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苏有朋:竟然这么牛,不愧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日期:2022-04-18 10:40:09 来源:文艺 阅读:

苏有朋:竟然这么牛,不愧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作者:周冲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ID:zhouchong2017)“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

  ——苏有朋

  苏有朋,在喧嚣纷扰的娱乐圈里是一股清流。

  出道这30年,没有爆料、没有绯闻,甚至没有炒作。

  去看他的微博,整个11月份只有三张照片和对电影《嘉年华》的推荐:“一部电影能给的远不止声光娱乐,喜欢导演文宴的陈述。”

  隐忍、克制,意味深长。

  消失了很久的苏有朋,正在纽约大学导演专业的课堂上安静听课。

  与胡歌进修时新闻媒体的狂轰滥炸相比,他此行悄无声息。

  粉丝不明真相,还在微博下热辣辣留言:有朋,这几个月你去哪里了?我们想你。

  终于有眼尖的网友在纽约大学网站上发现了苏有朋的入学信息,网友们一片哗然。

  他导演的《左耳》票房高达5亿,《嫌疑人XD的献身》4亿收官。

  前程一片光明,应该乘胜追击时他竟然急流勇退。

  果然,睿智的人都懂得沉下一颗心韬光养晦,才能厚积薄发。

  苏有朋,曾是伴随着一代人记忆长大的乖孩子。

  在八十年代,他有多红?

  他和吴奇隆、陈志朋组成的“小虎队”,是全亚洲追捧的青春偶像组合。

  在没有手机没有高铁的年代,他们举办的二十多场演唱会,场场爆满。

  发行的12张专辑全部热卖,仅《逍遥游》和《爱》两张专辑销量就达1500万张,成绩令人瞩目。

  当年的一盘普通磁带,今天都已成为炙手可热的音像类收藏品,能炒到五万多元的天价。

  人们沉醉于他们的歌曲,就像迷恋今天的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

  但繁花似锦的背后,往往有不为人知的落寞寂寥。

  从记事起,苏有朋的童年就充斥着父母无休止的争吵。

  捂住耳朵关上房门,也躲不开从早到晚的叫骂声和母亲的哭泣。

  苏有朋和母亲

  为了逃避痛苦,他像一只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疯狂参加着各类补习班。

  奥数、英语、写作、书法、珠算,有时候同时上近10门课。

  母亲想停掉这些补习班,他就用绝食来抗议。

  不管学习多么辛苦,只求别呆在那个压抑冷漠的家里就好。

  母亲为了纾解苏有朋的压力,瞒着父亲偷偷给他报了选秀节目《青春大对抗》。

  这档开丽唱片公司招聘表演助理的节目,一眼看上了唱跳俱佳的苏有朋。

  这一年,他刚刚15岁,青涩而桀骜。

  小虎队组合的成立,让懵懂之中的苏有朋一夜爆红。

  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1991年因为种种原因,小虎队黯然解散。

  “终于还是走到这一天,要奔向各自的世界,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青春岁月。”

  歌声未止,泪已落下。

  吴奇隆和陈志朋笑容中故作坚强,苏有朋却无法自抑、掩面痛哭。

  从此迎风而立、各自去飞。

  苏有朋的单飞之路犹如折翼越冬的大雁,每一步都异常艰辛。

  原来,过早成名是一种幸运,又是一种不幸。

  许多明星因为一个经典形象大放异彩,这个角色又将他一辈子禁锢其中。

  就像被好莱坞宠爱的秀兰邓波儿,成年之后再无代表作。

  英国演员丹尼尔虽然演技在线,却无法摆脱哈利波特的魔咒。

  就连“唐僧”徐少华和“贾宝玉”欧阳奋强也不能例外。

  观众拒绝他们长大,拒绝改变,拒绝看到一个陌生的人取代自己心中的偶像。

  这种悬在半空的尴尬滋味,苏有朋深有体会。

  事业的失衡,学业的下滑,还有无法撕下的“乖乖虎”标签。

  最难的时候,父亲一意孤行将苏有朋辛苦赚回的钱全部投进建材生意。

  血本无归、背负巨债。

  骤然来临的打击和压力,让苏有朋无所适从。

  他独自游走在英国阴冷无人的街上,高烧不止,几乎客死异乡。

  多年后,当苏有朋再提及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眉宇间已是云淡风轻。

  人生没到最后,是绝对不能认输的。

  1997年因为接拍《还珠格格》,他的演艺事业再次翻红,简直猝不及防。

  后来苏有朋在李静的访谈节目《超级访问》中回忆往昔,欣喜中夹杂着心酸。

  “我和心如去香港办《还珠格格》签名会,那天来了八千多人。说真的,我低谷这几年,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一时百感交集。我没有想到,竟然还会有这一天。

  只有跌入过低谷又冲上高峰的人,才有这样刻骨的体会。

  蛰伏,终于等来了锋芒再现的时刻。

  仿佛一夜之间,苏有朋的演艺事业再次全面开花。

  经历过人生起落的他,格外珍惜争取到的每一个机会。

  《情深深雨蒙蒙》的杜飞单纯执着,鲁莽诙谐;

  《绝代双骄》的花无缺温润如玉、儒雅隐忍;

  《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宅心仁厚、重情重义。

  他悉心揣摩感受着每一个角色,他即剧中人,剧中人即他。

  没有人再认为他是“乖乖虎”,他已经用精彩的角色证明了自己。

  2009年,陈国富导演的电影《风声》热映。

  影片进行到39分48秒,镜头中出现了一个面容清秀、梳着偏分头的阴柔男人。

  因为和机要处处长金生火言语不合,他翘着兰花指端起茶杯,一扬手全泼在金生火的脸上。

  金生火大怒,众人急忙上前劝阻。

  推搡之中,他一脸的放肆跋扈:“别拦着,让他打啊,孬货!”

  他是伪军总司令的侍从官,曾经的昆曲名伶,在这个地盘上可以恃宠而骄、肆无忌惮。

  可是他傲娇又愚蠢,因为一句狠话顷刻间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看过麦家原著《风声》的观众,都知道这个出彩的人物就是白小年。

  可观众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演绎白小年的竟是样貌乖巧的苏有朋。

  拍摄白小年用刑后水池惨死的那场戏,需要他全身泡在水中。

  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剧组往池中倒入大量污物。

  正值冬季,脏污的池水寒意彻骨,苏有朋却没有丝毫抱怨,泡在水里一遍遍重拍被鞭子抽打的镜头。

  风光时飞扬跋扈,垂死前凄厉狰狞。

  这个悲剧人物的形象和命运如此鲜活生动,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心。

  凭借这一角色,苏有朋顺利斩获了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捧着金色奖杯发表获奖感言,他终于忍不住哽咽哭了。

  从偶像艺人到实力派演员,这一天他整整等待了21年。

  下一步,何去何从。

  做一个循规蹈矩的演员,还是继续向上登攀挑战?

  苏有朋选择了突破,他觉得人生不能止步于此。

  这个昔日考进全台湾最好大学的“理工学霸”,想要再一次证明自己。

  推掉整整一年的商演,他将饶雪漫的小说《左耳》搬上了大屏幕。

  第一次做导演,苏有朋用极致的匠人精神来要求自己。

  他一连几个小时坐在摄像机前,像打磨美玉一样打造每个镜头。

  处女座导演+导演处女作,足以令所有参与者抓狂了。

  影片上映后,票房狂飙至5亿,获得了北京电影节“2015年度最青春文学IP”,苏有朋也被正式提名台湾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

  对一个新晋导演来说,这样的傲人成绩足以欣慰。

  《左耳》之后,苏有朋把目光投向了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

  这部经典之作此前已经有了成功的日韩版本,翻拍必定困难重重。

  中日文化存在差异,剧情如何本土化、合理化,引发中国观众共鸣,这一切都是问题。

  日版《嫌疑人x的献身》

  然而日方版权控制极为严格,每个关键情节和台词的修改,都要经过东野圭吾先生的书面签字确认。

  东野奎吾

  压力之大,如临深渊。

  “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网友的质疑声,苏有朋依然面容沉静、心如磐石。

  他和编剧一遍遍推敲剧情和细节:细到了黑板上的数学公式都是请数学教授写的,一个双簧管吹奏镜头也咨询了中学音乐老师。

  就连一向自我严苛的张鲁一都说,第一次遇到一个镜头拍一天的导演。

  今年4月,《嫌疑人X的献身》历经磨砺终于上映。

  相比《左耳》,苏有朋的导演水平日臻精湛。

  透过张鲁一王凯的实力演绎,终获票房4亿,完美收官。

  登顶的每一步看上去都顺水顺风,而背后其实是白发丛生、竭尽全力。

  现在的苏有朋,有着多重身份,早已不再是青春偶像的代名词。

  可以是一个实力派演员,将自己代入《最佳嫌疑人》中敏感阴郁的林以泰;

  可以是一个新锐导演,永远在精益求精的琢磨下一部更好的电影作品;

  更可以是心怀大爱的志愿者,出资建立了“苏有朋”希望小学,定期资助白血病患儿。

  他的微博简介上写着《正见》里的开篇语: “献给印度王子净饭王之子,若不是因为他,至今我还不明了我是一个漂泊的人。——宗萨钦哲仁波切”。

  这字里行间的虔诚,依然保有昨日的真。

  时光倾泻,难得他仍能不疾不徐,坚持做自己的梦想。

  人生修行的路苦乐参半,唯有一颗安静的心可以从容面对。

  苏有朋的静,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力量。

作者简介:周冲,2015年离开体制,放弃公职,从事自由写作。新书《我更喜欢努力的自己》正在热卖中。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周冲的影像声色”(zhouchong2017),这是一个文艺而理性的公众号,以文艺的笔调,以理性的思维,剖析人间事与人间情。

  联系QQ: 3067402679

  投稿须知: 注明为原创或选摘、摘录等(若不注明责任自负),并注明联系方式,本平台不设稿费,文责自负。

  底下有评论,你参与了吗?

  【文艺】杂货铺子

  三店又开张了

  扫以下微信进去逛逛吧

  注明“我爱铺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苏有朋:竟然这么牛,不愧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