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纸上卧游记》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0 11:06: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纸上卧游记》经典读后感10篇

  《纸上卧游记》是一本由程雨城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一):深宅可观天下

程雨城在缘起种将自己描绘成一位深宅于家中的读书者,足不出户,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知晓世界变化,通过读书写作顾足自己的温饱。说起自己的自闭作者也深深感谢如今网络的发达。但就在这无所不能的网络中,在搜索栏中输入“程雨城”三个字之后,得到的相关信息也是屈指可数,只有些许关于这本书的一些介绍之类的条目。偶然在翻看这些条目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网友们在分析一个问题,三位作者程雨城、好熊和苏樱是否为一个人有一个争论。我并未看过好熊与苏樱的书,所以无法判断网友的言论。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多次提到好熊,在后面的章节中也多次引用好熊的作品,也直白的告诉大家曾用很多不同的笔名发表文章。我倒是在心中希望这三个笔名为同一个所用,这样这位深宅于家中的作者便也可谓“成功人士”了,居一屋之中而观天下,以书为伴满腹学识,通过自己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社会上往往以钱与权作为判别人是否成功的标准,那些我们所以为的“成功人士”也自有烦恼。我倒认为那些无论是否被社会所接受都按自己生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人们都可谓“成功人士”。作为自闭症患者,如果告诉别人你的特别之处,一般人都会心怀恐惧,仿佛自闭也是一种传染疾病一般。大众并不能理解、包容、肯定这些他们认为的异类。人们很会选择判别标准,认为与大众不同便是有问题的,本能的指指点点、敬而远之。大众往往都以这虚无的标准绑架他人的思维。而作者的语调仿佛乐在其中,不断提出自己自闭这一事实颇具有炫耀之嫌,也让人体会到他已经与自己的不同和平共处了。
作者的卧游旅程首先便从“乌托邦“开始,很多人说梦想乌托邦式的生活,而他们所想象的乌托邦与提出着所描绘的构想大相径庭,这个章节我觉得是作者写的最好的。媒体上通常用乌托邦来描述人们的憧憬之地,但真正的乌托邦构想是类似智者站在上帝的视角来构建的一整套严酷的体系。每一位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牌,终其一生扮演好自己被分发的角色,按时按点的机械劳作。在现在这个讲求自有的社会风气下,那些说要去寻找乌托邦的人们,如果真的找到了那样的国度恐怕要来一次绝地大逃亡了。作者对比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 莫尔的《乌托邦》,德尼 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他们所有构建出的社会五一不是如此。介于此不少的作者也创造了与之相对应的“反乌托邦”作品。乔治 奥威尔的《1984》,赫胥黎的《美丽的新世界》,叶甫盖尼•扎米亚京的《我们》也是人尽皆知的佳作。
第二章《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一看标题像是对励志书的批判,仿佛要揭穿励志书的诡计一般。作者笔锋一转开始阐述怎样的表达最具有说服力,但是说服力并不代表着准确性。大众往往容易被言之凿凿的语言煽动,顿觉感同身受,这些是否为真好像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有时候读书当下觉得相当信服,但是经过不断的对比阅读与知识积累对之前的内容也顿生疑虑。本章节保罗万象要明其意需要好好梳理。
哲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象牙塔中的学说,但最近流行的人生哲学、处事哲学之类的鸡汤文,仿佛所有人一时间都变成了可以安慰人心灵导师,各种做人处事的小智慧刷爆朋友圈。而作者却认为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哲学。哲学的思索着所思考的问题大而空泛,极具逻辑性。而对其思索的往往是之前的贵族,那些有闲阶级。要盘点中国历史上的贵族我能想到的也只有魏晋的士大夫们。竹林七贤饮酒弹琴,踏歌而舞颇有贵族风范,却远离流行的实用主义。而如今,贵族已渐渐远去,活在当下的存在主义学说才是当今的主流。
说到宿命,很多人的口头禅便是“这就是命啊!”什么是宿命呢?你信命吗?街头巷尾的算命先生会告诉你将来的运势,星座塔罗牌会告诉你爱情事业的走向,甚至一根牙签都能让大师们言之凿凿的对你预言一番。如果命运能被看破,一切都已经注定无法更改,那么人生会不会有乐趣呢?对于宿命论者是确信行善积德,还是但行善为不求回报呢?对此的争论也是由来已久。无论如何导人向善终是无错,后者所要求的境界也不是一般的高。
作者有一个观点很吸引我,作者认为后人对历史人物的心理进行了过度的揣测,往往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古人的行为,往往造成妄下断言。同样,读书笔记也是一家之言仅供自己总结收获。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二):书页中长大的孩子

       有人说这个作者是文科里的谢尔顿。
       
       因为作者涉猎的范围很广,所以视野开阔,如登高山,俯视世间,于是对俗世里的种种现象都有着自己的吐槽。
       
       比如吐槽青春类文学作品的出版,编辑们追求的是华丽繁复,要的就是矫揉造作,文字也不必语法严谨,必要的时候需要把正确的行文改成略带病句。
       
       不过看完作者对那么多书籍的评论,以及联想到作者本身是一个“宅”男,想到今天早上在知乎上看到的一段话:
       “书页里长大的孩子,和人群里长大的孩子,天生是敌人。书页里长大的孩子,即使孑然一身,也绝不会感到孤单。因为我们有柏拉图,有西塞罗。”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三):拽上天的作者写的读起来累人的书

  就像授人以渔不如鱼人以渔,纸上卧游记似乎就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出现在我面前的。初读这本书觉得作者有趣好玩,内容也让人眼前一亮,继续读下去却会越来越吃力,一来很多书自己都没看过,无法马上衔接起来,二来作者繁多的思辨让我这个逻辑思维能力差的不能再差的伪理科生无力招架,只能读读停停。看完一段还会有脑细胞死了一片的感觉。
就像封面上写的,这是一本刺激你不停地提问和思考的书,正因为有这样的功效,所以让我这个看了很多简单易懂的当代畅销书的人在看这本书时感觉又兴奋又懊恼。兴奋,是因为它的确刺激到了我的某处神经,让我开始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 他怎么知道是这样 他凭什么这么说 懊恼,是因为它似乎推到了我之前所认为的在我心目中的好书的地位
仔细想想,还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能将这本书定义为超高级书评吗,可以的话我想说 很多作者习惯用深入浅出的手法将自己领悟到的直接和盘托出给读者 而这本书的作者 虽然也是记录自己的领悟和见解 但是他是以一种探究者的姿态来表达。
尽管很多地方让我感觉很有卖弄的嫌疑,偶尔会让我稍稍生出那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嫉妒不满心理啦,就是类似 觉得这作者真是拽上天啦,看不起这个不喜欢那个反驳这个揶揄那个 真当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似的 。。这种小市民想法。但是我却深深被作者吸引了,充满好奇的同时竟然有点小小的崇拜,去网上搜索了一番,好吧。没什么实质性的收获,让我忍不住猜测作者会不会是天蝎座的呀。作为小女生,八卦意淫这些不着边的事似乎能带来些许小快感。
继续说这本书,书中所提到的那些书的确不是现在多数人会去读的,据我所知,大学里会看这类书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像作者那样,本身有那样的思想,情愿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将才情和雄辩说给自己听或者用文字表达,而不愿意融入到人群中去,还有一种是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被人群所排斥,孤单落寞无人诉,只能自己躲到在常人看来高大上又不屑追逐的世界 里去。
但是也不排除有那种特别习惯现实社会却又痴迷阅读有丰富学识的人,只是这样的类型不讨人喜欢,因为很容易遭人嫉妒。
世人大都没有勇气标新立异,随波逐流是最安全的方式。就像当初选择文理科,选理科的原因只是因为大部分都选理科而已。殊不知,我连最简单的算数都经常弄错,物理对我来说像天上来的,也许它懂我,反正我不懂它。
读什么书也是跟着潮流,最近红什么流行什么大牌大师推荐什么我就读什么。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有种被人教育了一番的感觉,它没有很激动的骂你,如果那样作者应该会觉得很掉价吧。但是它用一种冷冷淡淡 带点鄙视,然后又仿佛高于世人的态度来向你灌输他的思维逻辑,时而带些自嘲自黑什么的。却好像是在对别人说 看 像我这样子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品味什么的,颇有点以退为进的感觉。不过效果还蛮好,而且不会太让人讨厌和抗拒。
看了一半,就想记录下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原谅我没办法一下子形成如作者般缜密严谨特别牛掰的逻辑思维,记录下来的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心得,作为一个90后的心得,可能完全和这本书的调调搭不上边,但我自我安慰到,我只读了一半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四):精神的旅行能够走多远《纸上卧游记》

精神的旅行能够走多远《纸上卧游记》
    这不是一本游记,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本介绍书的书,纸上的游记吗?不就是介绍自己读过的那些精彩的书吗。可是打开之后才知道,这是一般精神的游记,游历在人类的思想宝库之中。当然这种游历是离不开书的,书是路标,是车,是船,但是却并不是真正的目标。
    作者把自己描写成一个嗜书成癖的宅男,四十多了无车无房无女人,每天就是沉浸在书中,而且他读的可不是一般的书,都是那些最艰深最晦涩的思想家的作品。这本书也不是给一般人看的,书里面都是逻辑思维,比较复杂,谈论的问题也都是形而上的内容,不过即使这样,只要你喜欢读书,喜欢思考,你就会发现,作者这本书其实写得相当有趣。
    作者也是一个书虫,书里面无论讲什么都会旁征博引,从一个材料跳跃到另一个材料,从一本书过度到另一本书,而且绝对不是单纯的引用,而拿出来的总是出乎你意料的东西,让你大吃一惊。这里面提到的很多书我们可以也都看过,即便没看过也多少知道里面的内容,可是作者举出的例子,肯定不是你熟悉的部分,那出来以后,让你惊讶得目瞪口呆,原来这本书里面竟然写的是这回事啊!然后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华。
    作者也知道,这本书不会有多少读者,在当当上打折到了7.5元,还没买完,上豆瓣看看评论,看到很多人都评价一般,这是肯定的,这本书可以作为你读书的一个检测,读书少的人肯定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会感觉絮絮叨叨不知所云,其实就是看不懂,而你读书越多,就会越知道作者的学识和才华有多么让人震撼,你就会知道作者读出了多少我们平时没有读出的东西来了。
    一边看一边猜想作者到底是何许人也,“程雨城”并没有其他的笔名,按照作者的说法,他靠的是写字为生,不过都是迎合媒体,写一些类似鸡汤的东西,不会署自己的真名。的确在当当京东上你能够查到的“程雨城”就只有这一本书。百度一下,也就只能在豆瓣上找到一点“程雨城”的蛛丝马迹,据说“程雨城”就是好熊的笔名。不过仅仅是据说,作者真是深藏不露,实在是太低调了。
   不过越低调越显得作者有多牛,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进行漫游,在这个世界中同样波澜壮阔,有高山有深谷,作者就如同一位隐居世外的神秘高人,画出一幅精神世界的秘密旅行地图,然后随手扔在路边,很多人捡起来没看懂,又扔掉了,只有看明白的人,才会恍然大悟,知道这地图的价值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纸上卧游记》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