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乱世·家:王云五家族口述史》是一本由李纯瑛 口述 王泰瑛 整理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烽火·乱世·家:王云五家族口述史》读后感(一):一段变迁的家族史
在读本书前,就被精致的封面、封底所吸引,很想了解一下本书书名里的王云五的故事。我猜想,因为不太熟悉,我想大概也会是从大陆到台湾去的学者之一吧。果不其然,打开百度百科后,认真的看了王云五的生平,知道他在商务印书馆从事数十年的出版工作,也在国民政府担任过要职,大陆解放后,岁国民党败退台湾。
而本书的作者本书便是王云五三儿子王学政的妻子李纯瑛,通过她的讲述,上可以追溯王云五及其上一辈的故事,下可以讲述王云五孙子、外孙这一辈,时间跨度可以达到19、20世纪到本世纪,可以很好地、完整的讲述这个家族的时代变迁,从而了解上一辈人、下一辈人在人物命运和故事。
作者在大学毕业后,与王云五的三儿子王学政的喜结连理,将王家的家族与自己的家族联系在了一起。作者在这本回忆录里通过描述那段混乱时期的失落、失望,及以决心和毅力克服万难建立安生立命的家的旅程。在多次迁移过程中,她及她的家人不畏惧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困难,不被环境击败,下定决心要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一块确保家庭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应许之地。
华人的家庭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在本书里,随处可见浓浓的亲人之爱、家庭之情,读来让人感动。一个不稳定的年代,造成了几代人的颠沛流离,造成了几代人想要改变命运、追寻一个稳定的能安身立命家。
《烽火·乱世·家:王云五家族口述史》读后感(二):像河水一样,绕过河里的石头,流向要去的地方
成长于烽火乱世,柔弱似水,又执着坚忍,绕开命运之河一个又一个不期而遇的石头,始终向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流淌。
1.这是一本口述史,个人、家庭、民族的命运浮沉被主人公李纯瑛(Flora)女士娓娓道来。当翻看这本书时,我想象着一个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对着录音机幽默健谈的样子。
Journey Across The Four seas《烽火·乱世·家:王云五家族口述史》读后感(三):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
最近被一组黑白照片刷屏了,这组照片拍了14年,当主角拍第一张的时候,她还怀着孕……
照片中的孕妇也是这组照片的导演,她是汪晓青。从怀孕开始,她每年都会拍下一张自拍照,取名叫做《母亲如同创造者》。
当我看到这组照片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们一本新书,里面也有这样的照片!
关于汪晓青的照片,已经有很多媒体公号都在说。然后我在lens看到一段话是这样的:“汪晓青博士班的一个教授对这个创意非常反对,觉得这是个完全不起眼的东西:谁会在意一个亚洲普通女性的故事?”
不去讨论这种直男癌的想法,我觉得,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很有价值的啊,比如我要介绍的这位“文化政客”王云五的儿媳李纯瑛。
从左到右,成毅、三姑、李纯瑛、李纯瑛母亲、成勇,摄于1933年。01
用广东话讲了十卷录音带
故事性极强
刚开始我看到的是原版书,第一感觉就是“咦,竖排的”,感觉还不错。然后看了下封面的文字写着“一段珍贵非常的民初口述史,一个大家族家运起伏的传奇”,就会有一种回到过去、大人讲故事的情形,而我本身就非常喜欢故事!
后来拿到更多资料,才知道口述者李纯瑛(英文名Flora,书里用英文名比较多),是民国时期的豪门家族王云五的儿媳妇。
常去书店的旁友们多少知道老牌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就担任过该馆总经理,开创“每天出一本新书”的记录,现在看来是没什么,但那时候还要抗日就很厉害了。
1944年国民政府外交部访问英国首相丘吉尔。左一即是王云五,时为商务印书馆总经理。这本书的书名是《烽火·乱世·家:王云五家族口述史》,是从李纯瑛十卷的录音带整理而来的,李纯瑛用她熟悉的广东话讲述整个家族的过往。书里还保留很多俗语,比如把她打麻将的母亲称作“滥赌四”,还有“荷包袋”、“炳叔”等等,非常好玩。
02
20世纪剧烈冲突的中国社会
被一言一语记录下来
身在快节奏生活的我们,就说我吧,每天被各种热点、标题冲击,基本是记不清三天前发生过什么事,甚至有种“过目即忘、阅后即焚”的感觉。
他还说,这本书也把读者带到了曼谷以及台北──战后很多中国人散居之处。在某一方面,是一个集失落、失望和一个多事的婚姻下一段非常私人的叙述。在另一个方面,她的故事却反映了那个年代,所有像李纯瑛女士一样移居国外的中国人的故事──他们不畏惧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困难,不被环境击败,下定决心要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一个确保家庭生活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03
被全社上下传阅
废寝忘食能看一晚上
这个也是真人真事,就发生在我们身上哈哈哈。印制小姐姐接到印厂送来样书的时候,作为营销的我就拆了几本拿来拍照,跟责编看过也觉得做的很好看,封面整理了李纯瑛一家照片进行排版突出时代感,以“烽火乱世家”用红字凸版印刷营造氛围,很有气势!
我们有位编辑小姐姐还专门写了一篇书评来“吹”书!
说整体剧情:“若论本书的剧情,难怪吸引人,它几乎像是电视剧一样,从贫穷少女嫁入豪门,到鏖战白莲花小三,真实的狗血情节应有尽有。”
说李纯瑛:“尽管讲述者身为一名传统的中国女性,又以嫁入王云五家族之后的四十余年为重点和高潮,但本书几乎一直贯穿着一种独立女性的自我观照。她不是什么乱世女豪杰,甚至没有把自己说成这个家中的英雄,这种“去英雄化”的表述显得非常真诚,更加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不管怎么吹,这真的是一本比小说还精彩的真实故事。正如《南华早报》专栏作家Frank Ching说的一样,这本书写的虽然只是一位女性,但这个故事却是一个百万人都能认同的故事。
04
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
看完整本书其实不用多久,情节都很紧凑,读着读着就忘记时间,一下午就过去了。作者的口吻就很像是一位邻居阿姨,她讲出了我们所知甚少的爷爷奶奶、叔伯姨婶的真实又精彩的故事。
正如常说的,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其实,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他们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今天,还有明天。不知不觉看完回想还会有所感动,如果自己的爷爷奶奶曾经这样给我们讲过故事,你的感觉会是怎样?
《烽火·乱世·家:王云五家族口述史》读后感(四):一个真诚的吹。
总有人说,你们编辑之间互打五星都是商业互吹,其实很少会读同事编的书。对此我要说一句了:你说得没错。
然而正因如此,《烽火·乱世·家》刚一拿到样书便被全社传阅,从boss到HR人人争读至于影响工作,全公司以茶余饭后谈论此书为时尚,在出版社里也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所以说,这篇书评是一篇真诚的吹,毕竟社里新书多着呢,这本也并不算主推。
Anyway,欲吹先bb一下,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极具欺骗性。我以为英文标题“Journey Across the Four Seas”其实才更贴近本书的主题。副标题“王云五家族口述史”其实也不见得精确——在本书中,著名的出版家、教育家、国民政府高级官员王云五其实只是偶尔出场的配角,对于围绕着王云五的这个大家族,作者也几乎只是一笔带过。与正标题对应,封面设计也又“烽火”又“乱世”的,不知道还以为要讲个江姐的故事呢。
实际上,这是一份仅仅围绕着王云五家族当中的某位女性成员一个人的历史,是一份相当个人化的口述史,从头至尾保持着一种绝对主观的感性表达。女主角是一位极为可爱的女子,自年少时候就是个林黛玉式的美丽女孩,一生都保有小家碧玉的矜持和克制,即使身处战乱,也并未表现得心系政治。若论本书的剧情,难怪吸引人,它几乎像是电视剧一样,从贫穷少女嫁入豪门,到鏖战白莲花小三,真实的狗血情节应有尽有。可以说,本书只是一本特定时代下的个人生活史。
但是,没有凸显所谓的“家国情怀”,并不意味着本书的格局小;充斥文中的种种琐碎,也不意味着这本书的眼光狭窄。
首先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本书独特的叙事方式。本书以女性第一人称进行讲述,即使副标题就说了、第一页就告诉你这是年迈的母亲讲述的故事,你在阅读中仍然需要猜想,少女Flora之后的命运如何?尽管讲述者身为一名传统的中国女性,又以嫁入王云五家族之后的四十余年为重点和高潮,但本书几乎一直贯穿着一种独立女性的自我观照。
她是妾氏之女,幼年丧父,贫病笼罩,她的婚姻又因为她的清白、美丽和港大文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她不慎嫁给了一位狂躁焦虑的二世祖,丈夫(从照片上来看,确实是个帅哥)风流成性,能力平庸,她一生苦痛挣扎有七分,几乎都来源于此。她五年内生了四个子女,一个人为家庭呕心沥血,丈夫表现却极为乖戾,流连风月场,对她毫无体谅之心,她却说:“我的字典里没有‘离婚’这个字眼。身为一个中国人和天主教徒,离婚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她30多岁的时候也在想“我在这四年里,完成了什么?什么都没有!我把我学的东西几乎都还给学校了!如果我和成毅一起去英国,现在也拿博士学位了。我已经发表论文和学术研究报告,和我同样学术领域里的学者都会知道我。但是我结婚生子,现在却一事无成!”她为了孩子牺牲了太多自我,最终也没有离婚,明明是一位聪明、有志向的知识女性,一生主要的头衔却仅仅是“家庭主妇”,明明可以享受到的生活几乎是被一个无爱也不争气的丈夫糟蹋了,这样一种生存状态,放到今天恐怕要把网友们急死吧。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她是一位值得敬佩的现代独立女性。在我理解中,健康的女性主义写作不应该是将两种性别相对而立,我们不应该以一种今天的标尺去衡量另外一种时代和生活背景下的女性。每个女性都有做出个人选择的权利,作为一个独立女性,Flora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即使有富有的公公和二哥雪中送炭,也还是会克服重重障碍去工作,为了几个孩子的教育进行了几次“跨越四海的旅程”——这一切都是她的独立意志决定的。连她的母亲和嫂子都认为她为她丈夫的风流而愤怒都只是她自己不成熟,但她恐怕一生都没有真的原谅他,只是随着时光的推移更加的宽广淡漠。她未必想过“女子是否本弱,是否因为母才刚强”,她不标榜自己的温良贤淑,但她事实上确实柔韧并坚强,为的是自己和自己所爱的孩子们。她毫不遮掩她和她的丈夫大半生可谓貌合神离这回事,我以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坦率勇敢的表达。她以女性的感知方式,对自身的女性身份充满自觉,却没有展示出一丝激进的色彩,对传统和新思想的冲击都格外包容,又保持着一以贯之且相互支持的自我认同与道德洁白,充满女性的关怀和同情。她说:“但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不管是坐车子或是骑驴子,还是用我的两只脚,都不能懈怠,这就是生活。在面临危难的时候,你必须想办法活下去。其实,你不只是要活下去,你要整个人活起来,积极,甚至变得快乐。你不再是一条漂泊在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而是一条冲过暴风雨的战舰。有这么多事情要做,你没有时间在那里自怨自艾。”虽世殊时异,Flora所展现的平和、不卑不亢,都蕴含着女性特有的坚韧力量。表面的“顺从男权传统”难掩这部口述史的女性主义光辉。
《烽火·乱世·家:王云五家族口述史》读后感(五):烽火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