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妥》是一本由聂永真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妥》读后感(一):聂永真 设计 单向街
上上周末聂永真携《不妥》到单向街开沙龙。第一次到
爱情海的单向街,下了地铁,询问着路人才找到地方。听讲座的人很多,座位后面也站满了人,很多还是学生,听他们互相打招呼,“哟,你也来了”。
开场,主持人问对聂永真有什么印象。站在我旁边的
女生大喊“有才”,有个人喊“强迫症”。之前对聂永真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在书店看过他出的书的封面,塑封着,也没看到里面的内容;对他的设计作品有印象的是那些歌手的唱片包装设计、金马奖50周年的icon设计。他出场,和他微博上的头不太一样,意想中他比较清瘦。
活动是由汉仪字库主办,主题是“字我”。聂永真用PPT讲解实例。他放了连胜文的竞选海报,视觉上主打语是用手写的,这样显得
真诚、亲近。但是有两个“的”
一模一样,显然是字库里的一种字体。连胜文是不是要亲手写,才能更显真诚呢。顿时觉得聂永真很细腻,对设计到了
吹毛求疵的的地步。
他说文字最重要的是情境。深表认同,情境让你觉得放在这里、这样设计就是对的、是合适的。
汉仪字库推出“旗黑”新字体,聂永真还用电脑现场演练了这款字体的使用,事先并没有准备,他直接在单向街的微博上摘一段诗句。他开玩笑说如果做得丑,那是真的。
《不妥》当然是由聂永真
自己做的装帧设计。一开始看到《不妥》被书腰束着的封面,一个几何化的骷髅头,觉得
不过如此。上周末,又雾霾又
寒冷的天气,窝在
温暖的被窝里,半睡半醒、断断续续地把文字看完。小小一本,捧在手上,翻开
阅读,很是
舒服,真是刚刚好的设计。
字里行间隐约看到了这位设计师丰富的
情感生活,还有一些有趣的
观点、想法。
书末放了一张用杯子挡住脸部的半身像,怎么都不露脸,讲座上的宣传照,也是用手捂着自己的脸。挽起的袖子,露出的手臂。一个螺丝钉。两个螺丝钉。三个螺丝钉。四个螺丝钉。五个螺丝钉?第六个方形的什么?也是螺丝钉?聂永真这是要深深刺痛自己吗?
《不妥》读后感(二):《不妥》读书笔记
这是我从小到大你们都在
逃避的问题,尽管都长得够大了,你从来不会觉得这件事会在你身上发生,从来没有觉得
恋爱最后的结果是
结婚,恋爱的结果应该是
分手才对,如果恋爱的结果没有那么快到来,那么就是一直保持恋人的关系下去;或者更换身边的那个人,结果又循环般地变成恋爱的重新开始,或者
单身的
持之以恒。
虽然肉体好看,但它毕竟看起来是一场需要票房的表演。
有时我会写到我身边的一些人。他们活着,吸收这个城市的废气。对我笑,跟我吵架,转身
离开,变成我不认识的人。总是要在
一段时间之后,我才明白。当初写他们,就已经开始对他们告别。
拥有利落跟
默契的人好难。
个性这种东西,真的是每个人各自不同。我可以一个人把所有事情做得好好的,我可以一个人点合菜
安静地吃饭,可以一个人去MTV包厢看电影.一个人在外面旅行,一个人去淡水九份
吃吃喝喝甚至一个人长久顽活。
这不代表我不需要爱情,
朋友跟家人,只是,在
长途跋涉的
生命历程里,他们不会时时陪伴在你身边,他们总有一天不在你身边。面对这个
现实,在最需要温暖与帮助的时候,“自己”变成一个最可靠的的备胎。
关系,来自于找不到原因的命定,你的
身体来自一个
母亲,你的
灵魂来自“不知道”,当你第一次睁开眼,你身处的土地,经纬度,你的家国历史,身体种族,
教育计划,神秘主义生命线,已经为你先折叠好
人生的结构。然后我们存在,现实,经验,上路。
天真的那一段叫
童年,中间的那一段叫天真,之后的那一段叫
社会。
熟练,忙碌,
疲惫跟
寂寞流程孰能手巧,每个人都熟出了一套自己的适应主意,以及一两句
永远被quote的人生
哲学在那里做最耐用的备胎。每个人背后都是一座方舟,人们在路上如此微型如行进般的工蚁,我的心如此大但我却如此的小。这几天ipod里偶尔听到王菲的《乘客》、机场内看了
韩寒的《1988》,如果有
故事可以说出口,那是因为人都需要出口。
一旦许诺爱情,关系变得甜美
便觉得就要开始丢失
丢失单身才可以拥有的巨大能量
睡在一起很好,最好不是天天需要
我们对话对话对话
把“听”装饰成“倾听”,用爱的一百则教条
如果这是爱
1)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是timing问题,以前有
感觉现在不一定还有,以后的事很难知道。
2)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是无以名状,你可以轻易地说出为何突然对一个人很有感觉,但就是没办法解释对一个人为什么怎样就是没有感觉。
3)一切的一切也有可能是基于
礼貌。礼貌性的对话带给你
更进一步的误解。
4)更多的原因是本来觉得ok,后来觉得不妙,结果没有接下来。
5)最终是
话题,你真的都没有发现吗?我们总是在找话题,我们总是轻易地岔开话题,你觉得这是个话题、我们的话题甚至缺乏内容,有时跳过某一个话题展开的同时你对我留下的字句如此在意,我们可能是两个
世界的人(而你说因此才要更进一步了解)
6)有时反过来,我变成你的角色,一种自欺的概念。
再怎么盛开过的,总有步向凋零的一天。
我们现在什么都有,有一天会什么都没有,旁边的人一个一个老尽、死去,我们一直忘记又试着
努力记起些微故事,证明某些事物确实存在过。我目送别人不想颓屹,总有一天是自己被看着不想颓屹。
缺乏
理解是粗暴的,我们都有机会被
伤害。
我以为世界越新,人脑就越理性
聪明,越需要讯息的
简单诚实,我们真的会
喜欢永远在贯彻不受欢迎文案的你们吗?
1)因应你的个性,早上起床我很家教地折叠棉被。
2)每一天的晚餐总是丰盛,餐后必定有酸奶。
3)明天是早起的周末,要游泳。
4)你常问我问题,并直接带我回答。
5)你说了一百次我真的可以在你面前抽烟前面
没关系,因为我是我。
我永远不会跟你在一起,否则不会那么地美。
不想知道这么做是不是对的,不确定能不能给你够多点的
幸福追上你已经随时给足的量,如果觉得自己不是最对的那个人,要怎么才能有
自信跟你一起走到你已经事先画好的
美好常日轮廓?
你一定过得一切都好,我不需要故意将
回忆导向滥情,我们只是很简单地最后没有在一起,像大多数人一样。
我可以跟你讲出一百个我
爱你的理由
理由都在那里但你就是不会爱我
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我们的磁场原来就完全不对
我想在城市的路上一个人静静地走着,我不爱你,就不希望你勉强费心于朋友陪伴的
义务,因为我知道你也很难受。想要以身体占有的美其名爱可能只是欲,一种可以接近,易于下手的方便性,一切只让人觉得难以
抑郁,任何陪伴只是因为你还不甘心
放手。
就算回答问题的语气冷淡或披上不在意的
情绪外衣,它都是一种人为的修饰。
当我对你表达那快要溢出的情感,且它看起来也像真的一样,那便意味着接下来我不
想得到一个理性的,温吞的机车答案。
时间的长短其实不是重点,我也不会因为久不见你而觉得顾影自怜生活乏味,只是你需要给我一个期限,在那个期限里面我不需要太过琢磨于语言游戏的
捕风捉影。
我非常地肯定安歇总是挂在各自嘴边的
想念,充其量只是一种义务性对话与意兴阑珊情调的维持。你不知道哪天又会突然很需要我,你也知道
热情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持久澎湃。
去爱别人很好
但不要贬低原来那个人的
价值以成就自己心里建设
越长大越学习
沉默,时间带来的证据力道最强
我们接受有礼貌且样本无误的指数
所谓无误,统计数字正确,抽样误差值低。
如果不把这一秒眼前的发生以及某一刻旅行的
意义好好地写下来提醒
未来的自己,
曾经发生过这些美好的
难忘,时间似乎很快就会把这些
感动从往后的现实生活里带走。
《不妥》读后感(三):“装•酷”就够了 没什么“不妥”
提到“聂永真”这三个字,你最先想到的会是什么?是曾为林宥嘉、五月天、李宗盛等众多艺人设计过唱片封套的“明星设计师”,还是主编出版了《tokyo boy alone》以及《编号223》等图集,并时不时还参与一些
社会活动的“非典型设计师”?而在他看来,不论是因为参与众多歌手的包装企划案,使得自己的名字被扩大,还是因为自己发现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挖掘出一些很受欢迎的小众
文化的事物,这一切其实都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不论是“明星设计师”还是“非典型设计师”,都只是外界给予的一个称号,对他来言,这些都可以说是
无关紧要的。他在意的是能否诚实的去面对自己的每一个案子,在不着痕迹的状态下找到那个事物最好的状态,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将一些很酷的品味传达。那些东西有时可能会显得与这个社会
格格不入,
恻隐之心还会觉得多少会有些不妥,但仔细想想,只要能“装•酷”就够了。
聂永真没有什么不妥,不妥的只是大家
约定俗成的思维模式。他只不过是有点想法,想把经自己手的包装设计做得更酷一些,对于大多数人
习惯性的设计思维“say no”而已。就如他所说,在新书《不妥》的设计之初,自己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创作,但他却不想用,因为他觉得“大家都知道我本来就善于包装与推广,所以就不需要在自己的书上再去提醒大家这一点了,让它以最简单的样子呈现出来就好。”因此我们便看到了这本如明信片一般大小的小黑书。虽然只有10.5cm乘以14.8cm的尺寸,却依然可以从整体的包装设计,感受到它是来自设计师的诚意之作,纵然图书的长度与宽度,都在传统的尺寸上切掉一断,但将其与传统意义尺寸大小书排列整齐的放在一起时,反倒会让你的视线在
琳琅满目的图书之中望向它,小的更能
脱颖而出,给人一种
与众不同的酷。
这本看似很酷的小黑书,却没有特别的鲜明的符号与力道,用聂永真的话来讲,“我们做每件事都需要诚实,所以我这几年做包装,都是让它尽量能收就收,在最不着痕迹的状态之下,找到最适合它本身的样子,不用特别的炫技,刚刚好就已足够。”这要投射到生活上的话,就是要对自己诚实,不能因为自己的想法与主流不同,而变的
默不作声,不敢去表达与诠释,也只有具备这样诚实的
态度,才能更好的感知这个社会。因此我们会在文字中看到一个比在设计之中更为尖锐与
敏感的聂永真,甚至一打开书,我们便能读到他对社会充满质疑的挑衅。
他
无奈的说“拥有利落跟默契的人生好难”。因为去发廊理发,洗发小姐的那句“请问那里还痒吗?”总让他头皮发痒;麦当劳放着简单易懂的“美式咖啡”不用,硬要人家为了“亚美利加诺”这一拗口的译名舌头打结;并且呛声地产广告,从广告到销售都显得过于澎湃激昂,而
失去了生活本该有的平静
真实;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点名游戏不仅仅是一种“置入营销”,更是“一个庞大的
友谊掩饰”。当然他也能看到自己冷血的一面,“挂了一万通电话他还是觉得我是他最重要的知心好友,我只是知心,我不是好友”。而对于那些害怕“
孤独”、“寂寞”的人的忠告,却是“在最需要温暖与帮助的时候‘自己’变成一个最可靠的备胎,”“一个人还OK”。看到这些定会有人说他,
小题大做,神经过敏,但静静地去想,你却会从他的文字之中,感受到一种敏感到神经末梢的快感,也只有这样诚实的偏执狂,才会如此坦荡的剖析自己,切断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繁琐。也因为对这些不妥的敏感,才铸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真诚的设计师,用自己对于生活方方面面的感知,在包装设计中诠释出那种酷的
生活态度,懂包装,而不装,聂永真,没什么不妥。
nothing&AaronNieh
n:怎么看待自己设计中被称为模式化与标签化的东西?
A:我其实常常在不断的做
改变,虽然很多人会说在我的作品里或者什么上面猜出那是我做的,可是这并不等于我把风格在不断的引用,因为我们做了不同的歌手以及不同作家的东西,本来就会根据这个创作者,做跟他最为接近的设计,但是无可避免的就是会有很多人,他就是想要挑战你,刻意的去找茬然后说,说你的作品不是一直就很像吗,但对于我来讲其实我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不一样的, 就是过了一段时间若我会觉得看到有些人会模仿或者怎样,我就会
提醒自己在下一个案子尝试着去改变手法,就是让人家抓不到,而另外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必须谨慎,因为我做的这些东西出来都会有我的名字,因此我的每一件作品都要对自己负责,我可以意识到很多人在等着看,我做出来的东西到底是怎么样的,而这些眼光更准确的说,像是监督着我,要用心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当然一些很有理的话我还是会把它放在心里面,之后将其避掉。
n:怎样在小众文化与商业设计之间取得平衡?
a:其实我自己是非常喜欢这些小众文化与底下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人的品味都非常的好,可是有些时候你就会觉得很
无奈,为什么这些好作品它是小众的,不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所以那时候就想要借助自己的力量,用一种相对主流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他们的创作与作品。我自己有一个很大的理想就是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将那些小众的独立的东西传播出去。并且我觉得那些东西也是可以影响到很多社会大众的品味的,我们太多人被主流的设计书,摄影书所影响,但这个社会上并不是只存在这些东西。
n:怎样看待被玩坏的的“2014”,很多事物出现并且毁灭?
a:小清新这个东西本身是没有错的,最开始出来的时候也是有人把他做的非常非常好,而我们之后会反感或者排斥,就是因为有太多非常失败的复制了,而这些失败的复制导致了那些做的非常好的东西的全面性摧毁,有时候自己看到小清新也会觉得好腻哦,因为大家都是一窝蜂的去做这些东西,每个人都对自己太有自信了觉得自己可以做好那样的东西,但是你能不能把它扎扎实实的把它做好,内容够不够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东西一旦不小心流行之后,它接下来即将面对的就是被讨厌与毁灭,流行其实都是这样子的。
n:自己平时的生活里是怎样一个人?
a:我做出来的东西会有反叛或者叛逆的部分,这个因子本身就是一直存在于我的个性里面的,在设计方面我就是喜欢那一块的东西,但是在人与人的沟通,或者是生活上面,基本的礼貌就是必须的,其实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放松的人,而且我本身并不严肃,所以就往往会让人家有很多不同的感受,为什么做出的设计有时候给人比较硬比较酷的感觉,而整个人却是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其实我也可以假装高冷,但我真的不是这样的人,我也做不来所以就不需要刻意的去展现怎样一种状态出来。
原文刊登于《精品购物指南Monday》1996期 部分内容有所改变转载请署名
《不妥》读后感(四):Non sense
下午上课,坐我旁边的姑娘拿了一本很酷的小黑书,像字典那样,很厚很小,但是全黑的。我很想看看。借来打开一看,下课铃响才回过神。
虽然并不是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只是日常的碎碎念,无聊时内心的OS,或者说是慵懒的呓语,可就是莫名很合我口味——原来也有人和我一样这么想:并不是我一个人时常会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拥有默契和利落的人生好难“,即使去剪头发,陌生的理发师都要搭话套近乎。明明有时候就是不想说话,可还是需要回复别人,好累。一来一往,熟能生巧有了客套的应对。
《不妥》读后感(五):非妥协不妥
两个赖床的中午,一个失眠的午夜,刚刚好读完一本聂永真的《不妥》,标榜自己是本杂文集,读完一整本的时候,还是要长舒一口气念“你自己满腹牢骚干嘛传染我坏情绪啊!”
“有才华的人大多孤傲清高”这句来自我一位文学系朋友,我想用来形容这本书之中的聂永真,也是恰到好处。这位天才设计师,50个琐碎的小情绪里大多一味抱怨社会,并不透露想要去积极面对的心,这让我几度想要把书摔地上啊~~~我是有多怕面对消极的人生。
小情绪这件事情大多数来源于琐碎的生活,你甚至会质疑“这位聂同学,你确定不是在搬家或大扫除,把草稿纸装订在了一起而已?
在看好多次描写他工作与情感冲突的时候,我都在想,与才子恋爱,大概必须要忍受他的自我、阴沉和不可理喻吧?那要有一颗多奋不顾身又忍辱负重,不切实际的心,才能让自己乐在其中沉溺不前?更何况,他该不会是只傲娇受吧~
几次在碎碎念一些关于爸妈、兄妹,以及老邻居,他在遗憾陪伴家人时间实在太少,可这遗憾也都是凌驾于他心甘情愿之上,如此缜密安排好自己人生,步步为赢,家人竟也是难以撬动丝毫,最后还是得要他“心甘情愿”。
但就是因为他满腹牢骚,那矫情又俏皮的口气,台味十足,却让我爱不释手。
凌晨的出租车司机,千篇一律的电台广告,请新闻台的主播念娱乐八卦,对不起我只想点半杯可乐。。。。。。他有自己固执的小世界,那里有他严格的人生界限,任何超出范围的人事物都会被嫌弃,他没有反抗,只有嫌弃。这好像又跟他本人数次在FB上为同志争取权益的性格分裂掉了。
因为一些奇妙的固执,前段时间的生活中好像跟“同志”这件事衍生出扯不断的关系,夹杂着对台湾的情绪,似乎无法带着一颗客观的心当观众,甚至几度想,“豁然开朗”这件事,大概不会跟我有关系的吧。
我有一个好朋友,我称她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蕾丝边儿”
她勇敢出柜,敢爱敢恨,也拥有或惨烈或灿烂的爱情,她曾想去国外结婚。
我和我们共同的朋友曾认真讨论过,到底同性恋这件事能不能够被接受?
昨天看到一篇
文章,某个国家在敲定同性婚姻合法以后,还是有大量 的人表示“绝对不会去参加同志婚礼”
真爱这件事,同性可真心相爱,阴阳调和、繁衍后代也是自然规律,可是那些大声说着“同志万岁,我们跟你在一起”的异性恋,你到底是接受吴彦祖和冯德伦的美少年之恋,还是同样觉得曾志伟和黄伟文痴缠也是美?倘若这件事没有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你之前所说的一切都是放屁。
那你以为,究竟是大方出柜的人才对这社会不妥?还是藏在柜子里的他内心从来未妥协过?
扯远了,生活于城市之中的纠缠,暧昧不清的各种关系衍生无限的情绪,没有人是真正可以对它妥协,但若有聂永真这颗敏感纤细的心思,才能恰到好处的,明明是吐槽也不招人嫌!因为——天才设计师+长得好看=永远被原谅
书名叫做《不妥》,果然从头到尾都能感受得到作者的傲骨铮铮,不妥于城市、不妥于情人、不妥于网络、不妥于一杯冰美式、不妥于急性肠胃炎……不妥中分明有挡不住的牢骚与抱怨,但我想整本书若被你读完觉得有一丝灰色,你一定要明白他,他把所有正面力量与积极心态都倾注在自己的设计之中。
临界于妥协和不妥之间,在最好的年纪、最好的状态、最好的timing,拥有完美的朋友圈、热闹和谐的家庭、恰到好处的工作、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感兴趣可成长的业余爱好,为什么回过头看,把过去大半年活的惨不忍睹,那么不堪?为什么不勇敢妥协?
如果《不妥》是人生必须的一种态度,那“妥协”也必须是必须承受的必须。只是有时,会怕“妥协”有所“不妥”。
上学的时候,有一年被副院长带专业小课,他不允许我们说教,只能讲故事,说是故事讲明白了,道理不言而喻。
对不起我的故事没有讲好,我根本没有在讲故事啊!我只学会了不讲道理。
身为一个以文字为生计的人,也是够惭愧和丢脸了。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只剩下干巴巴描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