类对这世界最诚挚的爱
葛米儿的死的确是让人挺想哭的
和自己心爱的男人一起逛 ikea 也许不算甚么,有些女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跟自己的男人逛过 ikea ;可是,能够一起逛 ikea ,是代表一些甚么的。
琐碎的生活,也是爱情的一部分。关于这部分的记忆,我竟是如此苍白。我以为自己跟三个男人谈过恋爱,也许,我只是一直在跟自己谈恋爱。我们拒绝琐碎和平凡,后来才明白自己的缺失。
跟心爱的男人用卷尺量度一个衣橱的大小,拣一盏灯,甚至只是挑选一条漂的窗帘布,竟是我此刻最向往的幸福。
看到这些话,是不是真的应该
好好找一个好男人一起过日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