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锅盖头》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22-05-18 02:05: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锅盖头》观后感精选10篇

  《锅盖头》是一部由萨姆·门德斯执导,杰克·吉伦哈尔 / 杰米·福克斯 / 彼得·萨斯加德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锅盖头》观后感(一):No Reason

  A story.A man fires a rifle for many years...and he goes to war.And afterward,he turns the rifle in at the armory...and he believes he's finished with the rifle.But no matter what else he might to do with his hands...love a woman,build a house...change his son's diaper...his hands remember the rifle.

  《锅盖头》观后感(二):那就是一段时光,不好也不赖但无法磨灭的时光

  “战争结束了,我却一枪也没开……”

  家族的荣耀、难熬的寂寞、长官的辱骂、非人的训练、驰骋疆场的豪情……带着所有这些元素,二十岁的新兵蛋子SWORD要上伊拉克战场了。

  出发前,一部《现代启示录》激发了小伙子们“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激情,但是送行的路上,没有“神风自卫队”那种路边自愿献身的花姑娘,没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凉,是舒适的机舱和体面、职业的空中小姐,看起来没那么残酷,不是吗?

  到了漫天黄沙的伊拉克,以为是酷烈的轰炸、杀戮,还是没有,每天无聊地训练、巡逻,借着记者采访的机会表演限制级演出以发泄对长官的不满,跟战友聊女朋友或老婆、聊怎么来部队的。原来米国人征兵是忽悠你可以满世界泡姑娘,我们征兵是史班长知心姐姐似的循循善诱,郑重对家家长承诺云云。

  平安夜的裸奔酒精趴,他们尽情发泄着驻扎伊拉克几个月以来的种种压抑,不料换班战友的过失造成失火,让刚刚乐在其中的SWORD又跌到谷底,降级、清扫厕所,背负老爸上过越南战场的荣耀,他在伊拉克的沙漠中除了翻沙子就是清理粪便。

  躲避过伊拉克人的袭击、看到过被烧成焦炭的尸骸、遭遇过伊拉克普通商旅,太难见到“想象中的敌人”了,以至于一群普通伊拉克商人能让小伙子们兴奋得感叹“总算见到了阿拉伯人”。

  但他们没有手刃过一个阿拉伯人,狙击手SWORD来福枪瞄准镜中从未升腾起过一团血雾,那些被背叛、被折磨、被压抑、被忍受而积聚的杀戮的荷尔蒙,在战场上找不到喷涌的出口。

  导演很吝啬地没有给他们“大开杀戒”的机会,狙击手刚要开枪,率领空袭部队的长官到来中断了他们的攻击,最终颇为讽刺地让他们“兵不血刃”地班师凯旋。

  看完《锅盖头》的感觉,是有一点憋屈,感觉总有情绪没发泄出来,时长两个钟头的电影,以为会在结尾来一场激烈对抗,表现战争的残酷,表现对人性的扭曲摧残,表现同生共死的兄弟道义,表现导演的反战态度,没有,没有这种情绪表达。或许现代战争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既没有那么多赫赫战功的英雄气概,作为群众演员的“你”也没有那么重要,甚至连枪都不用开。

  有那么一瞬间,他们躺在宁静的战壕里,远处的天际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在死亡气息弥漫的战场上,有一种凝固别致的美。想起《士兵突击》中,也有这么一处闲笔:演习结束后,其他人在放松休息,被淘汰的成才,默默蹲在战壕里擦着他心爱的狙击枪,配上吉他曲《前向きな乙女心》,真真正正生命中一段“年少轻狂的幸福时光”。

  前阵在网上看一幅摄影作品,是一些驻阿美军参军前、参军时、参军后的照片对比,三种眼神清晰地对应三种阶段。几乎都是之前清澈憧憬、之中迷茫痛苦,之后冷漠绝望。你爱或不爱,恨或不恨,这段时光都将打下终身的印记。

  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举在阳光中的空水瓶,焦土中走过留下的两行白脚印,金属感极强的配乐很赞。杰克多挑战不同类型的影片能充分磨练演技。

  《锅盖头》观后感(三):战争游戏不好玩

  起初还以为是一部战争片,也许有壮观的空中轰炸和刺激的短兵相接。看过才发现以上的一切全都没有,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只不过地点是在密布枪林弹雨的前线。

  Welcome To The Suck

  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报效国家是这一腔热血最好的宣泄口。他们报名参军,来到了海军陆战队。当一群人看着电影中的轰炸镜头,一个个热血沸腾时,他们对战斗的渴望已经接近顶点。

  伊拉克的沙漠,一群士兵,除了每天的训练,就是赌博,闲聊和手淫。

  你当兵时时间不会停止

  似乎所有女人都会变心,更何况你远在千里之外,她也许还会给你写信,还会在电话中听到你声音时表现的兴奋不已,但并不妨碍她和别人做爱,运气好的话还会寄给你录影带。

  理想与现实

  曾经信誓旦旦的认为两个星期就会回来,曾经自信满满认为一定会打死几个伊拉克人,曾经无限幻想过自己一扣扳机,眼前血雾溅起。但事实是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沙漠中的军队一天天的增加,回家的日子却遥遥无期。手中的步枪擦了又擦,靶子打烂了一个又一个,可却连伊拉克人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当枪口对准了敌人的脑袋,就在扣动扳机的一刹那被制止。Troy疯了似的喊叫,为了这场战争我们失去的太多了,这一枪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大业,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所失去的东西找一个理由。

  战争结束了,步枪回到了军械库,直到这时它仍然没有穿透过任何一个人的身体。也许军人会因此而失落,但如果可以,真希望世界上所有枪支的使命都如此结束。

  《锅盖头》观后感(四):不太称职的野心之作

  又是一部战争电影,讲的是海湾战争,印象中的战争电影往往以越战,二战为主,很少提及海湾战争,首先战争片涉及的主要还是道德判断问题,战争作为利益与政治的继续,直接关乎正义与公理,放在海湾战争之中似乎就很难拿捏了,想必大多数美国导演也不会想干这费力又不讨好的差事;其次,大多数战争片都将卖点集中在了战场的动作场面本身,创造各种各样的视觉奇观,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这也是商业电影的必然之路,而在海湾战争这场强弱分明的战争中,想要创作如此视觉奇观显然要比前两者来的难,搞不好还会过火,被口味日渐挑剔的观众视为烂片。而在这样的前提下,导演萨姆.门德斯则是利用了“没有战争场面的战争电影”这一噱头,拍摄了这样一部充满野心但又不太称职的反战电影。

  片名中所说的锅盖头是指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有人说他们的军帽和头型像锅盖,所以称其为锅盖头,而另一方面导演在影片中则用锅盖头隐喻这些满脑空空,混沌懵懂的“杀人机器”,这场战争在摧残着他们的人性,他们在严酷的沙漠中,在苛严的军队中,慢慢变得野蛮,残忍。整部影片采用了简单的线性叙事,以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斯沃夫特的主观第一视角展开叙述,而穿插在片中的标示时间与地点等,加上一些场景采用的手提拍摄方式超脱冷静,增强了影片的“日记体”感觉。

  如大多数反战影片一样,《锅盖头》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战争中一个个被扭曲的人性上,斯沃夫特则是他们中的代表,从进入军营受训,到战场上的漫长等待,再到最后返乡,从热情到恐惧,从放纵的杀戮欲到自杀的想法,都是转念之间,在经历过这场战争之后,他们再也无法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游离于现实之外,最终导致悲剧,这一点在《兄弟连》最后一集中也有所体现,在作者的回忆录中也曾提到战争使他无法再相信别人,工作与感情都无法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很长时间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片中有好多场景设置也与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很相像,比如叫嚣的长官和新兵训练的场景,虽然缺少了库式的讽刺感,但也无疑是对库布里克的致敬。

  本片中演员的表演多少掩盖了电影表现力不足和对人物刻画的缺陷,新科影帝杰米.福克斯,偶像演员杰克.格莱昂哈尔,还有出现在《美国丽人》中的克里斯.库伯,都有较为精彩卖力的表演。说道杰米.福克斯,总觉得他在走黑人影帝影后丹泽尔.华盛顿和哈里.贝瑞的老路,从此之后再没有出彩得表演,而是一再接拍商业烂片,比如去年的《绝密飞行》,而在《锅盖头》中,他总算是挽回了一些颜面,但也只是算是中规中矩。而杰克.格莱昂哈尔算是好莱坞近年来最大的发现,他演绎的主角斯沃夫特复杂,立体,可信,从当初《死亡幻觉》《后天》中的大男孩一跃成为男人,如同整部影片所经历的成熟过程一样,他还出现在李安的《断臂山》中,那里的表演更加精彩,他也凭此片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可谓前途无量。

  关于配乐,萨姆.门德斯延续了与托马斯.纽曼的合作,音乐不错,纽曼的音乐品质依旧很高,但较其前作《美国丽人》《毁灭之路》来说还是差了些,仿佛有些游离于影像之外的感觉。更值得一提的则是在影片中出现的那些耳熟能详的乐队歌曲,其中还有Nirvana,Public Enemy,The Door等等,倒是很好的把握住了主旋律。

  为什么说《锅盖头》是一部野心之作呢?首先就要看看导演的大名,萨姆门德斯,仅凭处女作《美国丽人》就轻松拿走五座小金人,而后作品《毁灭之路》也是好评如潮,再加上那所谓“没有战争场面的战争片”的噱头,在善于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萨姆门德斯来说应该驾轻就熟,影片仿佛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但《锅盖头》又可以说是有点令人失望,不知是门德斯是像从此就吃《美国丽人》的老本儿还是怎的,在《锅盖头》中有些缩手缩脚,完全没有了《美国丽人》那样针针见血的犀利感,有些场景也是做得不到位,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的感觉,整部影片没有加入任何个人观点,对整个战争深处更肮脏的东西挖掘不足以及对人物刻画方面有的地方用力过猛而有的地方太肤浅都成为了此片的硬伤,此方面奥斯卡也已经做出回应,看看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已经寻不到《锅盖头》的任何痕迹了...

  《锅盖头》观后感(五):射不出的憋屈———《锅盖头》

  几年前的片子,一开始还以为是热血的战争片,看了才发现这是一部反战的片子。

  片子从一开头就絮絮叨叨的诉说,从一个来复枪和男人的故事,一幅幅的黑白的图片,让人慢慢明白这个男人的故事就是主角父亲的故事。一个从越战生存回来但彻底疯癫的男人的故事。

  战争,战争摧毁了这个男人,更摧毁了这个家。

  接着男主角开始自己的军校生活,被暴力围绕,被更改各种名词,被塑造成了一个标标准准的jarhead。从军校毕业,到了海军陆战队,以为是走上了大运,当了最牛的狙击手,可惜却是一个从战争开始到结束一枪未开的狙击手。

  这个片子整体的风格十分的压抑黑暗,就算中东沙漠的阳光都穿不透这份阴郁,斯沃福特就在这份阴郁中进行着军队的生涯。从狙击手的培训开始,他是兴奋的,因为这是全军最牛的位置,培养最杰出的军人,每天几百次的射击训练让他觉得自己和自己手上的枪是融为一体的,枪咆哮着的击发,仿佛射出的是自己的愤怒。但是这些愤怒没有被指向任何的目标,只是飞进无尽的虚空中,像打空的拳头,让人更加难受。

  终于斯沃福特终于等来了,等到了战争的来到,就在电影中锅盖头们观看越战影片的时候,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荧幕上的轰炸机掷下无数的炸弹,将地面变成一片火海。看着电影的士兵们沸腾着、咆哮着、高呼着,他们把自己带入了荧幕里的场景,他们的愤怒就随着画面一样的倾斜出来,毁灭自己能看到的一切。但是就在最HIGH的时候,电影戛然而止,刺耳的警报响起,战争爆发了,锅盖头们被终止的高潮被引到了另一个国度——伊拉克。

  可惜战争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能满足男人的血与铁的梦想,能斩敌无数、血洒边疆。他们只是一味的走路、喝水、尿尿。被压抑着的愤怒不断放大,却没有一个能发泄出来的途径,他们变的越来越愤怒。在生理上,他们远离家乡,离开自己的女朋友、老婆,无时无刻不在折磨自己的思念、性欲、还有对另一半忠贞的担忧,这帮锅盖头彻底的要疯了。而他们在这唯一的目的,也是支撑他们的目的,却迟迟没有到来,参加战争,甚至,他们连一枪都没有机会打出来。

  这就是讽刺,影片用这遮天的抑郁说的就是这种讽刺,你们是觉得自己要保家卫国,但你们做的所有的事情只是单纯的在聚集自己的怒火,但这怒火却无处可去,能做的只是点燃自己。片中斯沃福特想要情绪失控想要自杀的那段,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被处分降级,更多的是这怒火已经快要将自己燃烧殆尽了。就像片子被点燃的油井,燃烧着并下着黑雨的沙漠,“地球母亲流血了”,锅盖头如是说,其实也是片子想要和我们说的,战争伤害的永远是人,是这颗包容着我们的地球,从地底喷出的是石油,也是人心中可以点燃一切的愤怒。

  片子的最后,他们终于有了一次执行任务的机会,到达狙击位置、等待、目标出现、瞄准、获准开火、手指放上扳机,就像训练一样,终于可以亲手射杀一个人了。但就像那被开战通知打断的电影一样,他们杀人的机会也被陆军军官的一脚硬生生的踢断。“就让我们射一次吧,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对你的空袭来说没差别啊!”斯沃福特的观察员哭着说到,太憋屈了,射不出来啊,从军校一直到现在的抑郁,从战争开始到现在的抑郁,心中的战争场景和现实强烈冲突的抑郁,到最后还是射不出来,他们的怒火注定只能在他们心中燃烧。

  战争结束了,他们一枪未射,他们烧掉了自己的军装,因为不需要再用了,可怜的无奈的举起自己的枪,向空中开火,就如他们一直做的手淫一样,让自己的愤怒射到空中,让自己的怒火慢慢的煎着自己,吞下战争的苦果,毁了自己,再毁了自己之后的家。

  《锅盖头》观后感(六):第51名:美国影片《锅盖头》——影史100部反类型片全盘点

  伪战争与伪和平

  《锅盖头》Jarhead 年代:2005年 / 类型:反战争 / 导演:萨姆·门德斯 / 主演:杰克·格莱恩哈尔、吉米·福克斯

  一句话评价:战争等于无尽的等待和大型的意淫。

  这是一场跟自己作战的战争,这是一片详装平静的和平;这是一场见不到敌人的战争,这是一片并不安稳的和平。有点矛盾,但生活就是充满矛盾,用这几句话给这部电影做一个注脚也没什么不稳妥的。《战争启示录》《野战排》都是正面直视罪恶,将反战的风潮深入人心,可《锅盖头》好像没有明着举反战的旗帜,但就像平静背后的潮涌一般,这个小标签被隐藏得好好的。

  我是一个兵

  史沃夫的一条腿还没迈进战场,他就的一边脸就被教官的训斥喷得全是唾沫了。每个新兵刚入伍都要受到这样的考验,无论什么刁钻的要求,只能回答“Yes Sir!”。如果你不这样,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例子就是,教官问史沃夫是不是同性恋,史沃夫破例答了“No!”,紧接着他就罚趴在地上做俯卧撑了。新兵画保险柜图,在老兵看来只能算一坨烂东西,史沃夫还是免不了要遭到训斥。这一幕总会让人想到《全金属外壳》,因为史沃夫跟《全金属外壳》中的胖子派里一样,都将成为美军战争流水线上的一份子。

  一大群小伙子刚走出大学校门就被送往了中东的沙漠。美国大兵可不是盖的,不仅武器先进,装备全面,体能素质也都个顶个的过硬。他们不是天生铁打的汉,而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魔鬼式的训练。由参谋士官赛克斯带队,整个侦察队没少吃苦头。突如其来的模拟毒气考验,搞得大家手忙脚乱,没有一个人合格,只能全体穿着防毒服在沙漠上长跑受罚。每一天的训练都是极其单调枯燥的,史沃夫归结起来就是“喝水、排水(也就是撒尿)、挖想象中的地雷、把枪射向无人的地方、再喝水”。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等待敌人来临,这是他们的工作。

  一个小伙子参军入伍,他就成了一个兵,这是一种身份的转换。但对于这群加入海湾战争的美国小伙子来说,成为一个兵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内在到人性的异化。这种异化就像动植物尸骸演变成石油一样,是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史沃夫刚入伍时,给他登记的士官说把他安排到“全是一堆呆子和烂人的大队,说不定能让他提升到混账的层次”。虽说是句玩笑话,但足以看出军队这个大熔炉高超又深刻的改造作用。中东的沙漠荒凉寂静,除了他们以外几乎就没有见过外人,环境的孤立也将这种异化加剧。军队中的人更是不乏被异化的典型,参谋士官赛克斯平日一副严肃的模样,从没见过他跟大家和颜悦色过。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他要求大家不准说出自己真实感受,只能说在这里感觉多么棒多么好。记者的镜头对准他们时,赛克斯不顾44度的高温,让所有人穿着厚重的生化服打球,荒诞至极。他对这份艰苦的工作充满热忱和忠诚,尽管他也从没有上过战场。再来看看赛克斯手下的这群兵,无情、冷漠、麻木,俨然已被漫长的等待磨成了神经麻痹的废人。史沃夫的女友可能会变心,史沃夫很伤心,但他的战友没人同情他,他的难过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调侃对象。跟他情况相似的是,戴特曼发现Se情录像带里的女主角居然是自己的老婆,悲愤交加,但其他人却依然兴致颇高的想要继续看下去。无情的环境将无情这个魔鬼弥散到每个人心中,所以当看到有一个兵在搞恋尸癖时,我们或许也能理解了:他们跟那些焦黑的尸体有什么分别呢?《全金属外壳》中的派里被异化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疯子,他是战争催生的畸形悲剧者,而《锅盖头》中的这群锅盖头也即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若不是这场战争出人意料的结束,可能他们也会跟派里没什么分别了。

  战争在哪里

  这部影片以1991年的海湾战争为背景。海湾战争说白了,就是伊拉克欺负科威特,美国不乐意了,要报复伊拉克。表面上看,这是美国与苏联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实则是美国在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同时在中东瓜分石油利益的这杯羹。伊拉克进攻富国科威特之后,如果再继续占领沙特,就可以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萨达姆便可以利用石油武器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显然美国是绝不会容忍的。这场海湾战争打击了伊拉克,也为2003年的对伊战争做了铺垫。其实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美国的算盘早已是光天化日之下的事,就连史沃夫这些美国兵也都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本片导演也是借此片来讽刺当时愈演愈烈的伊拉克战争。

  本片深得《陆军野战医院》的精髓,那就是“以无招胜有招”。观众跟这群沙漠里的美国大兵一样,始终在寻找战争的踪迹,可是总是寻觅不到。这些美国兵的工作已经成了等待战争。等待是无聊的,每个人都已经开始厌倦,只能每天对着女友的照片打飞机,意淫着女友在老家跟谁谁谁乱搞。亦或是看色情录像、帮少校写情书、用烟雾弹当圣诞焰火……一个士兵对这里的评价可谓神似:“这里是马戏团”。作为一部战争片,《锅盖头》里的和平景象似乎都是浮云,但这种和平显然是伪和平,因为没有谁会在和平的年代里盼望战争,而这些锅盖头们却恰恰如此。

  这些美国大兵无疑是战斗力超强的战争机器,无奈却无用武之地。长久见不到人类的踪迹,更别提敌人了。所以一旦见到人类,他们格外兴奋。好不容易遇见一群带着骆驼的阿拉伯人,小心翼翼上前与其对话,原来只是一群商旅。史沃夫是侦察兵,但却从没开过枪。他只能用枪对准最老实的那个战友福克斯,发泄心中的不满。他期盼伊拉克人快出现,好让他能展现自己步枪手的水准。片中有一幕很搞笑,当周围满是炸弹的时候,史沃夫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无声,慢镜,很神圣的感觉。他在静静感受战争带来的快感,怎料他却尿了裤子。你见过享受战争的家伙吗?但他真的很“爱”战争。

  影片的最后又吊起大家一个胃口。史沃夫和他的同伴接到一个任务,暗杀两个重要人物。计划很周觅,行动也很顺利,就在史沃夫瞄准那两个敌人的时候,领导突然出现了,要求他们放下枪,不要打死他们。史沃夫的同伴恳求领导让他开一枪,哪怕只一枪也好。这样的要求看上去既可笑又可怜。皮之不存毛将安附,面对这场伪战争,美国大兵们只能收拾起好战的心,白白在这里浪费无法回头的青春。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猜测,就像领导们要求留住这两个敌人一样,战争的始作俑者们也留住了些什么,来为下一次的重蹈覆辙找个借口罢。这场少数人发动的战争,赔进了大多数人的精力。所以,在伪战争和伪和平之外,我们看到的是赤裸裸的伪人性。

  反类型指数:

  ★★

  适宜人群:

  喜欢看美国大兵跑来跑去的影迷

  在线观看地址:

  《锅盖头》观后感(七):Jarhead

  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战火一触即发,著名的“沙漠风暴”正在酝酿之中。20岁的小伙子安东尼·斯沃福德(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出身于军人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叔父是历次战场上走下来的英雄。安东尼从小耳濡目染,立志成为一名在战场上立下莫大功勋的光荣军人。经过无数残酷训练,他终于被派往海军陆战队第七陆战远征旅第二营,正式投身中东战场。安东尼踌躇满志,却发现战争的残酷远远出乎他的意料。在此期间,家乡的女友不忠出轨,恐惧、空虚、压抑则时刻折磨他的神经,战争的真正意义更令他陷入沉思与矛盾之中……

  本片根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安东尼·斯沃福德(Anthony Swofford)2003年的畅销书改编,并荣获2005年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特别奖。©豆瓣

  《锅盖头》观后感(八):【锅盖头】没有开过一枪的战争(附几篇评论)

  ......虽然没杀人,但在沙漠里看到那些被炸焦了的尸体,还是被震撼。作为狙击手居然没开过一枪,那段太委屈了,心里有害怕、但不得已上了前线、武装起来准备杀敌、目标就在眼前,却不能开枪。影片里有军人但没有英雄,有敌人但没有反派,有激情戏但没有诱惑。不得不说算得上寂寞冗长,还有大段大段的独白。

  ......“This is my rifle! There are many rifles, but this one is mine!” “Without my rifle, I'm nothing; without me, my rifle is nothing!” 这几句喊话很激励人心。下石油雨的时候有人说:“地球在流血”,多贴切!

  ......"四处看看吧,你也听到飞机了,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太快了。我们可以射击一千码远,在越南时,推进一千码需要一周;一战的时候,需要一年;在这里,只需要他妈的十秒。当我们举起狙击步枪时,战线已经离我们一英里远了。" 听到这句的时候,不知道要怎么形容当下的感受。

  ......战争结束了。锅盖头们从前线回来,有的在分析业务,有的在超市当搬运工,有的妻子美满……战争都是一样的,但都有所不同。战争结束了,战争并没有结束。只要人类有欲望,他们就一直还在沙漠里。全副武装,战斗。

  《有关片中提到的义和团》

  《不太称职的野心之作》

  《Welcome to the Suke》

  《锅盖头》观后感(九):沉寂的枪无声的控诉

  斯沃福德二十岁,早上六点冲到操场准备吹军号的时候发现被耍了,然后在 加州圣迭戈 火辣的太阳下长跑,趴在草地上脸贴在被阳光晒得火热的枪托上练习射击,在雨中的泥泞地匍匐前进看到一个伙伴实在受不了跳起来后被机枪大大口径的子弹一枪爆头,接受家乡女友被不存在的乔迪狠狠地干的念头。我也二十岁,早上七点爬起来晨读上午下午上课昏昏欲睡或是逃课下午踢球到筋疲力尽浑身酸痛之后做足俯卧撑仰卧起坐跑完五圈四百米跑道才去吃饭冲冷水澡。这就是山姆·门德斯对战争的控诉,这才应该是对战争的控诉。真实,有力。

  就如福克斯对斯沃福德那天晚上说的,他们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象。镜头一转,油田点燃的大火和黑烟遮天蔽日,汽车残骸和电线架子残喘着,完全一副地狱景象。当然这部电影还有许许多多壮丽景象,比如生化武器袭击过后的死尸遍地,成群的悍马在沙漠上奔驰,强大的空军飞过头顶。其配乐更是容易引人入胜。从镜头的内容来说应该是丰富而真实的。

  而表达的东西。就如《锅盖头》一直在讽刺一样,下了飞机后的斯沃福德开枪杀人的念头一直存在着。他和特洛伊趴在机场附近的塔楼里,激动不已小心翼翼地瞄了半天终于接到命令屏住呼吸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个军校毕业打橄榄球伤了膝盖还能直接当上官的人冲进来得意洋洋地说我们要空袭了,你们一枪只能打死一个人,而我们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特洛伊从乞求到抢过对讲机最后蹲在墙角痛哭,其实每哪个第一次来到战场的人何尝不想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亲自开火?两架大黄蜂从低空呼啸而来投下一枚枚炸弹,炸毁了机场,也摧毁了两人开上一枪的小小愿望。

  从塔楼呆到天黑也没接到回去的命令。回去的路上的呼啸声被以为是飞毛腿,坡的后方的共和国卫队似乎数量众多,可两人竟就无所畏惧了热血沸腾地冲上去欲拼死决斗就算牺牲也在所不辞。步入欢庆的美军营地中,一个伙伴迎上来羡慕地问,伙计,你们开枪了吗,伙计,你们杀人了吗。

  斯沃福德说,我一枪都没有开。

  长长的沙漠涂装的昂贵的狙击枪管指向空中, BANGGGGGGGG !!!战争结束了。

  营地里所有的枪都怒吼起来,所有的人都扣动了扳机。这一刻,篝火和嘻哈乐都比不上终于扣动扳机开枪这一宣泄方式来得直接和爽快。政客让他们来到沙漠,他们来了。他们冒险服下还未检测的药物。他们惧怕死亡,惧怕战争,但开火的欲望远远盖过了恐惧。他们小小的愿望,竟在战争结束后猜实现了。子弹在空中乱飞,篝火肆意,战斗机四处耀武扬威。

  凯旋的车队受到夹道欢迎,越战老兵激情澎湃地跳上卡车大吼光荣的陆战队员,夸赞他们的干脆利落。呼哈!然而所有人都沉默了。或许他们想起来的,只有这一半多天半年的时间里,在茫茫的沙漠看到熊熊燃烧的油田形成地狱般的景象,想起抓到一只白色的蝎子却没能打败强哥,想起烈日下穿上全套防护服在媒体前打橄榄球说假话,想起晚上想女人和打手枪来打发无聊,想起圣诞夜燃起的弹药箱,想起一百六十多天里无聊的枯燥的生活。一时间里,似乎太强大却就不受欢迎了。就像一个队员说的,所有风头都给空军抢走了。那时候,具有恐怖对地攻击力的 A10 正从他们头顶,从广袤的沙漠上空掠过。

  数以万计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员们全副武装地乘上纳税人支付机票的飞机漂洋过海,然后斗斗蝎子在石油雨下挖挖睡觉的坑偶尔躲躲敌人的火炮和友军的误击子弹不用来射杀敌人全部放上空中,然后飞回家。

  哦,原来战争还可以这么无聊。

  《锅盖头》是大兵的电影,是战争的电影,不像《太阳之泪》里的特种兵,牺牲得悲壮,可歌可泣,战争残酷又浪漫。不像《兄弟连》里有感人肺腑却也淡如水的兄弟之情和男人之情,斯沃福德变态地要求四眼照念他的话后差点把他杀掉。《锅盖头》里,没有想当将军的士兵,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惊险的动作镜头,没有脑浆迸裂。回到家中的斯沃福德,敲开女友家的门,看到开门的男人,转身走开。他在新兵营里没有哭过,他在沙漠里没有哭过,战争结束的晚上他也忍住了泪水,终于还是在特洛伊的遗体前夺眶而出。

  干!这就是战争。一个复杂的,残酷的,恶心的,政客为了利益把士兵当成棋子随意摆布的游戏而已。山姆·门德斯做到了,那场战争里一切难以言表的众多的东西,都在《锅盖头》里表达出来了。

  一个故事,有人用了很多年的步枪,然后他去打仗了,之后他把枪还给了军械库,他相信他再也不会使用这把步枪了,可他不管他用他那双手再做什么,盖一栋房子,爱一个女人,给他儿子换尿布,他的手还挂念着这把步枪……

  一个故事,有人用了很多年的步枪,然后他去打仗了,战争结束后他回了家,不管在做什么,盖一栋房子,爱一个女人,给他儿子换尿布,他都永远是一个……锅盖头,所有的锅盖头,杀敌的和战死的,他们永远……都会是我,我们依然,在沙漠中。

  电影的结尾,钢琴和男人的声音低低地吟唱着,是这部电影里一如既往完美的配乐。费戈斯敲开斯沃福德的门。葬礼很安静。房间的电视播放着海湾战争中大兵的英姿。他站起来,走向窗口,一群锅盖头行走在沙漠中。剧中字幕。

  他们永远在沙漠中。战争永远不会浪漫。

  《锅盖头》观后感(十):全金属外壳的儿子

  影片的叙事不是从平民/战地记者视角,而是通过海军陆战队狙击手SWOLFT的眼睛/主观视角来做第一人称叙述.因是一个人的主观,所以是受限的,偏重个人经验的.标示时间地点的字幕的运用则增强了影片日记体的感觉.简单地线性叙述,不时辅助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旁白.后记则强调整个经验的荒诞性,质疑它留下的烙印!

  尽管有主观色彩,叙述者SWOLFT和导演都具有局外人/旁观者身份,得以与叙述客体保持距离,超脱冷静.影片不事雕琢,有客观记录风格.剥离虚幻光彩和设计的战争画像,最明显的影响来自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影片前半部分悲惨与狂欢并存的训练场景和战争场景的设置.起空间感/场面调度,也有向库布里可致敬的痕迹,只是缺乏他的形式感和讥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锅盖头》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