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12 11:12: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0篇

  《邓小平时代》是一本由傅高义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7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一):爱国者,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

  非常好,60多W字。基本把邓公后半生事情写清了。

  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

  一位改变了自汉朝以来传统富国强兵之路的伟大探索者。一个理性的人。如何富国强兵,李鸿章没解决,孙中山没解决,毛没解决好,邓则推动、建立起了框架,为后人指出了基本轨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无疑是,中国从毛体制向现代体制转变的最合适人选。80年代末的动乱及时得到制止,验证了这个。

  准备了15年收回香港。而这位老人,却在几个月前,离开了人世,遗憾。

  他曾说过:“国家统一是民族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

  邓公的存在,就像毛祖一样,也像现在的习一样,告诉世人一个道理:“我们是有办法的,中国人是有办法的!”

  临终前,他会在想什么呢?是对这个国家、民族的付出,还是自己没完成的事业,还是后继人能不能走的更远更好?

  大事面前的坚定党性,非常让人感慨和敬佩,也包括陈。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使命。许多事情,不是一代人能完成。

  感谢,历史长河中,在角落里,在台子上,为这个国家和社会默默付出、奋力工作,力图有所改变的人。

  一位外国的学者,能写出如此著作。邓公,你应该高兴!

  题目中,之所以用“逗号”把爱国者和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隔开,而不是用“顿号”,我想,这更能表达对你的缅怀。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二):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

  近期,《邓小平时代》这本书在网上炒得很热,趁过年时拜读了一翻,了解这位时代伟人的历史功勋及其对中国的卓越贡献。小平同志是一个让我倍感亲切的人,因为他曾多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为希望工程捐款,影响深远。

  在本书中,作者傅高义采用的是白描的写法,几乎不带有个人色彩,他通过各方文件、记录、新闻、访谈,再现小平的生平,客观、详尽、深入。傅高义是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精通中、日事务的学者。本书是他在退休之后,花费十年时间写成的,这一过程在前言里有16页的内容专门介绍过:去过哪些地方,与哪些人进行访谈,这些人曾经与邓有过什么样的接触。为写这本书他在中国住了近一年。他这种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值得钦佩。

  通读全书,我主要有三点感受:

  一、我们依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前不久,举行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习总书记在讲话中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说的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再次强调了邓小平理论对于指导现今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他所开创的时代在逝世16年后的今天依旧远远未结束,而且无处不在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甚至某些国外)的每一个人。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改变也是翻天覆地的,与我们的祖辈、父辈相比,有多少人通过勤奋、努力和智慧,借助高考的桥梁,来到城市求学、工作、生活,睁开眼睛体验了现代文明,享受到现代化生活的便利,甚至具备条件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旅行。而在三十年前,我们的父母只是透过十七寸的黑白电视看到一点异国风情便已心满意足,环游世界根本不可企及。

  邓小平1974年会见一个美国的大学代表团时说:“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一向认为,从我出生那天起,就在上着人生这所大学。它没有毕业这天,直到去见上帝。”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邓小平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他引导着中国的转型——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使得这个国家和他1978年接手时相比,变得几乎难以辨认。”这句话极为中肯地概括了他对于中国的贡献。可以说,我们大家都是“邓小平时代”的受益者,这个受益期仍将持续很长很长时间。

  二、小平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小平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在“三落”中,他曾因为在一篇报告中引用毛的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遭受批评。毛泽东说自己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他说,这样说等于把科学技术看得和阶级斗争一样重要,他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老毛的看法是,阶级斗争是纲。孰是孰非,历史评说。站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禁为小平的前瞻性鼓掌,科学技术不仅被证明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今天生活的改变,“四个现代化”带来的巨大成果,无一不是这句理念带来的深远影响。

  2、建立领导班子以及任期限制的概念。一人专政是危险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论是封建帝制,还是独裁专制,无一例外。邓小平主张,组建一个领导班子进行集体决策,即使是主要负责人出现方向偏差或是健康危机,也有人可以纠偏。他在党内从上而下进行了这样的安排,包括大型科研单位、工厂及其他单位,这个制度沿用至今。另外,他主张为国家领导人设立任职时限,当时还没有为高级干部建立全面的退休政策,他在82年鼓励中央的老干部退休,放弃权力进入过渡期的中央顾问委员会。他本人也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作出表率,于89年举行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请辞全部职务。正如他所预期,从他开始,中国领导人开始进入有序更替时期。从江胡的平稳交接,到胡主席的“裸退”,权力的更替更加透明,任期制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小平率先放手权力以身作则,体现的是一个战略家的前瞻思维和一个领导人的高风亮节,以一己之退,换一个国家的进步,影响深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十二大上,邓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崭新的命题。这是一个很有弹性的概念。他往这个套子里装了很多自己的政策: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实事求是。首先,他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终结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后者是纯粹的教条主义,但因为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一时甚嚣尘上。强调实践的第一性,对于解放思想,进而推进改革开放至关重要。

  他善于透过表象抓住本质。面对深圳边境日益严重的偷渡事件,他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不在治安不佳,而在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他倡导设立深圳经济特区,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这样年轻人就没有必要偷渡、冒险。

  他善于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推出一国两制是基于香港发展的现实考虑和谈判的艰辛,先把主权收回来,制度神马的都好商量。这些带有强烈“试验”色彩的政策都表明他是一名伟大的理论家,而且绝不仅仅是一名理论家。

  三、小平最为显著的性格特质

  “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小平在与党的下一代领导集体交接工作时,是这样评价自己一生的事业。其实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邓小平不仅完成任务,他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他身上有太多的优点值得铭记:敢于担当、干脆果断、清醒务实、善于学习、思路开阔、富有魄力……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们来研究一下,小平成为一代卓越领袖,有哪些性格特质在发挥主要作用,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借鉴、学习。

  如果不是对国家有这种发自全身心的责任感,如果不是他坚信他一定有能力改变中国的走向,他怎会如此坚定?时至今日,有多少人对自己的事业有如此的担当,而愿意尽心竭力?要有如此担当,一定要有发自心底对于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信念,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摸清实情,二是迎难而上。反应在我们的工作生活里,就是一事当前,是否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担当意味着付出、奉献甚至牺牲,这种勇气和力量,只能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而强大信念的一个基础在于心中有他人,无私才能无畏。

  小平这种求真的风骨,务实的本色,值得我们反复研究学习。做官,还是做事?活动办得漂亮,还是青年得了实惠,还是二者兼得?工作生活中时刻都能遇到这样的问题,里子面子很难兼顾——而一旦求真务实的作风渗入到内心深处,我们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求真务实的作风来自于在实践中不断地锤炼,从而认清楚客观世界的规律,并且利用这种客观规律去更好地改造世界。

  3、善于学习。小平在发展国家时,求助世行,亲自带队访日访美,迫切地学习市场经济、经济管理等先进国家经验,他山之石,用以攻玉,全力改善国家的经济现状,无一不是求知若渴、善于学习的表现。小平在日本走访时,乘坐了日本的新干线,他说:新干线像风一样,推着人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一转眼近30年过去了,我们也拥有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这其间莫不是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代设计师推动了铁路提速的实现。

  做不到,有时候并非想不到,而是从未见过。小平正是深谙国内的底子有多薄,他将到美国、日本走访的画面在电视里播放,他决意要让国人看到现代化的生活,他远远知道中国人民是多么有创造力。小平很伟大,中国人民也很伟大,在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中,我们终于如愿享受到和日本人民、美国人们一样现代化的生活。在工作中,有一个大家都很喜欢讲的词“为我所用”,什么叫为我所用,我的理解是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对象学习。如果你没想法,跟有想法的人学习,你会有想法;你有想法,跟有更好想法的人学习,你会有更好的想法。只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改善自己,最终能达到心中的高度。

  四、结语

  全书阅毕,掩卷沉思,感觉小平老人的形象被“去伟人化”了,这本书并不像之前的很多伟人传记,把主人公描绘成一个神。这本书在描绘小平如何做复杂决策时,从很多方面描述了时代的背景,以及小平做出判断所有可能的依据。它更为重点展示的,是小平做事情的态度和立场——他对中国当时的境况,以及自己人生的境遇,看得非常明白和透彻。他能带领中国走向现在的局面,有一点是得天独厚的,那就是他曾经紧密跟随中国最优秀的两位领袖,汲取他们身上的优点——在组建旅欧青年团时,他学到了周恩来如何团结青年团结群众,在建国大业中,他学到了毛泽东如何大刀阔斧开拓局面。还有一些是大家可以借鉴的地方,总结为“三高”:智商高、情商高(与上下级、盟友、敌人、家人关系良好)、逆商高(三起三落),遇到问题冷静、沉着、忍耐。或许我们的人生远不如小平那样波澜壮阔,面对惊涛骇浪,奠定千秋功业。但我们的人生同样免不了面对成败起落,面对纷繁错杂,小平的奋斗史指引着我们如何能沉稳果断,抓住要害,这是一种非凡卓越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玉汝于成。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三):实干家的传说

  我们总听到“改革开放”这个说法,但是于我这个八零后最普通的工人家庭中长大的人来说,关于这个词是没有任何直观感受的。唯一能看得见的,好像就是到了九十年代之后,发现周围很多亲属,同学一下子比自己家阔绰了好多。那个时候在东北一个小小的乡村小学里,开一个运动会,通常妈妈会给我三块钱零花,而其他同学,除去家里特别特别困难的,基本上都有五块钱,十块钱的大钞。那些同学,亲属的家长,有些其实是混在体制里,大小是个干部;有些是原来偷鸡摸狗,后来不知道做了什么小买卖,哪怕开小卖铺的姑姑,都能满足她家弟弟的各种零食以及在我看起来非常高端的消费。零星记得那时候买米买面买油需要拿着两票去粮站排队。后来九几年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很多“议价粮站”,而且大米最贵的时候都要两块一斤——两块什么概念?那时候我爸爸一个月拿回三四百块钱的工资,可以养一家人一个月所有的开销!这样看来,运动会,我得到三块钱的零花钱已经不少了。

  周围很多勤勤恳恳的人,最后能赚到改变自身生活水平的钱的,太少太少了!平民来说,那个时候做个小买卖,敢卖些“违禁”品,都赚了不少钱!那个时候,其实就是利用了“改革开放”出来的市场,给了大家机会,只要你敢抓住某一处的市场,就能比那些刻板,保守,甚至不知不觉的普通劳动者,更能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这其实是国家政策放开的最好的出路,以至于很多人事后总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我们家,一家人——爸爸妈妈包括我,却都没有这种意识。所以,贫穷一直陪伴我们到我大学毕业。当然了,这个贫穷不是指吃不饱穿不暖,而是仅仅指对比别的更有钱的亲属。

  反过来看,假如傅高义的这本书,无可能写出来,而我们的社会压根没有什么改革开放。那么很有可能两种情况:九十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或者看看隔壁的北朝鲜。如果说,什么是突破的话,那么,毛泽东在艰难的革命立场中扭转局面,彻底统治中国,而邓公则在共产联盟个个凋敝破落的结局中通过开明而行之有效的立场,抓住世界格局变化的机会实现了伟大的繁荣。这两者都可以作为伟大的故事去阅读!当然,关于他们个人的功与过,评说纷纭。关于立场,见仁见智。

  纵观整个中国的历史,政治抱负和个人理想得以实现都可以说是文人官宦的成功范本!本书中,强调了多次——邓公是一个实干家。当然,后来被第三代领导人赋予“理论”二字,其实对其本人来说,真没有什么说服力。本身体制改革,引入市场,这些举措都不是实现规划好,而是要身体力行去实践。只不过实践的过程中需要身体力行的辛劳,以及对不确定的结局要承担很大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向来,高瞻远瞩这件事,其实也就是站在权力顶端的时候,于平头百姓而言,知道的秘密更多一些。作为一个政治家,邓公明显是超一流的选手。毕竟在中国,从来都不缺关于权力的故事。或者说,政治这门学问,被权力层玩得太多了。古有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令人沮丧的是这句话非常符合中国——从古到今。但是,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却不得不去训练自身的政治能力,方能有朝一日获得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权力!当然,权力可得可失,全在一念间。有时候离权力中心最近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冷静的分析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权衡利弊,左右逢源。总而言之,邓公驾驭了手中的权力,并且执着的实现了个人理想。

  毕竟这个社会最缺的不是理论,甚至不是策略,不是知识,也不是科技。我们做了太多判断,用了太多理想,想了太多套路,获得着琐碎的知识,拿着差不多的报酬。我们做了太多关于成功的梦。而实际上,我们却害怕极了承担后果,所以实际上我们做着差不多的事情罢了。小事如此,关于国家的大事亦然!多少英雄豪杰,最终留下的只是千古骂名。

  所以,中国,还是少点梦想。中国人在国内外闻名的安居乐业的品质,其实说明传统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还是深入我们的基因当中。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梦想。中国最需要的实干家!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四):思想工作很重要

  平时很少看传记,翻开这本书其实是想看清楚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年代背景以及这些年生活大变化的根源在哪里,但看到的是人民思想运动的强大作用和日后发展的不确定性。

  在书中,作者还试图总结让邓小平获得非凡成就的内因和外因,尤其称赞了他遇事能抓大放小的领袖特点,同时对他大胆的执行能力也提出了赞许,认为正是他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才能带领中国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书最后,作者提出了几点对中国面对风险——“很大部分人还没有机会享受先早经济增长时期带来的好处,经济就陷入滑坡”的担忧,同时也提出了几件现任政府应该积极应对的事情,这些正好也是最近政府在积极处理的几件事情:合理分配现有资源和设施(例如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遏制腐败、自由的界限划定、保护环境、统治的合法性等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