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复明症漫记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5 03:30: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复明症漫记经典读后感10篇

  《复明症漫记》是一本由[葡] 若泽·萨拉马戈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3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复明症漫记》读后感(一):视而不见,要归咎于谁?

  在《失明症漫记》中,若泽·萨拉马戈描写了一座集体失明的城市。世间还有比这更悲惨的景象吗?仿佛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九年后,萨拉马戈又出版了《复明症漫记》一书,重拾同一座城市四年后的命运。

  复明怎会痛苦呢?在《失明症漫记》的结尾,恢复视力的人们莫不欣喜若狂:犹获新生,他们已无暇追究在失明的日子里发生了什么。四年里,城市可以重建、社会秩序可以恢复,但是一切真的变得更好了吗?

  《复明症漫记》由一桩所谓民主的选举写起。不同立场的人表面上云淡风轻,实则无所不用其极地拉票,最后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无效票极少,弃权票也极少,70%以上的选民投的是空白选票。空白形同藐视、形同阴谋,必得有人为此买单。于是,四年前的白色失明症被旧事重提,当年唯一没有失明、领导她的小团体求生的医生的妻子也成了代罪羔羊。萨拉马戈说:“并非只是在没有眼睛的时候,我们才不知道往哪里走。”

  更可怕的是,就算我们想从集体失明中抽身,也几乎不可能。我们分明知道白色不应当是禁忌词,分明知道良知和信念在另一条路上召唤我们,却甩不脱主流意见的闭目塞听。由是有了种种反常之举、种种徒劳之争。《失明症漫记》里,是医生的妻子帮助了大家,在《复明症漫记》里,却是她帮助过的人写信去揭发她——因为第一个失明症患者将自己的婚姻不幸归咎于那场劫难,间接地对医生的妻子不满。在空白选票事件中,决定用自己的眼睛去瞧瞧的文化部长和警督根本无法跟“民主”体制抗衡:他们不重要,在世人眼里他们仍是一个符号(文化部长和警督),所谓的民主就是可以随意抛弃不合用的,自有大批新的候补上。旧有的问题仍在那儿,新的执行者会继续选择性失明,心甘情愿做一枚“前途无量”的棋子。

  饶是如此,也未必能如愿。小说中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总统的秘书。他是第一个看到检举信的,随即精明地揣测上司的意图,发誓自己会对任何人守口如瓶。不过总统更有城府,将秘书归入“过分精明者”行列——愚蠢者可任意处置,精明者可为其效劳,过分精明者则必须提防。总统没有失明,不仅只看他想看的,还希望其他人都看不见。

  书中的政客们至少有一个认识是正确的:这一波的白色疫情比前一次更甚——并非灾难两次降临于这座城市,而是这座城市就是萨拉马戈笔下糟糕世界的缩影,是人类用行动让某些词语失去其原本意义的反讽。民主、调查、信赖、白色,包括失明和复明,都被改写了。

  万物皮之不存,而如果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视而不见,还能归咎于谁?

  ——丁酉年读若泽·萨拉马戈《复明症漫记》

  《复明症漫记》读后感(二):光明已死

  萨拉马戈在《失明症漫记》里写黑暗之死,写被白色眼疾隔断了视力的人们在混沌之海中渴求黑夜的颜色,画面具象为世界末日背景下无比真实的肮脏与善良,而到了《复明症漫记》,从失明症中复苏的城市却企图在茫茫黑夜中,追寻曾经白色的真相。同样是黑与白的对立,失明症写白中之黑,复明症写黑中之白,本质上都是在写同一种人类同一段历史,脱离了颜色本身的寓意,追求更加纯粹的因果循环。

我想我们现在是盲人;能看得见的盲人;能看但又看不见的盲人。

  《失明症漫记》中最后的对话似乎揭示了这个世界的现在、过去和未来。尽管萨拉马戈在小说中有意无意地透露出,这个所谓民主制度下的国家名为葡萄牙,但是被他冠以祖国之名的这个城市却显然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从民主到极权专制,历史上已不乏先例,而虚构叙事中的投票事故亦不过是通往崩溃的种种可能性中的一种。

  从单纯的政治事件到“空白选票是失明症的一种表现,与前一种失明症具有同样的破坏性;或者叫复明症”,权力机关毫无逻辑的牵强附会构成了这场魔幻大戏的现实背景。与《失明症》恰恰相反,《复明症》逆转了从“我”到“我们”的叙述展开,前半部的叙述主要集中在当权者一轮又一轮的会议上,剑拔弩张的气氛在成块成块的演说与讨论中显得咄咄逼人,如同泥沼中升腾而起的臭气。

  而在一幕又一幕超现实的图景中,个人经历逐渐从嘈杂中浮现出来。萨拉马戈笔下不是想象,是我们所经受的现实,真相之名为欺骗,罪恶之名为强权。因此当我们通过一个个渺小的个体,通过一个平凡的市政委员会主义和一个老练的警督合乎常理却有悖当局的行为看见理智之光,那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

  但这一线光明,其名并非希望。

路灯熄灭了,整座城市顷刻间陷入最后的短暂的黑暗之中,很快,随着眼睛适应了这一变化,随着清晨头一缕浅蓝色的晨光落到街上,黑暗消散了。

  萨拉马戈笔下的清晨,是黑暗的消散,是故事的伸展,却不是希望之光的降临。不如说,他所坚持的是失望。即便《失明症》中唯一未曾失明的女子也并非凭自身奇迹便能改变世界之人,而那百分之八十三的空白选票,也不过是堆积成山的失望。对政权的失望,对国家的失望,对未来的失望,更是对现在的失望。从失明症中走出的人们,无法忘记政治和人类文明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只好以一纸空白表达自己的真心。至于最终,心怀真相之人的死亡,同样也是这场集体性失望的又一个逗点,失明远未结束。

  光明已死,我们还能相信什么?你们遭受的一切痛苦将毫无用处,你们的固执己见都是枉然,届时你们会明白,虽然已经为时太晚,你们会明白法律完全是字面上的东西,用文字颁布法律,写在一张纸上加以确认,无论是宪法,法律或者法规,莫不如此,你们会明白,但愿你们也能相信,过度和不假思索地使用法律会搅乱根基最牢固的社会,最后,你们会明白,简单的常识告诉我们,应当把法律当做一种在可能情况下的单纯的象征,而决不能当做切实而且可能的现实。

  《复明症漫记》读后感(三):白色蔓延

  从白色眼疾到空白选票,《失明症漫记》的故事在《复明症漫记》中仍然在继续,《失明症漫记》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寓言,《复明症漫记》则依然延续了萨拉马戈对人性的剖析,不过这一次披了政治寓言的外衣,之前的主角——医生妻子变成被调查对象,主角是一位警督悄然登场。

  在失明症结束后的四年,政府开始重建秩序,在首都举行的一场民主选举中,绝大数人投了空白选票,民主面临崩塌。政府人员在动荡中再次展现了令人着急的智商,重新选举、撤出城市、制造恐怖、嫁祸他人,政客们用尽了一切办法,结果适得其反,首都陷入到无政府状态。正当政客们愁眉不展的时候,一封举报信让他们计上心头。四年前的白色眼疾中,有一个女人没有失明。政客们试图将空白选票事件嫁祸给医生妻子,三位警察悄悄潜入城市开始调查此事。最后关头,在人性与道德的边缘,警督挺身而出公布真相,试图拯救医生妻子,挽救自己的过错,但为时已晚,警督、医生妻子接连被暗杀,人类或将再一次陷入失明之中。

  整部小说中,印象比较深的了两个人物和情节:一是市民委员会主席在亲眼目睹了政客们制造的爆炸恐怖事件后,毅然辞去职务与邪恶的政府决裂;另一则是执行政府意志的警督,在他调查深入的过程中,逐渐知晓政府的阴谋,选择与政府对抗,遵从自己的内心、真相以及理性。

  之前《失明症漫记》的结尾就可以看出萨拉马戈对世界的态度从悲观转向乐观,白色眼疾消失的过程是盲目的人类重构理性的过程,而在《复明症漫记》中,空白选票则是人类的又一次失明,但这次人们并没有丧失理性,而是在盲目与理性之间游走,故事的结局则表明人类已经“复明”——重获理性,警督和医生妻子虽然没有活下来,但他们的死会唤起更多人的理性,与虚伪的政府对抗。

  在《复明症漫记》中,萨拉马戈对披着民主外衣的虚伪政治进行了揭露、批评和讽刺,一个声称民主的政府采用的却是并不民主的手段来控制城市和愚弄人民,其实这也是当下世界诸多政府的状态, 人类真正的民主前路依然艰辛,白色依然在蔓延,人类还是盲目的,幸好,他们已经看到了理性之光,萨拉马戈的《复明症漫记》就是这样一本打开你双眼的一本书。

  《复明症漫记》读后感(四):全世界都失明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的作者是葡萄牙人,记忆中我似乎还没有认真的读过一本葡萄牙小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选择了硬壳的黑色封面增加这本书的神秘感,同时似乎也暗示了一片黑暗。

  看完作者简介之后,我才知道,这个作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葡萄牙人,阅历上来说,作者是1922年出生的,高中时因家境贫困辍学,先后从事过技工,文员,记者,编辑等职业,是一个拥有很多人生阅历的作家,这使得他的作品深入人心,能够学到我们平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另一方面,从专业水平上来讲,在1998年的时候,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葡萄牙语世界第一位获得殊荣的作家。因此这本书的厚重感,在我内心又增强了很多。不过不得不说,看外语作品的作品最大的烦恼就是人名字比较长。记不太住。但是这本书有一个优势就是,没有实际的人名,而是用职业代替,因此读起来更清晰,代入感更强了。

  这本书在翻译上融合了葡萄牙本身的地域特色之外,同时也有一些部分接了中国的地气,很容易让我们理解。在这本书之前还有一个前传叫《失明症漫记》,这本书的故事是失眠症过去后的第四个年头的事情,两本书的翻译都是同一个人,因此翻译风格一致,读起来也很舒服,不过译者在后记中也确实强调了,翻译葡萄牙语作品的困难,尤其是翻译作者这位不爱用标点的作家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故事从一段选举投票开始的。前传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某个没有名字的城市,突然爆发了失明症,男女老少突然失明,被当局关进废弃的疯人病院,由军警严加看管,人人恐惧不安,度日如年。作者着重描写了几位被塞进其中一个病史的人物,他们同样没有名字,只有职业和绰号医生,医生的妻子,第一个失明的人,第一个是鸣人的妻子,戴黑眼罩的老人,戴墨镜的姑娘,喜爱的小男孩,他们当中唯有医生的妻子,奇迹般的没有失眠,都因为装成盲人,默默的帮助男友,成为他们的领袖和灵魂,并且为读者见证了他们经历的种种苦难,特别是一群恶棍盲人垄断视频分配权,强迫女盲人服务。以及内容战友们蒙受的屈辱与挣扎反抗,应当感谢作者,故事竟然有个圆满的结局,让善良的人战胜了邪恶,活了下来,恢复了视力,重见天日,并且互相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四年后,四年前复明的市民,欣逢盛世,衣食无忧,享受着自由生活,即将参加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医生医生的妻子,戴眼罩的老人,戴墨镜的姑娘,喜爱的小男孩,有都在故事中出现,只不过医生的妻子,有一号人物变成了2号人物,把原来的地位让给了一个同样没有姓名,仅有职位的人-警督。

  作者是一个非凡的想象力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在这本书中,这本书精彩刺激同时也是一个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故事。这本书曾经被改编成话剧,2007年的时候,改编的话剧叫《失明的城市》。电影被加拿大,巴西和日本改编片名叫《盲目》。这本书的编辑特意提醒读者:作者的作品风格独特,葡萄牙语国家的读者也认为阅读不一定需要多读几遍,才能体会其妙处所在。我打算读完书之后,再追一下电影。

  《复明症漫记》读后感(五):眼睛看见,心看得见?

  读过萨拉马戈《失明症漫记》,深刻的领略到失明症让整个世界陷入瘫痪之中,即使最终人们再次看得见,那个世界再也不复从前。再读《复明症漫记》,只看书名,我还以为萨拉马戈会颠覆之前的故事,还给人以希望。然而,我错了,还错的很离谱。

  萨拉马戈怎么可能轻易的让世界回到最初?从失明中走出来的人,哪能那么容易就回到最初的状态?甚至,他们根本就回不到从前。

  所以,《复明症漫记》并不是欢喜的故事,或者说这部作品更深入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法律、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的人内心的失明。故事从民主选举写起,然而选举的选票却颇有趣味,大多数人投了空白票。于是,问题出现了,政府对于这一结果显然不买账,于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却不见效果。这样以来,谁应该为这一切负责?最终,在《失明症漫记》中没有失明的医生的妻子无奈被动的受到了牵连。甚至,她曾经帮助的人,也将矛头指向她,这是何等残忍,也从侧面反映出那些从失明症中走出来的人,内心早已失明。

  确切的说,《复明症漫记》其实是《失明症漫记》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人们内心失明,即使看得见,也假装看不见。这一次,整个世界再一次陷入瘫痪之中,人心也更加难以揣测。相较于《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更为深刻的反映出人们内心世界的自私、贪婪、冷漠,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在面临危机时非正确的处理方式。好在,在漫长的勾心斗角,无尽的阴谋过后,善良战胜了邪恶,人们重见光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再次回归。

  从创作手法上分析,《复明症漫记》与《失明症漫记》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写“失明”,不过一个是生理上的失明,一个是内心的失明。不同之处很多,其一,《失明症漫记》虽然故事结尾人们重见光明,但漫长的失明症状给予人内心带来的影响并未消除,这也是《复明症漫记》出现的原因,而《复明症漫记》用善良战胜邪恶,似乎是给予人们希望,即使现实世界存在内心失明的人,也终将迎来光明。

  光明是不是会重现?兴许会,但不得而知。个人认为萨拉马戈这样写是带着希望的,然而,现实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残存的问题依旧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也许需要漫长的过程。而人,也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清晰,才能彻底摆脱失明症带来的困扰。现实中,能做到这些的,又有多少?

  很是佩服萨拉马戈,他可以用文字来刺痛人最为敏感的神经,让看不见的人努力看见,让看的见的人用心去看。据此书出版已有数年,如今世界的人,都可以看见吗?

  这个答案,究竟是什么?

  沐夕瑶 2018.2.22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复明症漫记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