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我国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统称为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何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如此之快?我们究竟忽略了哪些导致大肠癌发病的因素?我们又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该病发生?为此,记者采访了著名普外科专家、长沙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胡立强教授,听他为大家讲讲那些被忽视的与大肠癌相关的饮食小习惯里的大学问。
专家访谈
这些不良饮食习惯比少食蔬菜和杂粮更易致大肠癌
《家庭》:我们都知道,大肠癌与遗传及少吃粗粮、蔬菜有关,平素我们都很注意在吃大米的同时,也不时吃些红薯、玉米等杂粮,蔬菜也没少吃,可为什么大肠癌还是逐年高发呢?
胡立强:这主要是一些被忽视的饮食小习惯导致的。有相当一部分人蔬菜是吃得不少,却偏爱吃瓜类、豆类、茄类蔬菜,对粗纤维含量较高的十字花科类蔬菜如花茎甘蓝、花椰菜、卷心菜等和绿叶蔬菜却很少吃。事实上,粗纤维蔬菜能增加粪便体积、稀释致癌物,又可使消化后的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缩短,减少结肠黏膜与粪便致癌物的接触,从而减少患大肠癌的风险。同时,粗纤维蔬菜还能改变肠道菌群,影响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并影响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速度,调整肠道酸碱度(通常大肠癌低发地区粪便的pH值要比高发地区低)。所以,多吃粗纤维蔬菜更有利于预防大肠癌。另外,还有人喜欢饮烈性酒,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饮食习惯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因素。有的中老年人很节约,剩菜舍不得倒掉,殊不知长期吃剩菜也是发生大肠癌的诱因。
不仅仅是保持大便通畅就可预防大肠癌
《家庭》:是否我们只要保持大便通畅就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呢?
胡立强:我有个朋友特别偏爱吃高脂肪肉食,还振振有词地说:“我爱吃肥肉也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一样可以预防大肠癌,没必要一定得吃粗纤维蔬菜嘛。”其实不然,高脂肪饮食可通过改变大便中胆酸浓度的作用而导致大肠癌的发生;高脂肪及部分糖类还能增加肠道细菌酶,如葡萄糖醛酸酶、硝基还原酶、脂氧酶等的活性,促进致癌物和促癌物的产生;而高脂肪肉类在油煎或焙烤过程中可产生致癌的杂环胺,也可能会导致大肠癌的发生。此外,偏爱吃腌制食品也易导致大肠癌的发生。因为腌制食品中含有广泛的亚硝胺类化合物,亚硝胺类化合物中不少为强致癌物质,可诱发各种器官肿瘤。
吃哪些食物更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家庭》:除了上面所讲的注意事项外,哪些食物可预防大肠癌?
胡立强:虽说喜吃辛辣食物易致大肠癌,但不包括蒜类。蒜类食品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它能明显减少二甲基胆蒽引起的大肠黏膜细胞损伤,并使大肠癌诱发率下降效果明显;另外,维生素类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均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有关;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硒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对于抑制大肠癌的发生有辅助作用;还有钙,由于肠道中胆汁酸与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增加有可能促进大肠癌的发生,而钙可以与之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皂化物,使得它们对肠道上皮的刺激与毒性作用减轻,所以摄入高钙食物对防止大肠癌的发生也可起到有效作用。
如何早期自查发现大肠癌
《家庭》:我们该从自身的哪些现象及早发现大肠癌呢?
胡立强:如果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变硬或变稀)、大便出现脓血便、大便上有压迹及不明原因的肠梗阻,就要警惕大肠癌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大肠癌患者往往按痔疮出血来诊治,这时医生会常规进行直肠指检或肠镜检查,往往可以发现大部分直肠癌。现在,有的国家对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这样可早期发现大肠癌,使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案例解析
大肠癌便血和痔疮便血有何区别
任先生,51岁,初发病时出现反复便秘、便血等症状,因为之前一直有痔疮,所以他没在意。直到半年多后,在热爱学习健康知识的妻子一再催促下,任先生才去当地县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直肠癌。幸亏发现及时,病灶仅在局部,没有发生远处转移,但肿瘤距离肛门仅3.5厘米。也就是说,此时虽然肿瘤没有转移,手术效果会很好,但要做粪便改道手术,肛门会保不住,日后任先生身上要长期挂一个人工肛门袋。2016年7月,任先生住进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科。胡教授很快为他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时为其进行了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并为任先生保留了肛门控制排便功能,保证了他的术后生活质量。
胡立强:大肠癌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其5年生存率约为90%,而晚期和转移性患者的总生存率却仅为15%左右。像任先生这样,因自己患有痔疮而忽视了直肠癌病情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事实上,两者的便血情况还是有区别的:直肠癌的便血表现为持续性、慢性带黏液便血,血色暗红,通常与粪便混在一起,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而痔疮便血常见的是鲜红的血,不与粪便相混而是附于粪便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前后的滴血,严重者呈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在此,我们提醒患者,如果发现有便血,无论有没有痔疮,都应该定期去医院请医生做直肠或结肠检查,以及时确诊是否患上大肠癌。
为何说慢性结肠炎患者需食富含维生素B2食物预防癌变
刘奶奶今年68岁,有近8年的慢性结肠炎病史。2016年12月15日,她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一周而被长沙市第一医院确诊为升结肠癌,且肿瘤巨大(最大长径达15厘米),侵犯后腹膜,压迫右侧输尿管,引起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盂积液,肠系膜根部有淋巴转移。由于患者肠道已经梗阻,不做手术的话,她很快就会死亡,但患者本人求生欲望非常强烈。胡教授看完患者的相关检查资料后,认为患者肿瘤巨大,系局部侵犯,无远处转移,输尿管与肿瘤尚有间隙能分离,综合考虑仍能手术根治,预后可能不会太差。尽管手术难度大,但胡教授还是决定由普外科和泌尿外科组成专家组,共同为刘奶奶做手术。最终,手术完成了肿瘤根治,保留了右侧输尿管,刘奶奶恢复迅速,很快就开开心心地出院了。
胡立强:大肠癌是因为大肠肠黏膜受长期慢性不良刺激,黏膜在反复破坏、修复的过程中细胞发生突变(癌变),身体免疫细胞没有及时清除突变细胞而发展为大肠癌。维生素B2能使结肠炎的溃疡面有效愈合,肠黏膜突变机会减少,从而起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所以,慢性结肠炎患者平时应注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鸡蛋、鳝鱼、蘑菇、海带、紫菜、黄豆、小米、黄玉米、大枣、西红柿、大白菜、扁豆等,必要时可以定期补充维生素B2。
专家介绍:胡立强,长沙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南华大学硕士导师、主任医师,湖南省医院协会医疗质量和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市州级普通外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