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舍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
-1-
儿子上初三了,住校。
“土豆炒肉里只潜伏着两块肥肉!”
“西红柿炒鸡蛋找不到鸡蛋,根本就是西红柿炒西红柿!”
“好不容易炖回排骨吧,量还特小,不拼命抢都买不到!”
“打热水要跑出二里地!”
“床板硬死了!”
说起学校里的苦,儿子就像下倾盆大雨似的,直泄而下。
当然,我知道学校里的生活与自己家里是根本没有办法相比的,但是比起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我上初中时,在离家三十里外的镇上,十八个人挤一间宿舍。
每天的饭,简单到每顿只有馒头和从家里带的咸菜。学校每顿也会做两个炒菜,但没有几个同学舍得花钱买来吃。
学校里人多,上厕所,用水笼头都得排队。……
儿子皱着眉头说:
“根本不是一个年代,没有可比性。”
儿子抱怨归抱怨,没有我和他爸的“特赦令”也是白搭。抱怨完了,照样得去学校“受苦”。
晚上和爱人散步回来,在楼道门口见到三楼的女人正在来回溜达,便停下和她聊了一会儿。
她说:
“等到十点钟,要去学校接女儿回来!”
我知道,她女儿上的那所高中是住宿制的,办理走读非常麻烦。
她说:
“学校条件太差,女儿天天抱怨吃得差,住得差,一想到孩子在那受罪,我就难受,干嘛让孩子受罪呢?麻烦点,天天接呗!”
于是,现在每天五点钟要早早起床给孩子做饭,然后送去上学。等到十点下了晚自习,再去接。
想来,就跟上幼儿园时一样了。
-2-
我很奇怪:
大多数孩子能吃的苦,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能吃呢?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大多数时候,不是孩子吃不了苦,而是作为家长的,不舍得让孩子吃苦。
只要听见孩子嚷苦嚷累,就赶紧一把揽过来,拉到舒适窝里保护起来,让他在温床里幸福成长。
可是,这些家长是否知道:人生的道路上,吃苦这条路是必经之路。
你能够保护他的时候,他没有吃过苦。等到有一天,你保护不了,可他在温床上也习惯了。当苦来临时,他会承受不住。 (关于励志的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我的同学小M有三个姐姐,他是父母眼巴巴盼来的宝贝疙瘩,唯一的儿子。
父母对他的爱,真是捧在手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从小到大都是吃好的。
一家人吃馒头,要给他蒸几个包子,每天早上单独给他自己煮一个鸡蛋吃。
粗活从来都是姐姐们干,他反而到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一至五年级上学的书包,也都是比他大一岁的三姐给他背着。
-3-
这样一个宝贝,从小没有吃过一丝一毫的苦。
后来,他长大了,姐姐们都已经出嫁,他也在父母的帮助下娶了妻,又生了孩子,自己也到了而立之年。
可是父母渐老,孩子渐大,他却无力负担一家老小,在家里种地,他不会,说:“现在的年轻人,哪有人种地啊!”
他跟着村里的人们出去打工,只去了三天,就独自背着背包回来了,说:
“在工地上拉砖太累了,受不了。”
不久,又有人叫他去做工,没出几天,他又回来了:“不是人干得活儿,又脏又臭,住得跟猪窝似的。”
这样如此反复了多次,他没有赚到钱,却白白赔了路费,再也没有人叫他一起出去打工了。
他就在家里成天吊儿郎当地玩儿了一天又一天,玩了一年又一年,还好有父母那点老本儿可吃,不至于挨饿。
他的父亲去世不久后,母亲便得了脑血栓,又要吃药,还必须有人伺候。
买药,他拿不出钱来,伺候他又嫌脏嫌累,一怒之下把脑血栓的母亲送到了姐姐家,扔下便走,母亲看着他的背影直流泪。
其实,他也不好受。
上有病母,下有娇儿,自己却眼睁睁受不了苦,挣不了养家糊口的钱,只能过着穷困潦倒又被人瞧不起的生活。
不知道他的母亲有没有后悔,如果他早知道自己唯一的宝贝儿子,会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当初她会不会选择,让孩子吃一些该吃的苦。
锻炼他的身心和毅力,而不至于等到这个世界靠他支撑时,他完全无力,无可奈何。
这时,他所吃的苦,远远要比小时候所谓的苦,不知道要苦上多少倍。
作为父母,我们自然应该尽己所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是大多数人能吃的苦,就一定要让他吃,不要舍不得。
要不然,等到有一天,他应该顶天立地时,他承担不起,就会吃更大的苦。
家长们,别舍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成长必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