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12 11:10: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10篇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一本由韩寒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一):复杂的世界中也许不为接受的更加纯粹

      作为2015年50本书的开篇之读,几天读完了1988。开始觉得是一本轻松的旅程,然后后来觉得韩寒不改批判,说的事情也挺现实的,大家心照不宣。
      执法者犯法且对底层人民的欺压、演艺圈的混乱、媒体界的不堪。其实都可以付诸一笑,这些事情大家都见怪不怪可以理解了,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是不是妥协了呢?
      并没有,就想之前1984中作者一直对底层人民留有其他,他们确实存在愚昧与无知,但是却用勤劳创造了财富。而且这些人们甚至可以更加纯粹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看似简单对他们却可以称之为梦想,但他们适中孜孜不倦的前进。
      他们没有妥协,他们在一步步走,孟孟也是坚持过自己的理想的,但是最终沉沦了吧,梦想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并可以为之奋斗,看完没有什么特别的波澜,会心一笑,这是这回,我理解,我心中还是有希望,所以要好好生活呢。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二):我要有精彩的故事

这本书是14年与女朋友一起买的,女朋友现在已经分开了半年多了,书也在那里躺了两年了,这段时间正处人生低谷,那天把书拿出来看了看。就像找到了两个在黑暗中一起前行的伙伴我们都在开往光明。
我不想收你的钱但是我还是会收你10块钱。就是我爱你我希望让你愉悦我不用你的感情来回报我,我只要10块钱,不要钱的话我配不上你,要多了你会忘记我,我爱你我配不上你我不能拖累你但是你要知道我爱你你不要忘记我!娜娜是一个似乎很复杂的身份,但是却简单的让人心疼。
书中的我所回忆的那些人,丁丁哥哥,10号,刘茵茵他们都是我羡慕的人他们身上的性格是我没有的。他们先行,我替他们收拾着因为奔跑太快口袋里跌落的扑克牌,我始终奔跑在他们划破的气流里。我羡慕的是他们的勇气,所以他们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看的浅薄,于我来说1988是给了我走出低谷的勇气是在告诉我不要抱怨,如果我有勇气我会有很精彩的故事。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三):《1988:我想和自己谈谈》

忽然感觉现在自己很像路子野小时候。
那次,他爬上旗杆,心里揣着害怕,远眺校园。看到了穿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而且爱上她。
然后为了寻找浅蓝色裙子的女生,当上了眼保操检察员。甚至在穿棉袄的季节,还在寻找那条浅蓝色裙子。
那个女孩子说道,应该是,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你漏了三个字,为革命
班级里的男生大喊道,你是“反革命”,你是“反革命”
这是路子野第一次认识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但是刘茵茵却给了他一刀。
其实,路子野真正爱上的,只是一幅画面。从下面这两段话就能看出。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狂热的夜无处追,这样的爱只一回”。当时我认为,我一辈子就爱这样一个人了,所以赶紧要让我知道,这个女孩子到底是李小慧、刘茵茵、陆美涵、倪菲菲之中的哪一个,我觉得哪一个我都能接受,而如果一米五的她们能爱上这样一米四的我,我愿意为爱痛苦。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小时候爬在旗杆上。但是我看见校办厂里的人正在做着仿制的手枪,看见刘茵茵从远处走来,已经成年的10号牵着还是小学时的刘茵茵的手…………
那个画面,是路子野心里的一个符号。
我说,我要去外地念书了,我特别痛苦,我还想过要不我就别念书了,就在我在的那个地方做做生意出来混混日子,至少还能继续谈下去。
娜娜说,恩,一般初恋的白痴都这么想。
我说,你不了解我的感受,你不知道我找这个女孩子找了多久,在我心里,她已经不光光是一个女孩子了。
娜娜说,那是什么?
我说,那是一个符号。
娜娜说,很严重。
我说,恩,很严重。
路子野爱过两个女人,一个是刘茵茵,一个是孟孟。
但两个人都伤害了他。
刘茵茵与他分手时约定,10年在国道的尽头相见。给了路子野挣扎的理由。
孟孟。我写不出来。我就打一段原文吧。自己体会吧。
                 也许当孟孟成为了一个大明星,她会感激我所做的一切。我一句话都没有说,直接从孟孟的世界里消失了。其实孟孟回到这个城市的第十二天,我才获得了自由。我选择了不和任何人打招呼离开了这里,我没有什么可以带走的,若能,我还愿将这些记忆都留在这里。我并不是不关心她。我以前看好她,总觉得她可以红,那是因为陷在自己对自己下意识的信任里。按照劣质电视剧的情节发展,孟孟应该红透大江南北。可当你有美好憧憬的时候,生活就变成了一部文艺片。在多年后,我又一次看见她。我们平静地吃了一顿饭,她已经彻底被这个城市俘获,但却从来没有正经接过一个戏,她的青春已近尾声,她的理想也无可能,但我想,更让她疼苦的是,她有两个同学红了。我也早释怀了。我们只是在此一时里痛苦翻腾着,然后在彼一时里忘得干干净净。我决定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孟孟。我为什么不告而别,我想告诉她。我已经原谅你了。我在想,当她扑到我怀里痛哭流涕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安慰她,但至少我们依然不用担心有记者会拍照。
             我平静地叙述完了一切。
             孟孟瞪大眼睛,看着我,说,你知道么,如果当时这段视频能发出去,也许我早就红了。
             我看着她笑了。
             我和她的感情里,其实从没出现过什么第三者,现实是最大的第三者。这还无关柴米油盐,仅仅和自己卑微的理想有关,我究竟喜欢她么,我至今都不知道。当我要对她敞开自己的时候,她把我胸前的纽扣系紧,轻轻说道,Never do this。这是她很喜欢说的一句英语,不知道她是从哪一部电影里学来的。
             我送她回去的路上,经历了一场夜半的堵车,那应该是一场惨烈的事故,一公里外一台汽车在夜色里燃烧着,把夜色映衬得更加惨淡,火光边缘的光晕映在她的脸上,她说,我其实已经改行了。
            我说,行了,不用往下说了。
            她充满渴望地凝望着远方的黑烟和火光,她说,我恨不能扑进去。
希望还在。这是本书最后表达的意思。
跟自己谈谈
这书看得挺有代入感的。可能是它里面的有些情节,是《后会无期》的。所以有些容易代入
开头就说,我有点像路子野。对,是他的小时候,他喜欢上穿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
他苦苦寻找了穿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一年。
他被刘茵茵说成“反革命”伤害。然后这个外号跟随他前半生。
刘茵茵跟路子野并不想熟,可以说是根本不认识。
他曾数次失去希望,跟现在的我一样。对未来感到迷茫,
抱着卑微的理想艰难的活下来。想着未来一定会好,这样的空想,艰辛的过日子。
话是怎么说的?理想很饱满,现实却很骨感?
对,写的就是我。精神上的饱满,现实上的艰难。
刚刚跟大飞他们吃完宵夜,谈的一段话。
“男人永恒的话题就是黄色,难道你想一群人聊学习上的问题?”
“你们真能谈学习上的问题,还用读机电?”
“在人面前掩饰自己好色的,都是屌丝。你说说,有哪个男人不好色?”
我不知道,路子野在旗杆上看见穿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那时,到底是真正的喜欢上她?还是一时间的荷尔蒙喷发?
在考试之前我就想过
我要一句话,挂在我的房间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成功后要的。
“我是金子,我要发光”这韩寒在三重门最后的一句话。这是失败后勉励自己的。
现在我不打算要上面这两个了。
我想要自己练书法,写
”胜在年轻“
再来打一段。是刘茵茵的。
                我不知道是否有一种很奇怪的感情,它深到你想去结束它,或者冰封它。只因它出现在错误的时间里,于是你要去等待一个正确时间重启它,而不是让错误的时间去消耗它。少则一天,多则一生。我和刘茵茵说,茵茵,我会来找你的,实在不行,就像你说的那样,无论如何,十年之后,咱们在这条路的尽头见。在此期间,你就不要再找我了,除非天大的事。
               刘茵茵问我,什么事情是天大的事情。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天大的事情,我记得,我们刚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哦,刘茵茵问我,你们同学都在踢球,你怎么没去?我说,见你是比天大的事情。我想,天大地大,莫过于此。
               但刘茵茵也许用地球的五点一亿平方公里来计算了。于是她真的再没找过我。
               这只是故事的一半。
               还有一半我未打算告诉娜娜。
==============================================================================
现在打完,回头看看,感觉就是:”怎么好好的一本长篇小说,偏偏给我形容成言情小说了?!“
                        可能我今天晚上荷尔蒙喷发吧........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五):谈谈

某人强烈推荐,愤青,晦涩,不满,抵抗,这便是我男友的模样,书中印象早已模糊,依稀记得娜娜的生活,深深的无力感,她深陷泥泞,却不以为然,遭到社会人排挤欺负,在这条泥路上,蹒跚而行,为了心中一点美好的地方,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她明明可以跳出来,就像韩寒书中的一个小故事:他是动物不是植物,可以选择是否飞翔,但是温水煮青蛙,早已麻木,可笑的是青蛙并不是全然的麻木,韩寒又用实验证明水温越来越高时,青蛙会极力挣扎逃脱,可是却被残忍的社会盖住了去路,社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残酷。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六):你认为意外浪漫吗?

我一直不太想去接触中国的年轻作家的作品,可能是被 安妮宝贝、郭敬明虐怕了。
可是当我看完独唱团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第二章后,我还是决定探一探这本小说。
这本小说里,韩寒重现了他作为一个赛车手看世界的观点。
手法方面,全文情节都很“刺激”。为了让小说一直刺激下去,作者通过将回忆与现实剧情交叉描写,令主角在小说里一直都在情节高潮里,就像赛车一样,没有冗长的铺垫,只有加速和转弯,所以看下去一点都不费力。画面感十足,让人上瘾。
看完以后,我觉得我是应该若有所思才对,毕竟小说里把生活的艰辛,生命的无奈,人性的背光面都写出来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顿悟些什么,可是我又说不出我该有什么读后感。
我认真想了一下。
——其实,小说写的每一方面,都不够深刻,都点到即止,才会令读者觉得,好像差了点什么。《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仅仅是谈谈而已,至于有没有答案,就是另一个回事了。
唯有文中那段童年的描写,让人真真切切感到唏嘘:
那个偶像般的大哥哥,
那些慢慢失去的朋友,
那段渐渐孤独的人生,
那对自己越来越不满却又走不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那个越来越自我嫌弃的自己,
那场被戏子玩弄的恋爱,
就是这种不完美、不安全的人生,才浪漫
我们何时才能有作者的这种勇气,跟这个世界说:人生需要一个刺激的结局,
哪怕结局不太好——“你可一定要死于意外啊,这样才不害怕”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七):《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一场诉诸内心的旅程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大学图书馆。前段,一朋友送了我一本,国庆回家路上,带上它,踏上回家的路。
       整本书行文,以文字中的“我”陆子野开车前往一个目的地为发展线索,与一个怀有身孕的妓女娜娜在路上的遭遇,另一条是回忆成长过程的线索,两条线穿插平行,互相交错,让故事丰满了起来。忘记说,“我”的那辆车,叫1988,我想1988对于韩寒是不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对于我来说,1988是个好年份,因为我在那一年出生。所以,这书名就特别亲切,加之人对于数字其实要比文字敏感,所以这个书名还是取得比较别致的,哪怕跟村上同学的《1Q84》有重合,也是无所谓的。
        文中主人公叫陆子野,看来韩寒果然是喜欢野这个字,索性后来女儿的名字也叫小野,从此可以看出他是豪放不羁的性格,所以文字大抵比较豪放或者说粗粝,但是,仔细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股他的热情以及含蓄的深情,没有用太多的形容词修饰,倘若囫囵吞枣还不易发觉,就拿整个过程来说,真正在乎的事情,是不会那么容易说出口的。陆子野一路向前,他不是没有目的的,他是为了去取一个朋友的骨灰,他要在执行死刑那天到达,然后取走朋友的骨灰,但是整个过程中他都没有谈这件事情,他跟娜娜可以说自己风花雪月的事情,可以没有节操的调侃,但是他没有聊过朋友执行死刑这个事情,直到到达之后,拿到骨灰,娜娜才知道,这让人感觉这个男人内心的深情,但是它不会喷薄出来,也不会给你看。你只会发现,有时候他行车过半,他停下来抽根烟,那些思绪都在烟里。
        文字中有一段,是讲他躺在酒店8301的床上,回忆他是怎样开导一个想自杀的女子。他说:亲爱的,生活它不是深渊,它是你走过的平原和你想登上的高山,它就像我们睡过的每一张床,你从来不会陷下去,也许它不属于我们,但它一定属于你,你觉得它往下,是因为引力,它绝不会把你拖下深渊,它只想让你伏在地上,听听它的声音,当你休息好了,听够了,你随时可以站起来。你懂么。”以前他的文字都是比较辛辣的针砭时弊或者比较豪放的自嘲与讽刺,而这一次,他可以安静的躺着,好像一个午夜电台的主持人在温柔安抚,韩寒,也可以这样。
       他说,回头想来,只是我们都不知道周遭的艰辛,才会文艺的感叹。好像在那一刻,是成长的一个蜕变。
        在书里,更别致的体现了韩寒的悲悯情怀,他可以带着一个居无定所无依无靠的孕妇一路向前,中间穿插着离开的戏份果然像足了韩寒的那种痞式风格,更加的真实的个性体现,好在故事没有全然的悲剧,最后他收获了一个孩子,虽然娜娜过世了,但是临走前说“给你的,都是好的”,还是让人潸然泪下,韩总是长话短说,但是撼泪效果依然十分良好。
        最后,“我”带上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孩子上路了。开放式的结局中又充满了希望的色彩,因为有着一个新的生命,因为还有着接纳新生命的勇气与决心,足矣。
       整体再读完韩寒这本书,感觉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也是在追溯自己的内心,有时候会感觉到他的一种孤独,我不知道他在写这本书的2009-2010年间经历了什么,但是从书中也能够感觉他的挣扎亦或者对自身的一种思考。整部书蕴含了更多柔和而深层次的情感,这些,都被转嫁在一个名叫陆子野的身上,代替着韩寒说话。
        与世界谈谈,其实最终是与自己对话,它都要诉诸于内心,回归思想的蛰伏与释放,这个过程,就会回归最初的本心。
        无论生活是深渊,是平原,是高山,去经历,你终会有所得。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八):国庆开着1988旅行

赶上了2016年的国庆节,同时也赶上了台风值班,只好待命在家看起了《1988》。对于《1988》这本书,是我第二次看了。第一次看时没留下任何笔记,当然是我当时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导致我第二次看时没有一个完成的印象去重读这本书。但是正因如此,第二次读这本书时,我持的是一种客观的心态,去看这本书,看看这本书到底是在说什么。
切入正文,看完这本书后,我做了个思维导图,把整部小说完完全玩地理了一下。从一开始,主人公本就计划开着1988这辆车去几千公里外的监狱接一位朋友回来。后来路经一个旅馆,认识了一个名叫娜娜的小姐,因为被警察扫黄,再加上娜娜的怀孕(孩子不是主人公的)等原因,主人公就带着娜娜去他的目的地。期间,娜娜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如孩子的父亲是谁、孙老板、为了自己孩子不停地工作、在医院碰到客人的等。这一切都反映了像娜娜这种生活在底层阶级人的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没有谋生手段只能靠卖身体才能活着;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些嫖客的兽性,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欺骗这些单纯的人。这是本小说的第一条线,第二条线主要说的是主人公自己的经历。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一名记者,以前的人慢慢地离他而去,像丁丁哥哥、十号、刘茵茵、孟孟、紫龙…….可能还要包括后来的娜娜,小说的结局娜娜走了,留下了个小女孩给主人公。小说的中心思想主要还是要感叹人生,人生将有许许多多地人从你身边经过,他们都是你人生的过客,你不能控制他,也控制不了他,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像看电影一样地经过。这也反映了人的孤独与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吧。
从部分细节入手看,作者还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进行叙述的,像他们在房间被扫黄,娜娜光着身子不知遮哪里,主人公大声一叫“遮脸”,“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还有就是作者对桑拿房的描写:“和一座城市交往与和女人交往是一样的,和女人必须做几次爱才能真正地去掉隔阂,在一个城市里也必须找几家桑拿,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了解城市最快速最贴切的方法。”这段话我甚至截了过来发给我那个志同道合的群里,因为这看到这段话之前,这个群里的全不群友已经组团去了一次当地的洗浴中心。
小说最后,娜娜托人把自己的女儿交给了男主角,让男主角喜当了次爹,这让我怀疑这一次旅程是不是一个阴谋?或者说这么问,为什么娜娜要跟着男主角一直到目的地?或者说去医院检查的结果其实娜娜早就知道了?我的联想是娜娜在这一次工作的时候感觉到主人公是一个好人,她觉得孩子的生父一定是找不到了,她要帮自己的孩子再找一个父亲,于是就跟着主人公的车一直讲她的故事,顺便试探主人公是不是好人,还有博取主人公的同情。然后让主人公喜当爹。当然这是我的猜想!哈哈哈!总的来说故事是很不错的,恰巧这部小说是一本旅行小说,对那些因节假日高速拥堵只能待在家里闷的人来说是最好的假期礼物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