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 ----《亲爱的安德烈》
2、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 ----《目送》
3、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的这间零乱的花铺。 ----《孩子你慢慢来》
4、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都是编造的。 ----《目送》
5、有些是不需要辩解的。说上海男人女人如何如何当然是一种夸张的以偏概全,就好像人们说中国人勤奋、意大利人热情、德国人缺乏幽默感一样。以偏概全有如卡通人物造型,加粗赫鲁晓夫的眉毛,突出爱因斯坦的鼻子,求的不是科学的吻合而是艺术的神似。 ----《啊,上海男人》
6、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寒色》
7、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
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不)相信》
8、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
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
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
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 ----《目送》
9、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都觉得凄凉。 ----《目送》
10、———小桥
———小桥
———流水
———游水
———人家
———鸭鸭
———古道
———五道
———西风
———蜜蜂
———瘦马
狗狗,妈妈你看,狗狗 ----《孩子你慢慢来》
11、很多人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目送》
12、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费的,可如果拉长来看,却是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因为,经验过压迫的人更认识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难得。你没发现,经过纳粹历史的德国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点吗? ----《亲爱的安德烈》
13、音乐的"文本",也是一个活的东西,在不同的时空和历史情境里,他可以像一条变色龙,我觉得不必太认真 ----《亲爱的安德烈》
14、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得几乎看不到的线——那是界限,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孩子你慢慢来》
18、所以你说的“勇气”和“智慧”,永远是稀有的品质。 ----《亲爱的安德烈》
20、一个政府发言人的责任,在对准了舆论界,将早已作好决定的政府立场转达给民众。而作成决定的政府是否在撒谎、欺骗,不是发言人的责任。甚至于即使他分明知道由自己嘴里讲出来的话是谎言,有悖他自己的良知判断,也不会有人指责发言人为欺骗者。他只是执行任务罢了。应该负责的,是那个存心欺骗的政府;或者说,是那个无法防御欺骗的、不完美的政府制度。 ----《人在欧洲》
21、这是一个阳光温煦、微风徐徐的下午。我看见他们双鬓多了些白发,他们想必也将我的日渐憔悴看在眼里。我在心里心疼他们眼神里不经意流露的风霜,他们想必也在感叹我的奔波忙碌。 ----《共老》
22、德国像一个彻夜失眠,夜夜失眠的老人,在黑暗中睁大着眼睛无尽止的反省自己,审判自己,捶打自己,和醒着的灵魂做永无止尽的辩论。一个患失眠症的民族! ----《百年思索》
23、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目送》
24、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因此,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目送》
26、生命败坏的过程,其实就是走向失去。于是,所谓以智慧面对败坏,就是你面对老和死的态度了。 ----《亲爱的安德烈》
27、百日红开在墙角,花猫躺在石阶上,废弃的园子里牵牛花怒放,粉蝶就闹了开来。太阳对准仅容一人行走的窄巷射出一道曲折的光线,割开斑驳的屋影。 ----《目送》
28、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目送》
29、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 ----《目送》
30、每个城市有它的履历。这个城市,处在古老的泥土上却面对着大江大海,永远有豁出去的气魄;这个城市,挟着西洋的骨架却又紧紧系着中国的胸怀;这个城市,时时赶着现代的步伐但怎么迈出也总带着传统的负重。 ----《啊,上海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