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邮差》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0 11:11: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邮差》的观后感10篇

  《邮差》是一部由凯文·科斯特纳执导,凯文·科斯特纳 /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 威尔·帕顿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剧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邮差》观后感(一):荒野上的《未来水世界》

      科斯特纳的演技令人难忘,当然这类型的角色他早已游刃有余,一时间是一个自私慵懒的流浪汉,下一刻又摇身一变光芒万丈的英雄,引得无数“屌丝”连称帅呆了,躲开了人群又变回了他的流浪汉。
    本片和未来水世界套路如出一辙,在20年前出现真的很不容易,当年的确看起来太超前,甚至沦落到被金酸梅点名,不过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不会忘记科斯特纳,未来水世界无可非议的在影史有其一席之地。
    作为类型片,去挖掘其深意并无必要,该说的导演已经在片中说的够多。这部片大概因为水世界的票房失败,在特效和场景上投资不够,没能达到水世界那种震呆观众的效果,但是科斯特纳不亏是西部片的行家,他用西部式小镇,峡谷,骏马等等引人入胜。
    推荐对当今大片审美疲劳的朋友无聊之时看看本片,最好再看看未来水世界,“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相信被城市紧凑模式化生活困扰的朋友能够通过本片放松一下,骑上一匹野骡,去西部狂奔一番。

  《邮差》观后感(二):看了很多影评,没有看到想要的,就自己写一下吧。

我怎么看到了宗教寓意??
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邮差,起初只是主角为了骗吃骗喝编造的谎言。但是后来发现这个谎言能够激起人们对生活的希望,能憧憬未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就让这个谎言继续下去,造福万世?
谁能告诉我,世上到底有没有上帝,耶稣当时宣讲的是不是真理?有人说得清,佛陀的请求施舍和主角的骗吃骗喝是不是有相同的初衷。
但是都无所谓,如果一个思想,一个信念能让人活的有意义,有价值,那你就去接受它吧,因为它可以让你不再是行尸走肉。
你要证实这个宗教的真伪是吧?那你要付出代价,也许会是你的生命,就像那些死去的年轻邮差。但即便是到死,你也没有得到真相。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的都是满怀着抱负含笑而去。就像共产党员。对了,共产主义也是让人着魔的思想。世上没有人能够证明它的真伪,却能让人为它至死不渝。
对后对决的时候,主角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两都是大骗子”。
如果我是主角的追随者,如果我不幸听到他说的真相,那我会选择继续行骗下去,继续让大家相信,这世上确实有 XX。
这世上可以没有政府,没有法律,但一定不能让人民失去信念,信仰

这里结合我国国情谈一谈。当前世风日下,放眼九州,上有贪官,下有奸商。从出卖国家利益到出卖个人良心,从笑贫不笑娼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们缺的什么?难道真的要用宗教来约束人心?未必有效。
千江有水千江月,但是每个月亮都一样吗?请原谅我的无知!

  《邮差》观后感(三):邮差 The Postman

1. This postman brings hope to those desperate people.
2. 片中的Abby长得蛮对我味的,笑起来很好看,还有点像Rebecca Hall。但是一看演员Olivia Williams的其他照片也就…… Abby这个名字让我想起另一个我认识的Abby,照片比本人好看的Abby……
3. Shakespeare剧本台词英文念起来真的很带感啊,以后一定要现场看一场莎翁剧。
4. 最后那一枪告诉我们,狗始终可能会咬人,不管它看起来多么忠心——that's human nature,动物本性。不过那个将军是该死,我喜欢过分解读……
5. 最后的决斗方式,和得胜的大结局太过理想化了,除此之外这种末世中的希望真的很动人。一个谎言带来了希望,因为这份希望不可辜负,所以一定要将这个谎言变成全力兑现的承诺。
6. 这部电影里面的爱国主义深感没有必要……正义公平自由什么都可以拿来说,非要拿出United State of America来压人看得我这种天朝公民对此缺乏认同感啊。
7. Kevin Costner对这种荒废末世的很有偏爱啊,未来水世界的背景设定就跟这差不多。
8. 觉得要加强观众共鸣,更煽情一些的话,一个是结局可以是happy ending但是不要这么happy,二是爱国主义不要多次强调,三是不要设定最后Abby和postman好上(总觉得道义上过不去似的)
9. 金酸莓给了这部电影5个奖?虽然这部电影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金酸莓评评暮光这样的电影就算了,能不哗众取宠不?

  《邮差》观后感(四):大规模长久系统保存文明成果的方法

断断续续看完了四部“Mad-Max”,这个四部曲据说开创了废土(wasteland)反乌托邦科幻片新题材,这类科幻片我非常喜欢,印象最深的是“邮差”,讲一个打印机销售员在社会秩序崩溃、人口锐减之后篡夺了一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把原来的老大阉割了变成自己忠心的奴仆,主角不愿意服从而四处逃窜,冒充邮差四处送信,组织反抗……
三国演义其实也是讲述一个社会崩溃之后,各种武装力量相互残杀的故事,这样的乱世争斗消灭了全社会90%以上的人口……杜甫的《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社会秩序崩溃之后,如何重建文明?如何防止日益细分的高科技失传?如何避免社会堕入漫长的野蛮的原始状态?如何选择最佳的技术恢复发展路径?这是我长久以来特别感兴趣的主题,这也是外星改造殖民题材经常提及的。
现有的信息保存技术越来越复杂、脆弱、依赖特定软硬件,比如DVD光盘、U盘都需要特定设备才能读取,而且多数在数十年到数百年内会失效,保存期限很短;所谓云计算,存储在云端的信息依赖特定公司的服务器软硬件系统和文件格式,更加脆弱,一旦电网系统被摧毁就无法取回。如果文明崩溃、城市毁灭,储存在这些本地或云端设备中的海量知识都无法被利用。
越原始的信息技术,反而有更久远的保存期。原始部落的壁画、石刻可以保存数百万年;古代的碑文历经千年而依然可被识别;古代竹简、草纸或丝绸书籍存在古墓当中也可以保存千年;CD-R光盘的平均寿命只有300多年;磁带寿命可能数十年……
我觉得应该有政府或超级富豪意识到人类文明的这种脆弱性,然后投入一定的资金来研究相关理论和技术,设计出某种大规模长久系统保存文明成果的方法。
这样存储整个文明的数据库应该是分成若干层级的,每一个层级需要使用不同技术复杂度的存储方式,而且要建立相应的使用引导知识(相当于钥匙),并且需要考虑冗余。
我们不能认为未来该文明巨库的开启者与我们使用相同的语言和文字,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多语言图文对照的碑文或壁刻体系,类似破解楔形文字所利用到的对照本可以让后世的学者得以利用图形以及已知语言文字的单词和语法破解一种未知文字。我们需要使用激光雕刻技术将这些涉及到常用词汇的对照文本、各语种字典都雕刻在惰性金属薄板、岩洞内壁、石板上,复制成百上千套,系统密封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地质不活跃区域。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品供民间收藏、消费,这样可以复制出更多版本,就更不容易失传了。
需要对科学技术进行体系化梳理,弄清楚各种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样可以摸索出重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恢复的先后顺序,比如冶铁技术取决于铜的冶炼,冶铁需要更高的炉温,需要可以容纳高温铁水的容器,还需要制造高温的鼓风机、烧炭技术。最初级的技术应该以碑文、金片、石板形式激光雕刻发行,供民间收藏。务必让后世沦为原始部落的后代子孙们可以通过发现和解读碑文上的资料制造出各种工具,进而可以一步步引导去发现储存在其他信息存储密度更大的介质上的更大知识库,比如通过解读岩洞壁画上的信息,得知某些石板图书的储存地点,解读石板上的信息除了制造出一些初级工具之外,还可以知道类似纸质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和位置索引,通过纸质图书馆的知识,可以大规模制造工业社会级别的机械工具,比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电脑。当制造出电脑之后,又可以开始解读存储在黄金介质DVD光盘上的数字化知识巨库,进而可以制造太空飞船、核动力设施、DNA遗传工程设备。当制造出遗传工程设备之后,又可以引导后世子孙去深海某些区域提取某种淤泥,淤泥中世代繁衍的某些细菌染色体的冗余DNA中存储了更加庞大的知识……
……这个项目可以单独做个网站,然后召集全球所有认可这个项目价值的人们共同努力……
首发地址:http://xueqiu.com/3167081651/65267969

  《邮差》观后感(五):送去希望的邮差

在观赏电影之前看了简介就知道这大概是一个在末日里追寻希望的电影。所以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观影。影片长达177分钟,还想着怎么这么长,到结束时却又意犹未尽。许久没有观赏到这样的能令人思考的电影了。
因为一场战争导致了人类文明回归“西部时代”,男主角只是末日里一个但求苟活的戏剧表演者,独自于末日中漂泊。途中却被最强的武装组织强行抓去做了壮丁,“8”是这个组织的象征。好不容易逮到机会逃了出来却差点冻死在荒郊野外,好在发现破旧的卡车可以抵挡风雨。为了取暖,抢过卡车里死去多时的邮差的衣服,焚烧信件,生火取暖。百无聊赖之际读起了沉埋多年的信件,意外地读到一个孩子写给亲人述说他换牙的信件时,一颗嫩牙滑落到了他的手中,似乎触及了心里柔软的地方,久久不能移开视线。新的希望发芽了...
翌日,背起沉甸甸的背包,装满的是重拾的希望。长途跋涉,来到第一个镇子,人们拿枪指着他的头来理解他送信的怪异举止,没想到的是,这里面真的有一封信送对了地方,虽然晚了整整十五年。热情的人们将他团团围住,不停地询问着他外界的信息,也许是为了饱餐一顿,也许是不想然人们失望,也许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不得不编了国家正在重建中的谎言,给了他们一个可以祈祷的明天,并在点燃了一个孩子心里的面对现实的火焰。
因为和“8”军的冲突不得不隐居调理养伤,没想到几个月后回到城镇,竟然建立起了规模不小的邮局。当初男主手中的嫩牙,在年轻的孩子们心里发芽了。
影片两次与8军的对战,包括大决战都直接省略了准备过程,但又丝毫不显得突兀,就是按照观众心里的节奏来走的,衔接得很紧奏。
影片的最后,男主以身为“8”军的一员挑战将军。正如将军所说,是将军成就了男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时势造英雄,战争锻造了将军,英雄造时势,将军成就了男主,而男主又造就了新的时势-和平。人类总是不断重复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动态平衡。也许男主和将军身上“8”的印记就是象征着乌洛波洛斯般无穷尽的灾难,以及希望生于灾难,“死”造就“生”的循环呢?
最后的最后也未提起男主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的女儿名为-希望。
PS:也可能是我漏看了男主的名字,不过这无所谓。话说大卫布林真是爱国情怀重症患者啊,最后男主嘴里蹦出来的竟然是I believe in the United States。

  《邮差》观后感(六):脆弱的剧本剧情 撑不起宏大主题 失望了

不经意发现竟然有部《邮差》,号称《未来水世界》姊妹篇,《未》片我是给5星的,所以满怀期待找来看,结果大失所望。
该片总的印象是,主题凝重大气,剧情太弱,细节硬伤太多,全片无法将观众带入那个破碎的,期待新生机的战后未来世界。
先说主题。本片背景是未来、战后,残存的人们反击暴君重建文明。这种题材,末世和新世,新奇又深邃,拍好了容易出精品。类似的好片挺多的,《艾利之书》、《我是传奇》、《黑客帝国》、《未来水世界》。个人看法,豆瓣给《邮差》7分以上还很多人说低了,那么《未》片至少得8.5以上甚至9分,与《未》片相比,《邮差》可以说很失败,票房惨败也说明这一点。
剧情。
本片剧情很弱,完全不能支撑厚重主题。出于对这类影片的期待,看开头时我已情不自禁地主动进入那个新世界,环境恶劣,人口锐减,文明几乎被摧毁,幸存者散居各地以原始方式生存,犯罪横行,军阀割据,无法无天,人们在灾后(战后)绝望地活着。看着看着,我发现竟然被片子给“带出来”了,完全没了末世的感觉,似乎背景放到18世纪、16世纪也可以,没任何差别。3个小时的片子,演出了90分钟的内容,开头是战后的未来片,中间是不知所云的故事片,后面似乎又变成青春励志片。剧本太弱,拖拖拉拉平淡无奇,把一个新奇又苍茫的新世界,给俗化成了西部小镇。在这个无聊的平台上,演员怎么演也无趣。
如果能强化剧本内容会好很多。主角设计成因战争而失业的邮差,在战后偶然递送信件,勾起了昔日平静生活的回忆,也带给收信人新的希望,于是自发地重操旧业,也赖以糊口。在前面这些部分,重点是交代环境,吸引观众进入那荒凉而绝望的新世界。邮差送信,逐渐吸引了一些旧邮差和年轻人加入,随着邮政逐渐恢复,人们开始关注失散的亲人,关注这个破碎的世界。而一些立志于重建国家的人也依赖邮政系统运送物资、传递信息、了解世界。人们重建家园的希望逐渐被点燃,新的邮政系统的使用范围和影响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引起了军阀的关注。野心又暴力的军阀依靠掠夺散居的人们而生存,起初对邮差的活动并不在意,后来意识到一个正在团结起来且快速恢复生机的新世界可能脱离他的控制。欺压、威胁未果,战争终于爆发了。人民和邮差们的装备显著逊于军阀军队,但人民对重建家园的希望已被燃起,依靠简陋的装备和斗志对抗军阀。经历大大小小的麻雀战、袭扰战、破袭战,(甚至地雷战地道战,哈哈),终于击败军阀,赢得自由。而且必须表现出邮政系统在战争中的作用,比如比军阀更快速高效地运输物资,传递情报等情节。这样的“邮差”才真的成为重建新世界的主角,而不是打酱油的。
人物。
本片人物多,但3小时的情节里,没能刻画出一个鲜明的形象,坏人、儿童、平民、“邮差”没能表现出身份和个性,似乎都是打酱油的。不客气地讲,除了女主角粉嫩的身体,我记不住任何角色,包括凯文。
细节。
本片另一败笔是细节硬伤太多,写些备忘。
1,片中所有人都不劳动,片头交代环境已经极度恶化,估计草都快不长了,但通片看不到人干活,也不知道吃喝都怎么来的,反倒是到处都有闲工夫唱歌跳舞,甚至还有夜夜放电影的,电怎么来的?汽油、子弹呢?这些都是消耗品,需要不断补给或随时供应的。个人觉得这种片子,对物资、粮食等的来源、使用、争夺,应该加重笔墨才真实。这个问题上,《未来水世界》处理的就非常好,很多内容都用来讲食物、淡水、土、物资怎么来的,怎么用的。在文明毁灭的世界里,人的活动迫不得已都得为了生存而努力,甚至战斗。
2,在荒蛮的世界里,流浪汉随身带化验器具。有残存的器具不奇怪,但能长期都有吗?走到哪里都能验水安全并形成习惯?
3,丈夫腮腺炎,所以妻子不怀孕需要借种。可能有点医学道理?不过不太懂。
4,借种就借种吧,又调情又激情的,太假。
5,丈夫因反抗而被杀,妻子被掳走,逃跑以后,跟平常人没什么差别,吃喝睡觉说话做事都没差别,还跟凯文逗闷子。这种细节处理很粗糙。
6,死在车里的邮差已成骷髅,但衣帽、信件都完好。更神奇的是,凯文能在车里找到柴火,并在车里点燃,香甜、温暖地睡一晚。
7,凯文被镇长用枪指着找信件,动作明显做作。
8,军阀和士兵们,扛着凶残、暴力的名号,其实也没干啥坏事,只有军阀象征性地杀了两个人。
9,黑人男孩宣誓时,跟凯文两人都做作。一个装神圣,一个装傻。
10,凯文中枪,自称射穿了胃,这种情况必须做大手术,但不知怎么就好了,可能是爱情的力量?
11,凯文挑败军阀,军阀的兵不是反手帮着杀军阀,就是乖乖听话支持和平。
12,年轻人加入邮政而神圣,甚至为了送信都不怕牺牲,真实么?青春励志煽情偶像剧。
13,军阀可以任意抢劫财物甚至抢人杀人,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收缴平民的武器,以至于片尾平民能够武装出一只部队。
14,女主读信给孩子说爸爸会尽快赶回来说爱你,然后就发现男主站在门口,说“信太慢了,我亲自回来说。” 倒是挺戏剧化挺浪漫的,这种水平的情节还是少用为好。

  《邮差》观后感(七):邮差

四星半。
开头有点拖沓,但是中间很精彩。尤其喜欢他在军营里不甘心的反抗。从桥上跳下去的那一幕真的很感动。
也许他觉得自己可以活下来,但也有很大的概率会死去。
但,不自由,毋宁死。如果没有自由,也没有自由的希望,生存的意义何在呢?
至于爱情,我觉得剧情处理的也很好。从一开始的纯生理吸引,到后面的真爱。女孩子也不是娇弱的待保护形象,让我很欣慰。
最后的结局有点拔高意义的感觉,不过老将军干掉伯利恒的一瞬间还是让我觉得很解恨。。我看电影就是黑白分明,好人好报坏人该死啊。。。
看过很多科幻灾难片。边看边在脑子里回忆三尖树之夜,可能是我看的第一部科幻灾难小说。印象特别深刻。
很喜欢这种末日启示录形式的电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邮差》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