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正序版)》是一部由刘伟强 / 麦兆辉执导,刘德华 / 梁朝伟 / 黎明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间道(正序版)》影评(一):无間匆匆
對于我來說,再經典的電影,似乎也沒有重看的習惯,這部時間顺序版的无間道,不知算不算某种意義上的重看經點。
也許是時間間隔太長,也許是随著岁月的流轉對生活對電影都有了更深的認识,從這315分鐘的時間裡總會有些新的發現与體會。
《无间道(正序版)》影评(二):ZZ。。分析很强力哟
很多看过《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的网友说这是一部很难看懂的电影!而且对影片中的剧情充满了疑问?其实我刚看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不过经过看了一次电影和五次碟片后,再加上看了《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的导演刘伟强在香港电台综艺节目《电影两面睇》中对本片剧情的解剖,另外还加上网友们在网上对本片剧情的分析!我基本上可以说全部看懂了这部影片!所以我把大家认为是疑问的东西综合起来,写了这篇文章!但愿能全面解密《无间道III-终极无间》中所有的疑问!下面我将解答影片中点击率最高的十大疑问!其实根本不止解答了十大疑问而已,几乎可以说是解答了影片中所有的疑问!
疑问一:陈俊为什么会在杨棉荣面前自杀?
解答:因为陈俊是韩琛派进警局的卧底,这个秘密被杨棉荣知道了!而杨锦荣不给陈俊机会,准备当众揭穿他!所以陈俊唯有自杀,就算他不自杀,也难逃法律的制裁!因为杨锦荣不会放过他的!那么杨锦荣是怎么知道陈俊是韩琛派进警局的卧底?
理由:首先我要说明杨锦荣这个人并不是之前媒体所猜测的双重卧底,而是警局高层很信任的一个人,他的作用就是洗清警局的内鬼。那他和韩琛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很简单!是一种互相利用,互相帮助的关系!他们只是交换情报,各取所需而已!如果你注意陈永仁,杨锦荣,沈澄在码头的那场戏!你会听到陈永仁对杨锦荣说:“以后和韩琛交换情报时要小心点”!所以说陈俊就是韩琛出卖给杨锦荣的,好让杨棉荣在上级面前立功,这样他等于帮了杨锦荣!所以反过来杨锦荣自然也要帮他!反正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说就是互相利用!
疑问二:记得有一场戏,就是刘健明把陈俊的制服送过去时!这时从陈俊的制服里掉出一串钥匙!刘健明还把钥匙放回制服去了!很多网友认为这场戏是多余的!其实我不这么认为!
解答:因为刘健明后来就是通过这串钥匙打开了陈俊保龄球会储物柜的,然后找到了那几张杨锦荣和沈澄在天台见面的照片!作为怀疑杨锦荣是内鬼的开始!
理由: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当内务部的张警官说怀疑杨锦荣是内鬼的时候,刘健明马上给庶务部打了个电话,说有事要过去一下!后来刘健明到庶务部找到了陈俊的制服,从里面摸出了那串钥匙!这场戏导演的镜头放的很清楚!
疑问三:韩琛为什么要叫陈永仁用烟灰缸砸沈澄弟弟沈亮的头?
解答:至于这场戏,好多网友大呼导演做作,直接说是多余的!更有很多网友认为既然是谈生意,为什么要打架,那样岂不是把生意谈的更糟,直接引起冲突!还有网友认为这根本是导演为了安排六大影帝同台竞技作铺垫的一场戏!可是我认为这场戏相当重要!至于为什么有这场戏?这场戏的重要性在哪里?其实导演就是通过这场戏说明韩琛当时根本就不信任沈澄和陈永仁!所以让陈永仁去送死!不过还好杨锦荣及时出现救了陈永仁!有些网友反问:当时陈永仁只不过是傻强的一个手下,只是一个小混混而已,韩琛没有理由怀疑他,而真正要他去送死的理由是因为倪坤和倪永孝的关系,因为韩琛曾和倪家有很深的仇!这种说法相当错误!想想在第二部中,陈永仁在韩琛眼中已经有很高的地位了,不信你再回家重温一下《无间道II》吧!言归正传!有些人认为杨锦荣那时是去抓陈永仁,其实是因为杨棉荣知道陈永仁有危险,赶过去救他!想想:如果杨锦荣当时没出现!而当时陈永仁是在沈澄的地盘上,可想而知,打了他那边的人,除了死,还会有什么结果?所以说幸好杨锦荣及时出现救了陈永仁一命!那么关于杨棉荣抓陈永仁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陈永仁是韩琛出卖给杨锦荣的,所以让陈永仁打架制造混乱,通知杨棉荣当场去逮!好让杨锦荣能在上级面前立功!反正不管怎么说:都是杨锦荣救了陈永仁,而韩琛正在试探或出卖了陈永仁,以达到他试控沈澄及和向杨锦荣交换情报的目的,因为如果这次是韩琛把陈永仁出卖给了杨锦荣,那么杨锦荣肯定也要搞些情报回情给韩琛!所以韩琛叫陈永仁拿烟灰缸砸沈亮是一箭三雕之计,这三只雕就是陈永仁,杨锦荣,沈澄!
理由:有人说韩琛为什么不相信沈澄和陈永仁呢?六大影帝在警局同台竞技后,再加上沈澄用酒瓶砸了陈永仁一下,后来沈韩双方说事情已扯平了,接下来应该谈谈怎么合作了!这时又出现了一场戏!是陈永仁在吃泡面,韩琛走过来,后来陈永仁问韩琛对沈澄这次放过了他有什么看法?这时韩琛说了一句话:“你有没有碰过一种人,不知什么时候对你好,什么时候要你的命,我就碰过,我也不知道他这次为什么不杀你,以后内地这条财路就交给你了”!很显然韩琛这时已经怀疑沈澄可能是警察的卧底,但不是很肯定!可韩琛说把内地这条财路交给陈永仁时!同时也想到沈澄就算是警察,也是你陈永仁去做我替死鬼!去送死!所以那次和沈澄在码头交易时,韩琛的车在半路就调头叫兄弟们全部回去了!让陈永仁一人在码头交易!而且韩琛还把货全部藏起来了!准备让陈永仁送死!在这里傻强还问过韩琛为什么不去码头交易?韩琛说是这条命告诉他的!不过这次还是杨棉荣出面救了陈永仁!因为杨棉荣和沈澄早就认识,所以他知道沈澄的真正身份!用电影里的话就叫做“粤港合作”!所以说如果杨锦荣没及时出现陈永仁和沈澄必有一死!那么这么说韩琛是什么时候开始才相信陈永仁的呢?那是在傻强死后!陈永仁对韩琛说傻强是警方卧底,而且自己已经解决了他!韩琛是这时才开始相信陈永仁的!后来就带陈永仁去仓库,由于陈永仁和刘健明合作!韩琛当时在仓库里被刘健明一枪解决了!
疑问四:在停车场有场戏,就是刘健明在杨锦荣的车底安装跟纵器时手机响了,这时他从车底跑出来听电话,杨锦荣也发现了他!有些人对这场戏很迷惑,下面我作详细解释!
解答:这场戏就是说明从这时起,杨锦荣已经知道刘健明在调查自己了!而同时也证明了杨锦荣开始怀疑刘健明是警局内鬼!
理由:首先杨锦荣是怎么知道刘健明正在调查自己呢?他是根据车内安装的跟踪器看到刘健明钻进他车底时鬼祟的身影!从这场戏可以看出刘健明和杨锦荣的计中计即将展开。可记得有这么个情节:刘健明监视杨锦荣的时候,杨锦荣忽然直直地看着镜头。这时他的反应很奇怪,他居然笑了!那么他这一笑代表什么呢?这一笑是代表刘健明已经知道杨锦荣发现自己正调查他!想想:通过停车场那场戏,杨锦荣肯定知道刘健明会对自己作更深入的调查!所以他应该早已发现刘健明在他办公室里装满了监视器!而刘健明为什么要笑呢?很简单!他知道杨锦荣正在怀疑他,也正在调查他,但是目前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就是内鬼,或致他于死地,要不然你杨锦荣早就破坏掉了我的监视器,然后带人来抓我了!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直直的看着监视器没有什么办法呀!况且说我还可以利用监视器好好调查你杨锦荣!刘健明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不由自主的笑了!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监视器同时也成了杨锦荣调查他的设备!反正两人都在利用这个监视器!此话怎讲?请听下一疑问!
疑问五:为什么杨棉荣明明知道刘健明在监视他,他还要在监视器面前从保险箱拿出录音带,然后开车出去送给沈澄?
解答:其实这只是杨棉荣在调查刘健明时联合沈澄使的一个将计就计,也可以说是计中计!
理由:因为杨锦荣只是怀疑刘健明是内鬼,但是没有证据还是不敢肯定,所以设此一计观察刘健明到底是不是内鬼!杨棉荣心里很想能得到肯定!他知道刘健明正在监视自己,所以他故意从保险箱拿出一版录音带放到那个信封里去,然后故意叫沈澄去信箱里取。可这录音带最后还是被一路跟纵杨锦荣的刘健明给烧了,其实这一切杨锦荣都清楚!既然刘健明会把自己的录音带烧掉!这点足以证明刘健明很有可能是警局的的内鬼,所以说这不过是杨锦荣的一个计策而已!可聪明的刘健明这次中计了!其实录音带里面根本没什么内容,也许仅是一块空白的录音带而已!那么在刘健明烧毁了录音带后,沈澄赶到起火的信箱面前,一脸很疑惑的样子!其实沈澄脸色难看的原因是他终于知道了刘健明才是真正的内鬼!而且想到此人很难对付,所以心里很沉重。我听有网友说:沈澄早就知道刘健明是内鬼了!错!如果沈澄和杨锦荣已经肯定了刘健明是内鬼了,那他们就不需要联合起来演这场戏诱刘健明出场了!所以说杨沈二人以前只是怀疑刘健明是内鬼,而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可以说已经肯定了刘健明是卧底,只是两人手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刘健明是卧底的证据!那么杨锦荣是什么时候和沈澄联手的呢?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从码头那次碰面,也就是陈永仁,杨棉荣,沈澄三人很谈的来!而且当杨棉荣提出什么时候聚一聚时:陈永仁说他是卧底没有假期的!而沈澄这时则说:干完了这次不干了!马上就走了,在走之前还告诉了陈和杨说自已名字叫“影子”!其实沈澄说“干完了这次不干了”这句台词很有意义的!这时很显然他已经下了决心不再做警察了!但陈永仁,杨棉荣,沈澄三人绝对是很要好的朋友!所以陈永仁死后!沈澄又出现了,显然他是为了帮好朋友陈永仁查明死因真相而再次做回了警察!继续了和杨锦荣的“粤港合作”计划!回香港后第一时间就来到陈永仁的墓前打了个电话给杨锦荣说:我回来啦!这时杨锦荣在电话里也说:我们开始吧!后来两人在天台见了面,当时杨锦荣还在一个桔子上插了两根香!沈澄看了说:人***都死了,这还有什么用!这时杨锦荣说:有些事还是要做的!其实当杨锦荣说出了这句:有些事还是要做的!就是等于沈澄重出江湖了,也就证明了他们两个再次合作了,不过这次的任务是帮好友陈永仁报仇,而上一次的任务是抓韩琛!所以说他们两人在第三部中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帮陈永仁报仇,可见经过码头那次一会后,他们三人的情义有多重!也可以说沈澄第二次来香港全部是为了陈永仁的事,要不然他不会来到香港的第一时间就去陈永仁的墓边!
疑问六:记得有一场戏,就是陈永仁和沈澄在码头交易时,而黄志诚正准备布置好一切抓韩琛时!这时杨锦荣出现了!说上级有命令,今晚行动取消!那么杨锦荣为什么要阻止黄志诚的行动呢?
解答:很简单!因为他知道码头那边如果真的交易了,沈澄可以抓住韩琛,你黄志诚去了也许和沈澄必有一拼!因为杨锦荣知道沈澄是警察,而黄志诚并不知道!
理由:记得杨锦荣阻止黄志诚行动时,黄很生气的说了一句:“我不管你们什么上级的指令,我只知道我的一个兄弟正在外面拼命”!其实想想:如果这时没人制止黄志诚的行动!会有什么样后果?那就会出现警察向警察开火的场面了!很明显我这里所指的警察是黄志诚和沈澄!但黄志诚还是没有听从杨锦荣的话,还好这时警局的梁警司来了,当然身为警察部的高层人员梁当然清楚当时的情形,及沈澄的警察身份,所以他出面制止了黄志诚!
疑问七:刘健明偷了李心儿电脑过后的第二天,李心儿在刘健明面前说出了电脑密码就是车牌号码!很多人对这场戏很是迷惑!下面我会作详细解释!
解答:这场戏的目的就是描述刘健明就是从这里才发现李心儿已经知道了他是警局内鬼的身份!所以出现了后来刘健明假装被李心儿催眠说出自己真正身份的一幕!那么刘健明是怎么知道李心儿发现他是内鬼的呢?还有就是刘健明为什么要假装被李心儿催眠然后说出自己真正身份呢?
理由:因为李心儿在说“密码就是车牌”的时候,就刚刚好有张照片放在桌上,其实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所以说所有的巧合都是人为的!这点对于从事破案工作的警察-刘健明来说是不可能识不破的!他就是从这时开始怀疑李心儿的!那么李心儿是什么时候开始怀疑他的呢?原因很简单,陈永仁死了,关你刘建明什么事?你干吗来接近我?而且对我这么好!必有所图!所以我来催眠你让你自己说出真相!其实我们大家都以为刘健明真的被李心儿催眠了,然后说出了自己真正的身份!其实,那都是假象!刘健明哪会这么容易被催眠?而是刘健明反过来在利用李心儿!自己利用假装被催眠的这种方式把真相告诉李心儿,以博取他的同情,并希望可以得到她的原谅而且能够帮他保守秘密! 可见刘健明这个人是多么的狡猾呀!
疑问八:记得有一场时空被标为2003年的戏,就是刘健明在办公室通过监视器监视杨锦荣时,电话突然响了!而这时电话里传出的声音是陈永仁的!具体是说看到了杨锦荣和韩琛见面!这时刘健明把电话挂了!随后电话又响起,这时是李心儿的声音,他说有人寄了盒录音带给陈永仁,那录音带现在在她手上!关于这场戏的争论是最多的!有人说这时已经是2003年了,陈永仁都已经死了,怎么还会打电话!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陈永仁都死了那么久了,怎么还有人寄录音带给他,其实当刘健明看到那个录音带时,寄录音带的信封上写的是“陈永仁(收)”,再说寄给陈永仁的带子怎么会是李心儿的地址?这一切的一切怎么解释呢?且听下面分解!
解答:其实刘健明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也是李心儿打的,只是刘健明把李心儿的声音幻觉成陈永仁的声音了!为什么会这样?下面再作分解!还有那个带子到底是谁寄给陈永仁的呢?答案是杨锦荣!杨锦荣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自然是听下面分解!
理由:如果你很仔细观看影片,你会看见当刘健明接到李心儿第二个电话时,李心儿的第一句话是:“刚才怎么不说话”?这句话很显然能证明前面那个有陈永仁声音的电话是李心儿打的!那么刘健明为什么把李心儿的声音幻想成陈永仁的声音呢?一句话:刘健明破案心切,产生了幻觉!因为他一直都想找到能证明杨棉荣是内鬼的证据,可是始终没有很大的发现,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地步!所以他把李心儿打进来的电话幻觉成已经找到杨锦荣是内鬼的证据了,因为电话里的陈永仁说看到了杨锦荣和韩琛在见面!听完电话后他出门的时候不是连门都找不着吗!所以这些足以证明他已经很疲惫了,产生幻觉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他这只是幻觉,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精神分裂或发疯之类的,因为刘健明根本就没有疯过,他后来也一直只是在装疯而已,关于这点我在下面会作详细解释,敬请留意!那么说第二个问题!杨锦荣为什么要寄带子给李心儿?很简单,他在调查刘健明,但是只是怀疑,没有证据!所以他设此一计再试刘健明,没想到刘健明拿到录音带后故意说把它交给重案组,实际上是在半路制造了车祸,把录音带拿回来了,当然这一切杨锦荣一定是看在眼里的,所以他更是肯定了刘健明是警局的内鬼,不然用不着一直隐藏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录音带!所以说他寄磁带写“陈永仁(收)”,而且地址是李心儿那里的,这只不过是杨锦荣调查刘健明时使的一个计策而已,没想到刘健明再次上当!关于这个录音带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这个录音带是李心儿自己设计的,然后作为对刘健明的试验!不过两种说法我更钟意于第一种!因为李心儿早已清楚刘健明的真实身份!又何必来这一幕呢?这样不就等于把自己暴露给刘健明了吗?还有就是当刘健明问她有没有听过录音带中的内容?李心儿说:“没有”!其实他这句话刘健明哪里会信!刘健明从这里已经听出自己上当了!
疑问九:在这第九个疑问当中我将解答有关录音带的全部内容!想想:关于录音带在本片的使用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第一:杨锦荣从保险箱拿出的那块录音带,后来放进信箱,最后被刘健明烧毁,这块录音带对影片有何意义?第二:杨锦荣寄了盘带子给李心儿,而信封的地址却是李心儿的,最后这盘录音带还是落到了刘健明手里!那么这盘录音带中录了些什么呢?下面有分解!第三:刘健明从杨锦荣房间偷出了一盘录音带,那么这里面又录了些什么东西呢?有人说这盘录音带的内容是歌曲《被遗忘的时光》,也就是影片最后在刘健明办公室找到的那盘,我可以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的!真正的答案下面有透露!第四:沈澄最后放给刘健明听的录音带是哪里找到的呢?第五:刘健明正在收听从杨锦荣的保险箱中偷回来的录音带,里面是杨锦荣和韩琛的对话!听完后他把录音机直接放进口袋,走出办公室,叫上内务部所有工作人员前去保安科找杨锦荣,要他听录音带里面的内容!当时他的表情很自信!还说了一句台词:“去请保安科的头头回来喝咖啡”!可是为什么刘健明当着众警察的面时录音带的内容却变成了刘健明和韩琛的对话!关于这场戏网友争论很多,有人说刘健明疯了,分不清录音中的内容了!有人说这不过是杨锦荣的计中计而已,故意在里面穿插一段自已和韩琛的对话,然后又录上刘健明和韩琛的对话,让刘健明在众人面前出丑!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不成立的,成立的说法下面呈现!
解答:首先在信箱中被刘健明烧毁的录音带是一块空白的,因为那只不过是杨锦荣的一个计策而已,这个我上面也有提到!还有刘健明从李心儿手中拿回的那版录音带,其实就是影片最后在刘健明办公室所找到的那块录有歌曲《被遗忘的时光》的录音带,因为当刘健明听了从李心儿手中拿回来的录音带后发现自己上当了,上了杨锦荣的当,也可以说是上了李心儿的当!所以他必须拼一拼!博一博!于是就出现了去杨锦荣的保险箱找录音带的那一幕!还有刘健明从杨锦荣保险箱偷回来的录音带里面的内容确实是杨锦荣和韩琛的对话,并不是某些人所说的录音内容是歌曲《被遗忘的时光》,更不是某些网友所说的刘健明听到杨锦荣和韩琛的录音是幻觉,可以说刘健明当时特别的清醒!那他为什么有了录音带还不去抓杨锦荣呢?竟然会当着众人的面在录音机中播自己和韩琛的对话呢?这个下面再作分解!那么最后沈澄手中刘健明和韩琛谈话的录音带又是从何而来呢?且听下面分解!
理由:其实这一切要从杨锦荣说起:也可以说刘健明在他保险箱偷录音带的这一切他都清楚,同时也都是他自己所安排的!想想:杨锦荣是不是对换水的陈伯说过:陈伯你真厉害,我们没水了你都知道啊!所以他也应该知道刘健明在水里下药的事情!所以那天他故意支开了保安部所有人员,只留下了两个人,而那两个人因为喝了咖啡后就不醒人事了,因为泡咖啡的水有下了药呀!所以保安部的大门不攻自破!这样就被刘健明很轻松的进去了!当刘健明开取杨锦荣的保险箱时,不知你仔细看了镜头没有!这时银幕上一共出现过三双手!一双手是戴了手套的!另一双手是穿白衬衫戴了个手表的!还有第三双手是穿西服的,而且没戴手表和手套!很显然这三双手当中有一双手是刘健明正在开保险时的,也就戴手套的那双!而剩下两双手有一双也是刘健明的,因为那是刘健明回忆自已以前在电脑屏幕前所记录的杨锦荣在保险箱的手柄上所旋转的角度!那么第三双手就是杨棉荣的,此时杨锦荣也正在刘健明的办公室中开保险箱,因为他知道刘健明一天到晚都会在办公室,但这时已在他的办公室里,所以他才趁此机会潜入刘健明的办公室,这就是他为什么要支开保安部所有人给刘健明提供机会盗取录音带的理由!因为只有这样刘健明才会离开办公室,我杨锦荣才有机会进你刘健明的办公室!所以最后沈澄放刘健明和韩琛的录音带前说了一句话:“你还是听听杨警官在你房间找到的录音带吧!”所以当杨锦荣在刘健明办公室盗取了录音带后,打了一个电话得意的问刘健明:“你在我办公室玩的开心吗”?这点足以说明杨锦荣对刘健明的一切了如指掌!当刘健明回到办公室后,听了从杨锦荣那偷回的录音带,确实是杨锦荣和韩琛的对话!但是刘健明这时发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一个能直接致自己于死地的问题!那就是自己和韩琛对话的录音带不见了,再联想到自己刚才在保安部偷录音带时杨锦荣打给他的那个电话!他已完全断定,在自已去保安部偷录音带的同时自已那个致命的录音带也被杨锦荣拿走了!他深知:以他手上那盘杨锦荣和韩琛对话的录音带根本定不了杨锦荣的罪,也许杨棉荣和韩琛交换情报的事警局的上级早就清楚了!再想想自己被杨棉荣拿掉的那盘录音带,以上面的录音内容完全可以致自己于死地,也许杨锦荣马上就会派人来抓我了!更何况杨锦荣怀疑了我这么久,调查了我这么久,早就看我不顺眼了,现在那么重要的证据落在了他的手上,我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在这种环境所逼下,刘健明就只有鱼死网破,破釜沉舟,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他就想好以装疯的形式来自首,所以后来拿了自己和韩琛对话的录音带在大家面前呈现!这样就等于自已把罪行公布于世,也算是一种自首,他想这样总比被杨锦荣揭穿自已好多了!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一枪解决了杨棉荣及自杀没成功的结果!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在装疯!
疑问十:刘健明是不是装疯?
解答: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是,也有很多人认为不是,我前几天贴了一篇《终极解密《无间道Ⅲ》-刘健明其实在装疯》的文章后被人大骂,好多网友说编剧没想到的都被我想到了,意思是说我在无中生有!其实我开始也不相信刘健明是在装疯的!后来看了《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的导演刘伟强在香港电台综艺节目《电影两面睇》中对本片剧情的解剖后我才大悟!刘伟强说:“如果刘健明真的疯了,那他就等于走出了无间地狱的轮回,因为对于一个疯了的人来说等于忘了以前所有的一切,重新开始了!如果刘健明的下场是这样的话,那就不符合我们《无间道》系列的主题了!相反,如果刘健明如果没有疯,就预示着他从此走上不归路,要承受无间的痛苦,因为他不能忘掉以前的一切,而自己现在又成了残疾人,警察也没得做了,所以说他比死了还更痛苦,你如果仔细看:影片最后有一幕他手指在轮椅边缘上轻轻的敲扣着的戏,其实那都是陈永仁在扣敲摸索密码器时的动作!因为这时刘健明已经把自己幻想成陈永仁了!希望能够像陈永仁那样得到解脱!勉受这无间之苦!你留意了影片中最后的几行字吗?那就是写给刘健明!”听了刘伟强的解剖我终于明白了,还有影片最后的几行字好像是什么:“当坠无间地狱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世不得翻身”,好像是这句话吧,不过我也好像说错了几个字,反正意思都差不多了!至于刘健明为什么要装疯?我想我上面对录音带事件的分析已经把这问题说的很清楚了!那么还有哪些地方能证明刘健明是在装疯呢?下面我将贴一些证据上去!
理由:第一:在香港,精神病患者是不必坐牢的,接受治疗即可。所以当刘健明发现杨锦荣拿走了他和韩琛对话的录音带后。他就想了:“既然瞒不住了,不如将计就计!我知道你们马上会来揭发我,但是我一定要抢先于你们揭发我之前自首!要是等你们揭发了我我就完了!所以他当时只有通过装疯的形式去自首!
第二:其实刘健明最后还是在警方面前自首了,决定自首之前他清楚以他的罪行自首后也是难逃一死的,所以他只有通过装疯这种形式进行自首,正如我上面所言:在香港,精神病患者是不必坐牢的,接受治疗即可。只有这样才能免于一死。所以我们看到下面这两场戏!第一场戏:刘健明正在收听从杨锦荣的保险箱中偷回来的录音带,里面是杨锦荣和韩琛的对话!听完后他把录音机直接放进口袋,走出办公室,叫上内务部所有工作人员前去保安科找杨锦荣,要他听录音带里面的内容!当时他的表情很自信!还说了一句台词:“去请保安科的头头回来喝咖啡”!第二场戏:当他在杨锦荣面前把录音机打开时里面的对话却变成了刘健明和韩琛的了,这时刘健明拔枪指向杨锦荣的头说:“刘健明,我要亲手逮捕你”!看到这里,大家都认为刘健明已经疯了,已经连谁是自己都分不清了!其实没有,他是装的!这样既可以把自已的罪行公布于世,也可以说算是自首吧!但是这样做更可以让大家以为他已经疯了,而且有悔过的心理!这样就等于达到了他自首但不坐牢的目的了!后来还出现了一枪解决杨锦荣和自杀的镜头!其实这两方面还是有原因的!想想:刘健明在疯狂状态下,居然那么远还可以一枪打暴杨锦荣的头?而自杀时用的同样是那把枪,那么近却打不死自己!这样是不是太夸张了点?那么真相只有一个,他是在装疯,所以趁此机会杀了他一个仇人!因为他知道自己之所以面对这样的结果,这一切都拜杨锦荣所赐!他早就想解决掉杨锦荣了,这时再加上杨锦荣说了一句:“我是警察”!更是刺激到他内心的伤处,于是在混乱之中看准机会拔枪解决了杨棉荣!
第三:他自杀的时候为什么打下巴?一般来说都应该打太阳穴的吧!那原因只有一个:他在装疯!为了更逼真,他只有自残!让别人都相信他应该死掉了(包括观众),而且还要让大家都误以为他已有悔过的心理!其实他自己心里很清楚,打下巴而已,大不了缝几针,不会弄出人命的!再说一个警校毕业的人怎么可能连开枪自杀都不会成功呢?难道他会不知道枪打中那里会死?打中哪里不会死?所以是他自己不想死!其实他不是在自杀仅是自残而已!这种自残的手段在柯南,金田一故事中也很常见,凶手往往通过这样做来让人们不怀疑他!刘健明就是通过自残的方式让别人以为他已经疯了,而且已经有悔过的心理!希望大家能够重新接受他这个人!
第四:最后Mary来看他的时候态度很冷漠,这也是有原因的!作为最了解他的女人,经过录音带的事件后我相信Mary应该已经看透他了,而且他俩毕竟也相处了那么久,对刘健明的一切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只有她知道刘健明是在装疯,但是出于往日的一份情义,她并没有揭发他。其实刘健明在这一部和第一部的结局一样,用自己的智慧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通过以上的这些片段足以证明刘健明是在装疯!但有网友说,他既然没有疯,那他为什么会被李心儿催眠了呢?在电话中为什么把李心儿的声音幻觉成陈永仁的呢?为什么那次接到李心儿电话后出内务部时连出口都不知在哪边呢?再说刘健明幻想陈永仁用枪指着他怎么解释?还有一场他换衣服时陈永仁旁边冲着他笑,这又是为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就不能证明刘健明已经疯了?这些问题我会一个一个解答:首先前三个问题上面有答案的,自己找找!至于他为什么会幻想陈永仁用枪指着他!这个问题是因为刘健明尽量把自己幻想成陈永仁,希望能像陈永仁那样得到解脱!这句话是刘伟强说的!所以拿枪的那个陈永仁是他自已扮演的,而自己所指的刘健明及坐在旁边的黄志诚则都是自已幻想出来的!这并不表示刘健明已经疯了,只能说他希望能尽快得到解脱的那种心理!至于那场他换衣服时陈永仁旁边冲着他笑的戏,就更清楚的表明他把自己幻想成陈永仁了!因为他那时是在照镜子,而且冲着镜子笑,而陈永仁这时在镜子里面,也是在微笑!其实镜子里面那个在笑的是自己,只是他自己把自己幻想成了陈永仁!所以镜子里会出现陈永仁在笑!最后解答二个问题:就是刘健明在警局自残以后!李心儿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刘健明说:“李医生,过了今天就没事了,我一定会亲手逮捕刘健明”,这场戏有什么意义呢?导演怕我们对剧情误会,因为刘健明在大家面前播出了他和韩琛的录音观众一定会很意外,其实在这之前,刘健明就已经决定自首了,不然他不会给李心儿发那条短信,所以这场戏是导演为了防止我们误会剧情而安排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最后刘嘉玲在刘健明背后开了一枪,有些人说这场戏是多余的,其实这这场戏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一箭双雕,刘健明当时在想:就是因为这个女人,我走了今天这个地步,饱受无间之苦。而另一方面则说明刘健明没有忘掉以前的一切,所以说他还是无间道路上巡回,始终没有得到解脱!这也符合了《无间道》系列的主题!
所以说:如果你对这部影片的剧情进行深入分析,会是一部看起来很过隐的剧情片!在此我谢谢众多网友,因为有些地方我也是看了网友们的分析才懂了的!所以这篇文章也可以算是大家写的!也是为对看过《无间道3终极无间》有疑问的网友提供的!
《无间道(正序版)》影评(三):关于一部分情节
这部片子很多地方被很多人说得玄乎其玄,有些情节又被忽略。说说自己的看法。
1. 《无间道3》中,当黎明和挟持着梁朝伟的陈道明对峙时,是什么状况?为什么陈道明能够知道梁朝伟不是韩琛的人?
对峙开始时,陈锦荣(黎明)知道陈永仁是警察的卧底,同时他应该知道真正的沈澄已经不再了,所以怀疑陈道明所试验的沈澄是大陆方面的警察。陈道明在对峙开始时有怀疑陈永仁是卧底,但不知道。陈永仁什么都不知道。
原因:如果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陈锦荣一开始就知道沈澄的身份的话,那么他压根儿就没必要掏枪,直接跟沈澄喊:“大哥别傻逼了,那货也是警察咱们放下枪一起去听小沈阳吧……”就可以了,完全不会出现对峙的场面。
沈澄如果知道陈永仁的身份的话,也就同样不用挟持陈了。但因为陈只射他的脚,不射他的心或头,所以他有点怀疑陈是警察。但不确定,因为没射头可能就是因为陈没瞄,或者是陈枪法不好等等。有人说“陈这么好的枪法怎么可能会射不中呢,所以沈澄知道陈是故意不射的”。(请先沉默三秒)我去沈澄怎么可能知道陈枪法好不好啊!!!!!!!!!!!!别卖萌好吧!!!!!!!!!!
那么沈澄是怎么知道陈永仁是卧底呢?
原因是:杨锦荣明明叫了沈澄随便开枪,可以让他省一颗子弹,结果自己却不开枪。
假设杨锦荣真的像他说的那样,觉得两个人都是黑社会,觉得两个人死了都没所谓,那他完全可以自己开枪就行了。沈澄在挟持陈永仁,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的机会。然而杨锦荣却叫沈澄开枪杀陈永仁,就是在考验沈澄是不是是警察。如果沈真的是黑社会的话,他就完全可以开枪杀死陈永仁之后再和杨锦荣搏火。
但是,由于杨锦荣并没有开枪杀死两人,所以沈澄知道了杨锦荣知道的事情:陈永仁是卧底,正是因此杨没有开枪,因为陈是警察。而由于沈没有开枪杀死陈,所以杨知道了沈也是警察。
2. 杨锦荣为什么叫停黄sir的码头行动?
因为杨锦荣知道韩琛当晚并不会交易。去了也没用,反而会暴露警方有卧底(即陈永仁)在韩琛帮派中。有人说是怕黄sir去了之后警察与警察驳火。不可能,因为就像上面说的那样,这时候杨锦荣还没确认沈澄这伙人是不是警察。而且如果真的是杨和沈已经通过气的话,那么直接事先跟沈说好到时候一起抓人就行了。怎么可能为此放弃抓韩琛的机会呢?
3. 碎而复合的杯子
有人说,刘建明是装疯的。扯淡。电影里头不止一次用电影语言交代了这件事情。比如说很多人就问起《无间道3》中刘建明在庶务部中的一幕中的杯子是怎么回事。那一段里,首先是刘建明打电话叫陈sir(也就是在杨锦荣面前自杀的陈峻)拿制服;然后是刘建明想起高级警官叫他放假和Mary去旅行散心;然后是他个Mary吵架把被子摔坏了;最后是陈sir打来电话叫刘建明去送制服,此时镜头给了杯子一个特写:完好无损。显然这里是为了交代:中间刘建明和Mary吵架一段是刘建明的幻想。而陈sir电话响起的一声,屏幕从黑屏到刘建明发呆,就是暗示着陈的电话将刘建明从幻想中唤回到现实里。个人还有一个不确定的猜测:此时刘建明可能已经开始将自己幻想成陈永仁。因为电影里没有交代过Mary怀孕。然而刘建明却无厘头地来了一句“孩子不能分”。谁有孩子?陈永仁有,和他的前女友生的。他前女友带着自己和陈永仁的女儿来到了陈永仁的葬礼上,刘建明有可能看到了之后将这些内让融入到了自己的幻想中。
另外,放在一起看的时候,感觉有几个穿帮的地方:
1.“父陈志财”
第一部结尾陈永仁的墓碑上写着“父 陈志财”的字眼。当然这可以解释为陈永仁不想认倪坤为父,然后李心儿或警队尊重其意愿,不过说是警队尊重意愿也说不通,因为警队剩下的人根本就没有知道陈永仁意愿的。《无间道3》里头为了说通,有一个场景提到陈永仁向李心儿说他爸爸是卖白粉的等等,这样就可以说是陈永仁在最后一个晚上跟李心儿都交代了。但是一来陈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死,不怎么可能会提到自己墓碑上应该怎么写父亲的名字;二来把后父的名字写到墓碑上也非常奇怪;三来《无间道2》中是解释为陈永仁是跟母亲姓的,此处的“父陈志财”也就显得很矛盾了。所以在第三部的时候,李心儿和刘建明在陈永仁墓前聊天,对墓碑的特写镜头中,“父陈志财”的字眼已经不见了。
2. 第一部结尾提到陈永仁殉职6个月后才通过李心儿从警校校长遗物中发现陈永仁的档案从而才帮陈恢复身份的。但是在第三部中的警队报告中,刘建明声称自己是事先联系好陈永仁到天台商议的。那么为何当时陈永仁殉职之后,刘建明没有马上向警队报告陈永仁的身份呢?如果说刘建明没有证据说明的话,那么他又是如何向警方说明他是怎样知道陈永仁为卧底的呢?他无论是说通过警方电脑中的档案,还是通过猎杀韩琛之前的行动电话等等,都足够证明陈永仁的身份。此外,警方时候应该会尝试解开陈永仁的电脑档案,而对于陈的电脑档案被删一事,警方应该有所注意。但是影片中却没有交代。当然,这是苛责编剧了。
《无间道(正序版)》影评(四):我们都是演员,都是卧底。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给我一次机会,我想做好人”“往往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太多的哲理和现实,这也是电影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走的路更多的不是我们想走的路。刘建明想好警察,想做像陈永仁那样的人,“我想跟他换”。韩琛的安排或是为了大哥的女人(爱情)让他走上不归路,压抑的活着,陈永仁也是如此,一次次的打人是宣泄自己的压抑吧。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和自己的位置,从而忘了自己,或更喜欢自己的影子。 所谓的“好人”不单单是道德上的好人,更是给自己既定的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人,人都有梦,需要机会,缺少机遇时却无能为力。争取能改变什么,反而自己被改变。可还追求干嘛呢,只是满足梦。都在寻觅,寻觅未知的结局。其实结局都一样,子弹穿过眉心,电梯门一开一合,像是轮回。也许是终点,本不该这样的结束,却这样的结束了;或许是原点,一切回归于平静,安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过去走的路导致现在我们钻进了胡同,没有回头的余地。面对曾经的错事时还能坦然面对或改过吗,都说是可以的。接受检讨改过自新,可带给别人的伤害和自己心里的愧疚感却深深的烙上印记,抹不掉。我们不断的改变,却改不了走过的路。或许不需要改变,常说没有过去的自己哪会有现在的自己,可又有几个人喜欢现在的自己,至少我不喜欢。 生活的窘迫和情感的孤独,让自己找不到存在的价值。表现(或发现)不了自己所具备的能力,有时不甘(无法改变)又接受任人摆布,别说是“好”人,甚至连做人的机会都没有,卑微地活着。工作不如意,还得继续工作,活得不开心,还得继续活着。我们有思想,但还是不得不装着像机器样,老板们发工资时很乐意,都装很像,也需要这样的圆滑。 带着面具做人,小心翼翼地隐藏好一切,害怕别人了解,更害怕被别人看穿。越是隐藏越是孤独、害怕。我们害怕做自己,进而伪装成众人喜欢的那种人。真能让自己相信自己就是别人眼里的那样吗。看自己的时候不能像别人那样的看着你,因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另:艺术照是把化妆品和服装所带来的美借在自己身上,其实自己比别人更喜欢这样的美,或不喜欢本质的自己。) 我们都是演员,都是卧底。
《无间道(正序版)》影评(五):(一百零八)好片才值得一遍一遍地看
正序版是把无间道三部曲按照时间顺序重新剪辑的版本,最主要的,是把第三部的两条线给拎了出来,夹在了第一部的两边。正序版一共315分钟,足足5个多小时,对原版三部曲的剪辑当然是有很多的破坏作用,第三部的亮点之一就是剪辑和叙事顺序。然而对于重新梳理剧情确实很有帮助。以下是根据该版本对整个无间道的故事的记叙。
1991年:
韩琛当时还是尖沙咀老大倪坤的手下。韩琛拜佛,让几个小弟去警局混卧底;
韩琛和黄志城警局谈话,那时关系很好;
刘建明当时还是mary的手下,经mary指使(实际为黄志城指使)枪杀倪坤,刘建明进入警校,卧底生涯开始;
倪坤的二儿子倪永孝继承父亲的事业,镇住了手下的五个大佬;
陈永仁警局表现优秀,但是因为谎报身份(他与倪永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被开除,黄志城保留了他的警察身份,让他去韩琛手下做卧底;
陈永仁和傻强结识;
1995年:
陈永仁和刘建明已经开始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刘建明在警局还是一个小角色,陈永仁的女友打掉了孩子,陈永仁很气愤;
陈永仁参加倪永孝女儿的生日聚会;
陈永仁、黄志城公车接头;
倪永孝带着陈永仁参加一次交易,结果被警察抓到了警察局;
就在当晚,倪永孝上演了一出教父的好戏,干掉了四大头头(韩琛因为老婆的预先警告而逃过一劫);
刘建明知道倪永孝知道杀他父亲的凶手之后,立即赶到mary住处,救了mary;
韩琛被泰国佬打了一枪,但是没死;
陆长官用了黄志城的车,结果被黄志城车上安装的炸弹炸死(本来是要炸死黄志城的,可见倪永孝在父亲四周年忌日);
mary执意要去泰国救韩琛,刘建明阻止不成,向倪永孝的人通报了mary的行程;刘建明打电话给mary,mary不接,然后遇害(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让别人得到么);
1997年:
黄志诚去泰国找韩琛作污点证人指认倪永孝。在开庭前,韩琛因老婆孩子受倪永孝威胁而逃走,去找倪永孝。两人互相以家人相威胁,倪永孝被赶来的黄志诚开枪打死。韩琛开始成为尖沙咀老大。
刘建明和另一个mary相识;
2002年:
5月:
陈永仁大闹按摩店;
6月:
沈澄和韩琛开始接触,谈生意(沈澄实际上是大陆警察来对付韩琛的);
陈永仁奉韩琛的命令和沈亮谈生意,结果韩琛让陈永仁砸沈亮的头;杨锦荣首次亮相;
警局里六大影帝同台表演,黎明气场强大;
陈永仁被报复性地用玻璃瓶爆头;
8月:
黄志诚让陈永仁去看心理医生;
陈永仁和李心儿的几次碰面;
陈永仁跟踪韩琛看到韩琛和杨锦荣在图书馆做交易;
陈永仁和沈澄在码头交易,韩琛老谋深算,没有交货,陈永仁被追杀,和沈澄、杨锦荣三人互识身份,惺惺相惜;
沈澄回大陆,杨锦荣休假(接下来的第一部剧情中没有沈澄和杨锦荣的戏份);
11月:
刘建明和陈永仁音像店初次打照面;
陈永仁对黄志诚长期让他做卧底不满;
刘建明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能力(片中细节,一个同事问他,你怎么知道工厂是阿毛的,刘建明愣了很久。显然,这些黑道信息是韩琛给他的,他作为一个警察是不应该知道这么多的,能看出来韩琛和刘建明相互帮助)
无间道1中的第一场较量,警方行动失败,互相都知道有卧底;
陈永仁又一次心理治疗,告诉李心儿自己其实是警察;
陈永仁等填写自己的信息交给韩琛;
韩琛和刘建明电影院对话,陈永仁追踪刘建明,没有结果;
刘建明派人追踪黄志诚;
黄志诚和陈永仁约天台见面,被刘建明通报给韩琛。韩琛派人来抓卧底,陈永仁逃走,黄志诚丧生,警匪枪战;
陈永仁和阿强驾车逃走,阿强中弹丧生;
刘建明通过黄志诚的手机与陈永仁取得了联系,两人开始合作;
刘建明带队在陈永仁的信息帮助下一举捣毁了韩琛集团,韩琛被刘建明击毙;
陈永仁来刘建明办公室恢复身份,陈永仁发现了刘建明是内鬼,迅速离开,在韩琛办公室找到了韩琛和刘建明对话的录音带,以此威胁刘建明来天台;
陈永仁被赶到的另一个警局卧底林国平枪杀,刘建明杀掉了林国平;
2003年:
5月:
李心儿发现了陈永仁的档案,陈永仁的警察身份被确认,安葬在黄志城旁边;
10月:
沈澄和杨锦荣决定揪出内鬼,为陈永仁复仇;
刘建明的调查结束;
杨锦荣在办公室解决掉了陈俊,另一个韩琛的卧底;
11月:
刘建明回到内务部;
沈澄回到香港,和杨锦荣开始调查刘建明;
刘建明偷来了李心儿的电脑,想查看陈永仁的病例,但是没有猜到密码;
刘建明已经表现出精神分裂的症状,他把自己当成好人,当成陈永仁,开始调查杨锦荣是不是内鬼。他给保安科装上监视器,在杨锦荣车下装gps。其实杨锦荣也已经对他展开监视行动;
刘建明和杨锦荣开展了一场邮筒旁的“战斗”;
刘建明得知了李心儿电脑的密码(这到底是不是李心儿的故意试探呢?)
李心儿打电话给刘建明说陈永仁给她寄了一盒录音带(应该是刘建明和韩琛在电影院对话的录音带),刘建明赶了过去,说交给重案组,路上出了车祸(这应该是刘建明的精神状态不稳定导致的,进一步说明刘建明的精神分裂症已经很严重)
在医院,刘建明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陈永仁,幻想出来了一个刘建明和黄志诚;这一切被李心儿看到了;
李心儿把刘建明带回办公室,跟陈永仁一样的催眠治疗后,刘建明说出了很多真相;(这一段拍得非常赞)刘建明知道自己可能说漏了嘴,打晕了李心儿,回到办公室;
保安科有公事,只剩两个人在办公室,刘建明开始行动,去杨锦荣办公室盗取录音带;
刘建明带了内务部一帮人去保安科,刘建明意图揭穿杨锦荣的卧底真相,结果放错了带子,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沈澄也在刘建明办公室里找到了刘建明和韩琛在黄志城死后的通话录音带。在办公室里,刘建明彻底失去了理智,枪杀了杨锦荣,自己也自尽未遂。
12月:
李心儿和沈澄来到公墓看陈永仁和杨锦荣;
2004年:
6月:
刘建明坐在轮椅上和两个mary的一场戏。完。
无间道的故事几乎完美,中间有一些若干小bug,比如梁警官的下手(也是韩琛卧底)拿到录音带之后为什么没有销毁而是把他们分别寄给了警局的所有卧底,比如沈澄的真实身份等。但是电影本身就是艺术,原著和编剧能大致地把这么精彩复杂的故事讲清楚、讲的能自圆其说,已经很不容易。
个人认为,如果在第一部中能够提及(哪怕只是一句台词)杨锦荣和沈澄,跟第三部的衔接就更加完美了。
故事情节、人物表演、表达主题、音乐、场景、剪辑、镜头都非常出色,至少到目前为止,无间道是我看过的港片中的顶峰,也是警匪片中的顶峰。
——2015.10.10 14时,SJTU·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上海
《无间道(正序版)》影评(六):我是警察——谁知道呢
“我是警察。”
“谁知道呢?”
这两句台词给了我很强的震撼。
如果换成另外两句,也许会更现实一些:
“我是好人。”
“谁知道呢?”
当为正义身死之时,很多人在我们墓碑前垂泪,然而每个人背后的深思却暗藏难以捉摸。然而因为相信自己是个警察,死而无憾。
倘若韩琛没有录音,倘若警局内没有另一个卧底,倘若傻强说出阿仁迟到的事情,故事不知道会怎么去发展。
“我想做个好人,给我一次机会”
做好人的机会为何要用他人的生命做铺垫,谁都是血肉之躯。
其实不需要机会,更不需要别人给予
而是自己是否能担得起好人这个重量
这个故事怎么看都是一个悲剧~
《无间道(正序版)》影评(七):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其实电影,讲的是佛家的轮回,因果报应。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按照时间顺序故事是这样的。
香港回归前夕,黄志成(黄秋生)想做成一番大事业,欲扫平尖沙咀以倪坤为首的黑势力。他先找到黑社会中的旧相识,身为倪坤手下的韩琛(曾志伟)帮忙,没想到却因为倪坤对其有救命之恩而被拒绝。于是他暗中指示韩琛的老婆,同时也是他旧情人的marry(刘嘉玲),计划杀死大佬倪坤。为了保证自己计划的万无一失,他找到了在警校读书的陈永仁(梁朝伟)作为卧底进入倪坤家族。这样做的原因是,陈永仁成绩优异,立志做一个好人,好警察。虽然陈永仁正是倪坤的私生子,但是他不愿意助纣为虐。
韩琛为了谋求自己的更好发展,安插一批卧底进入警校。其中就有刘建明(陈冠希)。刘建明与陈永仁恰是同学。为了自己老公韩琛能够上位,也为了帮助旧情人黄志成,marry命令刘建明杀掉了倪坤。
群龙无首的黑社会乱作一团,五大头目想趁机摆脱倪坤家族的限制。儿子倪永孝(吴镇宇)挑起家族重任,报仇雪恨,杀死背叛家族的五大头目,韩琛(曾志伟)侥幸逃过一劫,流亡泰国。
多年后,倪永孝致力于漂白家族业务,谋求香港回归后进入政协发展。陈永仁也在他大哥倪永孝身边潜伏多年,收集其犯罪证据。然而,他的行为,又怎样逃得过倪永孝精明的算计。只不过,念及兄弟情分,家族重任,倪永孝想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召陈永仁为家族出一份力。
侥幸逃脱的韩琛被黄志成从泰国引渡回港,作为污点证人,指控倪永孝。然而,韩琛并不满足,他怕即使有他作证也不足以让倪永孝终身监禁。所以他设计,利用自己在泰国的朋友,杀掉倪永孝的家人,自己也用苦肉计,作为倪永孝手中的人质,迫使黄秋生当众击毙倪永孝。(未完待续)
《无间道(正序版)》影评(八):我的观影:剪辑、切换、蒙太奇——无间道(时间顺序版)
(写于2012-11-11 16:16,现转载于此)
有很多人说看了完整版,之前的感觉就没有了。除了将没有弄清楚的剧情弄清楚以为,什么效果都没有。
实话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观众看不太懂分别出来的三部片子,就像以前《英雄》刚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说看不懂一样(我承认,我恶心的一下就看懂了)。 《无间道》三部曲将时间分隔成不同的片段,就成了看似有联系,却给你不同感觉的电影。而且说实在的,如果没有第一部那么火,后面或许就只有一部续集了,或 许一部也没有,谁知道呢?不过,有续集铺垫,这是肯定的。
但是,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我只是想说,同样的一个人的一生,不同的剪辑,一个人不同时间的影像,抽离出来,就可以组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很多影业人,总是为那个长方形的框子所捕捉到的美丽世界而欢呼不已。但是,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的影业人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过是骗人。只是,怎么个骗法,怎么骗得受众喜欢也愿意接受。而且,我也相信,真正熟透这个行业的大师,或许也真正的讨厌着这个行业。
其实诸如小说,文学什么的也是有“骗人”的嫌疑。不过,问题在于,文学作品所呈现的画面可以自己任意畅快的捕捉。而影像的东西最美丽也最骗人的地方就在于,所有的景象完全会任由制作者为你定格。
这和新闻作品一样…………哎,总的来说,有点悲剧的是,我现在是所有的一切都在怀疑了。但影像的东西,确乎还是让我有点难以接受。认可?
什么时候该感慨?什么时候该流泪?什么时候该不感慨不流泪。什么时候该从画面中读取一些特别的意义,或者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还得自我感觉良好的加一点上去…………
在现在这个社会,影像对于构建我们生活的意义非凡。我们很可能因为某个影像的片段或者一帧的画面,而模仿,刻意的学习。但当我们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时,或许自己都不知道来自什么地方,抑或在某个时候突然意识到时,会恍然大悟似地说道:“哦,原来来自那个地方。”
影像的力量就是有这么大。我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事情,我是指我自己。当我们看到影像一位主人公关心的人离去的时候,主人公的伤心就会成为伤心,我们会不 自觉的想到主人公和他(她)在一起时的画面(抑或影像作品本身就会帮你做到,这是很多影像作品管用的方法),然后知道,这就是伤心。对,一个善于察言观色 的人,是可以读出什么是伤心,什么是开心的。这也是一个优秀演员所需要表现的东西,在这个特定场景中,他需要悲伤,他需要眼泪。他需要在这一刻成为帝王, 下一刻成为匪徒。他需要这一部片子中是忧郁王子,下一部中又是个阳光男孩。
他塑造着不同的影像角色,而不同的影像又塑造着他。所以,总的来说,真正优秀的演员,很少。大部分演员肯定都会很不情愿的说,那不是真的:“那只是在演戏而已。”而某个时候,他们又会很开心的告诉你:“这部片子中,我演的是一位冷酷的杀手。”
而或许,他根本就难以理解,杀手这个东西是什么。因为,本来,他就不是一个杀手。
一部影像的东西,从导演选剧本,对剧本的理解;到演员的演绎,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再到拍摄结束,剪辑成成品。整个过程,没有哪一步不是在一种虚拟中度过的(可能这就是戏剧和影像作品的不同所在,我只是随便说说,我对戏剧不怎么懂)。
当然,这种虚拟总还是会引起我的一些思索。我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优秀的影像作品。但是,每当我拥有一些影像给我的思索的时候,实话说,我的脑海中,总是那 一群人在那里打转。总是那些画面在眼前晃动,我实在不知道,这些影像是要带我进入我自己思索的世界,还是要把我带进1900船沉后的世界。
一个好故事,比一个小号更值钱。那我这篇乱七八糟的东西值个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