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0 11:11: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10篇

  《伟大也要有人懂》是一本由韩毓海著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页数:15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二):马克思论韩毓海及其朋友们

【】内的话为笔者所加。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为了激起同情,不得不装模作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他们用来泄愤的手段是:唱唱诅咒他们的新统治者的歌,并向他叽叽咕咕地说一些或多或少凶险的预言。
        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剌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梳着大背头风纪扣系得很严的老干部们请进……】
        ……正如僧侣总是同封建主携手同行一样,僧侣的社会主义也总是同封建的社会主义携手同行的。
      要给基督教禁欲主义涂上一层社会主义的色彩,是再容易不过了。基督教不是也激烈反对私有财产,反对婚姻,反对国家吗?它不是提倡用行善和求乞、独身和禁欲、修道和礼拜来代替这一切吗?基督教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僧侣用来使贵族的怨愤神圣的圣水罢了。
       【僧侣社会主义。大概不包括自称信耶稣的张广天一类人。】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这种“社会主义”按其实际内容来说,或者是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它在这两种场合都是反动的,同时又是空想的。
      工业中的行会制度,农业中的宗法经济,——这就是它的结论。
      这一思潮在它以后的发展中变成了一种怯懦的悲叹。
        【华西村的粉丝们,公社大食堂的拥趸者,这两伙人里真正的农民恐怕没有多少吧……】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简单点儿说就是“有该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是在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压迫下产生的,……这种文献被搬到德国的时候,那里的资产阶级才刚刚开始进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共产主义文献传入时,该国才刚刚开始进行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这就难怪。】
 
        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贪婪地抓住了这种文献,不过他们忘记了:在这种著作从法国搬到德国的时候,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
         ……德国著作家的唯一工作,就是把新的法国的思想同他们的旧的哲学信仰调和起来,或者毋宁说,就是从他们的哲学观点出发去掌握法国的思想。
        这种掌握,就像掌握外国语一样,是通过翻译的。
        大家知道,僧侣们曾经在古代异教经典的手抄本上面写上荒诞的天主教圣徒传。德国著作家对世俗的法国文献采取相反的作法。他们在法国的原著下面写上自己的哲学胡说。例如,他们在法国人对货币关系的批判下面写上“人的本质的外化”,在法国人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下面写上所谓“抽象普遍物的统治的扬弃”,等等。
       【如画。僧侣们在古代异教经典手抄本上面写上天主教圣徒传,这是国初学者们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讲古代文史经典的路子;至于什么是“相反的做法”(即“在法国的原著下面写上自己的哲学胡说”),请读韩毓海先生的大作。】
 
        这种在法国人的论述下面塞进自己哲学词句的做法,他们称之为“行动的哲学”、”真正的社会主义”、“德国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论证”,等等。
        ……这种曾经郑重其事地看待自己那一套拙劣的小学生作业并且大言不惭地加以吹嘘的德国社会主义,现在渐渐失去了它的自炫博学的天真。
        德国的,特别是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和专制王朝的斗争,一句话,自由主义运动,越来越严重了。
       【是啊,越来越严重了。】
        于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就得到了一个好机会,把社会主义的要求同政治运动对立起来,用诅咒异端邪说的传统办法诅咒自由主义,诅咒代议制国家,诅咒资产阶级的竞争、资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资产阶级的法、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并且向人民群众大肆宣扬,说什么在这个资产阶级运动中,人民群众非但一无所得,反而会失去一切。
        德国的“社会主义”恰好忘记了,法国的批判(德国的“社会主义”是这种批判的可怜的回声)是以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以及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相当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
        而这一切前提当时在德国正是尚待争取的!
 
        【把主语宾语代入一下,说的是什么事儿,谁看谁知道。】
        这种“社会主义”成了德意志各邦专制政府及其随从——僧侣、教员、容克和官僚求之不得的、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
        【其辞未毕……下一句太毒辣,不引了,刚兴趣的同淆自己查原文吧。】
  
        ……“德国的社会主义者”给自己的那几条干瘪的“永恒真理”披上一件用思辨的蛛丝织成的、绣满华丽辞藻的花朵和浸透甜情蜜意的甘露的外衣,这件光彩夺目的外衣只是使他们的货物在这些顾客中间增加销路罢了。
        同时,“德国的社会主义”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就是充当这种小市民的夸夸其谈的代言人。
       
       【那么,韩毓海先生,您认识到了没有?】
       
         它宣布德意志民族是模范的民族,德国小市民是模范的人。它给这些小市民的每一种丑行都加上奥秘的、高尚的、社会主义的意义,使之变成完全相反的东西。它发展到最后,就直接反对共产主义的“野蛮破坏的”倾向,并且宣布自己是不偏不倚地超乎任何阶级斗争之上的。现今在德国流行的一切所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除了极少数的例外,都属于这一类卑鄙龌龊的、令人委靡的文献。
 
        【这写的真是…无幽不烛,无丑不备。绝了。】
   
          over.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三):伟大也要有人懂——建议大家多看多思考

我本人力荐的普及性读物。
“伟大也要有人懂”是昔日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感叹,作者以此为题,展示了一个可理解、易亲近、与以往形象不同的鲜活的马克思。
从中可以知道:《资本论》至今仍然对世界现状及经济问题提出一针见血的见解。《资本论》里面的精华内容,至今仍然对世界现状震撼地发挥作用,包括政治、经济及文化。
举例一事:根本马克思主义,一针见血指出: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恐怕是医疗、教育、住房和养老。人民的要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努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这些关乎社会再生产的领域,不应该成为资本榨取的对象,而应该成为我们社会工作和社会建设的着力点。一旦把这个领域的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了,一旦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的人民没有了这样的后顾之忧,生产与消费的增长点就会产生出来。
最后,如果你对共产主义所谓的理论有所怀疑或不理解,可以看看这本书吧。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四):这是统治者愚弄思想的书

穷人还是相信资产阶级,做一个市民;统治阶级多读读这种书,做一个为人类奉献的共鸣。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马克思留在人们心目当中的第一篇作品,就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是马克思15岁时写的一篇作文。
  这篇文章把他的老师惊呆了、打动了,马克思经过“考虑”说出的话,绝不是那时代的德国孩子能够说出来的,而是法国孩子才能说出的话,因为在这篇文章里,少年马克思讲了“公民”与“市民”之间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公民,就是把自己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并且愿意为共同体献身的人,而市民就是自私自利、除了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就是孤立的人。他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说明为什么斯巴达人是公民:
  有一个斯巴达妇女的五个儿子都在军队里,她等待着战事的消息。一个奴隶来了,她战栗地问他。“你的五个儿子都战死了。”“贱奴,谁问你这个?”“我们已经胜利了!”于是,这位母亲便跑到庙里去感谢神灵。这样的人就是公民。【卢梭.《爱弥儿》(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2.】
  公民是什么?公民不是自私自利的人,而是为了共同体能够牺牲自己一切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市民,是奴隶,而公民的理想,一定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这是非常带有法国色彩的思想,这也恰恰是马克思15岁时的志向: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虽然在特利尔这个地方,法国的思想是很普及的,但这个15岁孩子的一篇作文,却一下子就抓住了法国启蒙思想的根本。
  教育改革,这是启蒙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卢梭曾经说: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公民,但是,如今的一些教育却并不是要把少年儿童教育成“人”,更不是要把他们教育成“公民”,而是要把他们教育成市侩、教育成小商人,培养成小市民。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孩子们在10岁就成为夏洛克,在20岁就成了买办——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他在《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里这样说:
  你们的孩子不会说他们自己的语言,但却能说任何地方都用不着的语言,会作一些几乎连他们自己也看不懂的诗。孩子们不仅没有学到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本领,反而学会了一套善于诡辩的技能,把真理与谬误搞混,使人分不清真伪。什么叫崇高,什么叫正直,什么叫谦和,什么叫人道,什么叫勇敢,他们全然不明白。“祖国”这个亲爱的名词,他们充耳不闻。
  我们有许多物理学家、几何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学家、画家和诗人,但就是没有公民。如果还有的话,他们也是分散在穷乡僻壤,一生贫困,被人轻视。那些向我们提供粮食并向我们的孩子提供牛奶的人的的处境,就是如此;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就是如此。【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5.】
  马克思发展了卢梭的思想,他指出:文艺复兴并没有发现人,因为它只是发现了“商人”,资产阶级并没有解放人,因为它只是把人变成了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小市民,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把犹太人变成人,而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变成唯利是图的犹太人。的处境,就是如此;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就是如此。【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5.】
  马克思发展了卢梭的思想,他指出:文艺复兴并没有发现人,因为它只是发现了“商人”,资产阶级并没有解放人,因为它只是把人变成了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小市民,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把犹太人变成人,而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变成唯利是图的犹太人。处境,就是如此;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就是如此。【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5.】
  马克思发展了卢梭的思想,他指出:文艺复兴并没有发现人,因为它只是发现了“商人”,资产阶级并没有解放人,因为它只是把人变成了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小市民,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把犹太人变成人,而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变成唯利是图的犹太人。
  资产阶级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是自私自利的,因此,在他们看来,商人就是最典范的人,而犹太人被压迫、被排斥,丧失公民权的状态,反而是最人性的状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